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220206-01
人口安全问题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安全问题之一,树立科学人口观,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口安全战略,协调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发展过程中各种复杂关系,是构建和谐人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前提。
一、人口安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人口安全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人口发展及其相关领域各种风险因素得到相对控制,避免或化解可能出现危机的状态。其主要内容包括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以及人口迁移等因素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发展要求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人口发展战略就是用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加大对人的投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知,人口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证,它将直接决定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二、我国人口安全所面临的问题
(一)人口总量安全现状
人口低增长率和高增长量长期并存,人口过多仍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首要问题。强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使今后20年全国总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据测算,在保持目前较低生育水平,即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计划生育工作不出现滑坡的前提下,预测二十一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实现零增长,接近15亿。也就是说,中国人口实現零增长至少还需要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如果生育率出现较大波动,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不但要随之推迟,人口总量也会因之攀升,甚至超过15亿。所以说实现小康目标任务将是十分困难的。
(二)人口素质安全现状
——我国出生人口素质问题突出。我国人口的出生缺陷率处在较高水平。每年先天残疾儿童的总数为80~120万,约占当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个别地区达8%以上,特别是边远偏远贫困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远高于城镇,直接影响我国人口身体健康状况。
——公众科学素质偏低。公众科学素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从人才资源的人均拥有量看,目前发达国家工程师和科学家占就业人口的千分比,日本为13.5,美国为4.5,中国仅为1.3;每万人口中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技人员比例,日本为369.9,美国为114,中国为65.4。由此可见,我国人才资源严重匮乏程度。
(三)人口结构安全现状
——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2000年“五普”数据为116.9,2005年高达119.86,严重偏离国际公认正常值范围。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升高将带来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首先是总人口性别比失衡,预计2020年20岁至45岁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其次,如果任其畸形发展,必将带来两性、婚姻、性犯罪等方面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的婚姻挤压问题将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生人口进入婚龄而很快显性化,成为危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老龄人口比例迅速上升,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超过任何发达国家。200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1%以上,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5,按国际标准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4.4亿,占总人口的1/4以上。尤为重要的是,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时,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而发达国家通常在5000~10000美元,属于未富先老。庞大的老龄化人口规模对社会保障体系造成空前的压力,使我国社会和家庭养老负担日益加重,用于养老、医疗等财政支出不断攀升,进而降低积累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劳动力就业压力巨大。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5%以上的水平。人口城市化滞后,无法有效吸纳劳动力,劳动就业压力加大,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高。未来20年劳动力持续以年均550万的速度增加,2013年前后达峰值9.32亿,每年有2000多万人需要安排工作,但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800万个,庞大的劳动人口将对我国就业市场构成巨大压力。
(四)人口迁移安全现状
人口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与迁移将成为人口问题的又一严峻挑战。2005年,全国的流动人口达1.47亿,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步伐加快、户籍制度的弱化,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再加上城市之间的流动人口合计约1.8亿,届时流动人口可能突破4亿。也就是说,在全国有近15%的人口处于流动状态,其规模还在持续扩大。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以及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构成沉重压力,对社会管理系统的冲击是始料未及的。经济上接纳,社会上排斥,体制上束缚,将使这种矛盾不断积累,其能量终归要以某种方式释放出来,最终影响社会稳定。
(五)人口健康安全现状
艾滋病呈蔓延之势。自1985年我国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人。2007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万,因艾滋病死亡2万人。艾滋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中国已具备艾滋病大爆发的社会条件。
三、维护人口安全,实现以人为本的人口发展战略
(一)控制人口数量。要积极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探讨中国适度人口规模的数量,保持现行生育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努力实现预定的人口发展目标。
(二)提高人口素质。一是提高健康素质。开展全民健康工程,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加强农村基础医疗保健,形成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努力控制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和地方病,有效控制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二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把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全思想道德和社会信用体系;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
(三)改善人口结构。严格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性别文化,摒弃男尊女卑的传统习俗和道德观念,维护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的平衡优化。
(四)引导人口合理分布。要把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实现人口要素的有效配置,实现人口发展与经济振兴、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要高度关注人口流动与迁移问题,消除人口流动的制度和政策障碍,重视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在流动中提高人口素质。
(五)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和谐人口的重要基础。人是生存于大地、依赖于大地、从属于大地的,这是人的生存所在,人的根本所在。必须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思想,实现人类诗意地栖身于地球。
人口安全是个事关综合决策和发展战略的大问题。维护人口安全,规避人口风险或危机,是人类社会和谐稳定内在的、持续的支撑,我们只有将人口的协调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完满地统一起来,才可能创造出以人类发展为主旨、均衡各方面力量的、健康积极的人口发展格局,使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真正得以实现。
