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壁惊魂——记笔架山17小时岩降历险

来源 :阳光搜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跃如灵猿,游如壁虎——这就是对岩降人最好的描述。
  岩降简单地说,就是利用绳索一步一步地由岩壁顶端下降到地面的户外活动。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岩降的人来说,站在高高的岩壁上往下看,不免有怵目惊心的感觉。但当你从笔直的岩壁溜下的时候,仿佛自己就是一只燕子,掠过了岩壁又轻轻地落在地上……一根长长的主索放了下去,如一片风中落叶,缥缈地飞身下降,绳索在手中轻缓地摆动出柔美的曲线;几起几落,如蜻蜓点水,划几道优美弧线,恰似天外飞仙……
  然而,岩降属于高心理挑战的户外运动,充满刺激和危险,玩家必须战胜心理恐惧,才能体验与自然、与自己抗争得来的成功乐趣。
  也许你是个弱不禁风的普通人,也许你的征程布满荆棘,也许你曾胆战心惊,但,只要能傲视极高绝壁,你,就是英雄。
  行船走马三分险。 西方人在外出、远行前,通常会将自己的行程计划、路线安排、返程航班等通知自己的亲友,而他们的亲友也会届时与之联系,如失去联系,则会第一时间向警方和搜救组织报告。西方社会良好的安全观念和行动规则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2004年4月24~26日,我们一行12人(含向导),经历了中国户外运动史上堪称绝笔的连续五级岩降(每50米为一个高度级别),前后历时17小时。此次冒险,无论是老驴还是新秀,在大家的心路之上,都书写了凝重而精彩的一笔。
  〖计划〗 原定湖北蕲春药王谷探路,后中途改赴罗田大别山天堂寨笔架山。
  〖成员〗 有穿越经验者6人(女队员1人),新人及初次户外者5人(女队员3人)。
  
  药王谷桥降
  
  24日早上出发,车辆一路盘旋而上。这盘旋的路,也许预示着此行的跌宕。我们找到了一座正在封堵施工、准备报废的悬索桥。这是一座典型的双塔式悬索桥,栏杆锈迹斑斑,钢索防腐层开裂、缺失。此桥高度约30米,自上而下鸟瞰,不禁使人心腿微颤。今天是她的告别演出,明天,她将被宣布为危桥。当时我们还不知道,这次桥降,为我们翌日的成功脱险打下了基础,是一次无意中的新兵训练。惰惰首先试降,在试降成功后,队员再开始依次进行。虽然有人怯阵,但在众人的怂恿下,全体队员完成了这个刺激性、趣味性都很强的项目。
  
  移师天堂寨
  
  惰惰和歪歪探路归来,带回扫兴的消息:药王谷路途Easy,风景平平。经过讨论,我们决定驱车赶赴天堂寨小华山。(此处留下一个伏笔:当时应该及时把改变路线的情况通知后方,可避免俱乐部四处搜寻我们的焦急状况。)晚11时,抵达天堂寨卉苑酒店,在楼顶天台扎营。凌晨,确定再改路线至笔架山。然后,遭遇倒霉向导——老邱。在老邱的引领下,我们一路沿峡谷挺进。
  路上风景尚好,每每在人感觉疲倦的时候,也常会峰回路转,现出美丽的景致。天空阳光明媚,队员的短袖衬衫在这里恰到好处。一路徒步,和蚂蟥数次交锋,不时传来女队员的惨叫,此时真庆幸自己带了护腿。一阵急行军后,我们抵达笔架山的背面,顺着旅游台阶拾阶而上,成功“登顶” 。
  
  迷路、决策
  
  浓雾中,我们尝试在顶峰岩降。由于无法看清路线,故而放弃。雨就在这时开始淅淅沥沥地到来。老邱决定带我们抄近道,几个小时后,我们发现——迷路了。我们被老邱带到一处悬崖边,此时天色暗淡,雾气渐重,崖下的情况难以弄清。领队与老邱合计后,决定下降。我看到了满树的映山红,这美丽的花朵与悬崖一起构成了对立而和谐的旋律,在我们全队勇敢与疯狂的战斗中奏响。
  
