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中美之间的贸易纠纷一直是两国经济的热点问题。2011年年底,我国对美国部分进口汽车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围绕这一政策实施后给厂商和消费者带来的影响,通过博弈论的方法结合实际,讨论了在关税成本提高的情况下,这些厂商面临的是否涨价和消费者面临的是否购买这些车型的问题,以期得到既能在理论上成立又符合实际的均衡解。通过分析,厂商最终会选择涨价,而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厂商因此消化了征收“双反税”而带来的成本增加,消费者购买了心仪的汽车,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这是一个多赢的结果。
关键词:反倾销和反补贴;厂商;消费者;涨价决策;购买决策;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06702
1 引言
2011年12月14日发出公告称,对美部分进口汽车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规定,自2011年12月15日起,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时,应向海关缴纳相应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实施期限2年,自2011年12月15日起到2013年12月14日止。
1.1 此次征“双反税”政策的特点
从上面列出的各大品牌厂商(以下简称厂商)及其所面临的税率,可以看到这次的加征“双反税”措施有两个特点:第一,税率相对较高。最高的对属于以上所列其他美国公司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分别高达21.5%和12.9%,对于这部分企业的成本影响也是巨大的。第二,加征的对象大部分属于大排量中高端车型,这类车的价格一般在40万元以上,与国内在销售的小排量货同类车型,在价格上不具有优势。
1.2 背景问题的解析和博弈论分析的基础
从上面的两个特点可以看到,如此高的税率以及高端的车型决定了厂商不得不考虑成本问题,由此产生了以下两个问题:
(1)采取其他策略来消化这部分成本。加征的关税属于国家的财政政策,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所以成本的增加无法避免;税收又有可转嫁的特点,厂商在面临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会寻求把增加的税收成本转嫁出去,厂商会与经销商进行协商,提高汽车的拿货价,或者以各自承担一部分的形式分摊,而经销商也会被动转嫁成本给消费者,无论怎样的策略都会导致最终价格的上涨。
(2)价格的重新制定要考虑的就是消费者的接受底线,进而判断消费者在厂商采取策略后会做何反应。“经济人”假定、供需原理以及消费者行为理论指明,价格的上涨与需求是反方向的关系,与效用的满足也呈反方向的关系。提高价格有可能导致消费者放弃购买选择;即使消费者还是选择购买,他的效用也会因为多付出的一部分货币而减少。所以必须分析消费者的底线。怎样定价才能使自己失去的市场最小是厂商的问题,而消费者面临的是厂商涨价的情况下是否购买的问题。
厂商涨还是不涨,消费者买还是不买,这就构成了运用博弈论的理论来分析这个博弈过程的现实基础。
2 部分美国进口汽车市场的博弈分析
2.1 厂商除涨价外的其他策略
厂商当然会有除涨价之外的其他策略来对抗,所以有必要在这里列举并讨论这些策略,以证明厂商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是难以避免的。
(1)将受到影响的车型放到中国本土制造。由于“双反税”主要是针对在美国本土制造的这类车型,把这些车型放到中国本土制造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这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投入成本巨大,显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厂家短时间内不会选择这个策略。
(2)将受到影响的车型撤出中国市场。放弃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是哪家厂商都不愿见到的。更何况这类中高端车型在中国的销售良好。因此理性的厂商不会做出这个决策。
通过上述分析,厂商短时间内必然要面对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下面就来分析这一博弈。
2.2 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分析
