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机动车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许多便利和享受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停车问题。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泰安市中心区停车问题现状分析,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求改善泰安市“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机动车停车问题改善措施
1引言
随着泰安市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日益提升,汽车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小汽车正快速进入千家万户。机动车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许多便利和享受的同时,交通拥堵现象频发,也引发了严重的停车问题。日益增多的小汽车不仅占用了道路等有限的公共空间,有的还侵占、破坏绿地,乱停、乱放带来了交通和消防等安全隐患。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私人轿车消费政策的出台及各种型号轿车争相上市,我市私车消费将会加速发展。小汽车的激增必然带来停车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泰安市发展的“瓶颈”。
泰安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在“十一五”规划中,市政府提出“把泰安建设成为以泰山为依托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园林旅游城市,以现代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经济强市,蓝天、碧水、青山的最佳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2009年泰安市委书记杨鲁豫提出: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全市工作中心要向着“强市”努力,向着“名城”迈进。而现状城市“停车难、停车乱”的状况已经对城市环境和景观带来了不利影响,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因此,如何建设有序、高效的城市停车系统来改善城市整体环境,更好的为外来游客提供优质停车服务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难题。
2泰安市停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停车现状
2.1.1中心区停车位与机动车比较
中心区现状人口规模约23.5万人,约占泰城人口35%。泰城现状机动车(不含摩托车)拥有率约为99.5辆/千人,按平均水平推算,中心区机动车保有量约23415辆。根据调查统计,泰安市中心区各类停车设施共提供规范的划线停车泊位13117个。车均停车泊位拥有率仅0.56个。实际上,由于中心区机动车拥有要高于市区平均水平,因此中心区的停车泊位供应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2.1.2分类建筑停车情况
中心区居住区泊位情况
1995年之前建设的居住小区大都没有配建专用停车位,现有停车位大都利用道路或空地划线或者“见缝插针”式的随意停车,配建标准大都低于0.15个车位/户;
1996~2000年建设的小区配建车位标准大都在0.15~0.3个车位/户左右,且这些小区配建的停车位大多为地面车位,很少有地下车库,而地面停车库也较少;
2000年之后建设的居住小区配建标准明显提高,一般在0.3~0.6个车位/户左右,部分小区建设有地下停车库,但地下停车库的比例较低
公共建筑泊位情况
根据调查,正常工作日中心区实际停放的机动车量为8259辆,中心区实际的合法停车位为8196个,这说明即使在正常时段中心区的停车位才勉强可以满足停车需求,而高峰时段的停车供需通常高于正常时段,停车矛盾将更加突出。
2.2停车问题总结
(1)停车泊位总体供应滞后,配建泊位、公共泊位短缺
现状停车泊位总量供给严重不足。
根据停车发展较好城市的成功经验,一般城市停车位总量与车辆拥有量的比例在1.2~1.3左右,可见,泰安中心区实际停车位的供應与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缺口。
建筑物配建车位标准较低,建设较为滞后,难以适应发展要求
根据调查统计,泰安市居住小区平均每户配建的合法车位仅为0.1个/户,与相关规定要求以及实际需求相比存在明显不足。而办公、商业等公共建筑的实际配建标准也明显不足,平均约0.3个/100平米,
公共停车场建设滞后,近几年公共停车位增长缓慢
泰安市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建设速度较慢,2007年市区拥有社会公共停车场8个,停车位约1600个,三年来的变化不大,只有局部的调整。
(2)地面停车比例高,停车秩序紊乱,停车环境不佳
泰安市目前的停车位大部分是地面停车,比例高达70%。大量的地面停车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市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尤其是公共建筑大量的门前和路面停车不仅影响道路景观,而且对道路交通秩序和通行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国际性旅游城市的发展要求相矛盾。
(3)停车位管理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不完善,收费制度尚不健全
停车管理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缺少专门的机构对停车管理进行协调,造成了泰安多年来的停车管理水平不高,管理队伍人员不足,停车管理的覆盖面不广等问题。