人口安全问题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安全问题之一,树立科学人口观,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口安全战略,协调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发展过程中各种复杂关系,是构建和谐人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前提。
一、人口安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人口安全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人口发展及其相关领域各种风险因素得到相对控制,避免或化解可能出现危机的状态。其主要内容包括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以及人口迁移等因素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发展要求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人口发展战略就是用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加大对人的投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知,人口安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证,它将直接决定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二、我国人口安全所面临的问题
(一)人口总量安全现状
人口低增长率和高增长量长期并存,人口过多仍是我国长期面临的首要问题。强大的人口增长惯性,使今后20年全国总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据测算,在保持目前较低生育水平,即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8,计划生育工作不出现滑坡的前提下,预测二十一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实现零增长,接近15亿。也就是说,中国人口实現零增长至少还需要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如果生育率出现较大波动,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不但要随之推迟,人口总量也会因之攀升,甚至超过15亿。所以说实现小康目标任务将是十分困难的。
(二)人口素质安全现状
——我国出生人口素质问题突出。我国人口的出生缺陷率处在较高水平。每年先天残疾儿童的总数为80~120万,约占当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个别地区达8%以上,特别是边远偏远贫困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远高于城镇,直接影响我国人口身体健康状况。
——公众科学素质偏低。公众科学素质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从人才资源的人均拥有量看,目前发达国家工程师和科学家占就业人口的千分比,日本为13.5,美国为4.5,中国仅为1.3;每万人口中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技人员比例,日本为369.9,美国为114,中国为65.4。由此可见,我国人才资源严重匮乏程度。
(三)人口结构安全现状
——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2000年“五普”数据为116.9,2005年高达119.86,严重偏离国际公认正常值范围。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升高将带来很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首先是总人口性别比失衡,预计2020年20岁至45岁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其次,如果任其畸形发展,必将带来两性、婚姻、性犯罪等方面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的婚姻挤压问题将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生人口进入婚龄而很快显性化,成为危及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老龄人口比例迅速上升,速度之快,数量之多超过任何发达国家。200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1%以上,占世界老龄人口的1/5,按国际标准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老年人口4.4亿,占总人口的1/4以上。尤为重要的是,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时,人均GDP不足1000美元,而发达国家通常在5000~10000美元,属于未富先老。庞大的老龄化人口规模对社会保障体系造成空前的压力,使我国社会和家庭养老负担日益加重,用于养老、医疗等财政支出不断攀升,进而降低积累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劳动力就业压力巨大。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75%以上的水平。人口城市化滞后,无法有效吸纳劳动力,劳动就业压力加大,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高。未来20年劳动力持续以年均550万的速度增加,2013年前后达峰值9.32亿,每年有2000多万人需要安排工作,但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800万个,庞大的劳动人口将对我国就业市场构成巨大压力。
(四)人口迁移安全现状
人口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与迁移将成为人口问题的又一严峻挑战。2005年,全国的流动人口达1.47亿,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步伐加快、户籍制度的弱化,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再加上城市之间的流动人口合计约1.8亿,届时流动人口可能突破4亿。也就是说,在全国有近15%的人口处于流动状态,其规模还在持续扩大。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以及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构成沉重压力,对社会管理系统的冲击是始料未及的。经济上接纳,社会上排斥,体制上束缚,将使这种矛盾不断积累,其能量终归要以某种方式释放出来,最终影响社会稳定。
(五)人口健康安全现状
艾滋病呈蔓延之势。自1985年我国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人。2007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万,因艾滋病死亡2万人。艾滋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中国已具备艾滋病大爆发的社会条件。
三、维护人口安全,实现以人为本的人口发展战略
(一)控制人口数量。要积极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探讨中国适度人口规模的数量,保持现行生育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努力实现预定的人口发展目标。
(二)提高人口素质。一是提高健康素质。开展全民健康工程,全面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加强农村基础医疗保健,形成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努力控制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和地方病,有效控制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二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把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全思想道德和社会信用体系;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
(三)改善人口结构。严格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贯彻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性别文化,摒弃男尊女卑的传统习俗和道德观念,维护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的平衡优化。
(四)引导人口合理分布。要把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实现人口要素的有效配置,实现人口发展与经济振兴、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要高度关注人口流动与迁移问题,消除人口流动的制度和政策障碍,重视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在流动中提高人口素质。
(五)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和谐人口的重要基础。人是生存于大地、依赖于大地、从属于大地的,这是人的生存所在,人的根本所在。必须改变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思想,实现人类诗意地栖身于地球。
人口安全是个事关综合决策和发展战略的大问题。维护人口安全,规避人口风险或危机,是人类社会和谐稳定内在的、持续的支撑,我们只有将人口的协调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完满地统一起来,才可能创造出以人类发展为主旨、均衡各方面力量的、健康积极的人口发展格局,使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真正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