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蹈素材积累的“深”与“浅”对于舞蹈创作的影响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vm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在舞蹈编创的时候常常会想到运用舞蹈素材来帮助我们去完成编舞,舞蹈素材的积累就好比计算机的储存库一样,储存的东西越多,选择的余地也就越广。甚至我们为了编创会深入当地采风,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以及少数民族的特色,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很多,每个民族都自己的文化和特色,这对于我们搞艺术创作者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多姿多彩。所以这就是我们为甚么要积累这么多的素材,以便在我们创作中可以借鉴运用素材。当我们想要在其中选择素材的时候,会往往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形成对它的依赖性。为甚么会这么说呢?我个人认为舞蹈素材的积累是很重要,但不是绝对的,要看在甚么情况下,分何等人?在初级编导者来说,掌握积累一定的舞蹈素材是创作必不可少的条件,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编导,创作思维在创作过程中起到主要的作用。舞蹈素材积累的‘深’于‘浅’,对于舞蹈创作有的双重影响。
  关键词:舞蹈素材;‘深’与‘浅’
  一、动作素材是舞蹈创作过程中必要条件之一。
  (一)动作来缘于生活
  任何一门艺术都来缘于生活,舞蹈也不例外,仔细去观察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物,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获取很多‘动’的元素,从我们走进生活之时起,观察生活中的这些细微的东西,它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意料之外的惊喜,我们要对生活进行广泛深入观察,而不只是停留在某个层面上,不断的积累是我们每一个编导应该做的事情。编导在丰富的生活现象面前要以舞蹈艺术特有的‘动作感’的眼睛去把握和发现,不仅如此,也要具备表现生活的能力,我们要有其强的表现欲望,欲望在不断的燃烧,刺激我们的能力无限的释放出来。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其眼睛的后面蕴含一个社会的人所具有的生活观,艺术观及审美情趣作为雄厚的精神基础。编导的眼睛应广泛的深入每个生活领域,辨证的历史的把握生活,认识生活,通过视觉感受将色彩缤纷的生活场景纳入记忆的仓库。
  (二)从生活中捕捉动的形象,经过加工,提炼转化为舞蹈语言
  我们都常说舞蹈是可以表达人的情感和塑造人的形象,那我们在生活中捕捉到的形象幷不能直接的用舞蹈的方式去呈现出来,毕竟那是生活中的,想要把生活中捕捉到的东西搬上舞台,那就必须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提炼。有时候我们在编创的时候需要用到生活动作,但我们往往也不能直接就拿过来就用。经过舞蹈语言的加工,提炼是么一个编导的必须具备一项基本功,它是舞蹈塑造形象的最主要的手段。编导要到生活中用专业的眼光观察,体验,研究和了解人物形象的生活特征和性格特征,了解他们的形态,动律,动作的节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再进行提炼和美化。
  (三)动作的摹仿是编导对生活的情感感受,文学式感受转化为舞蹈创作动作感受的契机
  动作的摹仿是舞蹈编导一项特有的专业职能。如今我们要强调它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理由主要有2:其一,摹仿是编导创作思路指向现实的唯一途径。舞蹈是用动作形象表现生活的,舞蹈创作是从动作入手去认识生活本质,在为动作运动找到节奏规律。这个起点,正是通过形象把握生活,以形象表现生活的艺术创作规律决定的。摹仿非常注意事物的外形变化,然而外形既在变化,则必然有其变化的规律,原因,结果。对这些结果以及由此形成的运动规律的掌握,正是我们通过外形达到本质认识的第一步。其2,文字系统于动作系统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使舞蹈编导对生活情感的内摹仿转化成为动作形象的外摹仿,这种文学式体验才能最后成为适合舞蹈创作的动作素材。摹仿是构成这座‘桥梁’的重要方面,它正是要找到每一个外部动作的内心感情依据。反过来说,也就是将编导已有的内心感情通过动作的摹仿,体验注入到看的见的直观动作中。
  1、生活的情感转化。
  我们要从生活的情绪状态转化成能用舞蹈的肢体语言去表达情绪,舞蹈是一门肢体语言的艺术,我们在生活中捕捉到的人物情绪要转化成自己的情绪,以第一人称‘我’切切事实的心里感受,通过我自己在遇到这样的情绪之后,我是一个怎么样反映?我会如何去呈现这样的状态?当然,如果你要反映人物的喜悦心里,动作在舞台上尽管带有艺术化的,夸张的成份,但是却不能脱离日常人表现这种心理的基本形态。如果你不能熟练地掌握普通人地习惯表情动作,你地操作表情不就不能被理解。所以说,摹仿各种喜怒哀乐地操作表情,是创造具体人物在具体生活环境中喜怒哀乐地艺术形象地广泛生活依据,这都是要通过自己去诉说这种的心情,所以说生活中的情感转化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才能体会。
  2、文学的感受转化。
  文学家是将感情体验变成文字方式加以表达,实际上,文学作品对故事情节,人物矛盾过程的描写,也是一种摹仿,及根据文学的特殊手段进行摹仿,形成文学式的‘第2转化’,因此才有亚里士多德关于‘戏剧即是对现实的摹仿’之说。舞蹈编导则是通过摹仿动作完成第2转化,这是由舞蹈艺术‘动作性’基本特征所决定的。在创作准备阶段,文学于舞蹈两种艺术形成已经各自显示出自己的艺术特性。舞蹈编导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现如今有些舞蹈作品它的选材都来自文学著作里,因为文学著作包含一定文化内涵在里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作者的思想。当我们在细细品味文学著作的时候,并不是只顾看那一行行的文字,而是在一边阅读的时候一边在思考问题,让大脑处于思索的状态中,从中获取灵感。
  二、素材积累的的“浅”对舞蹈创作的影响
  1.直接影响
  素材积累的‘浅’对舞蹈的创作是有直接的影响,为甚么么这么说呢?
