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会像团购一样是一阵风现象吗?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曹夏菁
  八八众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众筹最近一直都很火,各种记录也在不断被刷新。近在眼前的就有一个案例,“三个爸爸”宝宝空气净化器,在没有产品,没有渠道,没有团队的情况下一个月众筹1100万,是现有家电众筹记录保持者;最近几天大可乐手创造了手机行业的众筹传奇,25分钟完成1600万众筹。众筹被很多的企业,很多行业采用了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甚至被认为有颠覆世界的影响力。很多人会有疑问,众筹是不是一种颠覆性、普遍适用性的互联网思维吗,它会像以前团购的千团大战一样,是一阵风现象?众筹是个框,一切可以往里装吗?什么情况下可以发起众筹?众筹前期要怎样预热?众筹怎样才能落地生花?
  今天我们就围绕前两个问号展开讨论,后面的问题在下一期杂志会展开详述。
  众筹随着实践的人增多生命力增强
  付岩
  中青创投创始人、88众筹投资学院院长
  众筹是这两年国内发展非常迅速一种新的模式,这个模式从我们这段时间的研究、判断和实践来看,是有非常大的生命力的。它跟团购其实有本质的区别,团购是一个纯粹从营销端做的一种商业模式。众筹和团购都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基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众筹它解决了一个信息的覆盖面和对称的问题。比如原来我们没有一个信息源的话,你很多好的、有价值的东西是无法被人了解和知晓的。了解和知晓是形成兴趣和认同的基础,刚才讲的产品众筹也好,债券众筹也好,股权众筹也好,其实它本身是基于一种信息对称基础上的资源重新配置。通俗地讲就是给了更多的人参与的机会,这个参与机会的核心是在我们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做出一种分析和大家的价值认同。所以我觉得从众筹模式本身来讲它是一个比较有生命力的东西,例如产品众筹是产品跟用户的一次亲密的对话和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你是用你的理念和价值观去影响用户,让用户形成一种自发的关注,同时形成一种集群的效应,才有可能短时间的,迅速聚集起一定量的资金出来。
  比较有难度的是股权众筹。为什么股权众筹可以存在呢?目前国内有大量的中产阶级出现,累积了大量资金。股权众筹本身是一个比较高门槛的东西,高门槛的东西原来由专业化的股权投资基金来做,包括天使阶段,包括中早期的,还有VC风险投资PE阶段的,这些相对来讲原来是一个很小众的群体。股权众筹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我们可以把有价值的投资标的在信息相对对称的情况下影响更多的面,让更多中小投资人可以分享这样的投资机会。这里面的核心点是需要一个专业的领投和投后管理的职能与角色出现,这是整个股权众筹最核心的关键点。一个项目投完之后是否能够持续的去管理,去成功,去再融资,去做退出等等这样的环节,这是分散式的股权众筹解决不了的,一定要专业化的领投来解决。股权众筹其实本质上是一种合投的机制,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我看好未来整个股权众筹的生态体系的建设过程,从众筹发展到现在,每个领域其实还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但是它的方向是正确的,是没有问题的。在整个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在人人时时在线的情况下,大量的信息需要筛选,需要对称的情况下,股权众筹让每个人获得更加优越的投资机会、价值,还有解决你短期、中期、长期的资产配置问题。我觉得只有靠股权众筹这种方式才能够把原来的一些小众的,有边界的,我们无法批量化处理的东西全部价值呈现出来。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如果说股权众筹未来是一个空间最大的市场,那么产品众筹是最有效的,未来如果产品众筹再结合社群经济等这样一些操作的方式和方法,我们的一些优势企业能够更加高效精准的走向市场。
