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机体功能是人体健康的标志.机体功能减退是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因其发生率高,危害健康,使残疾风险增加、生活质量下降、住院和死亡率增高.仅在美国,就有12%~14%不在养老院护理院等机构中的居民(约3 500~3 800万)因长期健康问题而致活动能力减退或丧失;而在65岁以上老人中,有此情况者占35%~40%.由于美国人口正在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所占的百分比将从2000年的12%增至2030年的20
【机 构】
:
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体功能是人体健康的标志.机体功能减退是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因其发生率高,危害健康,使残疾风险增加、生活质量下降、住院和死亡率增高.仅在美国,就有12%~14%不在养老院护理院等机构中的居民(约3 500~3 800万)因长期健康问题而致活动能力减退或丧失;而在65岁以上老人中,有此情况者占35%~40%.由于美国人口正在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所占的百分比将从2000年的12%增至2030年的20%,人数将超过6 900万;85岁以上人口将从300万(2.1%)增至620万(3.4%).达到这一年龄后,大多数人的机体功能将会有所减退.各种照顾护理费用、劳动能力减退带来的生产力下降、以及个人生活质量的降低,都将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1例21-羟化酶缺陷症伴肾上腺腺瘤及睾丸肾上腺残余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分子遗传学诊断.方法全面收集1例单纯男性化型21-羟化酶缺陷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睾丸肿瘤组织进行病理活检,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明确CYP21基因突变.结果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右侧肾上腺皮质腺瘤术后,左侧肾上腺肿块"入院;激素测定示:ACTH、孕酮、17-羟孕酮、雄烯二酮、睾酮明显高于正常值,CT示右侧肾上腺
"糖毒性"、"脂毒性"或"糖脂毒性"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2型糖尿病原发病理机制启动后的继发现象.现对此持有两种观点:(1)脂代谢异常开始早于血糖的升高,可能为糖尿病的始动因素,故提议将糖尿病改为"糖脂病";(2)高血糖是发生脂毒性的先决条件,若无高血糖,脂毒性也难以发生.对此病理现象之认识似可表述为:(1)糖毒性和脂毒性两者可单独或同时存在,前者使后者加重;(2)两者的联合毒性是2型糖
为帮助临床医师将内分泌代谢病学理论用于临床诊疗实践,经第六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讨论,本刊拟从2011年起开辟“
人们认识到甲状腺功能与衰老有关已有多年.伴随着衰老,血清甲状腺抗体以及明显与轻度[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轻度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发生率增高。
一、会议概况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第十二次全国学术会议于2008年11月6~9日在福建厦门召开,与会者3千余人为历史之最.本次会议由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杨文英教授任主席,副主任委员贾伟平教授任执行主席。
青春发育年龄呈年代提前的趋势已是众所周知.性征发育和线性生长突增是青春期并列的两大事件.青春期生长呈加速-减速-停止生长的模式为人类所特有,并受性腺轴和生长激素轴的协同调控.本文阐述近年来青春期生长调控机制的进展,尤其是生长板局部的调控,有助于解读青春期的生长模式、指导对青春期生长的合理评估.同时也将从促进骨骼的线性生长/成熟正平衡的概念出发,讨论围绕改善影响成年身高的青春期生长障碍的治疗现状。
一名25岁女性因被诊断为催乳素分泌抵抗微腺瘤而收住神经外科.在常规妇科评估前的2年中,其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在30~90 ng/ml.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考虑其垂体存在微腺瘤(图1),而后对患者给予卡麦角林(cabergoline)治疗,其量逐渐增加至0.5 mg/d.在治疗的1年中患者的血清PRL和神经影像学表现均无明显的变化,故停止了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对于具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在安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应强调全面强化干预血脂、血压等并存风险因素,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带来良好的心血管益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强调需要考虑降糖药物的心血管方面的安全性.胰升糖素样肽1(GLP-1)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及β细胞保护功能,此外还可减轻体重,并具有独特的的心血管保护效应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7类似物2(TCF7L2)基因rs290487、rs11196205、rs1119621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中国北方地区无血缘关系的糖耐量受损(IGT)孕妇158例、GDM孕妇335例作为病例组,正常妊娠妇女647例作为对照组.提取所有受试者基因组DNA,用连接酶检测反应(LDR)分析TCF7L2基因rs2
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其高ACTH水平不受内源或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的抑制,即仔在着糖皮质激素抵抗,但其抵抗机制目前所知甚少,明确其机制将有助于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综述了糖皮质激素受体前、受体和受体后抵抗的发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