  对于初级编导者来说,掌握积累一定的舞蹈素材是创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因为刚刚进入编舞环节的状态中,大脑的储备的素材比较少,这样我们在编舞的时候就比较困难。有时候想要编一个古典舞或者是民间舞的时候,就因为我们对这门舞种掌握的素材少,不知所措就很難下手。因此,我们就必须在大脑的记忆库里要储备一定量的舞蹈素材,以备自己能足够的使用,这样才会更加的帮助你在编舞的环节中不会那么的处于被动的尴尬状态。我自己在初学编导的时候深有体会,在大一整整一年的时间内我们都在上太极素材课,刚接触太极的时候对于我来说还比较困难,因为我以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它,不知道太极于舞蹈之间有甚么联系。老师让我们用太极的素材去编舞,一开始真的是绞尽脑汁的去编,到后来随这素材渐渐掌握的多,编舞起来也就不像之前那么的费尽了。经过这一年的素材课学到了很多东西,开阔了自己的知识面,原来太极也可以这样于舞蹈这么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这在我以前是从未想到过的,以前编舞的时候也不会运用太极里面的元素,而现在我改变了这样的编舞方式。说到太极这门学问,可是大有内涵的东西,太极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精髓,对太极与舞蹈之间关系的笔者认为:   舞蹈和太极拳同是身体语言内化心意的形式,对于身心的磨练与解悟使得舞蹈和太极拳有着密不可分得联系。怎样将太极导引的心得融入舞蹈的训练及表演中,通过太极导引,利用身体旋转所发出的力量强化了舞蹈动作中的不足,从而提升表演者的素质与内涵。要是没有这一年的太极素材课的积累,我的身体状态也不会更上一个台阶的,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领悟到身体的‘气’功。太极拳对气的运用对一名舞者的身心作用非常大。
  三、素材积累的‘深’对舞蹈创作的影响
  (一)间接影响
  1、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编导,创作过程中离不开编导的思维,而素材的积累只是起到支配的作用,舞蹈思维起到主导的作用。为甚么会这么说呢?上文提到过对于初学者来说素材积累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那些有经验的编导来说,他们在创作的时候完全靠的是舞蹈思维,他们已经渡过积累素材的阶段,已经完全有能力不依靠素材的积累,摆脱了这种束缚,所以说素材积累的‘深’对舞蹈创作而言只是间接的影响。甚么是编导的舞蹈思维呢?舞蹈编导思维可以说是按艺术门类对思维进行分类的一支,它完全符合思维的所有特点,我们可以依样画葫芦的说,舞蹈编导思维就是舞蹈编导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而这种反映的最终表现是动作语言符号的组合。舞蹈以动作为表现方式,这是由舞蹈艺术的门类特殊性所决定的,但请注意动作语言符号只是表现形式,它幷不是舞蹈编导思维的全部,而我以为完整的舞蹈编导思维应该包括舞蹈动作思维体系于语言文字思维体系两部份,应该是这两者完美的结合,不是生硬地拼接,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融合。这种融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对于目前的我们来说,由于我们长期接受动作思维的影响,所以我们的重点应该放在对文字思维的培训上,对逻辑能力和理性思维的加强上。
  2、強化舞蹈思维,在创作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善于用舞蹈手法去思维,去看到各种生活现象,事件和形象。作为舞蹈编导要在人们习以为常的动作中去提炼丰富多彩的舞蹈语汇,幷以此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要靠形象思维的手法,要通过舞蹈语汇,把人们带进规定的意境中,以此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形象思维是舞蹈的一个重要的特征,也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它在舞蹈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形象思维始终不离开具体生动的材料,并且把认识的结果用活生生的形象表达出来表现现了其自身的形象。形象充满人的情感色彩,寄托着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因此舞蹈创作同时对想象和感情的强烈需要。
  所以说到后来的编舞创作过程中,编导的舞蹈思维支配自己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强有力的支撑,并且这时的素材积累的‘深’已经对编导没有起到直接的作用,只是间接性的起到作用,之前所说的这些那都是指的有一定经验和生活积累,人生阅历,文化内涵积累等的编导来说。那么,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年轻编导或者学上来说,我们还需要时不时的积累素材,不断的去学习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眼界,让自己的大脑储藏更多的东西,从而为了我们以后在创作过程中不受到素材这层的束缚。
  参考文献
  [1]胡尔岩,《舞蹈创作心理学》—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年11月
  [2]王玫,《舞蹈调度的王玫研究》—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4年12月
  作者简介:
  黄政超(1990年10月13日),男,汉族,江西南昌人,舞蹈编导,主要从事少儿舞蹈创作与教学,工作于厦门市思明区青少年宫。
  (作者单位:厦门市思明区青少年宫,舞蹈编导)
其他文献
教室是以黑板、讲台和课桌椅为主要构成元素的空间,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学生在校期间,有6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教室中度过的,教室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空间,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基地,它同时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于是,就有了丰富多彩的教室文化,有了图书角,有了植物角,有了班训,有了各类评比台,班主任正在努力把“学园”变成“乐园”。可是,如果我们从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的角度,从全人的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教室
