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月要养藏,伤寒即伤藏

来源 :中老年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ut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为冬气
  首先,我们来看寒,寒是冬日的正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怎么会产生寒呢?阳的本性是属热的,春夏的阳气处于释放状态,热的东西散发出来了,所以,天气变得温热。但是,春天释放的程度要比夏天小,因此,春天的温度要比夏天低。到了秋冬,阳气由释放转入到收藏,热的东西收藏起来了,关闭起来了,天气也就变得渐渐地寒冷。但是从程度而言,秋天的收藏不及冬日,因此,冬日的气温更为寒冷。这是寒的一个根本意义。从这个意义我们可以看到,寒实际上是反映阳气的收藏状态,是阳气收藏的外在表现。所以,寒不但是冬之气,其实也是藏之气。
  何以养藏
  冬三月怎么养藏,怎么适应这个闭藏的状态呢?关键的一点就是“无扰乎阳”。冬三月属阴,《素问》又明确指出“秋冬养阴”,而这里却点出“无扰乎阳”,可见春夏秋冬的这个生长收藏确实是围绕着阳的这样一个主导。无扰乎阳,就是指的冬三月这个过程已经在闭藏了,什么在闭藏呢?阳气在闭藏。既然已经闭藏了,就不要再打扰它,这就叫“无扰乎阳”。就像我们住宾馆,睡觉的时候要启动一个“请勿打扰”的按钮。睡着了,再被打扰醒,会是什么滋味呢?相信大家都会有体验。那么,怎么实现这个“无扰乎阳”呢?
  其一,慎起居。冬三月的起居应该是“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我是反对睡懒觉的人,而且一贯也没有睡懒觉的习惯。但是,冬三月却可以例外,要早一些睡,晚一些起,太阳出来再起床也没有关系,这是《内经》的教证。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医学院的作息表,不应该搞什么夏时制,而应该搞四时制,就根据《四气调神大论》来制订作息的时间,这样才与中医相应,这样才叫四气调神。我相信冬天搞“早卧晚起”,搞“必待日光”,大家都会很欢迎,冬天有几个不想晚起?说不定就从这里你喜欢上了《内经》,喜欢上了中医。
  冬天为什么要早卧晚起呢?这个就是为了适应养藏。睡觉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藏的状态,那么,现在冬三月要强调养藏,这个睡眠的时间就当然要适当的延长。我们看冬三月,白天的时间短,夜晚的时间长,再看看晷影,冬天长到一丈多,而夏天只有一尺多。晷影也好,晚上也好,都是反映一个藏的状态,人要跟这个藏相应,那就必须早卧晚起。我们嘴上常说天人相应,怎么个相应呢?冬日养藏就是相应,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就是相应。
  要讲相应,时间就很重要,天地在这个时候收藏。你也要在这个时候收藏,天地在这个时候释放,你也要在这个时候释放。落实到具体的问题上,睡觉就是收藏,工作劳动就是释放。现在许多人习惯晚上工作,白天睡觉,这就不相应了,就阴阳颠倒了,这个对身体肯定不利。年轻的时候也许没关系,到老了你就会有感受。学中医的人应该避免这个颠倒,避免这个不相应。
  其二,调情志。冬三月的情志应该是“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這里的志有两层意思:一是讲心志,就是心的志向,《康熙》云:心之所之谓志;二是讲我们平常说的情绪,《左传》里面将喜怒哀乐好恶称作六志。所以,总起来我们把它称为情志。这个时候的情志应该“若伏若匿”,伏也好,匿也好,都指的是藏。所以,这个时候的情志应该收藏一些,不要那么开放,不要那么显山露水。平常我们都劝人要开朗一些,但,这个时候则应该趋于内向。“若有私意”,有什么话,有什么打算不要告诉别人,藏在心里就是了。“若已有得”,这个东西好像已经得到了,不用再到外面去寻求,可以悄然安住。总之,这个心志,这个情绪,应该伏匿,不应该张扬,这样才有利于养藏。