  债券众筹其实从目前整个市场的环境来讲是越来越规范,解决了信誉和风险控制的问题之后,可以把大量闲散的、闲置的资金盘活,让整个资金流动性提高了之后进入更加有价值的配置环节。所以我觉得这些方式都是一个深度的发展过程,不像外表看起来那么简单。众筹在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很多很多我们值得研究和复盘的东西,这个过程中随着参与的人越多,实践越多,它未来的前景会非常大。
  产品众筹会成为创业企业新品上市常用模式
  戴赛鹰
  三个爸爸家庭智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CEO
  众筹是移动互联网这个时代才会带来的一个新生事物,有了手机,有了微信,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会变得更容易,参与会变得更容易。厂家和客户之间有了更多沟通,客户能够参与到整个产品,包括一开始的设计,后面的使用改进,可以参与到各个环节,这样才会诞生众筹。产品众筹和简单的销售,或者和团购会有什么不一样呢?首先,众筹它面对的消费者跟普通的产品销售是不同的,众筹它的流量来源于一群愿意去尝试新鲜事物的消费者,也可能是意见领袖,他们愿意尝试一些能够对他们生活做出小小改变或者创新的东西。这群消费者对企业是非常有意义的。这群消费者更愿意跟产品之间发生更多的沟通和互动,更愿意参与到产品方方面面的建设、改进中,企业完全有可能把这批人做成自己的产品用户社区。产品的众筹如果和社区,和粉丝经济结合起来,那对企业的意义和价值是更大的。现在京东众筹就在做这么一个事情,他们做了一个平台,这里会聚集很多用户。当这个用户聚集到几万,十几万的时候,这几万、十几万都是新意产品、创新产品的使用者和意见领袖的时候,我想它的整个价值会变得非常大。正因为众筹筹的消费者是不一样的,因此众筹它给了创始人一个检验自己理念、技术方案的一个机会。以前我们做产品,想推向市场,怎么办?只能打广告去面对消费者,广告打了,如果产品卖得好,就成功了。广告打了,如果消费者觉得产品不怎么样,这种失败我们付出的代价很大。但是产品众筹可以让你不需要太多投入,就可以在那些愿意接受创新产品的人里面先去试一下,看看你的产品概念和产品定位被不被认可。三个爸爸宝宝空气净化器做众筹,我们之所以做这个产品是因为我们三个创始人都是父亲,我们想做一台专门保护孩子呼吸的净化器,但是这个创意消费者是不是能够买单?当我们把自己的理念以跟陌生消费者沟通的方式出现在众筹平台的时候,我才知道我们的理念包括技术方案消费者是认同的。既然众筹成功了,证明这个方向基本是对的,企业才敢下大注。万一众筹彻底失败,企业的损失也不大。   众筹来的这群消费者,他们可能会提很多对企业有价值的意见,这些意见有助于产品的改进,而且很多人愿意参与到企业产品改进的过程中来。在参与的过程中企业也能把他们变成粉丝,这对产品本身会有长期的推动作用。用户帮助企业改进创造产品,和企业一起打造品牌,这一点对企业也是有价值的,这个也是以前普遍销售的模式做不到的。三个爸爸做众筹,我们把它做成一种传播的行为,我们并没有完全依靠京东的流量,在众筹之前做了很多社会事件导入到这个平台,最后我们成就了一个经典案例,就是三个爸爸是家电行业中国众筹第一。这个案例的传播作用是巨大的,具有极好的公关作用。有很多朋友也想做众筹,跟我探讨,我会问他你众筹是为了什么?有些人说我众筹不是为了卖货,我就是为了做一个传播。我的朋友刘晨他做的无屏电视非常贵,一万多块钱,那是卖不了太多的。但是他说他做了众筹之后觉得变化非常大,变化来自于几块,首先产品有了传播点,它是众筹单价最高的产品,叫众筹单价王。虽然没有卖多少台,但是这么贵敢去做众筹,这也是一个卖点,是一个传播的点。另外众筹给他公司内部管理带来改变,因为众筹本来就是一个参与性很强的事情,既然消费者来参与支持企业的梦想,那么企业员工是不是应该参与众筹支持公司自己的梦想?他让员工众筹销售任务,如此,他发现整个公司都行动起来了。同时,因为众筹往往会提出一些梦想的概念,这些东西其实对于公司内部的管理,对于这个团队企业文化的建设都是有好处的。