(5)公共停车场利用效率不高,存在闲置现象
由于泰安市社会公共停车场主要是为旅游服务的,因而旅游高峰饱和度较高,而正常工作日利用率较低,闲置现象较为严重。
2.3停车问题症结分析
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的问题往往是由于过去的认识和建设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系统分析总结泰安停车问题的症结对于面向未来发展需求调整停车策略、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对泰安当前停车问题的症结总结如下:
(1)对停车问题认识不足,是导致停车问题的重要原因
过去我国城市机动车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的状况,城市对小汽车快速进入家庭后带来的影响估计不足、认识不到位,导致我国很多城市在停车发展战略上发生偏差。过去我国大多城市建设中往往“重动态、轻静态”,对于作为交通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停车设施重视不够,远没有像道路那样受到应有的关注,因而造成停车发展历史欠账问题突出。
(2)建筑配建标准不高,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停车泊位供应不足
泰安市原执行的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基本是1989年实施的《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中的配建标准为指导的,该标准制定时我国城市机动化发展水平较低,因而该标准相对也不高。在实际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建设开发单位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在规划建设管理上,没有把停车场的审批、建设与监督、验收有效的协调起来,导致本来就偏低的配建标准实际执行也大打折扣。
(3)管理力度不够,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管理执法力度不够。对于各类建筑物停车配建缺乏竣工验收制度;对于违规占用、改变停车场性质的单位处罚监管不够。在违章停车处罚上也较为松散,没有达到处罚与教育并重的效果。
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工具。
(4)停车收费的价格机制尚未建立,停车场建设的产业化进度也难以实施
免费停车已经成为市民的习惯,没有合理的价格机制的激励和制约,建设开发单位对停车场建设热情不高。市民现代交通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随意乱停车现象十分普遍,不仅是主次干道、支路,凡一切可利用的城市空间(包括公共绿地、体育活动场所、居民院落)都成了停车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改善措施
3.1形成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和停车管理机制
停车发展政策包括:基本车位拥有政策、停车位差别化供应政策、公共停车位收费政策、停车需求管理政策等。
建立高效、协调的停车管理体制;明确停车发展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相互配合的内容;建立政府部门和停车企业之间的联系桥梁。
3.2加快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扩大停车供应,建立停车资源调节机制,提高设施利用效率
发布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并根据城市交通发展的变化情况及时修订,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对于新建、改建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停车配建标准,扩大基本车位的供应,建筑物不仅需要满足自身的停车需求,还必须满足其吸引的客流产生的停车需求;
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的审批与检查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停车建设违规行为和车位使用违规行为;
鼓励建筑配建停车场对外开放,提高泊位使用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提高设施的利用率。比如商务写字楼可将夜间空余出来的停车位租给周边小区的居民,而白天小区可将空闲的车位出租给周边商务写字楼的有车族。这样既可以解决小区业主停车难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商务写字楼上班族停车难的问题;
地面停车场作为一种公共空间,应注意对其美化,避免“砼的海洋”。设置可渗透的绿化生态型停车地面,种植对汽车尾气吸附能力强的花草树种;鼓励停车设施向占地少、安全性能好、存取方便的立体机械化型式发展;
对缺乏规划配建停车位的既有居住小区,近期在保证交通与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小区内通道、出入通道、退让空间以及周边非交通性街巷划设夜间停车位,并进行有效管理,以满足居民基本车位需求;建议结合绿地改造建设花架式停车位和树阵式停车位,具有一定遮荫效果,白天可以供人休息,晚上可作为停车泊位,从空间利用的角度来讲,节约了土地资源,又不减少绿地指标。
3.3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智能化的管理体系
建立交通管理执法单位、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单位及停车使用者广泛参与、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停车管理应包括居住、公共建筑、社会公共、路边停车等在内的全方面的停车管理;停车管理逐步覆盖城市建成区。
加强停车秩序管理,鼓励停车经营者举报和处理违章停车,对交通矛盾紧张地区违停拖车。
