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消失的农具

来源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j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探访,让我发现,农村生活中,竹制品无处不在。竹子能够变成许多东西。就如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一样神奇。
  竹子可以来做家具,做竹筏,做筷子,做椅子,做桌子,做毛笔,做牙签……
  竹子能够做成竹筒管,帮助农田传输生命之源——水。竹筒管是一种天然的管道,给农田生机勃勃的力量。
  竹子能制作水车,帮助农民们灌溉田地。
  以前没有碾米机的时候,人们为了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米饭,发明了一种用竹子做的碾米机。
  现在,一些竹制农具渐渐消失了。我觉得真可惜。
其他文献
竹子怎么来的?家中的长辈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候,炎陵被茂密的森林覆盖着。  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却在一次自然灾害中毁于一旦。水土流失,树木枯萎,原来美丽的炎陵变得荒凉,人们苦不聊生。  观音菩萨路过这里,用仙露水洒向荒山,瞬间就冒出了漫山遍野的小树苗。做完这一切,观音菩萨重回天庭,来到南天门时,才发现自己的一只簪子遗落在凡间。  这只簪子受到仙露水的滋润,不断生长,它最后长出了一根竹子,竹
西郭先生背着一大袋旧书准备到废品站卖掉,以换取一些从商的资金。忽然,西郭先生发现一只狼拼命地朝他跑来。  西郭先生大吃一惊,条件反射似的往回跑。“先生,救救我!我是……我是从生态园跑出来的,有人要捕捉我。”狼大声求救,西郭先生不但没有停下来,反而跑得更快了,他盘算着:“我兄弟东郭不就是因为太善良而差点被狼吃掉吗?况且那打猎的人如果发现我窝藏他们的猎物,反咬一口,那不是得不偿失吗?”  西郭先生毕竟
摘要 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使命感与敏锐观察力的知识分子,他所创作的小说《美国牧歌》中,成功运用了叙事反讽艺术手段,主要表现在标题、言语、情境、人物以及戏拟等几个方面,从而让犹太身份与美国历史文化很好的融为一体,在展现美国梦破灭的同时,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美国犹太人形象,并表达了对社会现实以及人物命运反思的基本创作主题。  关键词:菲利普·罗斯 《美国牧歌》 叙事反讽艺术  美国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