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在此过程中城市中形成了一种高密度的环境,并且环境在城市发展中越来越突出,最后便会影响到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所以,文章探析了知觉密度的具有影响因素,之后又针对城市当中的微型空间,提出了一些发展意见。
【关键词】城市高密度环境;建筑学;探讨
自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城市一直都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此背景下,虽然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破坏,同时城市中的建筑以及人口的实际密度越来越大。因此,建筑怎样才能在这种高密度的环境中平稳向前发展,是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在下文做了相应介绍。
一、密度同知觉密度间的关系
(一)密度同知觉密度
站在整体角度上分析,密度是物理学概念,其主要就是表示某一事物在单位体积上占有的质量。而知觉密度需要人们观察空间,然后再对此空间进行利用与组织,也就是从主观角度评价既定空间当中存在的总人数,所以可以被称作感知密度。因为,空间特性可以在知觉密度当中将自身所具有的作用发挥出来,但是人同环境间存在的互动关系是此过程必须考虑的因素,同时个人的认知与社会文化会对此种互动造成影响。
可在研究个体同空间存在的关系时发现,从某个角度讲分析空间个体所具有的有效性,譬如:密度都是4m2的空间当中,一个是陌生的客厅,另外一个是非常熟悉的餐厅,所以这两者虽然有相同的密度,可他们却有着不相同的知觉密度[1]。这就表明,空间同社会密度便是对这两个不相同的知觉密度进行区分的概念。
(二)空间同社会密度
实际上空间密度主要关注的就是高度、面积、交接方法等诸多空间元素,这些元素当中环境质量同高空间密度间联系非常密切,即空间的围合度越高,活动也就越复杂。可这部分因素会让人获得到诸多信息,进而对人的感知造成影响。
关注社会密度则一般就是诸多个体间存在的互动关系,且这主要和人类所具有的感知模式间关系较为密切,所以,有大量的机制都会对其实际交往水平造成影响,例如:登记制度、物质元素、面积、人群种类、人群数量等等。
二、对知觉密度造成影响的一些因素
(一)知觉密度会受到环境因素所影响
在城市环境当中,知觉密度同建筑物的实际布局与城市特点有关。当这部分知觉密度产生感知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影响,通常其中的假定因素包括以下几种:活动规律、街道标识、人群数量、交通、建筑高度、建筑间距等。
一般建筑设计元素包括以下几种:开放空间、绿化空间当中可视化的人口数、多种户型、立面多样性等诸多种设置都会对知觉密度造成影响。而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建筑的实际高度、部分面积、闲置区域、大小等等,这些也会对知觉密度造成影响[2]。
(二)知觉密度会受到社会因素所影响
1.没有充足的资源
没有充足的资源就是在某一空间当中,因为人们的需求众多而致使资源出现短缺的情况,而空间资源就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即高社会密度当中,人均都占有少量的资源。
在高密度这个大环境当中人们所能够选择的数是有限的,这主要就是资源不充足的主要表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行为就会受到限制,进而使密度感增加。同时此种高密度感还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然后感觉到极其的不舒服。
2.信息量非常多
通常情况下,在高密度这种环境当中,人们会接受到众多的信息,进而出现过大信息量现象,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此形势下,人们的理论知识的积累就会减少,即人们在面对大量信息时,会忽略或是排除一部分信息,进而更高的去适应这种环境[3]。
三、微型空间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非限定性
(一)边界应该模糊化
一般情况在,在对私密性进行保持的过程中,是不能由人为来限定空间的,由于这样人的实际活动就会受到限制,进而自身密度感就会不断加强。因此解决这种密度感的方式就使边界变得模糊,这样便能够应用视觉所具有的通透性来改变人们的感受。
(二)空间应该具有复合性
如果想要在特定空间当中达到诸多不同功能的实际需求,就一定要对空间资源进行合理应用。这样就不能是对功能进行单一的限制,而需要对空间进行相应的划分,同时还能够从时间上进行功能穿插,这样就能够在缩短时间的基础上,提升空间的实际应用率[4]。
(三)高效可达性
由于过多信息、未知结果与资源短缺等都会让人产生一种高密度感,且这些因素还会让人找不清方向,进而无法快速和便捷的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所以,在对新路径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将以前的一些寻路决定详细的记录下来,之后再根据寻路记录结合现在拥有的所用环境信息来设计新途径,即在测量环境后总结出来的表象当中把分散的目的地有效的连接在一起,进而规划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路线表象。
(四)对剩余空间进行研究
现在人们通常情况不会重视一些原本具有较强利用价值的剩余空间,且大多数建筑当中都具有诸多大小不同的空间,假如能够对这些空间进行有效地利用,那么建筑的应用价值会大大提升,进而减少建筑物的密集感。
结语:
总之,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高密度环境已经成为城市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这种环境会影响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所以,目前应该在了解现实状况的基础,对现实环境同环境心理间存在的差异加以利用,进而将这些高密度环境有效解决,以使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明,牟晓梅,秦鑫等.黑龙江省高校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CDIO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6):371-374.
[2]范文兵.建筑学在当今高校科研体制中的困境与机遇——从建筑教育角度进行的思考与探索[J].建筑学报,2015(8):99-105.
[3]刘征鹏,甘友斌,李军等.博士学位论文题名钩沉——基于检索数据生成的建筑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J].建筑学报,2015(8):106-110.