近期重点突出路内停车位和建筑门前停车位的违章停放现象,通过管理规范市民的停车行为,转变市民随意停车的意识。
逐步推进停车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停车管理,并与动态交通监控系统互动协调,通过停车管理实现“以静制动”。 引进先进的停车咪表技术取代目前落后的人工管理来科学化管理中心区路边停车。应用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IPMS)为驾车者提供停车泊位的信息,逐步建立城市或局部区域的停车引導系统,从而改善停车难的状况,提高市中心区交通系统的效率与功能。
3.4建立合理的停车收费体系,促进停车位的高效率使用
制定与泰安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合理的停车收费标准,充分发挥其价格杠杆的调节功能,通过调控停车需求调节市民的停车和出行行为、改善中心区交通环境。
停车费率体现空间差别、时间差别和车型差别。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车型采用不同停车费率;对路内路外、地上地下车位采用不同停车费率,体现不同车位的使用方便程度,充分发挥各类泊位的利用率;在停车供需矛盾较大的地区、路段和时间里,可采用费率递进的收费办法,提高泊位的周转率;并通过限时停放加强路边停车的时间控制。
3.5建立与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停车换乘体系,缓解旅游高峰停车矛盾
位于城区范围内景区采用停车泊位适度供应的原则,保障日常的停车需求;
对于旅游高峰停车需求以停车换乘为主,换乘停车场的建设应与公共交通相配合,通过引入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效率,满足游客换乘后出行的可达性要求,进而提高公交出行的吸引力,减少小汽车大量停放对中心区环境、交通带来的巨大压力;
换乘收费机制应采取低价或免费停车经营管理策略或一票制方法,鼓励停车换乘。
3.6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步伐
通过制定恰当的激励政策,主要包括减免土地出让金、减免营业税和规费、贷款贴息或利率优惠、关联开发等方法,鼓励停车设施建设与经营的民营化,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实现多元化停车建设模式,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共停车设施投资建设。
4结束语
建设有序、高效的城市停车系统不仅可以改善城市整体环境,而且还能更好的为外来游客提供优质停车服务,促进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通过以上改善措施的实行,必将有利于加强本市停车场(库)的统一管理,改善我市停车供给状况,解决本市停车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适应城市机动交通快速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而改善泰安市“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提升城市形象,为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机动车停车问题改善措施
1引言
随着泰安市社会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日益提升,汽车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小汽车正快速进入千家万户。机动车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许多便利和享受的同时,交通拥堵现象频发,也引发了严重的停车问题。日益增多的小汽车不仅占用了道路等有限的公共空间,有的还侵占、破坏绿地,乱停、乱放带来了交通和消防等安全隐患。随着国家一系列鼓励私人轿车消费政策的出台及各种型号轿车争相上市,我市私车消费将会加速发展。小汽车的激增必然带来停车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泰安市发展的“瓶颈”。
泰安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泰山,在“十一五”规划中,市政府提出“把泰安建设成为以泰山为依托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园林旅游城市,以现代制造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的经济强市,蓝天、碧水、青山的最佳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2009年泰安市委书记杨鲁豫提出: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建设经济文化强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全市工作中心要向着“强市”努力,向着“名城”迈进。而现状城市“停车难、停车乱”的状况已经对城市环境和景观带来了不利影响,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因此,如何建设有序、高效的城市停车系统来改善城市整体环境,更好的为外来游客提供优质停车服务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难题。
2泰安市停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停车现状
2.1.1中心区停车位与机动车比较
中心区现状人口规模约23.5万人,约占泰城人口35%。泰城现状机动车(不含摩托车)拥有率约为99.5辆/千人,按平均水平推算,中心区机动车保有量约23415辆。根据调查统计,泰安市中心区各类停车设施共提供规范的划线停车泊位13117个。车均停车泊位拥有率仅0.56个。实际上,由于中心区机动车拥有要高于市区平均水平,因此中心区的停车泊位供应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2.1.2分类建筑停车情况
