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业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检测点的最佳体现,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检测点的最佳体现,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那么,如何设计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的作业呢?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1、差异性。
俗话说:十个手指,长短不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承认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分出层次,设计难易不同的作业,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仿例作业能让学困生吃得了,变式练习能让中等学生得吃饱,应用提高题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
2、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理应发挥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
3、自主性。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4、实践性。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何为有价值的数学,我想简言之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好的作业就应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
5、延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的方法。因此作业设计要具有延伸性。
6、合作性。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有很多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或多个部分合作才能完成,新的数学课程目标中已明确要求“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在作业中应十分注重这一目标要求。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1、作业设计的分层次。
设计时,可以把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综合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四个层次,体现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难易度,各种层次的题目在作业中的比例以2:4:2:2为宜。其中基础作业主要以填空、判断、选择等形式出现,反映教学目标中应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巩固性作业主要以计算题等形式出现,是对本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巩固,以逐渐达到熟练的程度;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则主要以文字题、应用题等形式出现,以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高性练习(尝试练习、开放性练习、深化题)主要以难度较大的应用题、操作题、奥数题等形式出现,力求以“优等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為限,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般情况下,后进生完成前两个层次的作业;中等生完成前三个层次的作业;优等生完成全部作业。这样,从作业的份量、难易程度等方面的分层次,确保后进生“吃得了”,优等生“吃得饱”,从而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作业设计应体现多样化。
课内作业是学生课堂独立作业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理解上的困惑和不足。有效的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效的数学练习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评定作用。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数学作业设计中,积极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进而逐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3、改革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作业,设计贴近生活、动手实践的数学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数学课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传统的数学课外作业大多为计算或应用题,缺乏动脑环节和多种感官的协调运动,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使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降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中、高年级结合教学内容尝试设计一些数学调查与统计、观察与操作的实践性数学课外作业,让学生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意识,提高数学素养
4、注重学科整合,设计综合作业
新课程理念强调不应把各门学科完全割裂开来,而是讲究各门学科之间的综合。这些学科之间是息息相通的,应鼓励孩子们寻找各门学科的契合点,融会贯通,培养他们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创新者
开放性作业,内容形式新颖,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在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同时,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的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检测点的最佳体现,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那么,如何设计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的作业呢?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1、差异性。
俗话说:十个手指,长短不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承认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分出层次,设计难易不同的作业,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作业。仿例作业能让学困生吃得了,变式练习能让中等学生得吃饱,应用提高题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
2、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理应发挥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
3、自主性。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4、实践性。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何为有价值的数学,我想简言之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好的作业就应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
5、延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数学知识及数学思想的方法。因此作业设计要具有延伸性。
6、合作性。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有很多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或多个部分合作才能完成,新的数学课程目标中已明确要求“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在作业中应十分注重这一目标要求。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1、作业设计的分层次。
设计时,可以把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巩固性作业、综合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四个层次,体现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难易度,各种层次的题目在作业中的比例以2:4:2:2为宜。其中基础作业主要以填空、判断、选择等形式出现,反映教学目标中应达到的最基本的要求;巩固性作业主要以计算题等形式出现,是对本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进一步巩固,以逐渐达到熟练的程度;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则主要以文字题、应用题等形式出现,以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提高性练习(尝试练习、开放性练习、深化题)主要以难度较大的应用题、操作题、奥数题等形式出现,力求以“优等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為限,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般情况下,后进生完成前两个层次的作业;中等生完成前三个层次的作业;优等生完成全部作业。这样,从作业的份量、难易程度等方面的分层次,确保后进生“吃得了”,优等生“吃得饱”,从而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作业设计应体现多样化。
课内作业是学生课堂独立作业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学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理解上的困惑和不足。有效的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效的数学练习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评定作用。
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数学作业设计中,积极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进而逐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3、改革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作业,设计贴近生活、动手实践的数学课外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数学课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传统的数学课外作业大多为计算或应用题,缺乏动脑环节和多种感官的协调运动,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使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降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中、高年级结合教学内容尝试设计一些数学调查与统计、观察与操作的实践性数学课外作业,让学生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意识,提高数学素养
4、注重学科整合,设计综合作业
新课程理念强调不应把各门学科完全割裂开来,而是讲究各门学科之间的综合。这些学科之间是息息相通的,应鼓励孩子们寻找各门学科的契合点,融会贯通,培养他们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创新者
开放性作业,内容形式新颖,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在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同时,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