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感器之伤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智能化”,有一个东西一定避免不了,那就是传感器。它是数字世界的眼睛、耳朵和皮肤,是数据采集的源头。在消费电子、安防监控、工业制造、医疗健康、电商物流、智慧出行、智慧家居等各个领域,负责信息收集的传感器都无处不在。
  智能最前端所需要的态势感知,基本都要从传感器开始。无论是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医疗,还是智能设备和大数据分析,再庞大的智能系统,都要从传感器的针尖上开始。医疗器械界的奇兵——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有400多个传感器;鼎鼎有名的波士顿机器人大狗,能够活动自如地翻跳腾跃,则需要1 300个传感器。
  日本著名马桶品牌骊住(Lixil)正在推出一种智能马桶,马桶盖背面安装了图像传感器,可以自动识别粪便的形状,整个马桶通过70多个传感器,自动检测并与云端相连,可以实现慢病大健康管理。而博世公司推出的工厂协作机器人助手APAS,内置了上百个传感器,可以迅速感知人的状态。

  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智能产品,其实都是有共性的。这个世界的数字化步伐,半步都不能离开小小的传感器。
  然而在中国战略性、支撑性的产业版图上,却几乎找不到传感器的位置。当新基建如火如荼建设的时候,传感器——这一至关重要的支撑,却几乎被人忘在脑后。这就好比当所有光鲜的客人要步入大厅的时候,脚后跟却都被夹在了门外。

传感器“六大怪”


  广泛使用的传感器,它属于以小博大的工业门类,是通向其他产业的基础。但传感器也是一个很独特的行业,很多传感器都具有两栖属性:一方面,传感器的核心是芯片,会追随摩尔定律,有着快速进化的大脑;另一方面,它同时也与敏感材料、机械器件在一起,受到许多机械定理的制约。这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使得传感器必须经过细心呵护,才能发展得很好。然而在中国,传感器却成为一个令人惊讶的“六大怪”行业。
  第一怪:容量不小,但国内头部玩家却很小。201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1 700亿元,估计有1 700多家企业。除了歌尔、瑞声靠着苹果手机强大的出货量,体量达到百亿级,在声学传感器领域已经占住地盘,在其他领域,如手机、汽车、工控、可穿戴、物联网等,基本上都是国外品牌的市场。在消费电子、安防之外的领域,产值超过1个亿的企业并不多,只有郑州汉威、宝鸡麦克、南京高华等跑在前面,其他国内传感器企业,基本都属于“土豆俱乐部”。
  第二怪:种类繁多,但这个市场很隐蔽。国外成型产品及在研种类有3万多种,我国有2万多种。这些数量未必精确,但传感器无疑是一个庞大类别的产品,却很少为业界之外的人所知晓。其实手机、汽车、工业测量、智能装备等都是应用传感器的大户。这几年风生水起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都离不开小小的传感器。当然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可以说人工智能跑得再快,脚上穿的还是传感器的鞋。
  第三怪:民品最怕断供,军工不怕价高。军用传感器已经高度自主化,主要因为军品采购几乎可以不计成本。而如果要到民用市场来竞争,那是既要拼规模,也要有高性价比。如果功耗小一点,成本小一点,那就可赢者通吃。因此民用市场的突破还很艰难,也无法从军工市场获得支撑,两条隧道,各通一边,没有打通。民用仪表传感器高度依赖国外。日本横河跟重庆川仪有一家合资公司,生产横河川仪的仪表,日本横河提供的谐振式压力传感器,是最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由于国内攻关一直未能攻克,这家合资厂也只能依赖日本的传感器。
  第四怪:中国制造虽以成本优势著称,但传感器的成本优势还没有国外明显。中国目前生产的大部分都是低端传感器。而我国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传感器芯片进口更是达90%以上。中国生产成本也很高,收入才几千万元,如何舍得投入几千万元建生产线?现在很多传感器厂家,还都是单干,多是手工装配。因为产量上不去,有的1个月产量也就5 000只,根本谈不上规模效益。而博世、欧姆龙等早就把工厂设立在中国,成本优势同样巨大。
  而且,美德日品牌企业对中国传感器市场虎视眈眈,对市场份额看得很紧。中国一有进步,就会被国外品牌降价挤压。2010年日本欧姆龙一个开关要价接近400元,随着中国品牌的逐渐崛起,现在只需要60元。灵活降价,坚决保卫市场份额,是国外厂商常见的营销手段。这种方法,一直将国产品牌压制在“面黄肌瘦”的生死线附近,很难翻身。
  第五怪:市場巨大,单融资很难。随着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的大热,原以为传感器终于要迎来咸鱼翻身了,但却没有。这是一个投资人不待见的市场,由于国内对这个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投资界一直对此非常冷淡。这跟产品隐蔽,做大做强比较难,是有关系的。而国家对这个产业“冷处理”的态度,也影响了投资基金的判断。
  第六怪:本是国之重器,奈何落地沦为小萝卜头。传感器作为感知的第一道防线,是人类社会走向智能的关键源头,然而这个行业一直得不到重视。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科委主持的课题研究中,在讨论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技术的过程中,“传感器技术”引起了巨大的分歧。但因为体量太小,最终还是被切掉了。这一晃,四十年过去了,情况几乎没有变化。虽然最近两三年有鼓励发展传感器的政策出台,但一无力度二无资金,基本也就是走了个过场。
  传感器其实就是互联万物的五官,是眼睛,是耳朵,是各种触觉。尽管如此重要,却无人重视。传感器六大怪,本身就是一大怪事。

