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寺堡,产业脱贫书华章

来源 :宁夏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olly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丽的罗山脚下,有一个叫红寺堡的地方。这里街道整洁,村庄秀美,人心思进,祥和安宁。
  红寺堡区是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核心区,也是国内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安置区。
  整合筹措资金4.79亿元,规划脱贫攻坚项目157个,重点向深度贫困村和产业、基础设施等脱贫薄弱环节倾斜;农业招商引资5亿元,上争项目20个,争取项目资金1.5亿元;现有耕地面积73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62万亩,粮食播种面积33.19万亩,葡萄种植面积稳定在10.6万亩,枸杞、牧草、黄花菜、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6万亩、7.2万亩、8万亩、3.8万亩;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0.5万头、78万只;从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500元,增长到2018年的8796元。
  一组组数据,见证着它翻天覆地的变化。
  葡萄酒香中话脱贫
  走入红寺堡区鹏胜臻麓酒庄,葡萄酒的香味扑面而来。酒庄经理吕乐乐和工人正在讨论葡萄酒的酿造情况。该酒庄自有葡萄种植基地1000亩,认定和流转农民土地3000亩。葡萄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每亩的用工量在10人次,这给当地老百姓就近就业带来了帮助。吕乐乐算了一笔账:“我们每年支出的劳务费有400万元,再加上土地流转费用,总计支付600万元。这些收益可以助力当地的脱贫攻坚。”
  红寺堡区地处宁夏贺兰山东麓,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是国内少有的无污染农业生态区,被公认为中国较好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面对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自2006年开始,红寺堡区酿酒葡萄产业按照“小酒庄、大产业”的发展思路,通过政府引导、部门服务、市场运作、企业带动、劳务经纪人组织、群众自愿的方式,推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解决了移民的就业问题,让移民增加了不少收入。家住玉池村的金雪萍高兴地说:“每年,我靠剪葡萄赚钱贴补家用,每天都能挣到现钱,比待在家里强多了。”
  2007年,红寺堡区为了让10万多移民群众脱贫致富,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首次尝试种植酿酒葡萄,红粉佳荣酒庄便是第一批通过招商引资来到红寺堡的企业。如今,像红粉佳荣酒庄这样招商过来的企业在红寺堡区还有很多,他们不仅在这里实现了自我发展,还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酒庄打工的张子胜说:“以前在老家,只有自己一个人打工养活全家,现在家门口种上葡萄,全家老小都有收入,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了。”
  近年来,红寺堡区依托“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形成集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和销售、葡萄酒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链。截至2019年,红寺堡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0.6万亩,注册葡萄酒企业28家,产值达4亿元,葡萄酒产业已成为该区增收富民的主导产业。
  不毛之地变成“金花”之地
  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光彩村村民李海芳是固原市彭阳县人,2010年,她和家人搬迁至光彩村。随后,和丈夫转让了15亩土地,准备扎根于红寺堡区。然而,因土地沙化严重,无法耕种,这让她和家人曾一度想返回老家。“我们原本想种点庄稼过生活。没想到,一锹下去,全是沙子。种的庄稼根本就活不了,也更没有啥收益。日子难过得很。”
  2016年,宁夏富阳工贸集团红寺堡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将光彩村的土地进行了流转。经过土地改良后,该公司决定种植黄花菜。李海芳说:“如今,我家15亩地全部都流转给了富阳公司,每年每亩地有450元的流转费。我又在公司里务工,每个月能挣到2700多元。两项加起来,我一年就能收入3万多!”