中心区居住区泊位情况
1995年之前建设的居住小区大都没有配建专用停车位,现有停车位大都利用道路或空地划线或者“见缝插针”式的随意停车,配建标准大都低于0.15个车位/户;
1996~2000年建设的小区配建车位标准大都在0.15~0.3个车位/户左右,且这些小区配建的停车位大多为地面车位,很少有地下车库,而地面停车库也较少;
2000年之后建设的居住小区配建标准明显提高,一般在0.3~0.6个车位/户左右,部分小区建设有地下停车库,但地下停车库的比例较低
公共建筑泊位情况
根据调查,正常工作日中心区实际停放的机动车量为8259辆,中心区实际的合法停车位为8196个,这说明即使在正常时段中心区的停车位才勉强可以满足停车需求,而高峰时段的停车供需通常高于正常时段,停车矛盾将更加突出。
2.2停车问题总结
(1)停车泊位总体供应滞后,配建泊位、公共泊位短缺
现状停车泊位总量供给严重不足。
根据停车发展较好城市的成功经验,一般城市停车位总量与车辆拥有量的比例在1.2~1.3左右,可见,泰安中心区实际停车位的供應与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缺口。
建筑物配建车位标准较低,建设较为滞后,难以适应发展要求
根据调查统计,泰安市居住小区平均每户配建的合法车位仅为0.1个/户,与相关规定要求以及实际需求相比存在明显不足。而办公、商业等公共建筑的实际配建标准也明显不足,平均约0.3个/100平米,
公共停车场建设滞后,近几年公共停车位增长缓慢
泰安市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建设速度较慢,2007年市区拥有社会公共停车场8个,停车位约1600个,三年来的变化不大,只有局部的调整。
(2)地面停车比例高,停车秩序紊乱,停车环境不佳
泰安市目前的停车位大部分是地面停车,比例高达70%。大量的地面停车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市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尤其是公共建筑大量的门前和路面停车不仅影响道路景观,而且对道路交通秩序和通行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与国际性旅游城市的发展要求相矛盾。
(3)停车位管理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不完善,收费制度尚不健全
停车管理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缺少专门的机构对停车管理进行协调,造成了泰安多年来的停车管理水平不高,管理队伍人员不足,停车管理的覆盖面不广等问题。
(5)公共停车场利用效率不高,存在闲置现象
由于泰安市社会公共停车场主要是为旅游服务的,因而旅游高峰饱和度较高,而正常工作日利用率较低,闲置现象较为严重。
2.3停车问题症结分析
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的问题往往是由于过去的认识和建设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系统分析总结泰安停车问题的症结对于面向未来发展需求调整停车策略、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对泰安当前停车问题的症结总结如下:
(1)对停车问题认识不足,是导致停车问题的重要原因
过去我国城市机动车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的状况,城市对小汽车快速进入家庭后带来的影响估计不足、认识不到位,导致我国很多城市在停车发展战略上发生偏差。过去我国大多城市建设中往往“重动态、轻静态”,对于作为交通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停车设施重视不够,远没有像道路那样受到应有的关注,因而造成停车发展历史欠账问题突出。
(2)建筑配建标准不高,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停车泊位供应不足
泰安市原执行的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基本是1989年实施的《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中的配建标准为指导的,该标准制定时我国城市机动化发展水平较低,因而该标准相对也不高。在实际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建设开发单位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在规划建设管理上,没有把停车场的审批、建设与监督、验收有效的协调起来,导致本来就偏低的配建标准实际执行也大打折扣。
(3)管理力度不够,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管理执法力度不够。对于各类建筑物停车配建缺乏竣工验收制度;对于违规占用、改变停车场性质的单位处罚监管不够。在违章停车处罚上也较为松散,没有达到处罚与教育并重的效果。
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化、智能化的管理工具。
(4)停车收费的价格机制尚未建立,停车场建设的产业化进度也难以实施
免费停车已经成为市民的习惯,没有合理的价格机制的激励和制约,建设开发单位对停车场建设热情不高。市民现代交通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随意乱停车现象十分普遍,不仅是主次干道、支路,凡一切可利用的城市空间(包括公共绿地、体育活动场所、居民院落)都成了停车场,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改善措施
3.1形成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和停车管理机制
停车发展政策包括:基本车位拥有政策、停车位差别化供应政策、公共停车位收费政策、停车需求管理政策等。
建立高效、协调的停车管理体制;明确停车发展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相互配合的内容;建立政府部门和停车企业之间的联系桥梁。
