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战概念探析

来源 :军事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n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12月,美国著名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研究员、前美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发表文章,提出了“系统战”这一新的联合作战概念。这一概念涉及算法技术、人机协作、跨域情报等智能战争的新技术。系统战概念明确其目标是战胜潜在对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将恢复和保持美国的常规力量投送能力作为威慑基础,发展使对手知难而退的能力,以及通过威胁对手进行非对称报复性打击,增加对手发动战争的预期代价。

概念提出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空地一体战”以来,这一联合作战概念逐渐失去了其时代的适应性。在当今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高速发展迭代,美军联合作战急需新的理论指导。2018年美国《国防战略》(NDS)提出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紧急转变”。2020年1月,前美国防部长马克·埃斯佩提出要制定新的联合作战概念,并在下一个国防战略制定过程中完成。系统战联合作战概念可能成为下一代美国《国防战略》的重要参考。
  系统战思想与美国提出的“第三次抵消战略”一脉相承。2014年,正是时任美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在一次演讲中首次公开提出了“第三次抵消战略”。“第三次抵消战略”是在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推出了作战云概念、水下作战概念以及全球监视和打击(GSS)概念等新的作战概念,主要针对潜在对手提出的“反进入/区域拒止”理论,其核心观点就是发展颠覆性的技术武器,如定向能武器、电磁轨道炮、高超声速武器等,力图保持美军力量优势。系统战的概念继承了这一指导思想,但是重点转向了建立高度智能化的作战网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指挥、控制、通信、情报,建立战略、战役、战术不同层级的人机协作网络,从而更快更准确地作出判断和决策。
美军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空地一体战

系统战概念的能力特征


  应用算法技术,占据系统对抗先机。系统战概念认为,未来战争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对抗,战争胜负的关键则是对敌方系统的杀伤、打击和破坏。其核心在于利用美国在算法技术上的优势,为美军建立起基于算法技术的人机协作的作战网络,缩短美军联合作战指挥的OODA周期,从而在与潜在对手的体系对抗中占据先机,形成威慑态势。
  系统战概念认为,主要对手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侦察打击网络,通过反进入/区域拒止等手段,阻碍美军进行力量投送。因此,美军必须利用自身在无人作战、远程空中作战、隐身空中作战、水下作战、复杂系统工程集成与运用等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建立起能够经受住对方第一轮打击破坏,并自动展开反击,无需人工干预的新的作战网络。
  系统战的目标并非集中于消灭敌方有生力量,而是发挥己方系统高速运转的优势,通过快速转进的作战节奏和灵活的干扰隐蔽,来扰乱敌方指挥体系,给对手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心理上乃至整个指挥行动系统的崩溃。
  融合全域信息源,建立统一的人机协调作战网络。系统战概念认为,美军需要建立能够同步太空、空中、海上、水下和陆上全域指挥控制信息的人机协调作战网络,在现有的指挥控制基础上,将优势扩展到太空、网络、电磁频谱、信息领域,从而产生跨域效果。这种作战网络能够根据收集到的战场信息,了解战场的实时状况,并依据相应的算法预测24~48小时内可能发生的战场变化,帮助联合作战司令部做出决策。
  美军刚刚成立的太空部队已经提出了针对多域作战的数据策略。依托太空部队掌握的空间数据,将美军全球分布的信息收集传感器通过卫星网络纳入统一的大型数据库当中,即DataONE。据悉,目前该策略已經展开测试。美国陆军正在建设的综合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IBCS)也意图将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信息源整合形成杀伤链条。新型的人机协调作战网络建成后,美军可以不再依赖抵近战场的基地,而是能够分散化部署,最低限度接触敌方的防御设施,同时可以高速响应和介入,掌控作战规模,占据战场主动。
其他文献
散步记  当诗中没有敬亭山的时候  你偶尔也出去走走  家离学校很近,你总不定期地  加大某一端砝码的重量  学校东面是一片旷野,时至冬日  有大把大把拥挤的寂静  家的南面是一条小河  有眼光堆砌的层叠的余波  你似乎并不特别钟意于哪一个  你是一个擅长中和的人  每天把旷野平铺于心  每天让河水从眼睛里流过  没有写出一首满意的诗歌又能怎样  从生活的矿渣里,你也总能捕捉到  两行返璞归真的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