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新乐市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台,据史料记载,三皇之首伏羲氏是新石器时期东夷族的著名首领,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长于新市(今新乐市),寓伏羲台繁衍生息,在新市创建了泽被万世的丰功伟绩,他的功绩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尊为“百王之先”、“三皇之首” 、“人文始祖”。伏羲台是“中国之金字塔”,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新乐自古有“羲皇圣里”之称(隋唐时期著作佐郎郎余令题)。
伏羲时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占据着首要地位,在距今7000—5500多年以前的1260年之中传延一十五世。近些年来,伏羲文化得到史学界、文物界、党政界的高度重视。在华夏文明探源工程中也有很大希望将伏羲时代写进可信史,使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真正的成为上下五千年。
伏羲台,新石器时期古遗址,位于新乐市长寿街道办事处何家庄村东,199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台由上下三层用当地夹沙好土罗叠堆集而成。最底层的第一层台高2.898米,南北长102.58米,东西宽87.42米;第二层台高2.118米,南北长89.43米,东西宽64.6米;最上边的第三层台高4.19米,南北长53.68米,东西最宽处23.8米,最窄处17.9米,呈不等边八角形,名八卦台,又称伏羲画卦台。伏羲台高度9.206米,占地面积151875平方米。伏羲台古遗址文物遗存丰厚,含新石器、商周、战汉三个时期。
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一生致力于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开创了渔牧事业的新时代,揭开了文化科学的新篇章,开辟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坚实之基础。因此,后人尊其是“斯文鼻祖”、“亘古一人”。他,功盖百王,德配天地。根据史书记载其功德如下:
结网罟教民渔猎
“包牺氏之王天下也……结绳而为网罟,以畋以渔,盖取诸离”
《易传·系辞下》
“结绳为网以渔”
《潜夫论·五德志》
有关伏羲结网罟教民渔猎之说,在《世祀》、《三皇本纪》、《路史后记》、《礼记·月令》、《史纲评要》、《纲鉴易知录》等书中都有同样的记载。当时人民靠采集自然果实和集体围杀野兽为生,常常不敷食用。伏羲“中观万物”师蜘蛛结网捕飞虫得到启发,发明了网罟,用以捕鱼猎兽。人类逐步脱离采集自然物的生活,进入渔猎时代。
养牺牲以充庖厨
“虑牺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尸子·卷下》
“养六畜,以充庖厨”
《史纲评要》
“豢养牺牲,伏牛乘马”
《路史后记》
上述文献说明,是伏羲氏教民渔猎,开始牧畜,以动物为主要食物时期。当时捕获动物比较困难,主要靠人群围猎,赤手捕捉,面对这种情况,伏羲想方设法提高捕猎动物的水平,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有了剩余之后,便教人把捕捉的活动物圈养起来,养六畜以充庖厨,并将一些容易训化的动物如马、牛等豢养牲畜,并伏牛乘马。这在当时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把社会推进到原始畜牧业的新时代。
尝百草始制九针
“伏羲画卦,所以六气、六俯、五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类,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天枉焉”。
《帝王世纪》
“治针砭以拯夭折”
《陈州府志》
河北新乐大地之上曾留有伏羲的遗迹,也流传不少伏羲尝草、种药、制九针的传说。新乐胜产的中草药“伏远志”即由伏羲之名而来,在我国历史上元代曾诏命天下州郡尊伏羲以药王之首祭之,直清代太医院,仍将伏羲、神农、黄帝尊为医药始祖。南阳的医圣祠中的历代一百名医石刻,把太昊伏羲氏列在了首位。
种五谷转向农耕
有关伏羲时代种植五谷开创农耕之功绩,在诸多的古籍史书之中查无多少记载。但是,通过对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不少地区均有当时种植五谷及其一些农作工具。
建房屋形成聚落
“大庭为居龙氏,造房庐”。
《通鉴外纪》
