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海内外兴起一股“纳兰热”, 纳兰性德的故里——北京市海淀区更加重视对这位文化名人的开发研究。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数百年前,纳兰性德用一首《长相思》,描述了他对故乡亲人的相思之情。数百年后,故人虽已作古,后人为一场秋日的“邂逅”,寻访了纳兰故里。
10月22日,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启刚、海淀区政协主席彭兴业、区委宣传部长李彦来,区文联主席卫汉青、区文化委主任陈静、区旅游局局长陈名杰、上庄镇党委副书记黄志勇等,参观了纳兰性德家族的家庙、家祠、戏台、墓地等,对纳兰性德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地位作用、文学审美思想、在当今国内外的广泛影响等进行了深入调研。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启刚,自2011年8月上任以来,一直心系基层。上任至今,他已经三次走进海淀区,调研当地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并对海淀区文化艺术工作给予了充分的指导和建议。这次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他又相约海淀区文化界领导,走进了海淀山后地区。
寻迹清代第一词人
纳兰性德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即清顺治11年12月12日─康熙24年5月30日),满洲正黄旗(今内蒙古吐默特)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工于诗词,擅长书法,精于书画鉴赏。词作自然流丽,凄婉蕴藉。著名学者况周颐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著名文艺理论家郑振铎称“缠绵清婉,为当代冠”,“形式上以小令见长,语言清淡素朴不尚雕饰。抒情状物不落俗套,以白描手法写眼前景物,自然流露出真挚之情。”著名文学家、学者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矣。”
纳兰性德父亲纳兰明珠位高权重,曾任武英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等要职数十年。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所以被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纳兰性德曾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是19岁时娶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卢兴祖之女为妻,夫妻十分恩爱。可惜好景不长,才过了三年多的时间,卢氏就因难产而去世。三年之后,他续娶官氏为继室。
纳兰性德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夏承焘《词人纳兰容若手简前言》称:“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文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纳兰能诗善赋,尤工词,虽长于钟鸣鼎食之家,且“密迩天子左右,人以为贵近臣无如容若者”(《通志堂集》卷19附录),然其词境凄清哀婉,多幽怨之情。他自己在《与梁药亭书》中曾写道:“仆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致语”。从他的一些作品中,可以看到《花间集》的风味。
康熙17年(1678年)和康熙18年(1679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侧帽词》集,又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 《饮水词》,可惜两本词集都已失传。纳兰性德生前便以诗词著称于世,当时就流传着“凡有饮水处,必有《饮水词》”和“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谁知”等说法。
纳兰性德于康熙24年5月30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海淀区上庄镇皂甲屯村)。
纳兰性德去世后,他的师友徐干学、顾贞观、严绳孙、秦松龄等人为其编成《通志堂集》二十卷,包括赋一卷,诗、词、文、《渌水亭杂识》各四卷,杂文一卷,附录二卷。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法、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此外,还编刊过《大易集义粹言》、《词韵正略》、《今词初集》、《通志堂经解》等书。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辑342首,名为《纳兰词》(道光12年汪元治结铁纲齐本和光绪六年许增榆园本)。
纳兰性德名气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士大夫文人中评价极高,但是在建国后,由于其出身贵族阶级和“缠绵清婉”的作品风格,长期被列入主流作家之外。
打造北部文化名片
海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但真正确立海淀历史地位,且结出丰厚硕果的还数清代。