  我觉得这个模式不可能是一阵风,可能会变成以后企业新产品,尤其是创业企业产品上市大部分人会用的模式。像股权众筹,我觉得前途可能比产品众筹还要大,因为股权众筹一是分担投资风险,二是把大家的判断都加到一个项目上来,群策群力,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众筹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它主要是把消费者和产品,和产品生产者之间的界限模糊了,一个人可能既是消费者,又是投资人,还可能是产品的研发者。这种新型模式真的只能在这样一个时代才会出现。
  强关系的小圈子是有效众筹的前提
  骆永华
  北京环宇通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和君集团合伙人
  我很认同付岩老师观点,就是产品众筹成功的企业往往在股权众筹上也更容易成功。因为投资人在判断的时候首先会换位思考,把自己变成一个用户,如果他连产品众筹都不参与,都不认同的话,也很难相信自己的股权投下去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吧。在众筹的这几种模式里,我比较关注两种众筹。一种是像戴总这样的产品众筹,还有一种像1898咖啡这样的跟自组织有关的股权众筹。个人觉得这两种模式都不会变成一阵风消亡,而会成为一种基础设施。当然它可能某个阶段会非常热,以后可能没有那么热,但可能在各个行业,各个产品,各个自组织的某个阶段都有可能来使用这样一种模式。在产品众筹里面我觉得它跟团购的关系或者差别在于,团购是在产品比较成熟的阶段做的一个工作。它跟消费者之间其实是一种低参与度的模式,而且消费者的价值诉求就是要追求便宜。但是众筹是在这个创新的产品还不那么成熟,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时候推出来的模式,也是一个高参与度的模式,至少是一种高关注度的模式,消费者参与进来以后追求的其实是一种优先权。
  为什么我觉得产品众筹有它合理的地方,以前有一个经典的说法,任何一个新的产品进入市场基本上会有四类消费人群,最开始总是发烧友,任何一个新产品出来的时侯最能接受它的一定是发烧友,这帮人是什么东西新,他就愿意用什么新的东西。这个东西不成熟,他来用他才觉得有意思,有成就感。第二个阶段是商务人群,就是那些比较功利,比较价值驱动的人,他觉得用了这个东西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职业有商业价值,有回报。第三个阶段的人群是主流人群,第四个阶段是最后进入一个市场或者接受产品的人群。如果一个创新的产品处于还不确定有没有市场,能不能被大众接受这个阶段,我觉得都是可以尝试一下针对你可能潜在的发烧友群体去众筹。
  第二种股权众筹我觉得其实跟更大的背景有关,就是自组织。从2008年开始,尤其5.12地震之后我就特别关注自组织,用马克思的一句老话讲叫“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我一直认为,结社这个事情一定是大势所趋,是不可扭转的。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自组织的过程中它必然伴随着类似于众筹,类似于众包,类似于各种各样有高参与度的活动。但这种模式下要有效众筹肯定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个圈子已经建立了一段时间,而不是说我刚举起一个旗帜来,说要众筹一个咖啡馆,然后来了一大堆的陌生人众筹。产品众筹很多时候其实针对的是发烧友,很多参与者往往是陌生人,喜欢你这个东西的发烧友群体往往散落在不同地方,不一定你的朋友就喜欢。而像股权众筹参与者往往是熟人,因为它的金额比较大,必须有信任在里面,而且你跟每一个人点对点的信任之后,他们之间如果形成一个圈子的话,众筹项目成功的比例会高得多。我觉得在这样两个领域上众筹应该会成为一个类似于标配的模式,是大家可以选择的方式。
  众筹是信息时代的新模式和新生活方式
  翟树卿
  HCR(慧辰资讯)媒体及奢侈品事业部总经理
  前十几年我都在做媒体的传播研究。我非常同意戴总的说法,无论是产品众筹还是股权众筹,你放到众筹平台上,愿意给你投钱的人,他一定会成为你的用户。我们在讨论自媒体的时候会说每人都会带一个小喇叭,这个小喇叭的威力是巨大的,不要小瞧了个人的传播能量。众筹是不是一个颠覆性的互联网思维?我是做公关研究的,一直很关注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后来我发现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名词组合,真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戴总讲众筹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我觉得还可以理解为互联网是一个工具,是带领众筹通往散户的一个便捷的途径。