“大庭氏之名亦见于《庄子·月去 箧》”和帛书《经法·十六经》,这个称谓说明‘大庭氏’以建筑大房子为特征,在甘肃省秦安县五营乡大地湾遗址中出土房址238座,灰坑237个,墓葬79座,窖坑38个,灶台106座,防护和排水用的壕沟7条,各种骨石、陶器、装饰器和生活器物8034件。据专家估计,这片遗址方园约有100平方米,由C14年代测定最早年代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长达3000年的古文化遗存,这些实物可证,大地湾遗址文化层中就包括伏羲文化时期。
作甲历始有年月
“伏羲作历度”
《周髀算经》
“太昊始有甲历”
《通历》
“替伏羲始造八卦,作三画以象二十四气”。
“命子英为潜龙氏,造甲历起于甲寅,日月岁时自此而生”。
《路史·后记一》
“伏羲氏以木德王……定天地之位,分阴阳之数,推列三光,建分八节,以爻应气,凡二十四,消息祸福,以制吉凶。”
《春秋内事》
“甲历者,起于甲寅,支干相配,为十二辰,六甲,而天道周矣,岁以是纪而年不乱,月以是纪而时否易,昼夜以是纪而人知度,东西南北以是纪,而方不忒。此为日历之始。”
《精编二十六史·五帝》
关于伏羲氏作甲历之功绩,美国易经学会应鼎成先生的《哲学与科学的易经伏羲氏和普遍的世界文学》一文中这样描述。在公元前四四九年,中国元圣伏羲皇仰观天俯察地,以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进位与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进位相配合,作六十周期进位为一元(欲称花甲)的甲历,三元甲子是三乘六十年的一元为一百八十年。每当三元甲子将结束和开始期间所出现的天象是太阳系、日、月(含地球)、金、木、水、火、土七曜(又称本政)在四十五度的范围内成一直线排列,与汉书律历志所载“七曜会聚”以及中易月刊第三卷第二期第四页所载的早于公元一九八四年(甲子岁)前的一九八二年(壬戌岁)十一月二日出现“我国古天文学所定的四十五度范围内成一直线排列”自然的天象。至于通鉴所载“伏羲作甲历、天干、地支相配,六甲一转,天度一周,年以是纪而成的六甲,是六乘六十而为三百六十以配周天三百六十度,与岁实为三百六十五点二四二一九九天不同,故十九年内必置七个闰月,与自然的天象相合,对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不失时效,而显其重要”。
伏羲从心智了悟天然与自然的天象之形而上者是哲学,从事实经验运用有系统规律与逻辑条理之形而下者是科学,所以称为哲学和科学的伏羲历。伏羲历的精神作用与物质情况融会贯通浑然一体。
伏羲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中国轴心文化的源头,与天文历法、人体生命息息相关,也与数学、声学、光学、化学、遗传学、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等密不可分,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正如德国特里尔大学卜松山教授所指出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带有中国特点的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同样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思想。”
伏羲时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占据着首要地位,在距今7000—5500多年以前的1260年之中传延一十五世。近些年来,伏羲文化得到史学界、文物界、党政界的高度重视。在华夏文明探源工程中也有很大希望将伏羲时代写进可信史,使中华民族的文明史真正的成为上下五千年。
伏羲台,新石器时期古遗址,位于新乐市长寿街道办事处何家庄村东,199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台由上下三层用当地夹沙好土罗叠堆集而成。最底层的第一层台高2.898米,南北长102.58米,东西宽87.42米;第二层台高2.118米,南北长89.43米,东西宽64.6米;最上边的第三层台高4.19米,南北长53.68米,东西最宽处23.8米,最窄处17.9米,呈不等边八角形,名八卦台,又称伏羲画卦台。伏羲台高度9.206米,占地面积151875平方米。伏羲台古遗址文物遗存丰厚,含新石器、商周、战汉三个时期。
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一生致力于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开创了渔牧事业的新时代,揭开了文化科学的新篇章,开辟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坚实之基础。因此,后人尊其是“斯文鼻祖”、“亘古一人”。他,功盖百王,德配天地。根据史书记载其功德如下:
结网罟教民渔猎
“包牺氏之王天下也……结绳而为网罟,以畋以渔,盖取诸离”
《易传·系辞下》
“结绳为网以渔”
《潜夫论·五德志》
有关伏羲结网罟教民渔猎之说,在《世祀》、《三皇本纪》、《路史后记》、《礼记·月令》、《史纲评要》、《纲鉴易知录》等书中都有同样的记载。当时人民靠采集自然果实和集体围杀野兽为生,常常不敷食用。伏羲“中观万物”师蜘蛛结网捕飞虫得到启发,发明了网罟,用以捕鱼猎兽。人类逐步脱离采集自然物的生活,进入渔猎时代。
