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通江县广纳中学 (636718)
【摘要】数学的学习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工具。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它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几何数学;教学教法;直观感知
Perceived image of intuitive operation - an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methods at the initial geometry Teaching
Li Gongxun
【Abstract】The study math modern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essential foundation and tools, i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al world quantity and spatial forms of science, people are understanding and transforming the world an important instrument. Preliminary knowledge of the geometric basic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in primary schools are part of it in their daily lives and production of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but also the future of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Keywords】Geometry math;Teaching teaching;Visual perception
数学的学习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工具。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它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
几何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与学科特征相矛盾。在教学活动中解决好这一矛盾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其认真感知具体形象,加深印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使他们的思维有一个质的飞跃。
1.引发学习兴趣 激活求知欲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是由感性到理性的。通过感知具体表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学习状态下,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上课前先给每个学生发一面小圆镜),可以先出示大家熟悉的硬币,让大家看,问生活中与硬币相同的事物还有哪些?学生会举出钟面、圆桌面、CD唱片,有的同学举起小镜子。老师说:“对,还有小镜子。那么镜子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事物?”学生对着镜子左看、右看,互相争论着。有的学生说没有了,有的学生说有嘴巴、眼睛等。老师顺势提出:“那么眼睛里有什么呢?”学生兴趣盎然,认真观察着,突然有位学生惊喜地回答:“还有眼珠!”这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拍着脑袋叹着气。老师肯定地说: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要你留意生活,认真观察,什么都能发现,然后让学生拿出三角板与小镜子进行比较,看它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三角板的边是直的,而镜子的边是弯的。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总结什么叫做圆。
最后,放投影片:出现一辆汽车,老师问:汽车上哪些东西是圆的?学生对车非常感兴趣,大声地回答:有灯、车轮等。老师又问:车轮能做成方的吗?想一想。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能!但都不能说明原因。老师拿出一辆玩具车,放在黑板上“开起来”,汽车转动灵活自如,然后把轮子拆下为,换成正方形,同样在黑板上“开”,轮子不动,车向前滑动;再把车放在粗糙的桌面上,车轮转动,但一巅一巅的。这时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就很简单了:原来正方形滚动起来不稳定,而圆滚动起来特别稳定,所以车轮要做成圆形的。
2.创设教学情景 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发现问题、引发思维、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老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交给他们观察方法,适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全心全意他们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全身心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的时候,老师先出具长方体、正方体教具,让学生观察思考: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呢?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通过观察并回答:长方体有六个面,表面积是指各个面的面积之和。然后出示圆柱体教具,让学生观察,想一想:圆柱体的表面积又指的是什么呢?包括哪些面?都是些什么面?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指导学生将准备的圆柱体纸盒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几个面。再组织学生讨论: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为什么两面积之各可以用一个底面积乘以2?大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大小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两个大上相等的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所以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在得出以上结论后,让学生观察拆开后的圆柱体部件:两个圆,一人长方形,把它们平铺在桌面上,问:这些图形都是一些什么图形?占有一定的间吗?学生思考后回答:“它们都是平面图形,不占有空间,可以放在任一平面上。”然后让学生把这些部件重新拼起来,还原成圆柱(给定时间),问:还原后的圆柱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有一定厚度,占有一定的空间(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不再深入,为下一节学习圆柱的体积埋下伏笔)。
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来,通过观察,促进了空间观念的形成的发展,有助于加深学生寻概念的理解和公式的运用。
3.学生主动参与 提高操作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各种操作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实践活动是兴趣产生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才能发展的伟大刺激物,是智慧的创造者。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时,学生准备的圆柱体就是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操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同样,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即V圆锥= V圆柱= sh。老师拿出一个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在圆锥中装满水,注入圆柱中,三次刚好注满,老师示范一遍后,学生自己演示、操作。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形成感知,从而得到:圆锥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有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圆锥体积公式的认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