由于美国进口汽车消费市场的真实决策环境非常复杂,为了方便说明问题,假定整个美国汽车消费市场中存在两个参与人:厂家和消费者,并且双方均为理性人。厂商可选择的策略有涨价和不涨价,消费者可选择的策略有买和不买。厂家做出涨价或不涨价的决策在消费者做出决策之前,厂家需要考虑涨价后消费者的策略,而消费者则要在厂商选择策略后做出买或不买的决策来使自己效用最大化。
对于厂商而言做如下假设:在征收“双反税”之前某款汽车的售价为P1,成本为C1,海关征收的“双反税”为t,厂商可能的涨价为△,涨价后的销售价格为P2=P1+△。则厂商不涨价的利润为:R1=P1-C1-t;厂商涨价后利润为R2=P2-C2=R1+△。厂商有两种选择,涨价或不涨价,而消费者都有可能买或不买。涨价时,消费者购买,则厂商利润为R1;消费者不购买,则利润为0。不涨价时,消费者购买,则厂家利润为R2;消费者不购买,则利润为0。并且,无论厂商是否涨价,都要付出t的关税。
对消费者而言:假设持币P并有购买愿望的消费者,则消费者在不购买汽车的情况下效用为A,这是基于消费者持有货币产生的效用,因为消费者可以用手中的货币购买其他品牌的汽车或者其他消费品,持有货币总是会让让人产生效用满足,这种潜在的效用满足假设为A。如果消费者在厂家不涨价的情况下选择购买汽车,那么拥有新汽车的效用为k,汽车本身的价值效用为A,总效用为A+k;在厂商涨价的情况下购买,则由于比之前多付出的一部分货币而损失的效用为b,总效用为A+k-b。在以上假设模型中,所有的设值都大于零。
从表1的矩阵可以看出,当厂商选择不涨价时,消费者买的效用是A+k,大于不买的效用,所以消费者会购买。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存在的,这时厂商出于维持自身品牌在华的既有市场份额和收益的目的,会选择与经销商分摊部分成本等其他途径来消化关税成本,厂商获得的收益是R1。此结果不是纳什均衡。
若厂商选择涨价,则消费者选择买还是不买对于厂商获得的收益的影响是很大的,从矩阵可以看到消费者购买厂商的利润就是R1+△,消费者不买厂商的利润就是0。而要讨论消费者如何做出选择,则需要比较A+k-b与A的大小,既是讨论k-b的正负。 (1)当k-b大于0时,消费者选择买的效用要大于不买的效用,理性的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厂商会获得R1+△的利润,此结果是纳什均衡并且是纯策略均衡。在现实中,由于此次征收“双反税”的汽车是大排量的中高端汽车,选择购买这些汽车的消费者大多是富裕阶层,只要能买到心仪的豪车,他们不在乎多掏钱。
(2)当k-b等于0时,消费者选择买或不买的效用是相等的。消费者在多掏钱时虽有些许不快,但被购买心仪的豪车所带来的满足抵消了。这是可能的,前面讲过“双反税”可能高达10-30万元。但作为理性人,消费者还是会选择购买。因为消费者可能更注重这类汽车的质量、性能以及带来的满足。这也是一个纯策略均衡。当然,消费者也存在被其他如欧洲产汽车、日系汽车相对低的价格吸引的可能性,在本文中不做讨论。
(3)当k-b小于0时,消费者选择不买的效用要大于买的效用。由矩阵可以看到,若消费者选择购买,厂商选择涨价的利润大于不涨价时的利润,厂家会选择涨价,而由于k-b小于0,消费者在厂商涨价的情况下又会拒绝购买,于是厂商和消费者又面临第二轮选择,如此重复下去,厂商和消费者的博弈显然无法达到平衡状态。
这种情况可以用混合策略来解决,混合策略就是考虑参与人策略选择的另一种方法,是允许参与人使他们的策略选择随机化——对每项选择都指定一个概率,并按照这些概率选择策略。
假设消费者选择购买概率都是r,不购买的概率是1-r;厂商选择涨价的概率是c,不涨的概率是1-c。由此可以得到:
厂商的概率组合排列为,组合1:(买,涨价),概率为rc,厂商的利润为rc(R1+△);组合2:(买,不涨价),概率为r(1-c),厂商的利润为r(1-c)R1;组合3:(不买,涨价),概率为(1-r)c,厂商的利润为0;组合4:(不买,不涨价),概率为(1-r)(1-c),厂商的利润为0。
消费者的概率组合排列为,组合1:(买,涨价),概率为rc,消费者的效用为rc(A+k-b);组合2:(买,不涨价),概率为r(1-c),消费者的效用为r(1-c)(A+k);组合3:(不买,涨价),概率为(1-r)c,消费者的效用为(1-r)cA;组合4:(不买,不涨价),概率为(1-r)(1-c),消费者的效用为(1-r)(1-c)A。根据以上组合可得以下分析。
