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游离DNA含量和完整性的动态变化检测在胃癌诊治中的意义

来源 :肿瘤防治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jcrazytb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监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的含量,探讨其在胃癌诊治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81例原发胃癌、18例胃良性肿瘤、19例胃癌前病变、43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以及部分术后和随访的外周血标本,提取游离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其含量(ALU115和ALU247)并计算完整性(ALU247/ALU115),分析血清游离DNA和血浆游离DNA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浆游离DNA含量和完整性在四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U115、ALU247以及完整性的P值均<0.001),术前术后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13、0.010),随访前后完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在有无转移、分期、分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0.042、0.003)。血浆和血清游离DNA含量具有相关性且血浆离散趋势更小。ALU247的ROC曲线下面积最高(0.985)。结论游离DNA检测在胃癌的诊治和预后中有一定的价值。
其他文献
作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的主要途径,防火墙技术发挥着极为高效的保护作用。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一项要点,社会根据计算机网络安全,对
"微课"是由欧美引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手段向学生讲述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章节。相比于传统教学,微课的内容更加集中,模式更加灵活。它突破了时空限制,也克服
目的分析肿瘤专科医院院际会诊的特点,探讨院际会诊对肿瘤专科医院患者诊疗方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肿瘤患者进行院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