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学校在我国经济全面转型的时期中起着为行业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重要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尚有不足之处,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中目前存在的教学改革推进和落实难、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培养模式需改进三方面探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困难,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改革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64-0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人才培养和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战略的关键阶段。中国经济正处于从技术、产业、增长方式等的全面转型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从科学发展的高度进行研究,推进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职业学校门类多、范围广,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缓慢,本文拟对此进行讨论,提出解决对策。
一、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和落实难
教育部职成司《关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事实上,高等职业学校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时候,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后,还存在着课程模块如何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程比例、教材如何与课程衔接、见习实习基地如何建设等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很好的解决和落实,就不能保证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开展。
2.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师资建设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学校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开发人才资源,努力协调发展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规定,高职院校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应不低于15%,目前政府公办高职院校该指标的全国平均水平仅为12.7%,尚未能达标,民办高职院校的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就更低于政府公办高职院校。现行教师聘任制度、评价制度以及教师培训制度还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一线教师中存在着学历结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科研水平等方面亟待提高的情况。
3.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方针的直接要求。同时,强调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需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制度,保障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大部分高职院校对这一政策的落实还不够,课程与教材体系职业化特点还不明晰。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1.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落实和见效
第一,要转变高等职业教育思想。高职教育的定位应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的特色之处,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优势,发挥长处。
第二,要加强教育改革与社会需求的结合。要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特殊的目标定位,才能据此高屋建瓴地研究和探索具有高等职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实现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三,制定与市场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文件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 根据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充分调研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以销定产”,为市场培育“适销对路”的技能人才。
据此,笔者学校总结长期办学经验,提出了“贴近基层、贴近临床、贴近资质考试”的办学宗旨,着重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程比例为1:1,编制理论标准和技能标准、编写贴近临床贴近资质考试的教材、注重实习基地建设,大大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2.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和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独特的,也是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教师既是教学的设计者和策划者,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素质与能力的高低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要努力的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在高职教育教学中需要融理论、技能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要鼓励支持现有的教师参与产学结合、实践培训、校企合作等,提高现有师资的“双师型”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所高校发展的关键,和学校各个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学风严谨、勇于创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3。从职称结构来讲,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在团队中占比越大对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从年龄层次来讲,中青年教师年富力强,是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师资力量;专任教师群体越大,教师队伍稳定性越好,兼职教师优化了师资队伍的结构,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加快基于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及教学改革
推进产学结合,加快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和趋势。高职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应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才能使高职教育的“产品”即毕业生在市场上被认可和吸纳,因此高职教育应根据产业技术、生产力发展变化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教材内容。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共同开发实训教材。
产学结合的重要性逐步被企业和高职院校所认识和重视,实施产学结合的平台是校企合作。进行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改革,要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基础上完成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是实施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关键。
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最鲜明特色就在于其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源源不断地输送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单武雄,刘鹤翔,佘俭敏.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怪圈及其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238-239.
[2] 张丹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14(11):131-132.
[3] 费海娟.现代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J].科技资讯.2014(13):233.
[4] 李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研究[J].职业技术.2014(8):55-56.
[5] 华佰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3):75-7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改革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64-0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人才培养和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战略的关键阶段。中国经济正处于从技术、产业、增长方式等的全面转型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要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从科学发展的高度进行研究,推进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职业学校门类多、范围广,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缓慢,本文拟对此进行讨论,提出解决对策。
一、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和落实难
教育部职成司《关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 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事实上,高等职业学校在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时候,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后,还存在着课程模块如何设置、理论课与实践课程比例、教材如何与课程衔接、见习实习基地如何建设等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很好的解决和落实,就不能保证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开展。
2.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师资建设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是学校的一项根本性任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开发人才资源,努力协调发展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规定,高职院校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应不低于15%,目前政府公办高职院校该指标的全国平均水平仅为12.7%,尚未能达标,民办高职院校的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就更低于政府公办高职院校。现行教师聘任制度、评价制度以及教师培训制度还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一线教师中存在着学历结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科研水平等方面亟待提高的情况。
3.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办学方针的直接要求。同时,强调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需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制度,保障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大部分高职院校对这一政策的落实还不够,课程与教材体系职业化特点还不明晰。
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1.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落实和见效
第一,要转变高等职业教育思想。高职教育的定位应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的特色之处,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优势,发挥长处。
第二,要加强教育改革与社会需求的结合。要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特殊的目标定位,才能据此高屋建瓴地研究和探索具有高等职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实现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三,制定与市场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文件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 根据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充分调研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以销定产”,为市场培育“适销对路”的技能人才。
据此,笔者学校总结长期办学经验,提出了“贴近基层、贴近临床、贴近资质考试”的办学宗旨,着重进行课程体系改革、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程比例为1:1,编制理论标准和技能标准、编写贴近临床贴近资质考试的教材、注重实习基地建设,大大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2.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和专业教师团队建设
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独特的,也是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教师既是教学的设计者和策划者,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素质与能力的高低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要努力的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 。在高职教育教学中需要融理论、技能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要鼓励支持现有的教师参与产学结合、实践培训、校企合作等,提高现有师资的“双师型”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所高校发展的关键,和学校各个方面的发展息息相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学风严谨、勇于创新、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和保证3。从职称结构来讲,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在团队中占比越大对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从年龄层次来讲,中青年教师年富力强,是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师资力量;专任教师群体越大,教师队伍稳定性越好,兼职教师优化了师资队伍的结构,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加快基于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及教学改革
推进产学结合,加快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和趋势。高职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应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才能使高职教育的“产品”即毕业生在市场上被认可和吸纳,因此高职教育应根据产业技术、生产力发展变化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教材内容。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共同开发实训教材。
产学结合的重要性逐步被企业和高职院校所认识和重视,实施产学结合的平台是校企合作。进行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改革,要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基础上完成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是实施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关键。
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最鲜明特色就在于其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源源不断地输送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单武雄,刘鹤翔,佘俭敏.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怪圈及其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238-239.
[2] 张丹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14(11):131-132.
[3] 费海娟.现代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J].科技资讯.2014(13):233.
[4] 李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政策研究[J].职业技术.2014(8):55-56.
[5] 华佰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