养牺牲以充庖厨
“虑牺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尸子·卷下》
“养六畜,以充庖厨”
《史纲评要》
“豢养牺牲,伏牛乘马”
《路史后记》
上述文献说明,是伏羲氏教民渔猎,开始牧畜,以动物为主要食物时期。当时捕获动物比较困难,主要靠人群围猎,赤手捕捉,面对这种情况,伏羲想方设法提高捕猎动物的水平,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有了剩余之后,便教人把捕捉的活动物圈养起来,养六畜以充庖厨,并将一些容易训化的动物如马、牛等豢养牲畜,并伏牛乘马。这在当时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把社会推进到原始畜牧业的新时代。
尝百草始制九针
“伏羲画卦,所以六气、六俯、五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类,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天枉焉”。
《帝王世纪》
“治针砭以拯夭折”
《陈州府志》
河北新乐大地之上曾留有伏羲的遗迹,也流传不少伏羲尝草、种药、制九针的传说。新乐胜产的中草药“伏远志”即由伏羲之名而来,在我国历史上元代曾诏命天下州郡尊伏羲以药王之首祭之,直清代太医院,仍将伏羲、神农、黄帝尊为医药始祖。南阳的医圣祠中的历代一百名医石刻,把太昊伏羲氏列在了首位。
种五谷转向农耕
有关伏羲时代种植五谷开创农耕之功绩,在诸多的古籍史书之中查无多少记载。但是,通过对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不少地区均有当时种植五谷及其一些农作工具。
建房屋形成聚落
“大庭为居龙氏,造房庐”。
《通鉴外纪》
“大庭氏之名亦见于《庄子·月去 箧》”和帛书《经法·十六经》,这个称谓说明‘大庭氏’以建筑大房子为特征,在甘肃省秦安县五营乡大地湾遗址中出土房址238座,灰坑237个,墓葬79座,窖坑38个,灶台106座,防护和排水用的壕沟7条,各种骨石、陶器、装饰器和生活器物8034件。据专家估计,这片遗址方园约有100平方米,由C14年代测定最早年代距今7800年,最晚距今4800年,长达3000年的古文化遗存,这些实物可证,大地湾遗址文化层中就包括伏羲文化时期。
作甲历始有年月
“伏羲作历度”
《周髀算经》
“太昊始有甲历”
《通历》
“替伏羲始造八卦,作三画以象二十四气”。
“命子英为潜龙氏,造甲历起于甲寅,日月岁时自此而生”。
《路史·后记一》
“伏羲氏以木德王……定天地之位,分阴阳之数,推列三光,建分八节,以爻应气,凡二十四,消息祸福,以制吉凶。”
《春秋内事》
“甲历者,起于甲寅,支干相配,为十二辰,六甲,而天道周矣,岁以是纪而年不乱,月以是纪而时否易,昼夜以是纪而人知度,东西南北以是纪,而方不忒。此为日历之始。”
《精编二十六史·五帝》
关于伏羲氏作甲历之功绩,美国易经学会应鼎成先生的《哲学与科学的易经伏羲氏和普遍的世界文学》一文中这样描述。在公元前四四九年,中国元圣伏羲皇仰观天俯察地,以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进位与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进位相配合,作六十周期进位为一元(欲称花甲)的甲历,三元甲子是三乘六十年的一元为一百八十年。每当三元甲子将结束和开始期间所出现的天象是太阳系、日、月(含地球)、金、木、水、火、土七曜(又称本政)在四十五度的范围内成一直线排列,与汉书律历志所载“七曜会聚”以及中易月刊第三卷第二期第四页所载的早于公元一九八四年(甲子岁)前的一九八二年(壬戌岁)十一月二日出现“我国古天文学所定的四十五度范围内成一直线排列”自然的天象。至于通鉴所载“伏羲作甲历、天干、地支相配,六甲一转,天度一周,年以是纪而成的六甲,是六乘六十而为三百六十以配周天三百六十度,与岁实为三百六十五点二四二一九九天不同,故十九年内必置七个闰月,与自然的天象相合,对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不失时效,而显其重要”。
伏羲从心智了悟天然与自然的天象之形而上者是哲学,从事实经验运用有系统规律与逻辑条理之形而下者是科学,所以称为哲学和科学的伏羲历。伏羲历的精神作用与物质情况融会贯通浑然一体。
伏羲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中国轴心文化的源头,与天文历法、人体生命息息相关,也与数学、声学、光学、化学、遗传学、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等密不可分,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正如德国特里尔大学卜松山教授所指出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带有中国特点的人与自然统一的思想,同样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