  其实众筹自古就有,只不过以前是捐赠式的众筹。现实生活中亲戚朋友也经常会找你借钱,会跟你描述我要做件什么样的事情,如果你觉得靠谱会借钱给他。现在有了互联网就更加方便了。例如三个爸爸在京东众筹,一方面它有京东的背书,另一方面投资者发现新项目,觉得值得自己关注,很可能就会购买或者投资。众筹之后,参与者就会同身边的很多人去讲去传播。当这样的一些人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传播价值是非常巨大的。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是个了不起的工具。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规模效应,低成本接触消费者。以前我在做媒体研究的时候还在讨论接触一个消费者的成本是多少,现在这个成本其实已经大幅降低了,曾经要三百块钱接触一个消费者,现在完全不是这个概念了。我觉得互联网思维就是一个工具,让我们更便捷、更多途径、更有规模效应、低成本地接触消费者。所以我理解众筹它是一种投融资渠道,同时也是一种传播途径,因此它让我们创业成功的便捷性更大。所以众筹不会是一阵风的现象,应该说是我们进入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一种新模式和新的生活方式,它会和我们投资其它的储蓄投资、债券投资、国债投资一样,会成为我们将来的一个选择方向。   众筹改变了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
  曹夏菁
  八八众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我们刚刚所说的众筹它是基于互联网已经解决了信息透明化,信息对称了之后来进行的资源配置。刚才戴老师也分享了众筹的价值,用众筹这种模式已经改变了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我们知道以前企业去创造价值是需要从产品的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到原料采购,一直到物流仓储,再到终端渠道的建设,以及建设销售团队,最终要进行营销推广,要经过前面所有这些环节。这些环节企业都是花钱的。花钱之后最可怕的是我们还不知道我们经历了这些之后我们的消费者从哪儿来,我们还不知道我们所做的广告和营销是不是很精准。通过三个爸爸这个真实案例的分享,知道众筹它首先颠覆了企业创造价值的链条,众筹直接从消费者开始,一开始就引领消费者去分享。消费互联网时代是眼球经济,我们要通过有料、有特点的广告内容去赚消费者的眼球,用眼球来博取更多的数据或者流量,用流量再去变现。
  前二十年消费互联网时代大家抓的是眼球,未来产业互联网时代用众筹的模式大家抓的是什么?是嘴巴,是每个人的口碑。就像戴老师讲的,众筹有可能还不是为了卖产品,主要是为了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去传播,因为众筹本身就是一个话题。所以我们从抓眼球已经到了要锁定人的嘴了。另外众筹同时也是一种快速试错的方式,过去做消费者市场调查肯定都是用调查问卷去做。现在,产品到底好不好,消费者喜欢不喜欢,愿不愿意接受,可以用众筹的模式让消费者直接用钞票去投票。此外,众筹和团购,或者预售的区别在于,团购或者预售拥有成熟的产品、成熟的渠道和成熟的团队,这样的产品多数已经生产出来量产了,可能采用团购这样的方式去进行推广。而众筹是产品还没有出来,甚至只是有一个想法,产品还不知道是什么,我就先去发起众筹。刚才骆老师提到的最初产品的众筹主要是开展于发烧友——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这群人。所以产品众筹首先我们要筹到你的产品发烧友,找到有相同兴趣爱好价值观的这群人,也就是社群。股权众筹是比较有难度的,首先你的项目要靠谱,例如产品众筹成功了,获得很好的口碑之后再去做股权众筹会相对容易。股权众筹是建立在一种强关系上面的,必须要有信任关系才可能开展股权众筹,因为涉及到企业的股份。
  众筹适合所有行业所有产品吗?