  该公司基地负责人刘海峰介绍,公司每年支付的土地流转费用达到500万元,一年用工量4万人次,务工费用支出达500万元。
  红寺堡区太阳山镇清泉林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志巧也是黄花菜产业的受益者。2013年,原本在家务农的李志巧被太阳山镇小泉村村委会任命为小泉村村组长。
  2016年,李志巧带头流转小泉村土地1960亩,开始尝试种植黄花菜。到现在,合作社已经有了成熟的种植、浇水、采摘经验,黄花菜种植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如今,李志巧不仅为太阳山镇白塔水村、小泉村农户们树立了典范,还帮助他们纷纷加入到种植黄花菜的行列里,并向农户们提供黄花菜种植技术指导,与农户签订销售协议,采取保护价与市场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收购,保障了农户们的切实利益,带动了当地建档立卡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面对所取得的成绩,李志巧又有了新的打算:“2020年,我们合作社黄花菜种植面积计划达到3000亩以上,带動200户农户参与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并且计划投资建设7000平方米以上的产地集配中心,将种植黄花菜当成一项事业,将合作社打造成现代化企业。”
  从2002年开始,红寺堡尝试发展黄花菜产业,先后从全国多个地方引种试种。经过多年的发展,红寺堡区共培育黄花种植专业合作社12家,新建加工企业3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200户种植黄花菜16695.77亩。截至2019年,该区累计种植黄花菜8万亩,2018年实现产值3.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红寺堡区脱贫摘帽。
其他文献
宁东基地管委会围绕稳定企业用工、降低经营成本、加大融资力度、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出台15条举措,拿出2亿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宁东基地管委会对疫情期间包机、包列、包车组织员工返程返岗的中小微企业,给予全额交通补助;对集中隔离人员补助食宿费用,新招录员工每人补助1000~1500元。为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中小微企业担保费率到1%以内,并给予6个月宽限期;筹措资金1亿元设立助贷机构,解决中小微企业短期融
期刊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宁夏在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抢抓农时积极做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  本刊编辑了石嘴山、吴忠、固原、西吉等地的春耕备耕活动,对宁夏的春耕生产自北向南作以展示。  石嘴山:奏响春播曲,不负好春光  沐浴温暖的春风,田间地头里村民们驾驶着农机忙碌着,他们在隆隆声中奏响春播曲,为新一年的农业生产播撒下
期刊
抗擊疫情期间,灵武市认真落实中央、区市关于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和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部署要求,坚持有序化原则,超前谋划、积极备战、稳步推进,把疫情防控措施做到最实,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安全先行,打牢疫情防控安全基础  突出“防、控、治、保”各个环节,严防输入、严格管控、严看死守,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保持调子不变、工作不松、力度不减,及时跟进区市疫情防控形势变化、政策调整
期刊
教育扶贫——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  “在海原县各乡镇,最气派的建筑非校舍莫属。”近年来,当问起海原县最气派的建筑是什么时,很多人都会如此回答。  据官方资料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之时,海原县全县仅有一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53名。小学只有30所,全县在校学生仅为3000多名。  作为宁夏贫困程度最深的县区,海原县近年来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确保城乡学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义
期刊
按照西吉县委、政府安排部署,西吉县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全力协调服务,在严格做好园区各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协同企业积极复工复产。截至2月底,西吉县工业园区已复工复产企业18家,复工率100%,共有返岗员工176名。  走进宁夏泽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佩戴口罩、身着防护服正在分单、包装、发货;每个岗位之间超过1.5米的距离,一切有条不紊。宁夏泽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应急物资供应企业
期刊
面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盐池县坚决扛牢责任,严把企业疫情防控关口,按照“分区分级精确防控,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的要求,分批次、分区块、分行业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构建五级责任体系,全面压实“责任关”  建立县委主要领导包抓,县级、部门(乡镇)、企业、企业工作小组、企业职工逐级负责的五级责任体系,成立9个企地联合临时党支部,工业园区成立6个工作组,指导、督促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石嘴山大武口区根据辖区各企业实际,严抓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我们在门岗设置了党员先锋岗,值班人员帮上岗人员测体温、消毒、发口罩,消毒人员对厂区、车辆等区域进行消毒,采取分隔、错时用餐,避免人员聚集。”近日,在正弘升(宁夏)环境化工有限公司厂区门口,员工们正在有序进行进厂前的一系列检测和消毒程序。  大武口区对正常生产企业及申请复工复产的企业要求在厂区进出口全部设置
期刊
海原县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总数达22.1万人。近年来,海原县借势发力,狠抓政策支持、技能培训、孵化引导,突出劳务输出、交通运输、刺绣剪纸、特色餐饮四大“离土”品牌,坚持“企业订单、培训机构列单、劳动者选单、政府买单”培训方式。2019年,完成各类技能培训6363人,培育劳务中介组织28个、劳务经纪人582人,建立劳务基地22个,设立公益性岗位4092个,建设扶贫车间18个。通过创办务工基地、组
期刊
随着复工复产,银川市的一些理发店、宾馆也陆续开门营业。这些行业与市民联系密切,也是监管部门近期监督检查的重点。  “廢弃口罩不能扔垃圾桶,要扔到专门的密闭收集桶里,这样不容易造成污染。”按照要求,理发时使用的梳子、推子等工具,要做到一客一消毒。使用过的废弃口罩、一次性手套要设有专门的密闭收集桶。对于发现的问题,检查人员要求检查出问题的理发店尽快整改完善。  在另一家理发店,检查人员对于店内如何消毒
期刊
3月4日,自治区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批准同心县、原州区、海原县3个国家贫困县和红寺堡区1个自治区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按照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贫困退出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的贫困县退出标准和程序,经县级自评、市级初审和自治区行业部门专项检查、自治区第三方专项评估检查,同心县、原州区、海原县和红寺堡区综合贫困发生率低于3%,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均明显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