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认真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组对学校服务区内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调查的形式主要是召开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为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效依据。
一、现状分析
河西堡镇处于金昌市委、市政府“一线三点”战略中心位置,是金昌市的计划单列镇,甘肃省发展改革试点镇,全省第一工业大镇。全镇辖12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9966人,其中农业人口18676人,城镇化率达67%。2011年,河西堡镇率先完成了教育资源整合任务,在镇区建成了三所小学,承担全镇小学阶段教育任务。我校(河西堡第三小学,前身为河西堡中心小学)主要承担居镇区较远的8个行政村的小学教育任务。学校共有学生617人,留守儿童57人,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在学校教育中,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留守儿童中,54%的孩子每周与父母联系(或见面)一次,46%的孩子与见面的时间在一月以上。由于父母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
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20%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80%的留守儿童由学校监护,周末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三)留守儿童学习情况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四)留守儿童心理情况
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 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五)家庭教育情况
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关爱,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一)隔代教育力不从心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二)家庭学校沟通不够
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当,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三)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与建议
(一)社会关爱
一是建立农村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体系。各级农村组织,应该层层建立相关的机构和人员来分管这件事,应把它作为农村工作和谐稳定的大事来抓,特别是要重视对村级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指导,为孩子们办实事,每年不仅要召开相关专题会议,更要拿出具体的措施办法,如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文娱活动、表彰等。
二是作为媒体来说不要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过份夸大渲染,应该多放在对各级政府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爱和措施落实的监督宣传上,以期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要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中正面典型的宣传,用榜样来引导监护人对孩子的科学教育,引导孩子自觉成才。
三是社会各机构应该发挥各自的监管职能。公、检、法、团、妇联、文明办、未保办、广播电视宣传、社会活动中心应该发挥自己的职能,开设相关的讲座,指导监护人正确运用法律知识、科学育儿知识等教育保护好孩子,并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四是发挥各乡(镇)、村退休人员、中小学退休教师等“五老”的指导和教育作用,对所处地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了解,及时指导。
(二)家庭配合
首先,监护人应该多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办法,特别是心理疏导的办法,多听、多看有关的知识,多参加一些学校和妇联等部门举办的相关培训,提高对孩子的教育知识、技巧。
其次,监护人应该主动与学校多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等状况。
再次,发挥孩子父母的亲情教育作用,要多与孩子的家长多联系,让孩子父母多了解孩子的状况,共同教育好孩子。
(三)学校攻坚
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孩子应尽力承担起关爱和教育的重任,留守儿童问题是我们国家目前出现的新问题,学校应该做出相关的研究,找出解决的办法。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全面调查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教育状况,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措施到位。
二是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要。在目前学校已广泛培训心理教师的情况下,设立“阳光小屋”等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电话。减轻心理教师的工作量和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支持心理教师每学期举行一至二次的大型心理咨询专题活动,并进行课题研究。开设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辅导教育课程,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教育,帮助他们知法、守法、用法。
三是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讲座,如“把家教送进村”“回乡家长学校”等形式。
四是逢节假日在校内或与村委、鄉(镇)街道、社区共同开展一些活动,丰富孩子的活动内容,愉悦孩子的心情,培养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
五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改善寄宿生的生活条件,运用好国家对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款,规范寄宿生宿舍、食堂的管理,营造家的温馨,给他们创造一个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学得悦心的环境。
总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只有全社会层层承担起各自的教育重担,互相协作,共同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自身存在的显性和隐性的问题进行探索,寻找解决的途径和办法,才能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现状分析
河西堡镇处于金昌市委、市政府“一线三点”战略中心位置,是金昌市的计划单列镇,甘肃省发展改革试点镇,全省第一工业大镇。全镇辖12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9966人,其中农业人口18676人,城镇化率达67%。2011年,河西堡镇率先完成了教育资源整合任务,在镇区建成了三所小学,承担全镇小学阶段教育任务。我校(河西堡第三小学,前身为河西堡中心小学)主要承担居镇区较远的8个行政村的小学教育任务。学校共有学生617人,留守儿童57人,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在学校教育中,留守儿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存和权益保护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留守儿童中,54%的孩子每周与父母联系(或见面)一次,46%的孩子与见面的时间在一月以上。由于父母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
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20%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80%的留守儿童由学校监护,周末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三)留守儿童学习情况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学龄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占15.9%;学习良好,占35.9%;学习成绩一般,占43.7%;学习成绩较差占4.4%。其中,有72.6%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仅占18.7%。
(四)留守儿童心理情况
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 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五)家庭教育情况
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占到60%。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的占49.5%,从长辈那里学来的占33%,而通过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班或家长学校学习的仅占3%。近30%的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只占1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关爱,由其他人代为监护,使这些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一)隔代教育力不从心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二)家庭学校沟通不够
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当,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三)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与建议
(一)社会关爱
一是建立农村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体系。各级农村组织,应该层层建立相关的机构和人员来分管这件事,应把它作为农村工作和谐稳定的大事来抓,特别是要重视对村级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指导,为孩子们办实事,每年不仅要召开相关专题会议,更要拿出具体的措施办法,如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文娱活动、表彰等。
二是作为媒体来说不要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过份夸大渲染,应该多放在对各级政府如何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爱和措施落实的监督宣传上,以期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要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中正面典型的宣传,用榜样来引导监护人对孩子的科学教育,引导孩子自觉成才。
三是社会各机构应该发挥各自的监管职能。公、检、法、团、妇联、文明办、未保办、广播电视宣传、社会活动中心应该发挥自己的职能,开设相关的讲座,指导监护人正确运用法律知识、科学育儿知识等教育保护好孩子,并努力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四是发挥各乡(镇)、村退休人员、中小学退休教师等“五老”的指导和教育作用,对所处地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了解,及时指导。
(二)家庭配合
首先,监护人应该多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办法,特别是心理疏导的办法,多听、多看有关的知识,多参加一些学校和妇联等部门举办的相关培训,提高对孩子的教育知识、技巧。
其次,监护人应该主动与学校多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等状况。
再次,发挥孩子父母的亲情教育作用,要多与孩子的家长多联系,让孩子父母多了解孩子的状况,共同教育好孩子。
(三)学校攻坚
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孩子应尽力承担起关爱和教育的重任,留守儿童问题是我们国家目前出现的新问题,学校应该做出相关的研究,找出解决的办法。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全面调查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教育状况,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措施到位。
二是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要。在目前学校已广泛培训心理教师的情况下,设立“阳光小屋”等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电话。减轻心理教师的工作量和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支持心理教师每学期举行一至二次的大型心理咨询专题活动,并进行课题研究。开设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辅导教育课程,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教育,帮助他们知法、守法、用法。
三是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讲座,如“把家教送进村”“回乡家长学校”等形式。
四是逢节假日在校内或与村委、鄉(镇)街道、社区共同开展一些活动,丰富孩子的活动内容,愉悦孩子的心情,培养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
五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改善寄宿生的生活条件,运用好国家对寄宿生的生活补助款,规范寄宿生宿舍、食堂的管理,营造家的温馨,给他们创造一个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学得悦心的环境。
总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只有全社会层层承担起各自的教育重担,互相协作,共同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自身存在的显性和隐性的问题进行探索,寻找解决的途径和办法,才能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