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科学课的生命。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教学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也将影响学生将来对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本丈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示范 指导 探究 评价 多媒体
科学教学的核心就是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儿童建构科学概念。因此,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要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1 示范演示——为学生提供视觉形象和模仿的依据
实验教学中的教师示范,是为学生提供视觉形象和模仿的依据。为此,教师的演示和示范操作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很深,也会逐渐影响他们在以后的独立操作中仿效,可见示范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态度及严谨的科学学风的形成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演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操作规范,准确无误;②操作和教材内容一致,创新实验要加以说明;③示范操作快慢适中,语言简明,创造和谐,美妙的演示气氛;④保持演示台(或桌)上整洁干净。这样学生通过“看”示范,“听”讲解,“做”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示范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2 指导实验——对学生实验操作进行人为控制与干预
学生实验操作时,除了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明确操作方法、步骤外,还要对实验操作进行艺术性人为控制与干预,让学生的认识由浅人深,层层推进,概念由表及里不断加深。如《溶解》一课,为了让学生建立“溶解”的初步概念,我提供了这样一组结构材料:①食盐与沙子。②面粉。③高锰酸钾。师生分三步完成实验:其一,通过对食盐和沙子这组材料的实验操作,学生初步感知现象:食盐在水里看不见了,它溶解了;沙子沉在水底没变化,它没溶解。其二,通过过滤、沉淀的实验操作,把面粉与食盐、沙子作比较,学生会区分较难判别的“溶解”现象,认识推进了一步。其三,通过对高锰酸钾未搅拌与搅拌两个现象的观察,学生认识到了“溶解”的本质属性: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这样,活动由浅及深层层推进,学生的认识由表及里不断深化,效果显著。
3 课外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学生获取知识的地点不能仅仅是课堂,“大自然也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大舞台”。只有坚持课内外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用于课后拓展实验,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获得课内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从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拓展。
如四年级下册(科教版)“种子萌发”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间,但是“种子的萌发”从浸种到生根、发芽、长叶,整个活动过程至少要十几天的时间。课堂教学和活动过程之间在时间上形成了一个突出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课内课外结合,把一部分的活动向课前课后拓展。只有通过引领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种子萌发"的全过程。另外,科学课的有些教学内容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去,走出校园,到田野、公园、工厂里去,以求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根据教学的相关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几个人一小组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课外探究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4 总结评价——提升学生参考实验的兴趣
总结评价是实验教学的重要部分。实验后,教师要组织指导学生汇报实验结论,在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汇报,不能用“我认为……”,“我觉得……”这样的语言代表小组发言。当学生用这样的语言进行汇报时,教师更不能评价为“你说得真好!”“你的实验很成功!”等。在评价时,教师不要侧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个人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也不能侧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的具体做法是:当学生的实验设计有新意时,奖个“红五星”记在“实验星”签名本,分组的同学,不同组之间,不同分工之间进行比赛,如最佳小组长、最佳实验操作员、最佳观察员、最佳记录员等等,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5 多媒体辅助——有效地把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也走进了小学的课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已尝到了甜头。如,在《生物进化》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自制的课件,把学生带到距今6亿多年前到距今7千万年前的生物世界,浏览了从古到今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各个时期生物的特征,并对这些生物事实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非常轻松地认识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生物界从古到今总在不断变化,变化的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生物进化的过程是极其漫长的,环境变化促使生物进化和灭绝。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打破了时空界限,把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情况生动、形象、全面、逼真地展示出来,实现变古为今、变远为近、变静为动、变无声无色为有声有色。扩展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走向立体化,这一点其它教育手段是无法实现的。
总之,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勇于创新精神。
【关键词】 示范 指导 探究 评价 多媒体
科学教学的核心就是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儿童建构科学概念。因此,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要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
1 示范演示——为学生提供视觉形象和模仿的依据
实验教学中的教师示范,是为学生提供视觉形象和模仿的依据。为此,教师的演示和示范操作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很深,也会逐渐影响他们在以后的独立操作中仿效,可见示范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态度及严谨的科学学风的形成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的演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操作规范,准确无误;②操作和教材内容一致,创新实验要加以说明;③示范操作快慢适中,语言简明,创造和谐,美妙的演示气氛;④保持演示台(或桌)上整洁干净。这样学生通过“看”示范,“听”讲解,“做”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示范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2 指导实验——对学生实验操作进行人为控制与干预
学生实验操作时,除了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明确操作方法、步骤外,还要对实验操作进行艺术性人为控制与干预,让学生的认识由浅人深,层层推进,概念由表及里不断加深。如《溶解》一课,为了让学生建立“溶解”的初步概念,我提供了这样一组结构材料:①食盐与沙子。②面粉。③高锰酸钾。师生分三步完成实验:其一,通过对食盐和沙子这组材料的实验操作,学生初步感知现象:食盐在水里看不见了,它溶解了;沙子沉在水底没变化,它没溶解。其二,通过过滤、沉淀的实验操作,把面粉与食盐、沙子作比较,学生会区分较难判别的“溶解”现象,认识推进了一步。其三,通过对高锰酸钾未搅拌与搅拌两个现象的观察,学生认识到了“溶解”的本质属性: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这样,活动由浅及深层层推进,学生的认识由表及里不断深化,效果显著。
3 课外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学生获取知识的地点不能仅仅是课堂,“大自然也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大舞台”。只有坚持课内外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用于课后拓展实验,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获得课内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从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拓展。
如四年级下册(科教版)“种子萌发”只有一课时的教学时间,但是“种子的萌发”从浸种到生根、发芽、长叶,整个活动过程至少要十几天的时间。课堂教学和活动过程之间在时间上形成了一个突出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课内课外结合,把一部分的活动向课前课后拓展。只有通过引领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种子萌发"的全过程。另外,科学课的有些教学内容需要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去,走出校园,到田野、公园、工厂里去,以求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根据教学的相关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几个人一小组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课外探究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4 总结评价——提升学生参考实验的兴趣
总结评价是实验教学的重要部分。实验后,教师要组织指导学生汇报实验结论,在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代表小组进行汇报,不能用“我认为……”,“我觉得……”这样的语言代表小组发言。当学生用这样的语言进行汇报时,教师更不能评价为“你说得真好!”“你的实验很成功!”等。在评价时,教师不要侧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个人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也不能侧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我的具体做法是:当学生的实验设计有新意时,奖个“红五星”记在“实验星”签名本,分组的同学,不同组之间,不同分工之间进行比赛,如最佳小组长、最佳实验操作员、最佳观察员、最佳记录员等等,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升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5 多媒体辅助——有效地把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也走进了小学的课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已尝到了甜头。如,在《生物进化》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自制的课件,把学生带到距今6亿多年前到距今7千万年前的生物世界,浏览了从古到今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各个时期生物的特征,并对这些生物事实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非常轻松地认识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生物界从古到今总在不断变化,变化的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生物进化的过程是极其漫长的,环境变化促使生物进化和灭绝。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打破了时空界限,把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情况生动、形象、全面、逼真地展示出来,实现变古为今、变远为近、变静为动、变无声无色为有声有色。扩展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走向立体化,这一点其它教育手段是无法实现的。
总之,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勇于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