  其三,适寒温。冬三月要“去寒就温”,这一点很重要,以上我们讨论的许多问题都要落实到这一点上。为什么要去寒就温呢?我们本来说过寒为冬气,寒为藏气,养藏不是应该更寒一些吗?这里为什么要去寒就温?其实这个并不矛盾。大家都清楚,夏天我们不仅穿衬衣,而且穿短袖,女的还要穿什么一步裙,反正能暴露的都暴露无遗。这样的穿着不但为着凉爽,也是一个相应。因为天地在这个时候也在充分的显露,你看这时的白天特别长,大地能长出来的东西也都长出来了,与这个相应的穿着就是养长。可是冬天就不同了,特别是在北方,人们都棉裹裘衣,不但手套帽子,还要围围巾,封闭得严严实实,这个衣着不就是一个“藏”吗?不就是一个“去寒就温”吗?将整个身体封藏起来了,闭藏起来了,这个也是相应,与冬藏相应,这就是养藏。但是,现在风气不同了,冬天女的还穿裙子,这个时候还要露,中医不赞成这个做法。所以,我的朋友里要是冬天穿裙子,我会劝她们别穿。现在年轻你可以顶过去,年纪稍大,关节痛了,骨质增生了,那就悔之晚矣。当然,去寒就温还包括了其他保温防寒的方法。
  其四,节动静。冬三月应该“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泄皮肤也就是皮肤的开泄。大家知道,什么时候皮肤会开泄呢?当然是激烈活动的时候。皮肤开泄了,自然汗出,汗出多了,就会耗气伤阳使气亟夺。冬三月是阳气闭藏的时候,这个时候皮肤也应该相应的闭藏,不要做过多的开泄。这就提示冬天的运动,冬天的活动应该避免像其他的时候一样,应该有它的特殊性。特别是喜欢运动锻炼的人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冬天的锻炼应该避免过多的开泄皮肤,应该多做静功,这样才能与冬相应,这样才有利于养藏。
  伤寒即伤藏
  上述这四个方面都是与冬相应,都是养藏之道。它们都围绕一个原则:无扰乎阳。那么伤寒呢?伤寒为什么这么重要?它核心的问题就是破坏了这个原则。
  冬主藏,寒就与这个“藏”相伴,所以,冬日的寒非常重要。如果冬日不寒了,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阳气还在释放,没有收藏。因此,冬季应寒反暖,农民就知道不是好事情,第二年的收成就不会好。要是用古人的话说,就会“米贵长安”。
  湖南有句乡话:雷打冬,九个牛栏十个空。雷在冬天打响,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冬雷的响动将整个的闭藏打破了。闭藏打破了,阳气非时的释放,使阳气不能蓄积,阳气的这个体得不到应时的涵养。体不足,用怎么发挥?所以到了来年,真正应该阳气发挥作用的时候,它却发挥不了作用。万物得不到这个阳气的作用,整个秩序就打乱了,不但天灾,而且地祸,不但植物受影响,动物也受影响,怎么不会“九个牛栏十个空”呢?   民间还流传另外一句话,叫做“瑞雪兆丰年”。瑞雪怎么预兆丰年呢?现在的说法是下雪以后,病虫害冻死了,所以,可以给来年带来好的收成。当然,这也是一个方面,但是,更重要的一面是冬日的瑞雪反映了阳气处在很好的蓄藏状态。阳气蓄藏得好,体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充养,体充则用足,来年的释放就会好。万物得到这个充分的能量供给,怎么不会“五谷丰登”呢?另外,这个瑞雪也反映了阴阳的秩序很好,秩序没有破坏,自然的灾害就会减少,所以,瑞雪兆丰年。
