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c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提倡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新课程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同时也是对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场变革,教育理念也需随之更换。课堂教学是课程的创新和开发的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本人作了如下方面的探索。
  
  一、 优化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是多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客观情境,在教师的启迪下,激发学生有感情的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发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 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对所开展的学习活动有自觉的意识反映,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体育课吗?你们最喜欢哪项体育活动?”学生们都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又接着说:“我发现有很多同学都喜欢跑步这项体育活动,那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操场上去跑步好不好?”学生们听了,各个情绪高涨,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油然而生。
  
  三、 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学习的开展要求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教学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新以及成果,发扬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因而,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合作学习,并因此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于同学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交流中促进学习进步和智力发展,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起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
   (遵义县龙坪镇裕民小学)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国际社会谋求合作的主要内容。环境意识是一个国家国民意识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环境教育工作与其他教育工作相比尚处于摸索阶段。与国外的环境教育工作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于1983年底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上,就确定了环境保护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5年9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经验交流及学术会”上,强调了开展中小学环境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名单在这一周公布。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有上海出生、香港长大、现居美国的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教授。学界给予了相当的关注。  国人确实很在意诺贝尔奖,当年李政道、杨振宁二人在华裔女科学家吴健雄的襄助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国人为之振奋。改革开放后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国人当然也盼望在获奖上实现“零的突破”。诺贝尔奖到底意味着什么,它倡导的科学精神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启示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将日益频繁,这要求高等学校的德育工作一方面要立足国内实际,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抵制西方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另
加强德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环境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英语作为语言学科,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渗透德育的使命。    一、坚持主题原则,注重形象体现与情感激发    英语课思想教育的内容,在于通过描述具体的形象和传递某种道理,借助课本的语言或创设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这种教育,结合了情理教育,往往更深入人心。在课文《Is money so important》中,一个男孩抱怨父亲没能给他带来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