[4]罗吉昌.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与风水的关系[J].装饰装修天地,2015(z1):470-470.
【关键词】城市高密度环境;建筑学;探讨
自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城市一直都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此背景下,虽然经济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破坏,同时城市中的建筑以及人口的实际密度越来越大。因此,建筑怎样才能在这种高密度的环境中平稳向前发展,是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此,笔者在下文做了相应介绍。
一、密度同知觉密度间的关系
(一)密度同知觉密度
站在整体角度上分析,密度是物理学概念,其主要就是表示某一事物在单位体积上占有的质量。而知觉密度需要人们观察空间,然后再对此空间进行利用与组织,也就是从主观角度评价既定空间当中存在的总人数,所以可以被称作感知密度。因为,空间特性可以在知觉密度当中将自身所具有的作用发挥出来,但是人同环境间存在的互动关系是此过程必须考虑的因素,同时个人的认知与社会文化会对此种互动造成影响。
可在研究个体同空间存在的关系时发现,从某个角度讲分析空间个体所具有的有效性,譬如:密度都是4m2的空间当中,一个是陌生的客厅,另外一个是非常熟悉的餐厅,所以这两者虽然有相同的密度,可他们却有着不相同的知觉密度[1]。这就表明,空间同社会密度便是对这两个不相同的知觉密度进行区分的概念。
(二)空间同社会密度
实际上空间密度主要关注的就是高度、面积、交接方法等诸多空间元素,这些元素当中环境质量同高空间密度间联系非常密切,即空间的围合度越高,活动也就越复杂。可这部分因素会让人获得到诸多信息,进而对人的感知造成影响。
关注社会密度则一般就是诸多个体间存在的互动关系,且这主要和人类所具有的感知模式间关系较为密切,所以,有大量的机制都会对其实际交往水平造成影响,例如:登记制度、物质元素、面积、人群种类、人群数量等等。
二、对知觉密度造成影响的一些因素
(一)知觉密度会受到环境因素所影响
在城市环境当中,知觉密度同建筑物的实际布局与城市特点有关。当这部分知觉密度产生感知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影响,通常其中的假定因素包括以下几种:活动规律、街道标识、人群数量、交通、建筑高度、建筑间距等。
一般建筑设计元素包括以下几种:开放空间、绿化空间当中可视化的人口数、多种户型、立面多样性等诸多种设置都会对知觉密度造成影响。而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建筑的实际高度、部分面积、闲置区域、大小等等,这些也会对知觉密度造成影响[2]。
(二)知觉密度会受到社会因素所影响
1.没有充足的资源
没有充足的资源就是在某一空间当中,因为人们的需求众多而致使资源出现短缺的情况,而空间资源就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即高社会密度当中,人均都占有少量的资源。
在高密度这个大环境当中人们所能够选择的数是有限的,这主要就是资源不充足的主要表现。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行为就会受到限制,进而使密度感增加。同时此种高密度感还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然后感觉到极其的不舒服。
2.信息量非常多
通常情况下,在高密度这种环境当中,人们会接受到众多的信息,进而出现过大信息量现象,增加人们的心理压力。此形势下,人们的理论知识的积累就会减少,即人们在面对大量信息时,会忽略或是排除一部分信息,进而更高的去适应这种环境[3]。
三、微型空间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非限定性
(一)边界应该模糊化
一般情况在,在对私密性进行保持的过程中,是不能由人为来限定空间的,由于这样人的实际活动就会受到限制,进而自身密度感就会不断加强。因此解决这种密度感的方式就使边界变得模糊,这样便能够应用视觉所具有的通透性来改变人们的感受。
(二)空间应该具有复合性
如果想要在特定空间当中达到诸多不同功能的实际需求,就一定要对空间资源进行合理应用。这样就不能是对功能进行单一的限制,而需要对空间进行相应的划分,同时还能够从时间上进行功能穿插,这样就能够在缩短时间的基础上,提升空间的实际应用率[4]。
(三)高效可达性
由于过多信息、未知结果与资源短缺等都会让人产生一种高密度感,且这些因素还会让人找不清方向,进而无法快速和便捷的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所以,在对新路径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将以前的一些寻路决定详细的记录下来,之后再根据寻路记录结合现在拥有的所用环境信息来设计新途径,即在测量环境后总结出来的表象当中把分散的目的地有效的连接在一起,进而规划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路线表象。
(四)对剩余空间进行研究
现在人们通常情况不会重视一些原本具有较强利用价值的剩余空间,且大多数建筑当中都具有诸多大小不同的空间,假如能够对这些空间进行有效地利用,那么建筑的应用价值会大大提升,进而减少建筑物的密集感。
结语:
总之,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高密度环境已经成为城市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这种环境会影响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所以,目前应该在了解现实状况的基础,对现实环境同环境心理间存在的差异加以利用,进而将这些高密度环境有效解决,以使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明,牟晓梅,秦鑫等.黑龙江省高校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CDIO教学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6):371-374.
[2]范文兵.建筑学在当今高校科研体制中的困境与机遇——从建筑教育角度进行的思考与探索[J].建筑学报,2015(8):99-105.
[3]刘征鹏,甘友斌,李军等.博士学位论文题名钩沉——基于检索数据生成的建筑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J].建筑学报,2015(8):106-110.
[4]罗吉昌.生态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与风水的关系[J].装饰装修天地,2015(z1):470-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