  上述这个过程我们还可以从经典的角度来教证,《素问》有句名言:“善养生者,必奉于藏。”或者说:“奉阴者寿。”大家看到这个“奉阴者寿”,也许就觉得这与前面讲的阳用有矛盾。阳是反映和主宰寿命的,怎么不说“奉阳者寿”,反而是“奉阴者寿”呢?现在大家只知道养生,只知道生命在于运动。可是生怎么来?生是从藏中来!水生木这个道理难道大家不清楚吗?大家看一看自然界,特别是动物界,那些喜静的动物往往寿命长。像龟、蛇、仙鹤,这些动物寿命都比较长。而相反,那些喜动的东西反而寿命不长。道家讲致虚极,守静笃;儒家讲燕坐,讲知止;佛家講禅定。这些都是强调静,强调藏。所以,大家不要只知道运动,应该动静结合。
  以上这些道理无碍了,我们就可以回到前面的关键问题上来。冬日气寒,这个寒是天地阳气在蓄藏,人要与天地相应,所以,这个时候人的阳气也要藏。冬日的气候本来寒冷,这个时候阳气本来应该更多地释放来为机体取暖,怎么反而在这个时候要收藏,这个矛盾怎么解决?这就要靠我们主动地去做好“去寒就温”的工作。这个时候应该穿得很严实,甚至要把取暖的设备打开。我们依靠这个人工制造的环境,就能够让阳气安然地休养生息。阳气蓄养的这个过程做好了,那以后就能正常地发挥作用。如果“去寒就温”的工作没有做好,机体“伤寒”了,那会是一个什么后果呢?
  大家可以想一想,这个时候,阳气是不会坐视不管的,它会从“沉睡”中“醒”来,它会马上转入释放。阳气被扰动了,这样一个“养藏”的格局就被彻底打破,“体”的涵养程序遭到破坏,那“用”的方方面面就会受到影响。大家看一看,从这样一个角度去思考,伤寒重不重要?太重要了!伤寒实际上就是伤藏,它把整个“养藏”给破坏了。阳气的“体”受到伤害,这个基础不牢固了,用怎么发挥?阳用不能发挥,不能作寿命的保障,不能卫外而为固,那不但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要发生,百病都会发生。
其他文献
生活中的宋祖英有着朴素的美,她穿着很随意,也很少刻意打扮自己。宋祖英的美得益于她自小生长在盛产毛尖茶的古丈县苗寨茶乡,所以从小就养成了喝茶、品茶的习惯:“喝茶对肠胃比较好,是不错的养生方式,而且品茶也是一种修养境界的方式。”  宋祖英对自己的美容护理工作也从不偷懒,虽然入职军营,经常需要下部队演出,日晒雨淋自然成为了家常便饭,可忙碌的她依然坚持着每天的卸妆和肌肤养护工作。当然,其中一定包含了女人最
期刊
著名的考古学家、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前所长冯永谦先生,年过八旬,耳聪目明,身体健康。冯老每天早晨4点钟起床,中午不休息,晚上11点钟睡觉,这些时间,他都用来写作。现在全国各地也有很多考古现场清冯永谦先生过去“掌眼”,即使在路上,冯老也是白天出现场,晚上写作。这么大的工作量就是年轻人也会觉得累,而冯老却说:“我习惯了,不觉得累。”冯老总结自己的健康秘诀主要是做到了以下这几点:  最重要的是心态好  
期刊
当患者确诊为冠心病时,需常备急救药和常规用药。在治疗的同时可配合按摩预防和辅助治疗冠心病。按摩时,从腕横纹至肘横纹按12寸计算,并结合压痛点、敏感点取穴,按揉郄门、劳宫二穴对各种心脏病颇有裨益。  郄门穴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5寸处。主治急病,善治胸痛、胸闷、心肌缺血、心绞痛等症。通过针刺或按揉3-5分钟,即可达到治疗目的。通常取左侧郄门。轻者自疗,重者家人予以施术。  劳宫穴 位于掌中央略偏拇
期刊
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韭菜同街道汤家岭社区,住着一位百岁老人,名叫罗建白。她出生于1909年,今年108岁。  98岁骨折后重新站起来  据家人介绍,罗建白老人98岁那年不小心在家里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小女儿罗曼莉说:“我母亲95岁之前都没有拄过拐杖,走路时腰杆挺得比我们都直。”摔伤之后,家人马上把她送到医院急救,当时的主治医师让罗家人做好思想准备:“这么大的年纪哪还经得起折腾,能再活几个月就不错