  创新、梦想和情怀是众筹的前提
  戴赛鹰
  三个爸爸家庭智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CEO
  是不是所有行业,所有产品都适合众筹呢?肯定不是。例如服务业做众筹难度就比较大,因为服务业有地域的限制,移动互联网本身聚集流量是不分地域的。另外如果产品没有创新,市场上同类产品特别多,我觉得做众筹的意义就非常小。此外,我觉得要做众筹的产品一定还要有一些梦想、情怀在里面,如果这些因素没有的话,可能很难获得大家的支持。别人众筹支持的可能不仅是你的产品,可能还包括其他方面:第一是你产品的概念;第二就是你做这个事情的动因,我觉得这个也非常重要,是支持的一个理由;还有一个是打造产品的团队这群人有什么值得他支持的地方。这些方面都有一定说法的话,我觉得众筹才可能成功。如果你产品本身非常平淡,跟别人都一样,产品背后也没一个动听的故事,这样众筹还是难以成功的。
  手机其实是一个竞争很强的行业,做众筹很难的,我认购了你的手机还要等五十天才能拿到,市面上手机到处都是,从三百块钱的山寨机到五千、六千的苹果都有。为什么大可乐能做成功呢(25分钟众筹1600万)?大可乐的众筹我也参与了,老丁(丁秀洪)他们有一个非常牛逼的主意,只要买了大可乐手机,买一部以后终身可以免费换,每年可以免费换一部新的。我当时一听这个主意第一反应是老丁疯了。一部手机你卖了1499,以后你每年都要给消费者一部手机,也就等于每年要给1200-1300块钱给顾客,这是手机成本。一给就是一辈子,只要你企业活着。这听起来是非常荒谬,非常疯狂的一件事情。他为什么这么做呢?他给我解释完之后我觉得老丁很牛掰。老丁众筹筹的不仅是产品的用户,实际上他想筹的是一批能够深度参与到产品整个发展进程中的天使用户,他管这群人叫梦想合伙人。消费者交钱,企业给消费者一部手机,只是发生第一次的关系。而每年都给消费者换一部新的手机,实际上每年消费者都会体验这个企业最新的产品,当消费者每年都可以得到一个这样的红利的时候,他们就不再是企业一个简单的用户了,就真的相当于是一个股东了,这已经有点股权众筹的概念了。这种情况下,梦想合伙人们肯定会深度参与到企业工作中去,手机拿了好不好,不好马上反馈,赶紧让企业调整,可别让企业死了,好的话马上到处传播。老丁跟我说,“你每年花1500块钱请一个员工你请得了吗?请不了。而我每年花1500块钱多了一个企业的股东,然后不遗余力的去帮我改进产品,去帮我传播产品,这样是不是很值?”大可乐通过众筹梦想合伙人,让用户深度的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来,我觉得这可能是众筹带来的一个重大的意义。而且这群人你还可以把他们运营成社区,跟他们一直保持一个强沟通,在强沟通之中可能未来真的会产生企业的员工,甚至你企业未来的投资人都会在这个社区里面出现。


  这里需要补充一下,大可乐手机众筹,不是所有的手机都用这种模式,否则难以为继。例如老丁众筹出去一万部手机,至少这一万个梦想合伙人会去给他传播,成为传播源,他希望这一万人影响到五万人,再通过五万人传播能卖一百万部。如果所有的手机都这么卖,这企业肯定垮了。
  曹夏菁
  八八众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必须要提供给参与众筹者一个不可拒绝的理由。大可乐用这样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垄断了这群消费者。我们知道手机其实更新换代也是很快的,大可乐用这样的方式锁定了这群人,避免了这些人未来两三年会被别的品牌转移的风险,我觉得有很大的价值。   反转流程、螺旋迭代是众筹的特点
  骆永华
  北京环宇通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和君集团合伙人
  戴总两次都提到了众筹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才有的一种特殊模式,我觉得确实是,因为只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才真正实现了人和人之间的连接,实现人与人以及人和别的服务真正的连接之后参与度才有了最终的一种保障。有人和人真正连接以及参与度的保障,这种情况下众筹这种模式才能够有效的落地。我觉得众筹一方面是一个很实操的事情,另外一方面也是有很大延展性的、可创新的一种概念。我自己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也给它下了几个定义,算是自己的一家之言。