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孔钻颅脑室外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r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资料与方法我科1996 - 2010年间共实施细孔钻颅脑室外引流术386例,其中男245例,女141例,年龄11~82岁,平均62岁.脑室出血297例,其中原发生脑室出血66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231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89例,其中怀疑动脉瘤出血31例,怀疑动静脉畸形出血12例.术前GCS评分:3~5分97例,6~8分207例,9分以上82例.均行头颅CT检查,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脑室内积血,第Ⅲ、Ⅳ脑室有铸型183例.采用直径4mm的骨钻钻头,3.5mm直径的硅胶引流管,防返流调控无菌引流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对不同年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血流量及脑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71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分为<30岁组、30~50岁组和>50岁组.每组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骨瓣减压手术前后行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气分析及血糖、血乳酸、血红蛋白监测,计算动脉-颈内静脉血糖差、颈内静脉-动脉乳酸差以及脑氧摄取率,TCD测定脑血流量.结果 术后第1天开始,≤50岁治疗组患者的脑血流量和脑氧摄取率均明显大于对
儿童外伤性硬膜外血肿大部分位于顶部及额部[1-2],而发生在后颅窝骑跨横窦者,临床上少见.2005年10月至2011年5月,我科收治儿童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10例,其中9例手术治疗,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15岁.外伤原因中坠落伤4例,车祸伤5例,打击伤1例.伤后明显头痛伴呕吐2例,头晕、烦躁5例,视力下降3例,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
期刊
目的 总结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华山医院治疗8例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8例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治疗,其中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随访1-24个月,其中6例死亡,2例存活,平均生存时间12个月.结论 椎管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发病率低,恶性度高
SF-36(36-itemshort—form),即健康状况调查简表(TheMOS36一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最早是由Ware和Shelbourne于1992在Stewartse研制的医疗结局研究量表(medicaloutcomesstudy—shortform,MOS—SF)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期刊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切除垂体腺瘤的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切除垂体腺瘤253例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肿瘤全切除216例(85.38%),次全切除26例(10.28%),部分切除11例(4.34%),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暂时性尿崩45例,术后垂体功能低下9例,脑脊液鼻漏2例,鼻腔黏膜出血2例,嗅觉丧失2例,无发生颈内动脉、视神经损伤,无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和局部感
瓦斯爆炸是煤矿行业较为常见的灾害事故,一旦发生瓦斯爆炸,将会造成人员伤亡,给企业、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瓦斯爆炸伤是一种复合伤,以爆炸冲击伤、减压伤、机械伤、有害气体吸入、缺氧、高温烧伤等损害为主[1-2],因此瓦斯爆炸过程中发生的颅脑创伤除了有砸伤、摔伤等机械性损伤外,尚有爆震伤、有害气体中毒、缺氧等引起的复合性损伤,相对于单纯性的颅脑创伤诊治效果差。
期刊
目的 探讨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疾病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经治且病理证实的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分析国内外此类疾病相关报道及研究.结果 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术前剧烈头痛症状明显缓解,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出院后未行术后放化疗,随访患者5个月后死亡.结论 AT/RT比较罕见,该类患者预后差,复发率及死亡率高,术后辅助放化疗能改善患者预后。
目的 评价鞘内注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后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 以倍比法(n=24)测定最小致毒量和最小致死量,并在2个剂量之间选取2个剂量,将30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4 mg/kg)和高剂量(6 mg/kg)组,每组10只.按照分组,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鞘内给药5μl.1d、7d和14 d自主活动记录仪测量小鼠的自主活动、尾压痛仪测定痛阈、避暗仪测定学
脊髓功能重要又复杂,为了准确评价脊髓疾病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程度或观察治疗疗效,人们设计了多种脊髓功能评价方法,其中以评价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的方法最多,每种评分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期刊
临床颅脑转移癌发生率约占15%~39%,主要以幕上占绝大多数,尤其是额、颞、顶叶皮质及皮质下,少见于颅骨和脑膜[1-2],而同时累及帽状腱膜下、颅骨、硬脑膜、海绵窦更为罕见,我科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 女,54岁.2010年11月主因"左顶部头疼进行性加重1个月余".入院查体:昏睡,双眼睑水肿;左额顶较右侧隆起且皮肤呈紫色,约5 cm×7 cm,压痛;左侧额部痛觉减退,结膜水肿,眼球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