期刊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关节病变主要累及滑膜组织,常见症状是早期游走性关节疼痛、腫胀和功能障碍,晚期可引起关节的强直、畸形和功能丧失,最终导致残废。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顽痹”、“历节病”、“白虎历节”、“痛风”、“尪痹”等范畴。足部按摩疗法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常用的辅助方法,长期坚持运用,并结合药物治疗和功能锻炼,可防止病情
期刊
在“中国长寿之乡”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西潭乡潭东村生活着一位108岁的男寿星吴木林。说起这位百岁老人,当地村民都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诏安百岁寿星中的“男高寿”。  在百岁寿星群体中,男性百岁老人所占比例很小,而吴木林能如此高寿,有什么养生秘诀?笔者前去采访时,正逢老人站在家门口锻炼身体。说明来意后,老人家热情地请我们进屋。从闲聊中得知吴大爷的健康长寿缘于清淡饮食、适度活动、戒烟限酒、平和心态。  坚持
期刊
雀斑和黄褐斑以女性多发,严重影响面部美观,中医艾灸可以帮您祛除这些恼人的斑点。  雀斑  雀斑是发生面部皮肤的黄褐色点状色素沉着斑,严重影响美观,除遗传因素外,日晒亦可诱发和加重皮损。中医认为,雀斑多因先天禀赋不足,不能荣华于面;或虚火上炎、日晒热毒内郁蕴结为斑;或腠理不密,外卫不固,风邪外博于肌肤而成。  取穴:大椎、曲池、三阴交等穴以及雀斑局部。  方法: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燃后在上述穴位及雀
期刊
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自古就是人类的梦想。笔者走进文峰街道双合店社区百岁老人任国军的家里,看看她为什么能够在如此高寿保持如此健康的身体?是否专门遵守着一些独特的养生秘诀?  家庭和谐 儿女孝顺  “您老真有100岁了啊?我年龄没有您一半大,都没有您皮肤白、气色好,快给我们也传授一下长寿秘诀吧!”双合店社区干部和群团志愿者一起看望百岁老人任国军。  101岁的任国军老人面目清秀,着装整洁,热情地招呼大
期刊
那天聊天,我想起了给孩子断奶的经历。当时没有太多的经验,但如今想来颇感欣慰。  断奶前,弟媳跟我說,10个月左右就可以断奶了。我听后算了算,10个月正好是不冷不热的春天,天气温暖适宜,大人孩子状态都好些。  于是,在一个多月前,我便开始着手准备:一日三餐规律地给孩子辅食,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习惯用奶瓶喝奶粉。习惯了一段时间后,我把晚上睡前的母乳也改成了奶粉。  第一天断夜奶,我几番暗示自己要狠下心肠。
期刊
夫为养家糊口去外面闯荡,子为明媚未来去海外求学。我守在空巢里,掰着手指过日子。  不是说一个人的日子有多难熬,数着数着光阴就能速速溜。我数的是,离上班还有多少天,如此随心所欲的日子还是悠悠过。  上午我美美地睡个懒觉,醒来时,白花花的太阳光钻进薄薄的窗帘里,明晃晃地在我肚子上闪。起来简简单单地弄点吃的,一个粽子、一杯酸奶,管它什么营养搭配。边吃早餐边看电视,儿子在家时,怕树立坏榜样,我坚决端坐在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