众筹的特点一方面它是一种反转流程的模式,我们以前的做法总是先生产再营销,但众筹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以销定产,但是这个销不是单一的销售,而是整体营销的概念,用营销来定自己的生产。第二个它定的也并不仅仅是一个销售的量、生产的量,也定的是我到底生产的是什么东西。因此众筹的第一个特点是翻转流程,以销定产,第二个特点它是一个螺旋迭代的模式。其实在十几年前软件行业早就用螺旋迭代的模式替代了瀑布模式。戴总讲的过程中虽然没取那个词,但其实已经点到了《精益创业》这本书里讲的MVP的概念,我们通常叫最小可行性原型。最小可行性原型有很多种类型,比如给某个产品取了个名字,没有任何产品的实体,但是已经可以做验证了,人家看到这个名字眼睛有没有发光,会不会动心,会不会不用不断的对他促销,他就会找过来问,来咨询,这其实就是在做一个验证,验证你产品的定位是不是准确。亦或者是验证产品H5的一张海报,也可能是一个众筹的文案能不能打动人。而这样一个验证其实跟前面的翻转流程也有关系,以前通常是企业先闭门造车把产品做出来,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后再去做营销的时候发现这个事情不成,人家根本不感兴趣,这就好比你手里拿了一把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人家根本不买帐。现在这样一个验证企业在一开始就可以做,因为企业的产品甭管多复杂,最后跟客户第一个营销的接触点不就是一个品牌名字,一个slogan或者一个营销文案吗?翻转流程,然后不断的螺旋迭代,螺旋迭代过程中不断的寻找这种最小可行性的原型,其实是众筹成功很重要一个因素。有人会担心如果太早的把自己的想法抛出去会不会泄漏商业机密呢?别人跟随怎么办呢?其实大可不必有此担心。最小可行性原型同样的实质可以有多种展现形式。这时候你的企业已经获得了一个验证,获得了一个反馈,但别人不一定知道你最终要做的是什么东西,这是第二个纬度。第三个纬度在不断螺旋迭代的过程中企业不断得到可验证的认知,同时企业会投入更大的资源去做它。这个过程中企业对资源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第三个特点就是随需而动的这种资源聚集,开始企业可能只要聚集一些人就行了,然后包括企业员工,包括后续需要的资金,再然后企业要有一些铁杆粉丝,最后企业还需要一些传播渠道。所以资源并不是一开始就全配齐就是最好的,那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企业要吸引所有资源意味着你要做太高的承诺,而有些会是企业无法实现的承诺。所以每个阶段都根据你的需要去聚合一些资源,我觉得也是众筹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第四个特点我觉得是一种参与感,就是全程的参与感。有的时候如果太目标导向,这样的事情往往会不成。太直奔主题的想把钱筹起来,这样的项目十有八九会黄,过程中的互动很重要。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在过成人生活的时候前戏是不是跟那个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道理是一样的,参与感某种程度上可以话糙理不糙的把它定义为是一个前戏的过程。第五点我觉得产品思维还是很重要,无论是产品众筹,还是股权众筹,因为一切都可以认为是产品。比如说一个圈子,一个自组织,都是也应该是一个产品。我认为具备这样五个特点的都是产品:有标准的形式;有稳定的结构;是有明确的价值承诺;有可扩展的应用方式;有一致的用户体验。具备这五个特点的甭管你是一个实物,还是一个无形的东西(可能是一个组织、一种理念、一种服务或者是某个自媒体,也可以是服务或者产品),其实它都是一个产品化的东西。产品能不能打动人,吸引人,这可能是一个核心的环节。众筹从用户的角度来讲到底能带给他什么呢?我觉得可能有这么几点,第一卖的就是情怀,这是第一位的。人家冲着你这个情怀来,最后没有回报人家也愿意。我的有些北大校友是文艺青年或者是思想家,抑或是左派文人,我经常跟他们半玩笑半当真的说,他们应该被包养。早在19世纪,欧洲的上流社会有过贵妇人“包养”那些才华横溢的文化人,与其说成包养,不如说是资助。贵妇人之所以愿意不求回报资助这些文化人,看中的是穷文人的才气和情怀。第二个我觉得是过程中的参与感。第三个我觉得是一种优先权,产品众筹我能第一批拿到这个东西,我就觉得有面子,有新奇感。参加股权众筹跟没参加众筹的人就是不一样,咖啡馆别人也可以来消费,但是我是股东,这就是优先权。最后一个才是价值回报,价值回报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东西。产品众筹里我最后给你产品,这是价值回报相对托底的东西。或者我参加一个电影的众筹,我最后至少能拿到几张票,这也是价值回报托底的东西。
