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客厅:阿拉全是上海人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821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期间,上海电视传媒重磅出击,以17台节目综艺节目的组合拳,首度占据全国收视榜前三甲,而其中一台以访谈为主的——“阿拉全是上海人”节目(《可凡倾听》)更以智慧的创意、人文的底蕴、以及精彩的构念,获得业界的口碑和观众的欢迎。该节目在播出当日的CCTV央视首页上成为黄金时段推荐的唯一节目,在重播两周后依然受宠于本地互动电视的点播,让人刮目相看。
  解读上海与海派文化似乎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命题,而在故事中沉淀历史,在回憶中链接情感,在平凡中构筑传奇,却更显示对都市文化命脉的把握与人文价值判断的功力;近年来,诠释“上海人”也往往陷入身份与视角的尴尬,而作为电视传媒最优秀团队之一的《可凡倾听》,在“阿拉全是上海人”中为全国观众重新打造了突破地域与文化局限的“上海人”——
  
  海派寻根——
  周采芹与潘迪华
  
  一位是京剧大师、海派文化宗师周信芳先生的女儿,一位是王家卫的电影世界御用的“上海女人”;她们在半个多世纪前离开上海,此番重归家乡落座节目之前素未谋面,却因一首歌而结缘——《Ding Dong song》(《叮当歌》,根据《第二春》改编)。
  这首歌是继从中国传到欧美去的第一首歌《玫瑰玫瑰我爱你》之后,在欧美的主流世界引起轰动的第二首歌。50年前,作为首位毕业于英国伦敦皇家戏剧学院周采芹的华裔学生,在伦敦舞台上主演《苏丝黄的世界》,唱红了这一首歌。而在香港翻唱此曲出名的正是首位与英国EMI唱片签约的香港歌手潘迪华。现场,曹可凡力邀两位近80高龄的上海女人首度携手共唱此曲,“明明是冷冷清清的长夜,为什么还有叮叮当当的声音。听不出是远还是近,分不出是梦还是真。原来是一串铃,打乱了我的心……”,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东西文化互映的时空,此声此情,成为一段感人的传奇佳话。
  如今的周采芹是英国皇家戏剧学院院士,2001年成为美国艾美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抒写了一个中国人海外闯荡的辉煌。在她的记忆里,永远留存着父亲周信芳在她离开上海时的情景,“他还说了最后一句话,他就说,‘你不要忘记你是个中国人’,所以我出国给中国人争气。”
  
  海派风情——
  陈冲、邬君梅、毛阿敏
  
  陈冲出演过《红玫瑰白玫瑰》是张爱玲的上海故事,邬君梅主演了《红美丽》也是上海的故事,而毛阿敏的《思念》更让闻者对故乡和友情魂牵梦萦。这三位60后的上海女人都曾经漂洋过海,在《可凡倾听》中聚首,传递出属于她们的海派风情。
  当曹可凡问及她们记忆当中童年时代的上海,印象最深的一桩事情,邬君梅对烫壶子爱恨交加:我小时候,家里没有暖气的……被子里面爸爸妈妈帮我弄一只烫壶子,但是我对这个烫壶子真的是又爱又恨,有时候就把烫壶子往后面踢踢,踢到我睡过去以后,也忘记了,所以我腿上面有好几只烫壶子烫痛的疤……
  陈冲描述道,刚刚出国的那段时候所有梦见的东西都是上海,在黄梅季节的时候,终于出了一点太阳,我们都到院子里面去抢树,把绳子绑起来,要把被子晒出去,那个时候如果晒了一天那个被子,有一点阳光的味道,拿回家来捂在那里幸福无比,但现在是洛杉矶很干,北京也很干,都是那种干燥的地方,想到黄梅季节那种滋润,其实真的是对上海的一种回忆……
  上海弄堂的“弹格路”是让毛阿敏最思念的——“小的弹格路,一种石头的,现在都敲掉了,变成水泥路了,我很留恋那个路的,那个时候刚刚开始有高跟鞋,我妈妈好不容易省吃俭用给我买一双高跟鞋子,这弹格路上走两次,我高跟鞋子旁边皮都坏掉了,很恨这个弹格路的,但是现在就很想这个弹格路……”。赤豆棒冰和盐津枣是她最钟情的“上海味道”。拿到“4分钱一根的棒冰,隔壁小朋友大家要比,我这个赤豆你看,一根里面有一半,还有一个赤豆一根里面只1/3,哎哟拿到一半的人开心啊……还有小时候吃盐津枣,我看到盐津枣在商店里面,简直是眉飞色舞,忘乎所以,激动啊,买很多盐津枣回去……”
  相似的记忆,不同的回味,作为同龄人和好朋友,曹可凡和她们一起在感性中触碰70年代的上海细节,在真情中分享和城市的集体成长记忆。在她们最灿烂的年华里,陈冲因主演奥斯卡获奖影片《末代皇帝》,使中国演员第一次站上奥斯卡的颁奖台;邬君梅,曾被《人物》杂志评选为“50位世界最美丽人”之一,参演了《末代皇帝》、《建国大业》等大片;作为中国流行歌坛“大姐大”的毛阿敏,多次在大型综艺晚会上担任压轴演唱嘉宾。她们都是上海的优秀女儿。
  