①厂商的期望利润=c·r·△+r·R1,假定c增加c′,则厂商的期望利润变化=c′·r·△,可见,由于0≤r≤1,只要c′≥0,上式都取正值。也就是r可以字0-1之间任意取值,厂商都会增加c值。② 消费者的期望效用=A+kr-crb,同样假定r增加r′,则消费者效用的变化=r′·(k-c·b),因此当c>k/b时,消费者会增加r值,当c 在现实中,这种情况是可能存在的。当产品的销量一直持续增加,消费者的热情一直高涨,甚至供不应求时,厂商很可能会认为自身的品牌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市场的购买力是无限的,厂商也会一直涨价,直到消费者因为涨价而损失的b值大于购买车子所获得的效用k。目前中国的进口车市场就类似这种情况,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进口汽车需求旺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6月份进口汽车上牌总量为67634辆,同比增长26.9%,尤其是2.5-3.0L的SUV车型市场份额大幅提升6.4个百分点。此时市场是狂热的,r接近1。另一方面,由于r为任意值厂商都会增加c值,在r接近1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那么c=1,也就是说厂商肯定会涨价,消费者也肯定会购买,涨价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3 结语
根据上述分析,在厂商与消费者的博弈中,厂商受“双反税”的影响涨价是肯定的,涨价对于富裕的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不会有太大影响。厂商因此消化了征收“双反税”而带来的成本增加,消费者购买了心仪的汽车,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该博弈一个多赢的结果。从关税对中美贸易的调节作用来看的意义来看,此次征收惩罚性关税除了能增加财政收入外作用不大。市场上从美直接进口汽车总量相对较小,国产车在国内中高端车市场占有量要小于美国、欧洲、日本三大车系,购买美国进口中高端汽车的消费者不会去购买国产车,即使有消费者因为美国进口的汽车涨价而买其他车,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欧洲和日本车。所以对于降低碳排量的作用也不明显。
通过前文的博弈分析可以知道,应该对那些国内消费者的价格弹性较大、在国内销量大、国产替代品较多且质量有竞争力、不会对我国的经济和居民消费造成巨大负担的美国产品提高关税,并调查美国政府对这类产品的补贴程度。比如:日化产品、农业产品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关于对美部分进口汽车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公告[EB/OL].[20111214].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b/e/201112/20111207879064.html.
[2]王建军.海关征“双反税” 美国产进口车或将涨价.三秦都市报[N]20111120.
[3]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七版),2009,(9).
关键词:反倾销和反补贴;厂商;消费者;涨价决策;购买决策;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06702
1 引言
2011年12月14日发出公告称,对美部分进口汽车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规定,自2011年12月15日起,经营者在进口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时,应向海关缴纳相应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实施期限2年,自2011年12月15日起到2013年12月14日止。
1.1 此次征“双反税”政策的特点
从上面列出的各大品牌厂商(以下简称厂商)及其所面临的税率,可以看到这次的加征“双反税”措施有两个特点:第一,税率相对较高。最高的对属于以上所列其他美国公司的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分别高达21.5%和12.9%,对于这部分企业的成本影响也是巨大的。第二,加征的对象大部分属于大排量中高端车型,这类车的价格一般在40万元以上,与国内在销售的小排量货同类车型,在价格上不具有优势。
1.2 背景问题的解析和博弈论分析的基础
从上面的两个特点可以看到,如此高的税率以及高端的车型决定了厂商不得不考虑成本问题,由此产生了以下两个问题:
(1)采取其他策略来消化这部分成本。加征的关税属于国家的财政政策,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所以成本的增加无法避免;税收又有可转嫁的特点,厂商在面临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会寻求把增加的税收成本转嫁出去,厂商会与经销商进行协商,提高汽车的拿货价,或者以各自承担一部分的形式分摊,而经销商也会被动转嫁成本给消费者,无论怎样的策略都会导致最终价格的上涨。