  众筹的发起人在螺旋迭代各个阶段随需而动,不断的聚合资源,其聚合到的每一个资源其实都是他的回报。众筹过程中发起人可能聚合了团队成员,聚合了资金,聚合了铁杆粉丝,聚合了自媒体的渠道,抑或还聚合了社交关系。沙龙开始前,我了解到《风口》这本书已经有175人参与了一万元档次的众筹,成为这本书的联合发起人。我问主持人曹夏菁美女175人中有多少人是88众筹的学员?有多少人是通过微信等自传播的非学员?她告诉我的数字出乎我的意料,绝大部分人是非学员的二度或者三度人际,说明88众筹的学员已经把他们的社交关系、社交的传播链给众筹出来了。
  首发人群的势能是众筹成功如否的保障
  付岩
  中青创投创始人、88众筹投资学院院长
  是不是所有行业所有企业都适合众筹,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产品众筹和股权众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串联起来做,成功的产品众筹可以顺带进一步做股权众筹。什么情况下可以众筹呢?首先要有创新的概念,还有一些颠覆性的技术或者产品出来。也就是说首先产品一定要能提炼出自己的亮点出来,而且符合现在的趋势,走在趋势这条轨道上,让人感觉到新意,认同其价值。其次众筹必须有势能,没有势能是不可能完成众筹的。势能来源于几个方面:众筹首发支持人群是谁,现在移动互联网都讲生态体系,在自己的生态体系里面首先取得一定的势能后,再去扩大。也就是大家说的口碑传播,口碑传播有一个基数效应。口碑传播最差的基数效应是1比10,就是一个人如果高度信任你,关怀你,支持你,他一定会带动10个他身边的人认同你,这是一个最普遍的水平。高势能的传播源、影响源传播基数效应可以达到1比50,甚至1比100。拿三个爸爸为例,看起来是在京东上做了一次众筹,但是之前的预热动作你没看到,包括获得高影响源的首发人群的支持,非常明确的传播步骤等。产品传播链条越长,后端的人对产品的了解其实越浅,所以要靠前端人群高强度的影响和传播去覆盖到更广大的人群,像一个波浪形散出去。三个爸爸为什么能获得高影响源人群的支持呢?因为有信任和情感,这两个东西是未来整个社群经济的核心和关键。我们再举一个例子,12月17日,在88众筹人数为324人的群中做了一次非公开的众筹,众筹一款非常极致的黄酒产品。两小时共众筹17000箱,共计102000瓶(每箱6瓶),众筹金额共计1683000元人民币,根本原因就是这群人之间有高度的信任和价值认同。
其他文献
小米手机的红火,让其粉丝营销倍受关注。在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黎万强新出的书《参与感》中,披露了小米的口碑传播法则。分享如下:  1、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因为今天用户主要以口碑来选择产品。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每个普通人都是信息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2、在2008年,雷总就提出了“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快,是行动准则;而口碑,
期刊
我在办小米的时候,我就想我们有没有机会把它办成世界级的伟大公司。换句话说,我们甚至有没有可能办成百年公司,百年基业。百年基业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在中国,我甚至不相信在中国有人能干过百年。我带着这个问题研究了一下,我发现居然有几个公司干了百年,最出名的叫“同仁堂”。我这一研究不要紧,发现同仁堂不是100年,是340年,跨越了几个朝代,经历了多少轮战火还能活下来,我就很好奇凭什么?  我研究了一下,我
期刊
随着80后大学生逐步走上就业岗位,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力军,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在消费习惯与品牌喜好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谁会是新一代大学生们眼中的明星品牌,大学生们在选择不同品类商品时,喜好与参考的因素又是什么?已经成为各大商家关注的焦点。  收集信息与筛选信息是90后大学生们与生俱来的本领,如何在信息上获得他们的眼球也成为商家们的基本功课,品牌忠诚