期刊
摘 要:幼儿园阅读区是幼儿早期阅读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幼儿阅读习惯的重要领域。阅读区材料投放对幼儿的阅读习惯引导有着不容忽视的关联影响。文中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精神,立足于幼儿的身心特点,从阅读区材料投放的原则、如何选择阅读区的图书材料和非图书材料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阅读区;环境创设;材料投放;阅读区活动  早期阅读在幼儿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和自我觉醒的过程中有着巨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服装审美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所以通过不同的服装设计方法来设计创意服装面料变得尤为重要,近些年,中國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提升,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尊重,对于中国纹样的继承和创新就变得越来越关键。五彩鱼藻纹样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其中的设计也包含了中国古代人们的审美特点和艺术设计水平。  关键词:五彩鱼藻;纹样;设计;继承传统;创新  1 五彩鱼藻纹样
期刊
摘 要:如今,社会经济在不断进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断冲击,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形式。同样,蒙古舞作为我国传统民族舞种,如今也和现代舞进行了结合,既吸收了现代舞的特色,也保留了蒙古舞的传统元素,获得了观众的青睐。笔者针对现代舞与蒙古族舞蹈语汇的融合发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广大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关键词:现代舞;蒙古舞;融合;发展  一、蒙古舞蹈的特点  (一)豪放性  蒙古人的一大特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默剧素有“无声诗”的美誉,因为肢体动作取代了语言,对视觉效果的追求和抽象世界的开拓曾让默剧风行一时。一个人、一把椅子、一只袜子、一些碎纸片...口香糖、开车、葬礼、弃婴,后景幕布上依次显示出四幕名称,这便是拿大顶剧社出品的默剧独角戏《HaHaHa》。2018年9月3日,该剧在成都黑螺艺术空间上演。源自古罗马的默剧,历史久远,兴衰浮沉上千年,而今默剧走进中国的剧场,观众打开默剧有没
期刊
摘 要:本文回顾了新世纪以来关于云南抗战时期电影与广播事业以及电化教育发展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观点,归纳和分类总结了研究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与方向。  关键词:抗战时期;电影;电化教育  一、引言  电影事业在抗战时期中的作用特别突出,他们不仅是大众的娱乐方式,同样有着教化大众,影响社会环境的作用。本文就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从研究综述、研究文献分述以及研究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展开,重
期刊
摘 要:声乐表演要求舞台表演者應具有很大的舞台感染力和良好的声音掌控力以取得优质的艺术性舞台效果。舞台艺术效果与表演者自身的形、神、情的状态变化紧密相关,因此,形、神、情在声乐表演中至关重要,是舞台艺术表演的一种升华。舞台表演者需要做到声情并茂和形神兼备的原则来演绎舞台艺术。本文主要分析声乐表演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表演中形、神、情之间的关系以及声乐表演中形、神、情的舞台艺术效果处理方式。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相比散文与小说等文学作品,意境更加悠远且内容相对含蓄。随着世界文化融合,诗歌的英译版本逐渐增多,但要想翻译出古代诗人的风格与思想,这对于翻译者的文学素养提出了较大挑战。诗歌英汉翻译,对读者理解文章内涵有积极辅助作用,对诗歌创作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有着现实意义;对此,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  关键词:诗歌;英汉翻译;对比  英汉版本的诗歌虽然字面意思相同,但在语言
期刊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Skopos Theory,this paper completes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of excerpts from C-E translation of Skopos theory is derived from the theory of functionalism.  Key words:pro
期刊
摘 要: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资源的缺乏、空气的污染、水土的流失等,不断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使人类不得安宁。“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新时代教育面临的不容忽视的新任务。1992年11月,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教委联合召开了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思想。通过学科教学渗透环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