  一级岩降——漫长的等待
  
  12个人,5条安全带,4个八字环(一个被锁死),去除保护者,只有3条安全带可供队员使用。没有辅绳,我们只能用主绳把降下去的安全带重新拉上来。在拉回安全带的途中,绳索常被树枝卡住,需要上面和下面的人配合处理。此时的主绳已经被雨水淋湿,异常沉重。在一个局促、陡峭、无平地可坐的地带,我们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夜,正式降临;雨,越下越大。令人怅然的是,队员们的头灯、冲锋衣、抓绒等装备,分别留在山下的车里,大家开始想念那些遗留的物品了。
  安全带在向上拉的时候卡住了!而我们这里却没有锁扣和八字环。老窝大喊一声:我要使绝活儿了!与我想像的一样,老窝把绳子从腰、胯、肩三处绕过,开始下降!我回头一看,天哪!剩下的全是新人。我大声告诫老窝,可要注意安全啊!(潜台词是说,万一你TMD出了什么事,这一大堆人老子可能搞不定哩!)老窝终于上来了!我和他简单研究了一下,决定先把女生、新人全弄下去,我和老窝最后下!当时做这个决定时,我并不知道还有四级下降在等着我们。
  
  二级岩降——噩梦的开始
  
  我开始下降,一路上黑乎乎的,只记得岩壁、树杈,以及头灯照射下的奇怪的光影。听到惰惰喊:向这边!我用头灯一扫,天!一堆人。东一撮,西一群,南一个,北两个,好嘛,还没到底!我停在哪儿呢?按照惰惰的安排,我降落在一棵大树旁,而我靠的这棵树,下面就是悬崖。
  雨更大了,时间已是子时。我的雨衣已经完全渗漏,全身上下只有创可贴里面的皮肤是干的。每个人都在哆嗦,在颤抖。那一刻,大家都在思念家里那张熟悉而温暖的床吧?已经有人开始失温,在逐渐丧失意识。此刻,感人的一幕出现了。队员们就近结成伙伴,相互拥抱起来;不同的位置开始相互呼喊,寻求对方的回答,没有反应的人会被推醒、打醒。此时的我,一个文科毕业的人,才第一次真正明白了什么叫“颤抖得如筛糠一般”,什么是“冷得牙齿咬得咯咯响”。男人的脂肪层薄,抗寒能力低,我的身体开始不能自制地震颤。那一夜,和我共享那棵树的女队员Y成了令我一生难忘的人。我靠在树上,她背靠在我的胸前。我听见她轻声地对我说:只要你不冷,怎么都可以。 我心头猛地一热。我理解她的意思,但我只是抓起她的手臂,交叉在她的胸前,接着从背后紧紧抱住她。这样的状态还能顾虑到文明,我不禁敬佩起自己来!
  寒冷、饥饿、干渴。谁会相信,在大雨滂沱的时候,我们竟然喉干如烟?这就是遗忘装备所付出的代价。我还是颤抖,并且开始瞌睡。身边的Y不停地叫我,并且一定要我大声回答,不许只是发出一个鼻音。那时,我真的想睡,睡了可能就不会再醒。在Y的帮助下,靠着石壁,我把1998年学习的太极拳以最快的频率打了三分钟。在有了一点温度以后,我蜷缩在Y的双腿前,紧紧抱住她的小腿,她不断地推揉我的后背,呼唤我的名字。那一幕如果是在电影里,就是一段标准的感情戏。
  寒冷也使我的视觉虚虚实实,我恍惚间感觉对面的人时而变得异常巨大,时而变得无影无踪。现在回想,那应该是雾气加上头灯的投影效果。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忽然浮现出天黑前见过的那棵映山红,和一段油然而生的旋律:“夜半三更呦,盼天明;寒冬腊月呦,盼春风。若要盼得呦红军来,岭上开遍呦,映山红…… ”
  