3.2加快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扩大停车供应,建立停车资源调节机制,提高设施利用效率
发布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并根据城市交通发展的变化情况及时修订,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对于新建、改建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停车配建标准,扩大基本车位的供应,建筑物不仅需要满足自身的停车需求,还必须满足其吸引的客流产生的停车需求;
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的审批与检查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停车建设违规行为和车位使用违规行为;
鼓励建筑配建停车场对外开放,提高泊位使用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提高设施的利用率。比如商务写字楼可将夜间空余出来的停车位租给周边小区的居民,而白天小区可将空闲的车位出租给周边商务写字楼的有车族。这样既可以解决小区业主停车难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商务写字楼上班族停车难的问题;
地面停车场作为一种公共空间,应注意对其美化,避免“砼的海洋”。设置可渗透的绿化生态型停车地面,种植对汽车尾气吸附能力强的花草树种;鼓励停车设施向占地少、安全性能好、存取方便的立体机械化型式发展;
对缺乏规划配建停车位的既有居住小区,近期在保证交通与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小区内通道、出入通道、退让空间以及周边非交通性街巷划设夜间停车位,并进行有效管理,以满足居民基本车位需求;建议结合绿地改造建设花架式停车位和树阵式停车位,具有一定遮荫效果,白天可以供人休息,晚上可作为停车泊位,从空间利用的角度来讲,节约了土地资源,又不减少绿地指标。
3.3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智能化的管理体系
建立交通管理执法单位、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单位及停车使用者广泛参与、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停车管理应包括居住、公共建筑、社会公共、路边停车等在内的全方面的停车管理;停车管理逐步覆盖城市建成区。
加强停车秩序管理,鼓励停车经营者举报和处理违章停车,对交通矛盾紧张地区违停拖车。
近期重点突出路内停车位和建筑门前停车位的违章停放现象,通过管理规范市民的停车行为,转变市民随意停车的意识。
逐步推进停车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停车管理,并与动态交通监控系统互动协调,通过停车管理实现“以静制动”。 引进先进的停车咪表技术取代目前落后的人工管理来科学化管理中心区路边停车。应用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IPMS)为驾车者提供停车泊位的信息,逐步建立城市或局部区域的停车引導系统,从而改善停车难的状况,提高市中心区交通系统的效率与功能。
3.4建立合理的停车收费体系,促进停车位的高效率使用
制定与泰安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合理的停车收费标准,充分发挥其价格杠杆的调节功能,通过调控停车需求调节市民的停车和出行行为、改善中心区交通环境。
停车费率体现空间差别、时间差别和车型差别。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车型采用不同停车费率;对路内路外、地上地下车位采用不同停车费率,体现不同车位的使用方便程度,充分发挥各类泊位的利用率;在停车供需矛盾较大的地区、路段和时间里,可采用费率递进的收费办法,提高泊位的周转率;并通过限时停放加强路边停车的时间控制。
3.5建立与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停车换乘体系,缓解旅游高峰停车矛盾
位于城区范围内景区采用停车泊位适度供应的原则,保障日常的停车需求;
对于旅游高峰停车需求以停车换乘为主,换乘停车场的建设应与公共交通相配合,通过引入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效率,满足游客换乘后出行的可达性要求,进而提高公交出行的吸引力,减少小汽车大量停放对中心区环境、交通带来的巨大压力;
换乘收费机制应采取低价或免费停车经营管理策略或一票制方法,鼓励停车换乘。
3.6推进停车产业化发展,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步伐
通过制定恰当的激励政策,主要包括减免土地出让金、减免营业税和规费、贷款贴息或利率优惠、关联开发等方法,鼓励停车设施建设与经营的民营化,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实现多元化停车建设模式,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共停车设施投资建设。
4结束语
建设有序、高效的城市停车系统不仅可以改善城市整体环境,而且还能更好的为外来游客提供优质停车服务,促进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通过以上改善措施的实行,必将有利于加强本市停车场(库)的统一管理,改善我市停车供给状况,解决本市停车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适应城市机动交通快速发展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而改善泰安市“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提升城市形象,为建设和谐宜居城市,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