尴尬的市场局面


  作为传感器制造的大国,国内本土企业传感器核心技术掌握程度却非常低。从供应链角度看,我国主流传感器市场的产品依赖国外配套的情况尤为突出,有2/3的传感器依赖进口,95%以上市场份额都掌握在外资企业手里。   惊人的利润
  在国内,传感器并不容易挣钱。由于芯片不能自主,工艺研发投入巨大,再加上红海竞争激烈,中国传感器的利润一直被压得很低。根据国内40家传感器企业上市公司的财报,将近40%的企业利润率低于5%;而利润为负就有6家。
  都说制造业利润低,传感器看来也是其中的一种。不过,不挣钱并不是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
  日本基恩士传感器公司,可以说是日本最挣钱的公司。2019年营业额接近360亿元,利润则达到了惊人的180亿元。利润率居然超过50%,而且常年如此。传感器这种在中国几乎无法建树的行业,被日本做成了真正的摇钱树。
  这家以纯设计(Fabless)起家的传感器公司,主要是设计和销售传感器、测量系统、激光刻印机等。从产品开发策略来看,它从来不定制产品,坚持完全“以我为主”的标准化产品研发。这种策略,维持了产品研发的规律性;而定制产品则会有很大的周期不确定性,经常导致企业失去灵活性。为了不断开发新品,基恩士采用了广泛的研发信息源,促使产品的多样化。产品系列则采用了深度嵌套的产品组合,既有传感器产品,更有在传感器基础上做好的测量系统,这也使其成为了测量领域的领头羊。
  国内像海康威视、大华等领头羊,都是走大型工程路线。虽然也挣钱不少,但其实跟传感器没有太大关系。即使是以气体传感器起家的郑州汉威,这几年也重点聚焦在水务、环保等总包工程。传感器事业板块,不过只是这家上市公司的高科技之名而已,从体量而言基本无足轻重。

  传感器主要用在电子产品、工控与测量、设备等几个板块。而传感器的发展,最早是来自工业自动化的推动。但在中国最黯淡的,要属工控与测量这个分支了。最典型的可以算是上海威尔泰仪表公司。这家企业是以核电为入手点进入到传感与仪表领域的,属于纯正的工业自动化产品生产商。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来看,这家公司上市已经14年,但最近一年收入大约在6 000万元。不得不说,经营惨淡。要知道,另外一家巨头公司霍尼韦尔,其传感与物联部门在全球的营收将近60亿元。
  设计软件无人监管
  工业软件是中国制造的软肋,传感器更是如此。而传感器的设计软件,也是非常隐蔽的一把匕首。近几年MEMS传感器非常火爆,每个手机中都有几个,如感知加速度的。而一般的汽车至少也有十多个,德国博世、美国博通、荷兰恩智浦等都是业界巨头。中国只在麦克风的MEMS传感器上扳回一个角,做得很好。
  然而MEMS传感器的设计,需要两款很专业的CAD软件。一个是IntelliSuite,这是美国1991年创立的,也是最早的MEMS专用CAD设计画图软件。
  另外一家ConventorWare也是美国公司。中国很多传感器企业几乎都在用,占据中国80%的市场。当年在国内承担863计划MEMS研究项目的30个研究小组,全部都使用的这种软件。它在MEMS传感器的位置,跟6月份哈工大被断供的MATLAB软件在科学计算中的地位基本一样。而在中国,几乎没有这种软件。不幸的是,这款软件在2017年被泛林LAM收购,而LAM是美国第二大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这都是美国政府最容易“动刀子”的断供之地。