(2)价格的重新制定要考虑的就是消费者的接受底线,进而判断消费者在厂商采取策略后会做何反应。“经济人”假定、供需原理以及消费者行为理论指明,价格的上涨与需求是反方向的关系,与效用的满足也呈反方向的关系。提高价格有可能导致消费者放弃购买选择;即使消费者还是选择购买,他的效用也会因为多付出的一部分货币而减少。所以必须分析消费者的底线。怎样定价才能使自己失去的市场最小是厂商的问题,而消费者面临的是厂商涨价的情况下是否购买的问题。
厂商涨还是不涨,消费者买还是不买,这就构成了运用博弈论的理论来分析这个博弈过程的现实基础。
2 部分美国进口汽车市场的博弈分析
2.1 厂商除涨价外的其他策略
厂商当然会有除涨价之外的其他策略来对抗,所以有必要在这里列举并讨论这些策略,以证明厂商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是难以避免的。
(1)将受到影响的车型放到中国本土制造。由于“双反税”主要是针对在美国本土制造的这类车型,把这些车型放到中国本土制造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这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投入成本巨大,显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厂家短时间内不会选择这个策略。
(2)将受到影响的车型撤出中国市场。放弃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是哪家厂商都不愿见到的。更何况这类中高端车型在中国的销售良好。因此理性的厂商不会做出这个决策。
通过上述分析,厂商短时间内必然要面对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下面就来分析这一博弈。
2.2 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分析
由于美国进口汽车消费市场的真实决策环境非常复杂,为了方便说明问题,假定整个美国汽车消费市场中存在两个参与人:厂家和消费者,并且双方均为理性人。厂商可选择的策略有涨价和不涨价,消费者可选择的策略有买和不买。厂家做出涨价或不涨价的决策在消费者做出决策之前,厂家需要考虑涨价后消费者的策略,而消费者则要在厂商选择策略后做出买或不买的决策来使自己效用最大化。
对于厂商而言做如下假设:在征收“双反税”之前某款汽车的售价为P1,成本为C1,海关征收的“双反税”为t,厂商可能的涨价为△,涨价后的销售价格为P2=P1+△。则厂商不涨价的利润为:R1=P1-C1-t;厂商涨价后利润为R2=P2-C2=R1+△。厂商有两种选择,涨价或不涨价,而消费者都有可能买或不买。涨价时,消费者购买,则厂商利润为R1;消费者不购买,则利润为0。不涨价时,消费者购买,则厂家利润为R2;消费者不购买,则利润为0。并且,无论厂商是否涨价,都要付出t的关税。
对消费者而言:假设持币P并有购买愿望的消费者,则消费者在不购买汽车的情况下效用为A,这是基于消费者持有货币产生的效用,因为消费者可以用手中的货币购买其他品牌的汽车或者其他消费品,持有货币总是会让让人产生效用满足,这种潜在的效用满足假设为A。如果消费者在厂家不涨价的情况下选择购买汽车,那么拥有新汽车的效用为k,汽车本身的价值效用为A,总效用为A+k;在厂商涨价的情况下购买,则由于比之前多付出的一部分货币而损失的效用为b,总效用为A+k-b。在以上假设模型中,所有的设值都大于零。
从表1的矩阵可以看出,当厂商选择不涨价时,消费者买的效用是A+k,大于不买的效用,所以消费者会购买。这种情况在现实中是存在的,这时厂商出于维持自身品牌在华的既有市场份额和收益的目的,会选择与经销商分摊部分成本等其他途径来消化关税成本,厂商获得的收益是R1。此结果不是纳什均衡。
若厂商选择涨价,则消费者选择买还是不买对于厂商获得的收益的影响是很大的,从矩阵可以看到消费者购买厂商的利润就是R1+△,消费者不买厂商的利润就是0。而要讨论消费者如何做出选择,则需要比较A+k-b与A的大小,既是讨论k-b的正负。 (1)当k-b大于0时,消费者选择买的效用要大于不买的效用,理性的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厂商会获得R1+△的利润,此结果是纳什均衡并且是纯策略均衡。在现实中,由于此次征收“双反税”的汽车是大排量的中高端汽车,选择购买这些汽车的消费者大多是富裕阶层,只要能买到心仪的豪车,他们不在乎多掏钱。
(2)当k-b等于0时,消费者选择买或不买的效用是相等的。消费者在多掏钱时虽有些许不快,但被购买心仪的豪车所带来的满足抵消了。这是可能的,前面讲过“双反税”可能高达10-30万元。但作为理性人,消费者还是会选择购买。因为消费者可能更注重这类汽车的质量、性能以及带来的满足。这也是一个纯策略均衡。当然,消费者也存在被其他如欧洲产汽车、日系汽车相对低的价格吸引的可能性,在本文中不做讨论。