期刊
30年前,当时我只有20岁出头,已经在普华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有时候我想,如果那时的我穿越到今天的普华永道会有什么反应?  公司的变化肯定让我目瞪口呆。现在,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变为主要以工作质量为奖励标准,并且重视员工的工作和生活需求。我的同事中很多人都是千禧一代(亦称Y一代,一般指1980年-1995年出生,伴随网络和数字技术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非常重视在工作中寻求满足感,愿意大声表达自己对事
期刊
金珍君  关键词:卸任  李宁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金珍君,于2014年11月14日起退任。在新行政总裁就任前,行政总裁的职务由李宁履行。  金珍君是李宁公司股东之一TPG(Texas Pacific Group,德太集团)的代表,于2012年7月4日张志勇卸任行政总裁后接任这一职务,与李宁先生一同被部分员工称为李宁的“救世主”。2年来,金珍君推行大范围的改革,包括更换大部分管理层、改革零售渠道等。然而
期刊
现在,商业模式已经是挂在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嘴边的一个常用词。几乎每一个人都确信,有了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就有了一半的保证。大家之所以热衷于谈论商业模式,就是因为它涉及利益,它是一种赚钱的逻辑。  有人说:“像我们这样的小企业,是不是不能谈商业模式?”大企业人多,几千上万人,投资额上百亿,这时候要研究投资的安全性,需要商业模式。这就好比你没钱的时候,要找饭吃,要去找机会;有了钱以后,你要学会去选择
期刊
商用显示作为专业B2B产品,据奥维咨询(AVC)的跟踪研究,今年国内商用显示企业也开始试水电商平台、微信平台,商用显示企业开始触网。  京东商城自2013年开始布局在线B2B,希望扮演“政企采购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角色。今年在全网率先上线商用显示业务,旨在为政府、企业级和消费级客户提供专业的、互联网化的商用显示需求解决方案。  自从2014年5月仙视电子率先登陆京东商城以来,陆续已有三星、唯瑞等
期刊
以往洗护发品牌的荧屏之战,源源不断。但是回想2014年的洗护发广告,似乎出现了些许的冷场。CTR媒介智讯的研究显示,洗护发品类在2013年的刊例花费增长26%,但是在2014年前8个月却出现了同比15%的降幅。  面对这突然出现的广告传播变动,我们试图用数据来了解,这变化的原因是因为销售市场的变化,还是传播策略的调整。  高端来袭,重点倾斜  与日化行业的其他品类不同,洗护发品类的外资品牌占据了大
期刊
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手机购物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4年第3季度》数据显示,2014年第3季度,中国移动网购市场交易规模达2103.2亿元,同比增长238.7%,占Q3整体网上零售市场的30.4%(Q3中国网上零售市场规模达6918.1亿元)。  2014年第3季度,移动网购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移动端相比PC端更大的优惠力度是吸引消费者转战移动网购的主要动力之一;另一方面,移动
期刊
现在移动营销领域开始流行讲RTB(Real Time Bidding)。其实RTB是类似碎片化的广告通路及效果追踪,聚合起来给广告主一个投放策略组合,然后根据每一个消费者的“数字脚印”,进行更加精准的行为刻画,进而实现更加精细的单点计费或者单点评价。很多4A广告公司都很看重这种做法。不过我觉得,RTB或许能为拯救4A公司提供一点有限的想像空间,透过精细化广告投放、个性化推荐来延缓广告业这个行当存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