无与伦比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纵横交错的河湖水网、香火袅袅的庙宇道观,绵延不绝的民间传说,更有曹雪芹、纳兰性德的各领风骚,成就了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的巨大辉煌。曹雪芹的贡献自不待言,纳兰性德同样是海淀文化历史上一座令人景仰的巅峰。
纳兰性德出身贵族,生性淡泊,喜好结交布衣文人。其骑射和围棋均为当时国手。且忠于爱情,许多悼念亡妻诗词情深意切。如此俊逸英才,却英年早逝,因而深得文人骚客痛惜,据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是以纳兰性德为原型。近年来,海内外,尤其是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兴起了各种“兰会”、“兰吧”和“纳兰热”,流传有“看王家卫电影,读张爱玲小说,吟纳兰性德词”之说。据上庄镇“纳兰”研究专家黄兆桐说,每年均有好多批海内外“纳米”前来凭吊。海淀文联为此举办了纳兰性德学术征文活动,编撰了《千年一人纳兰性德》和《纳兰性德图传》等书,即将出版并组织几十位作家采风,结集出版。《纳兰性德的传说》并拟于年底召开学术交流会。
现存于上庄镇皂甲屯村的纳兰性德及家族遗迹有:纳兰家族祠堂,又名东岳庙,占地面积30余亩,主殿为唐代建筑,主要供奉纳兰家族历代祖宗,是家祭的场所(已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纳兰家族家庙,又称龙王圣母庙(已列入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是纳兰家族信佛超度的场所;京西第一驿馆,又称关帝庙,是纳兰性德读书的地方;纳兰家戏台,是古代妙峰山庙会的第一站;纳兰家墓,埋葬有纳兰性德父母,纳兰和妻子等;纳兰故居(即明府花园),在明珠被杀后,由和珅接管,之后日渐败落。目前,除东岳庙、龙王圣母庙、关帝庙、戏台尚留存外,其余已于文革时期损毁。此外,在海淀区玉泉山、淑春园、双榆树等地,还有多处纳兰性德居所,均已不存。
在调研过程中,陈启刚书记和彭兴业主席、李彦来部长听取了文联主席卫汉青的工作汇报,大家就如何抢救纳兰性德这一文化遗迹,打造纳兰性德文化名片,实施文化产业开发,建立与北部科技园区相得益彰的文化与科技融合格局,畅所欲言,形成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调研组还参观了刚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上庄镇李家坟村“曹氏风筝”。曹氏风筝源于曹雪芹家族,有“南鹞北鸢”之称。目前已成为上庄镇主要文化产业之一,产品远销国内外。调研组还登门走访了老艺术家、海淀区文联原主席易海云先生。观看了由凤凰岭美术馆艺术家专门为京沪高铁开通创作的百米长卷《京沪高铁图》。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数百年前,纳兰性德用一首《长相思》,描述了他对故乡亲人的相思之情。数百年后,故人虽已作古,后人为一场秋日的“邂逅”,寻访了纳兰故里。
10月22日,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启刚、海淀区政协主席彭兴业、区委宣传部长李彦来,区文联主席卫汉青、区文化委主任陈静、区旅游局局长陈名杰、上庄镇党委副书记黄志勇等,参观了纳兰性德家族的家庙、家祠、戏台、墓地等,对纳兰性德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地位作用、文学审美思想、在当今国内外的广泛影响等进行了深入调研。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启刚,自2011年8月上任以来,一直心系基层。上任至今,他已经三次走进海淀区,调研当地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并对海淀区文化艺术工作给予了充分的指导和建议。这次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他又相约海淀区文化界领导,走进了海淀山后地区。
寻迹清代第一词人
纳兰性德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即清顺治11年12月12日─康熙24年5月30日),满洲正黄旗(今内蒙古吐默特)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工于诗词,擅长书法,精于书画鉴赏。词作自然流丽,凄婉蕴藉。著名学者况周颐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著名文艺理论家郑振铎称“缠绵清婉,为当代冠”,“形式上以小令见长,语言清淡素朴不尚雕饰。抒情状物不落俗套,以白描手法写眼前景物,自然流露出真挚之情。”著名文学家、学者王国维评价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矣。”
纳兰性德父亲纳兰明珠位高权重,曾任武英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等要职数十年。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爱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所以被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纳兰性德曾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是19岁时娶两广总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卢兴祖之女为妻,夫妻十分恩爱。可惜好景不长,才过了三年多的时间,卢氏就因难产而去世。三年之后,他续娶官氏为继室。
