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全国文综高考政治试题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选择题又称客观性试题;二是非选择题又称主观性试题。选择题答题情况的好坏,最终会影响到总分的高低。而非选择题其难度较高得分率较低。可见,政治非选择题是制约考生学科成绩的“瓶颈”。因此教导学生如何组织答题成为考生高考取胜一个重要方面。下面把我从教学中积累的一些不成熟方法介绍给学生,以期起抛砖引玉作用。
一、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解选择题,可以采用“三审法”。第一步“审题干”,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全面理解题意,题干是一个完整的内容,审清题干,就要全面准确地理解题干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二是要概括题干的中心意思,重点理解和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性词语。第二步“审题肢”,主要是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准确地理解每一个题肢,把握题肢的基本含义,判明每一个题肢本身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题肢本身的说法错误,可以直接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最后是审题肢与题干的内在联系,排除了错误题肢,是否意味着剩下的正确题肢都可以入选呢?显然不是。还应把正确题肢与题干一一对照,认真分析题肢与题干之间内在联系,即题肢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性。这个过程说起来并不难,但在实际做题过程中同学们未必都能做得到或做得好。
二、关于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主观性试题)解答
学生在高考文综政治学科的复习备考中,始终存在着一种误区,即在复习阶段总是习惯于去查找一大堆热点材料或记忆大量热点材料中的具体内容。但事实上高考成绩并不理想。这就是方法性问题。从高考主观题来看,它的热点材料是无限的,但高考主观题的命题角度是有限的,无外乎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启示我们在平时的热点专题复习中,对热点材料可试着从这三大角度思考,也可以从三大角度整合热点材料,然后再结合教材和学科知识进行一些具体的知识、内容角度分析,把命题的设问角度和学科的知识角度有机结合起来,时常进行这样的思维训练就可能会接近一些高考主观题的命题角度或试题切入点.要解答好主观性试题关键是抓住两点:审题和答题。高考试题的立意或设问的角度,原则上要设置一些新的情景,以此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学习的潜能。
(一)注意审题
要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准确性,必须要在审题上下功夫。把握试题中有效信息,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整合。
首先,审材料。必须把题目设置的材料读懂、读透,至少要读两遍。第一遍是通读,其目的是抓住材料的中心和主题。第二遍为细读,理清材料包含哪几个层次。
其次,审设问。研究设问的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特别注意“怎样体现”与“体现了哪些原理”,这两种提法有质的不同,是高考常见问法。
再次,审知识(范围)。明确每个设问要求运用的是政治学还是哲学抑或是经济学的观点或原理去解答。
最后,审方法。分清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确定答题的基本思路。
(二)注意答题
在政治科答题中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语言不简洁,不规范,啰里啰嗦,乱写一通。(2)知识学得过死,灵活性方面不足,要么仅仅是将书本知识整体搬到试卷上面,要么完全脱离理论就事论事,出现两张皮现象。(3)分析问题缺乏应有尽有的内在逻辑性。(4)问题抓不准,把握不准题目的关键词语和命题意图,答非所问。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解答主观性试题,关系到高考文综得高分关键。
首先,必须明确主观题高考答案由三大要件构成的:一是理论部分(观点、原理).要求准确选择与解题有关的基础知识,而且陈述要准确、简洁。二是论述题部分,即结合点、切入点连接问题。要求在论述过程中,把学到的知识和题目材料所对应部分挂起钩来,或是用理论分析材料,或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或用观点分析材料,或用材料论证观点。总之两者要有机结合,顺理成章。同时要注意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三是小结部分。在小结时,或针砭时弊,或表明态度,或点明意义。这些都要从题意出发,点到为止。
其次,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尤其是主观性命题,大多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审好题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筛选,找准关键词,找出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寻找试题与课本的关联点,作为解题的依托;要恰当地使用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这提醒我们平时不仅要牢固掌握教材语言,而且要关心时事。因为高考答案一般由三部分语言组成:教材性语言、时事性语言、试题材料性语言。所以,要适当地记忆和掌握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内容以及党和国家重要会议,以便在答题时运用。