  三级岩降——疯狂的冒险
  
  歪歪终于下来了。我推着他的后背,开始收绳。双绳下降,收绳很关键。如果绳子卡住,我们就完蛋了。神明佑护,我们又向胜利挺进了一步,也向冒险迈出了一步。这时,惰惰传来一个坏消息:三级下降的途中出现了负角度,也就是悬空地段。嘿嘿,昨天练的桥降该用上了!
  此时,我在顾虑一个新的问题:负角度的转折处是否会损害绳子?新人下降时,摆动都很大,如果转折处很锋利,那就糟了。祸不单行——我的头灯终于没电了。摸黑下吧!
  不知道别人如何感受,当我满怀溯溪赶路的热情到达三级底部,发现竟然又是看不见底的悬崖时,我再没有力气去思想和语言了;我只想找个保险的地方坐下。见鬼的是,没有保险的地方。天亮以后我才看清了那个悬崖的宽度,是个一打瞌睡就会栽下去的地方。凌晨4点半左右,大家都到了四级起点。
  
  五级岩降——高难的技术
  
  我们在无声的状态下(也许是我听不到声音了)捱到了天亮。那一天,我也明白了光明是多么高尚的东西,她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让我们不再恐惧,不再寒冷。我们看见了公路,看见了溪流,看见了云雾,也看见了通往谷底的必经之路悬崖。悬崖只有百米左右,再下面的,是一定会有路可走的树林。惰惰睡了,睡得很香;队员们睡了,睡得很甜。我睡不着,望着他们的背影,望着时隐时现的山峦,像等待天明一样地等待时间的流转。
  