纳兰性德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夏承焘《词人纳兰容若手简前言》称:“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文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纳兰能诗善赋,尤工词,虽长于钟鸣鼎食之家,且“密迩天子左右,人以为贵近臣无如容若者”(《通志堂集》卷19附录),然其词境凄清哀婉,多幽怨之情。他自己在《与梁药亭书》中曾写道:“仆少知操觚,即爱《花间》致语”。从他的一些作品中,可以看到《花间集》的风味。
康熙17年(1678年)和康熙18年(1679年),纳兰性德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侧帽词》集,又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 《饮水词》,可惜两本词集都已失传。纳兰性德生前便以诗词著称于世,当时就流传着“凡有饮水处,必有《饮水词》”和“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谁知”等说法。
纳兰性德于康熙24年5月30日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海淀区上庄镇皂甲屯村)。
纳兰性德去世后,他的师友徐干学、顾贞观、严绳孙、秦松龄等人为其编成《通志堂集》二十卷,包括赋一卷,诗、词、文、《渌水亭杂识》各四卷,杂文一卷,附录二卷。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法、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此外,还编刊过《大易集义粹言》、《词韵正略》、《今词初集》、《通志堂经解》等书。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辑342首,名为《纳兰词》(道光12年汪元治结铁纲齐本和光绪六年许增榆园本)。
纳兰性德名气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士大夫文人中评价极高,但是在建国后,由于其出身贵族阶级和“缠绵清婉”的作品风格,长期被列入主流作家之外。
打造北部文化名片
海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但真正确立海淀历史地位,且结出丰厚硕果的还数清代。
无与伦比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纵横交错的河湖水网、香火袅袅的庙宇道观,绵延不绝的民间传说,更有曹雪芹、纳兰性德的各领风骚,成就了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的巨大辉煌。曹雪芹的贡献自不待言,纳兰性德同样是海淀文化历史上一座令人景仰的巅峰。
纳兰性德出身贵族,生性淡泊,喜好结交布衣文人。其骑射和围棋均为当时国手。且忠于爱情,许多悼念亡妻诗词情深意切。如此俊逸英才,却英年早逝,因而深得文人骚客痛惜,据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就是以纳兰性德为原型。近年来,海内外,尤其是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兴起了各种“兰会”、“兰吧”和“纳兰热”,流传有“看王家卫电影,读张爱玲小说,吟纳兰性德词”之说。据上庄镇“纳兰”研究专家黄兆桐说,每年均有好多批海内外“纳米”前来凭吊。海淀文联为此举办了纳兰性德学术征文活动,编撰了《千年一人纳兰性德》和《纳兰性德图传》等书,即将出版并组织几十位作家采风,结集出版。《纳兰性德的传说》并拟于年底召开学术交流会。
现存于上庄镇皂甲屯村的纳兰性德及家族遗迹有:纳兰家族祠堂,又名东岳庙,占地面积30余亩,主殿为唐代建筑,主要供奉纳兰家族历代祖宗,是家祭的场所(已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纳兰家族家庙,又称龙王圣母庙(已列入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是纳兰家族信佛超度的场所;京西第一驿馆,又称关帝庙,是纳兰性德读书的地方;纳兰家戏台,是古代妙峰山庙会的第一站;纳兰家墓,埋葬有纳兰性德父母,纳兰和妻子等;纳兰故居(即明府花园),在明珠被杀后,由和珅接管,之后日渐败落。目前,除东岳庙、龙王圣母庙、关帝庙、戏台尚留存外,其余已于文革时期损毁。此外,在海淀区玉泉山、淑春园、双榆树等地,还有多处纳兰性德居所,均已不存。
在调研过程中,陈启刚书记和彭兴业主席、李彦来部长听取了文联主席卫汉青的工作汇报,大家就如何抢救纳兰性德这一文化遗迹,打造纳兰性德文化名片,实施文化产业开发,建立与北部科技园区相得益彰的文化与科技融合格局,畅所欲言,形成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调研组还参观了刚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上庄镇李家坟村“曹氏风筝”。曹氏风筝源于曹雪芹家族,有“南鹞北鸢”之称。目前已成为上庄镇主要文化产业之一,产品远销国内外。调研组还登门走访了老艺术家、海淀区文联原主席易海云先生。观看了由凤凰岭美术馆艺术家专门为京沪高铁开通创作的百米长卷《京沪高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