总之,高考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通过训练一步一步地形成各种技能,再加上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我们才能最终取得高考的胜利。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第一中学)
一、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解选择题,可以采用“三审法”。第一步“审题干”,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全面理解题意,题干是一个完整的内容,审清题干,就要全面准确地理解题干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二是要概括题干的中心意思,重点理解和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性词语。第二步“审题肢”,主要是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准确地理解每一个题肢,把握题肢的基本含义,判明每一个题肢本身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题肢本身的说法错误,可以直接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最后是审题肢与题干的内在联系,排除了错误题肢,是否意味着剩下的正确题肢都可以入选呢?显然不是。还应把正确题肢与题干一一对照,认真分析题肢与题干之间内在联系,即题肢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性。这个过程说起来并不难,但在实际做题过程中同学们未必都能做得到或做得好。
二、关于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主观性试题)解答
学生在高考文综政治学科的复习备考中,始终存在着一种误区,即在复习阶段总是习惯于去查找一大堆热点材料或记忆大量热点材料中的具体内容。但事实上高考成绩并不理想。这就是方法性问题。从高考主观题来看,它的热点材料是无限的,但高考主观题的命题角度是有限的,无外乎三个方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启示我们在平时的热点专题复习中,对热点材料可试着从这三大角度思考,也可以从三大角度整合热点材料,然后再结合教材和学科知识进行一些具体的知识、内容角度分析,把命题的设问角度和学科的知识角度有机结合起来,时常进行这样的思维训练就可能会接近一些高考主观题的命题角度或试题切入点.要解答好主观性试题关键是抓住两点:审题和答题。高考试题的立意或设问的角度,原则上要设置一些新的情景,以此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具有学习的潜能。
(一)注意审题
要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准确性,必须要在审题上下功夫。把握试题中有效信息,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整合。
首先,审材料。必须把题目设置的材料读懂、读透,至少要读两遍。第一遍是通读,其目的是抓住材料的中心和主题。第二遍为细读,理清材料包含哪几个层次。
其次,审设问。研究设问的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特别注意“怎样体现”与“体现了哪些原理”,这两种提法有质的不同,是高考常见问法。
再次,审知识(范围)。明确每个设问要求运用的是政治学还是哲学抑或是经济学的观点或原理去解答。
最后,审方法。分清是归纳法还是演绎法,确定答题的基本思路。
(二)注意答题
在政治科答题中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语言不简洁,不规范,啰里啰嗦,乱写一通。(2)知识学得过死,灵活性方面不足,要么仅仅是将书本知识整体搬到试卷上面,要么完全脱离理论就事论事,出现两张皮现象。(3)分析问题缺乏应有尽有的内在逻辑性。(4)问题抓不准,把握不准题目的关键词语和命题意图,答非所问。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解答主观性试题,关系到高考文综得高分关键。
首先,必须明确主观题高考答案由三大要件构成的:一是理论部分(观点、原理).要求准确选择与解题有关的基础知识,而且陈述要准确、简洁。二是论述题部分,即结合点、切入点连接问题。要求在论述过程中,把学到的知识和题目材料所对应部分挂起钩来,或是用理论分析材料,或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或用观点分析材料,或用材料论证观点。总之两者要有机结合,顺理成章。同时要注意做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三是小结部分。在小结时,或针砭时弊,或表明态度,或点明意义。这些都要从题意出发,点到为止。
其次,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尤其是主观性命题,大多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审好题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筛选,找准关键词,找出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寻找试题与课本的关联点,作为解题的依托;要恰当地使用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这提醒我们平时不仅要牢固掌握教材语言,而且要关心时事。因为高考答案一般由三部分语言组成:教材性语言、时事性语言、试题材料性语言。所以,要适当地记忆和掌握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内容以及党和国家重要会议,以便在答题时运用。
总之,高考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通过训练一步一步地形成各种技能,再加上科学、有效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我们才能最终取得高考的胜利。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