  四级岩降——痛苦的煎熬
  
  再次下降,我心里默念“再见了,笔架山”。但是降到主绳还有四米的时候,我停住了。作为有经验的驴子,我知道不能再降了。绳子已经没有了,可是悬崖竟然还有十米深!怎么回事?!怎么没人接应呢?!我稳定了一下心绪,终于,我发现在我右面十几米的地方,有一棵树,树下的土有踩踏的痕迹。原来我偏离航向十二三米的样子。而最可怕的是,我身上的绳子末端没有打结,如果贸然下降,绳子脱出八字环,那我就完了,好险!我喊了一声歪歪,然后观察路线,转移。老邱接住我时说:“你现在已经摆脱了危险地带,向那边走。” 说话的语气活像一个游击队员。
  三十分钟后,我们走进了溪流。坐在溪水中的石块上,仰望山巅,刚才的十几个小时好像梦幻般闪过。男生翻出了久违的香烟,女生积存的泪水也开始释放。换上干的衣服,喝着热的汤,回味着刚刚的历险,那些记忆是真实的吗?一瞬间,似乎已经忘了一切;一瞬间,似乎凝固了一切……
其他文献
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祖父摩西·门德尔松长得其貌不扬,除了个子十分矮小之外还是一个驼背。  一天,他去汉堡拜访一位商人,这位商人有个美丽的女儿,名叫弗鲁姆叶。摩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她,但因外表丑陋,摩西遭到了她的拒绝。  快要离开的时候,摩西鼓起勇气,来到楼上她的房间,他要抓住这最后的机会和她谈谈。她的美丽超凡脱俗,但让摩西感到非常难过的是,她连看也不看他一眼。试着开了几次口之后,摩西怯生生地问道:“
期刊
日本人吃饭动筷前,一定要说IDADA-KIMASU(伊达达起玛丝),直译是“感谢赏赐”的意思。当我第一次接触日本人吃饭的规矩,坦白说,对这开饭语实在有些不自在。  在日本生活了几年后,有次跟朋友去寿司店吃寿司。这是个非常典型、注重寿司传统的寿司店,不但寿司材料经过主人慎选,处理过程更是精心,因此反映在顾客身上的,便是高消费。  消费高低不是这文章的重点,而是当我到这家寿司店时,店主突然说:“你是外
期刊
13岁就进入歌坛的BoA,已经成为当今亚洲乐坛最炙手可热的明星。流利的韩语、日语和英语,超越年龄的成熟歌唱实力,娴熟的舞技,外加甜美秀丽的外表,这位兼具实力和偶像特质的韩国少女,成为史上第一个被日韩两国演艺界共同全力追捧的偶像宝贝。   2000年8月,年仅14岁的BoA在韩国出道后,便横扫韩国各大排行榜,勇夺当地多项新人奖。2001年3月7日,在日本东京六本木的超大型CLUB“velfarre”
期刊
奈良美智的艺术作品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寓意深刻。他描绘了很多让人们似曾相识的艺术形象:初学走路的小孩、刚出生的动物、大大的脑袋、深陷的柿子眼、针孔鼻。每一部作品在人们的脑海里都不陌生,作品传递的信息和艺术形象也总能令人感到一丝的恐惧。  奈良美智出生于日本,在德国师从表现主义画家蓬克。在德国的学习对奈良美智的艺术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直到现在他在德国的科隆还有一间三室。在1995年的洛城国际艺展上,
期刊
回忆起纯真年代,那些成长在青葱岁月里年少的味道,那些懵懂、迷惘、激情与泪水交织的青涩,那些执着、真诚、纯洁的不含一丝杂质的少年时光……是留在每个人心里最隐秘的童话。当我们告别一批又一批的朋友,离开一个又一个地方,开始一段又一段新的生活,走过了一年又一年的光阴……童年去了,少年过了,青春也成了回忆。  回忆似水流年,我们将爱留在了那个最纯真的年代。    爱在日本之《情书》    相信这是许多人都会
期刊
近年来,配合韩剧的流行,中国读者所能读到的韩国小说,几乎都是清浅柔曼的青春爱情小说,但近日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的《汉城兄弟》,可谓独树一帜。作为韩国文学翻译院鼎力向海外推荐的优秀作品,《汉城兄弟》具有独特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一洗渐成流俗的缠绵凄婉文风,笔触直指韩国社会结构深层与底层,为中国读者了解经济高度发达的韩国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范本,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小说的主人公,是几个被经济发展大潮冲击到
期刊
选择一个非常吉利的日子,背起行囊,带着梦想,带着憧憬,还有很早沉淀于心中的渴望,我踏上了这片永远令我难忘的内蒙草原……  没有导游,是故意没找,我不想让那种公式化的旁白破坏了我第一视觉的感受。  车行千里,内地与塞外的分界线越来越明显。隔窗而望,仿佛置身于遥远的外域。这里地处北疆,国境线长达4200多公里,总面积相当于6个河北省。浩瀚的疆土上游牧着49个民族,近2400万人口,早在1947年就成立
期刊
我坚信!你肯定不会为花费25元钞票买下《困难是我们的恩人》而后悔!不信?那我们就“跑马观花”一番,你必有所获。“这是个没手没脚、没有左眼的人;这是个从尸横遍野的战场上,血淋淋爬回来的人;这是个整日整夜重复一个吃饭动作,一点一滴学会了生活自理的人;这是个领着社员填沟造地、引水拉电,干了25年村支书的人;这是个一天学没上,楞是用了7年时间,写出一本长篇自传体小说的人……”读了朱彦夫的《极限人生》,未成
期刊
小资的愤怒憋在心里,90%是自找的  愤青的愤怒写在脸上,90%是伪装的  朋克不知道什么叫愤怒,整天被人骂装丫挺    小资看《格调》,将之作为行为准则  愤青看《格调》,将之作为反面教材  朋克不知道有这么本书叫《格调》    小资身上带足足够的纸巾  愤青用桌布、窗帘、内裤擦皮鞋  朋克从来不穿皮鞋    小资穿西服要剪掉商标  愤青穿西服剪掉袖子,然后贴十个商标  朋克从来不穿西服    
期刊
张爱玲    张爱玲绝对是个聪明女子,在她笔下,人物的爱情是没有青春、幻想、热情和希望的,有的只是虚妄和苍凉,而且大多是不可避免却又看来极其自然的悲剧。她不敢向往未来无边的荒凉和恐怖,于是只能在眼前的一点欢乐中寻找避难所。  张爱玲是看透了、体味了女人的,她以一个女人的视角,尽兴地展现女人心中那最柔弱的一部分,只要这个点一被触发,爱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再不回头。而这种不顾一切的尽头正是所有悲剧的起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