【摘要】数学的学习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工具。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它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几何数学;教学教法;直观感知
Perceived image of intuitive operation - an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teaching methods at the initial geometry Teaching
Li Gongxun
【Abstract】The study math modern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essential foundation and tools, i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al world quantity and spatial forms of science, people are understanding and transforming the world an important instrument. Preliminary knowledge of the geometric basic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in primary schools are part of it in their daily lives and production of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but also the future of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Keywords】Geometry math;Teaching teaching;Visual perception
数学的学习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工具。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它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
几何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与学科特征相矛盾。在教学活动中解决好这一矛盾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以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其认真感知具体形象,加深印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使他们的思维有一个质的飞跃。
1.引发学习兴趣 激活求知欲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是由感性到理性的。通过感知具体表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学习状态下,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上课前先给每个学生发一面小圆镜),可以先出示大家熟悉的硬币,让大家看,问生活中与硬币相同的事物还有哪些?学生会举出钟面、圆桌面、CD唱片,有的同学举起小镜子。老师说:“对,还有小镜子。那么镜子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事物?”学生对着镜子左看、右看,互相争论着。有的学生说没有了,有的学生说有嘴巴、眼睛等。老师顺势提出:“那么眼睛里有什么呢?”学生兴趣盎然,认真观察着,突然有位学生惊喜地回答:“还有眼珠!”这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拍着脑袋叹着气。老师肯定地说:对!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要你留意生活,认真观察,什么都能发现,然后让学生拿出三角板与小镜子进行比较,看它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总结:三角板的边是直的,而镜子的边是弯的。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总结什么叫做圆。
最后,放投影片:出现一辆汽车,老师问:汽车上哪些东西是圆的?学生对车非常感兴趣,大声地回答:有灯、车轮等。老师又问:车轮能做成方的吗?想一想。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能!但都不能说明原因。老师拿出一辆玩具车,放在黑板上“开起来”,汽车转动灵活自如,然后把轮子拆下为,换成正方形,同样在黑板上“开”,轮子不动,车向前滑动;再把车放在粗糙的桌面上,车轮转动,但一巅一巅的。这时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就很简单了:原来正方形滚动起来不稳定,而圆滚动起来特别稳定,所以车轮要做成圆形的。
2.创设教学情景 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发现问题、引发思维、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是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老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交给他们观察方法,适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全心全意他们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全身心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的时候,老师先出具长方体、正方体教具,让学生观察思考: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呢?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通过观察并回答:长方体有六个面,表面积是指各个面的面积之和。然后出示圆柱体教具,让学生观察,想一想:圆柱体的表面积又指的是什么呢?包括哪些面?都是些什么面?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指导学生将准备的圆柱体纸盒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几个面。再组织学生讨论: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为什么两面积之各可以用一个底面积乘以2?大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大小相等,由此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两个大上相等的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所以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在得出以上结论后,让学生观察拆开后的圆柱体部件:两个圆,一人长方形,把它们平铺在桌面上,问:这些图形都是一些什么图形?占有一定的间吗?学生思考后回答:“它们都是平面图形,不占有空间,可以放在任一平面上。”然后让学生把这些部件重新拼起来,还原成圆柱(给定时间),问:还原后的圆柱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有一定厚度,占有一定的空间(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不再深入,为下一节学习圆柱的体积埋下伏笔)。
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来,通过观察,促进了空间观念的形成的发展,有助于加深学生寻概念的理解和公式的运用。
3.学生主动参与 提高操作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各种操作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实践活动是兴趣产生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才能发展的伟大刺激物,是智慧的创造者。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时,学生准备的圆柱体就是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的,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操作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同样,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即V圆锥= V圆柱= sh。老师拿出一个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在圆锥中装满水,注入圆柱中,三次刚好注满,老师示范一遍后,学生自己演示、操作。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形成感知,从而得到:圆锥体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有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圆锥体积公式的认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