  工业软件,非常的细分,如果不深入到行业中去,很多软件都是隐藏而不可见的,这种处境,倒是跟传感器一模一样。传感器和工业软件,似乎都穿着隐身衣。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工业软件,暗地封锁着中国制造的诸多命脉。传感器设计软件,就是其中一道令人紧张的暗穴。没有软件,这些传感器很难被设计出来。
  “卡脖子”情况明显
  在中国,消费类电子的传感器,由于市场的拉动,近十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工业级的传感器,“卡脖子”情况比芯片还厉害。围绕着控制与测量,尤其是仪器仪表传感器,几乎100%依靠进口。
  中国仪表变送器两大巨头,都是“国外芯”。重庆横河川仪年产归谐振变送器30万台,传感器用的是日本横河的;北京远东罗斯蒙特,每年30万台金属电容变送器,用的是美国罗斯蒙特的传感器。可以说,这两家占据中国70%以上市场的龙头企业,基本就是给日本和美国打工。其他企业情況也一样,苏州恩德斯豪斯E+H一年大约5万台,用的是德国E+H;而国内品牌的龙头企业 ,用的基本都是德国First Sensor。要命的是,这家公司,在今年3月被美国传感器巨头泰克连接公司所收购。这对于中国的仪表,实际上非常的凶险。今后是否还能买到德国传感器芯片,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这意味着,石化、医药等流程行业广泛使用的变送器,其中的传感器除了用日本横河和美国罗斯蒙特的芯片,原本用德国公司的,现在也要依赖美国公司了。
  其他行业也基本是类似的状况。根据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传感器发展蓝皮书》的统计,汽车传感器、高端化学类气体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环境检测传感器,对国外进口依赖度都是在95%以上。至于海洋传感器,用于移动观测平台的自动浮标、水下滑翔机,以及海上浮标等,则是100%进口。
  国人非常关心的PM2.5值,其测量仪基本都是采用仪表巨头美国热电公司的产品。它内部所使用的微量振荡天平,通过测量滤膜上微小颗粒的质量而引起振荡管的频率变化,来测试空气颗粒物的浓度。以精密测量的传感器作为基础,热电公司的一台PM2.5测量仪,动辄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也只有国家级测量站才真正用得起这种仪表。直到最近,这种技术才被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毕业博士所创立的天津同阳公司基本攻克。   传感器的卡脖子方式,与绝大部分其他工业产品都不一样,它就像一个漫山遍野的地雷阵,分散而隐蔽。要逐项对这一类卡脖子短板进行突破,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要逐个突破,也基本不现实。

历史上的动摇


  传感器与通信、计算机被称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但本来处于战略要冲的传感器,在中国的产业位置,基本一直被边缘化。
  这在中国,是有过历史上动摇的。据国内信息化领域的前辈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一些专家参与了国家科委主持的“信息技术发展政策”课题的研究与相关政策起草。当时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信息技术包括哪些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技术和软件四大技术得到专家们一致的同意。问题出在“传感器技术”,大家意见不一致。
  从理论上说,大家都同意传感器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少传感器,信息技术就不完整了,体系上无法自洽。但从行业营业额来看,当时的传感器产业太小了,不要说与通信产业这样的大产业比,就是和当时软件这样的“小产业”比,也不在一個量级上。如果并列在文件中,非常难以落笔。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还是“忍痛割爱”了。
  可以说,信息技术刚刚起步,作为支点之一的传感器,从一开始就被边缘化。这种偏差,意味着中国的信息化,一直就是瘸腿的信息化。而进入数字化时代,工业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这种瘸腿就更加明显。然而,这种历史上的动摇所形成的隐形偏差,历经四十年,越发畸形,而且至今也未能得到纠正。
  现在,应该是回到原点,重塑根基的时候了。
  芯片卡脖子,举国上下群情激愤,到处都是大投资。但中国的卡脖子,其实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是只出现在某一个节点上。许多不同的卡脖子技术,底层有着更为隐蔽的交错关系。传感器的芯片,并不需要太高的纳米制程,像当前最热的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它需要的制程甚至可以用微米级完成。以举国之力,狂热的投资,都要去解决华为手机的芯片,或者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问题,既不科学,也不理性,更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的产业市场。
  跟芯片卡脖子是卡在明处完全不同,传感器在中国的产业地位,基本无人关注。这才是传感器产业最令人担心的地方。
  中国数字经济已经是庞然大物,目前占GDP的比重约为35%,总量超过30万亿元。传感器正是数字经济最基本的支点。然而在这座庞大宫殿的入口处,守门的哨兵,却依然在昏睡中。
  这是智能大门的缺失。传感器就像无处不在的小伤口,随时都可能作痛。传感器之殇,中国不可承挡。
其他文献
缩放喷管湿蒸汽两相凝结流中,凝结潜热对超音速气流加热使流动变为音速的加热量称为临界加热量.远大于临界加热量的凝结潜热对气流加热将导致喷管中产生不稳定的气动激波.文
针对目前电信业的发展,从技术、市场的角度论述了电信网络的发展趋势对下一代网络进行了展望.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的融合,技术、市场、业务的融合将是趋势.并就中国
相比传统机械锁控,智能锁控因其电子化控制方式和多样化开锁手段等特点,已在一些场合得到了应用,但因产品价格高,在家居市场上遇到了较大阻力。作为智能门控的一种廉价解决方
文章认为除了经济资本(财、物等)和人力资本(教师)以外,社会资本也是影响学校运行和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一定的社会资本能够转化为经济资本和人力资本。这一点在我国从
在边坡工程中,大多数工程人员是应用确定性分析方法来研究边坡的稳定性,虽然该类型的方法能够快速得到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但是并未考虑到岩土体的自身结构、力学特性和外部荷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和巴基斯坦往来愈加频繁,对巴基斯坦整体投资环境进行分析评价的重要性得以提升。本文对巴基斯坦投资环境和我国对巴投资现状进行分析,以2016
服务水平协议(SLA)为综合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提供了保证,智能光网通过引入基于IP的控制平面技术,使SLA在未来智能光网中应用和实践成为可能。
图案是一种具有符号意义的文化载体,其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审美情趣、民族性格、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等。图案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充分的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