  海派影像——
  白先勇、潘虹、杨澜
  
  当观众看到台湾作家白先勇和潘虹出现在演播厅里的时候,就会想到一部电影《最后的贵族》,这部由谢晋导演的电影原著正是白先勇先生的小说《谪仙记》。白先勇谈到自己笔下刻画大多为上海女人的原因,“我在上海住了三年,从8岁到11岁,对我的创作的生涯非常重要,我后来发觉我在写我的小说的时候,写台北的第一篇《永远的尹雪艳》是上海的。我写的《纽约客》第一篇《谪仙记》那女主角也是上海人。我的小说都是从上海开始的。”潘虹觉得演这部电影“让我真正意义上读懂了上海人,读懂了我们上海这个城市,我们懂得了为什么上海人喜欢漂泊,喜欢浪迹天涯,喜欢远嫁,其实这部戏我觉得是挺悲壮的,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作为一个上海人,如果不是远距离抽离自己的话,无法来审视自己的人生和这个城市——原来这个城市是那样的。”
  杨澜是上海的女儿,也是上海的媳妇,在她童年回声里,无论是每天凌晨3、4点钟就会听见窗外“咣当当”菜场卸菜的声音,还是在天蒙蒙亮就听见外面 “咕噜噜”刷马桶的声音,都成为她对市井生活最亲切的成长记忆。至今,“我主持的《杨澜访谈录》也是在东方卫视播出的,所以我觉得跟这座城市的这种国际视野是非常配合的”。
  