(3)当k-b小于0时,消费者选择不买的效用要大于买的效用。由矩阵可以看到,若消费者选择购买,厂商选择涨价的利润大于不涨价时的利润,厂家会选择涨价,而由于k-b小于0,消费者在厂商涨价的情况下又会拒绝购买,于是厂商和消费者又面临第二轮选择,如此重复下去,厂商和消费者的博弈显然无法达到平衡状态。
这种情况可以用混合策略来解决,混合策略就是考虑参与人策略选择的另一种方法,是允许参与人使他们的策略选择随机化——对每项选择都指定一个概率,并按照这些概率选择策略。
假设消费者选择购买概率都是r,不购买的概率是1-r;厂商选择涨价的概率是c,不涨的概率是1-c。由此可以得到:
厂商的概率组合排列为,组合1:(买,涨价),概率为rc,厂商的利润为rc(R1+△);组合2:(买,不涨价),概率为r(1-c),厂商的利润为r(1-c)R1;组合3:(不买,涨价),概率为(1-r)c,厂商的利润为0;组合4:(不买,不涨价),概率为(1-r)(1-c),厂商的利润为0。
消费者的概率组合排列为,组合1:(买,涨价),概率为rc,消费者的效用为rc(A+k-b);组合2:(买,不涨价),概率为r(1-c),消费者的效用为r(1-c)(A+k);组合3:(不买,涨价),概率为(1-r)c,消费者的效用为(1-r)cA;组合4:(不买,不涨价),概率为(1-r)(1-c),消费者的效用为(1-r)(1-c)A。根据以上组合可得以下分析。
①厂商的期望利润=c·r·△+r·R1,假定c增加c′,则厂商的期望利润变化=c′·r·△,可见,由于0≤r≤1,只要c′≥0,上式都取正值。也就是r可以字0-1之间任意取值,厂商都会增加c值。② 消费者的期望效用=A+kr-crb,同样假定r增加r′,则消费者效用的变化=r′·(k-c·b),因此当c>k/b时,消费者会增加r值,当c 在现实中,这种情况是可能存在的。当产品的销量一直持续增加,消费者的热情一直高涨,甚至供不应求时,厂商很可能会认为自身的品牌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市场的购买力是无限的,厂商也会一直涨价,直到消费者因为涨价而损失的b值大于购买车子所获得的效用k。目前中国的进口车市场就类似这种情况,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进口汽车需求旺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6月份进口汽车上牌总量为67634辆,同比增长26.9%,尤其是2.5-3.0L的SUV车型市场份额大幅提升6.4个百分点。此时市场是狂热的,r接近1。另一方面,由于r为任意值厂商都会增加c值,在r接近1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那么c=1,也就是说厂商肯定会涨价,消费者也肯定会购买,涨价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3 结语
根据上述分析,在厂商与消费者的博弈中,厂商受“双反税”的影响涨价是肯定的,涨价对于富裕的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不会有太大影响。厂商因此消化了征收“双反税”而带来的成本增加,消费者购买了心仪的汽车,国家增加了财政收入,该博弈一个多赢的结果。从关税对中美贸易的调节作用来看的意义来看,此次征收惩罚性关税除了能增加财政收入外作用不大。市场上从美直接进口汽车总量相对较小,国产车在国内中高端车市场占有量要小于美国、欧洲、日本三大车系,购买美国进口中高端汽车的消费者不会去购买国产车,即使有消费者因为美国进口的汽车涨价而买其他车,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欧洲和日本车。所以对于降低碳排量的作用也不明显。
通过前文的博弈分析可以知道,应该对那些国内消费者的价格弹性较大、在国内销量大、国产替代品较多且质量有竞争力、不会对我国的经济和居民消费造成巨大负担的美国产品提高关税,并调查美国政府对这类产品的补贴程度。比如:日化产品、农业产品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关于对美部分进口汽车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的公告[EB/OL].[20111214].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b/e/201112/20111207879064.html.
[2]王建军.海关征“双反税” 美国产进口车或将涨价.三秦都市报[N]20111120.
[3]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七版),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