  “阿拉全是上海人”在几个小时的节目里,无论是从美国赶来的卢燕对上世纪40年代当中国电影第一代“音译风”小姐往事的追忆;还是在《明月千里寄相思》歌声中孙女吴爱艺对上海一代歌后吴莺音奶奶的泪水;又或者是“生在天津,祖籍北京,其实我总认为我是上海人,阿拉全是上海人”的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对《夜上海》的激情演绎;李蔷华、关栋天母子对中国一代昆剧大师俞振飞的深情眷恋;以及来自台湾的新上海人马景涛、夏台凤的上海浓情;甚至是80后新生代艺人马伊琍、孙俪、蒲巴甲的上海感恩……聚集了和上海渊源难舍的嘉宾四五十人,使《可凡倾听》成为了真正意义上跨越时空的海派文化客厅,它通过人物访谈、资讯回放、现场演唱、再现儿时游戏等方式还原了上海的文化根脉,见证了上海的风华绝代;更是以深层的人文关怀展示了海派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亲和气度与姿态,传递了世博会和谐沟通的理念。“阿拉全是上海人”为提升海派文化价值做出了电视人的一份贡献。(由《可凡倾听》节目组提供资料)
其他文献
爱情似糖,甜到哀伤    有人说,女人经历男人就是经历沧桑。  30岁那年,在西郊的一家会所,小A亲眼目睹了一次爱情的真相,爱情在她面前撕开了赤裸裸的面纱,让她一夜长大。  小A的挚友是她留学时的玩伴,来自一个东欧小国,与一位中国外交官有一份燎原了她整段青春的恋爱往事。爱到灼烧,她甚至用他的姓氏做了她的名字:康康……直到她25岁时,他回国。  时隔7年,康康当年及腰的金发剪成了娟秀的短发,当年信誓
期刊
同样,越是正经的女人,倒是老得越快了    做《相伴到黎明》时,印象最深的是一个1982年生的女孩子的电话,为了一个赌注跟比自己大22岁的男人结婚,一个月后离婚……小朋友MISS尤发信给我:“什么世界呀,82年的都离婚了!”是啊是啊,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女子们还等着嫁呢!真谓——饱女不知饿女饥呀……  朋友在拍新戏,相约长假去探班,女主角是朱茵和叶童,分别演30岁、40岁的都市女子。  制片人也是
期刊
这年头年轻人就业就爱奔外企,因为外企几乎是高收入的代名词,因此说说外企里面那些事儿的小说也应景成了畅销小说,《杜拉拉升职记1》和《杜拉拉2华年似水》就是一个代表。   《杜拉拉升职记1》中的DB公司是一家典型的美资公司:它可以给新人完善的培训体系以帮助其成长,它也能根据这个职位的市场平均薪酬给出让大多数人满意的薪水,最关键一点就是它是一家典型的外企,高层都是金发碧眼的老外,工作语言是英语,有着中国
期刊
他者——旅美艺术家陈源初艺术作品展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于2009年2月15日举行“他者——旅美艺术家陈源初艺术作品展”,这是陈源初在国内举办的首个个展。    陈源初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去了美国,在那儿一呆就是三十年。艺术家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只用过自己的眼睛。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我们都会看到一双模糊、朦胧的眼睛,这个所谓的“他者” 似乎一直在注视着什么,思考着什么,他的作品大多好像底片叠加,每
期刊
《澳洲乱世情》作为巴兹·鲁尔曼耗时7年之久的大作,显然从一开始就怀着一颗企图成为史诗的心。鲁尔曼自己也表态过《澳洲乱世情》在他的心中酝酿了整整10年,按此推算,也就是说鲁尔曼在2001年拍摄《红磨坊》的时候,心中便已经有了这样一部史诗大作,该片对于他的意义之大也就可见一斑了。  或许每一个导演都有史诗情结,谁都渴望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打造出《乱世佳人》与《宾虚》那样的影史经典,用2个半小时以上的时
期刊
这是一场爱的角逐,台湾籍男子陈台生是个情场高手,一贯坚持他的“24小时爱情理论”,他宁可在爱情开始的24小时之内就跟对方分手,你情我愿两不相欠。他的好友张富祥则腼腆单纯,从未谈过恋爱,他们共同经营一家婚姻介绍公司。一封发错了的传真,让台生和富祥兴起了到上海去一窥对岸同行如何做生意的念头。于是,他们飞往上海,邂逅了韩琪,她主持着一家红娘婚友公司。韩琪是个标准的上海美女,干练、独立,同时又有着一颗无比
期刊
上期,关注了“文化走出去”命题;本期,聚焦“文化走下去”课题。前者,关乎让外面的世界感动;后者,关乎让自己的人民感动。    经济民生和文化民生,是现代化的一双翅膀,缺一不可。在国不强民不富的阶段,重经济民生轻文化民生,或情有可原。但文化民生的欠债不能积累過重,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政府应该通过经济支持,使文化成为一种公共福利,通过文化共享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文化的主要功能,不是服务于某一时期的意
期刊
在我国配音界,乔榛和丁建华这对“黄金响档”可谓珠联璧合。艺术上,两人配合默契,甚至彼此能读懂对方的眼神;生活中,相互关心和勉励,用丁建华的话说,我们曾是师生,但“乔大哥”与我情同兄妹。30多年的合作,书写着一段艺坛佳话。  我与乔丁两位相识应有二十多年。记得乔榛当年出演我国第一部科幻电影《珊湖岛上的死光》,他饰演的青年科学家陈天虹富有气派的儒雅风度,温淳、深厚、圆润的音色,一时成为年轻人的偶像。剧
期刊
2009年6月,意大利当地时间6日下午,第五十三届威尼斯双年展在切勒托萨(Certosa)岛拉开了帷幕。一件长22米,高2米,题为《开放的长城》的巨型水晶玻璃装置作品,冲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的眼球。  《开放的长城》由2200多块水晶玻璃砖组成,晶莹剔透,一层层叠起,对应中国长城建筑的2200多年历史。它用威尼斯莫拉诺岛的千年传统水晶玻璃工艺,瞬间变幻出红色、黄色和金色的光芒,在捕捉中国遗产
期刊
经济的寒冬已经开始,持续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所以个人及家庭的财富规划,需要战略性考虑了。    金融大动荡有它的发展规律。等于人的血液先出了问题,之后,经济各个层面的问题会逐渐体现出来。  首先企业会逐渐采取收缩战略,接下来会百业萧条,包括投资,消费,贸易都会变冷。人们会越来越重视现金。现金会越来越珍贵,钱会越来越觉得是钱了。然后各种东西价格会逐渐下降。    持有大量现金的,可以等这轮大跌之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