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儒道互补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hino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乐黛云结婚已经53年了。在这53年中,虽然经历着种种的苦难,不是她成为右派,就是我成为“黑帮”;不是我被隔离审查,就是她在深山劳动改造。记得我在隔离审查期间,两三周可以放我回家半天,每次她就炒好一罐雪里蕻,送我到未名湖的小桥边。在我成为“黑帮”时,白天劳动,晚上被关在一座楼里写检查,她就坐在楼下的石阶上,等我回家。我每次治牙,因为我怕痛,她都要陪着我,再三让牙医要轻一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偶尔也有些小矛盾,但都能很快化解。用什么话来说明我们53年的生活呢?生动、充实、和谐、美满?也许都是,可也许更恰当的应是由于我们性格上的不同所形成的“儒道互补”的格局吧!
  我在性格上比较温和、冷静、谨慎,兴趣窄,不敢冒险,怕得罪人。而乐黛云的性格则是热情、冲动、单纯,喜欢新鲜,不怕得罪人,也许和她有苗族的血统有关。
  我写文章,弄不清楚的地方,我往往要查书,查字典、《辞海》《辞源》之类。例如,有一次她问我“混沌”最早是不是见于《庄子》,我说:“大概是吧!”后来我不放心,就去查《庄子引得》,原来在《庄子》中没有“混沌”一词,我又去查《辞源》《辞海》,其中或说最早出于《易乾凿度》或《白虎通·天地》,这两部都是儒家的典籍。我告诉她,她却说:“我的文章中用庄子的‘混芒’更好呢!”于是她的文章中就不用“混沌”,而用“混芒”。而我只得笑笑说:“我看‘混芒’与‘混沌’其实分别也不大。”这大概又是一种“儒道互补”吧!
  我们的儿女都于80年代初就去美国读书,后来在那里入了美国籍;孙子和外孙女都生在美国,他们都成了美国人。为此,我曾写了一篇随笔《我的子孙成了美国人》。文章的大意是说,我们汤家几代都是读书人,也可以说是书香门第吧!我总希望我们的后代能继承,但我的子孙们都成了美国人,以后将不会“认祖归宗”了,于是不免有点悲从中来,这自然是受儒家的所谓“传家风”的影响吧。当我把我的这种想法向乐黛云说后,她却说:“他们属于新人类,是世界人,没有传统的国家观念,什么地方对他们生存和发展有利,他们就在什么地方做出贡献,有什么不好!”乐黛云这话又透露出庄子思想的影子,庄子主张任性、放达的思想,她认为应该让自己照自己想做的去做。对她的说法,我虽并不赞成,但我也不想反驳,因为儒家讲“和而不同”呢!
  乐黛云喜欢求新,在她的一篇文章中对《老子》的“有物混成”作了新解,她说:“中国道家哲学强调一切事物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也不一定有预定的答案。答案和意义形成于千变万化的互动关系和不确定的无穷可能性中。由于某种机缘,多种可能性中的一种变成现实。这就是老子说的‘有物混成’。”我说不能这样解释吧!《老子》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是说“道”这个浑然一体没有分化的东西,先于天地就存在了。乐黛云说:“你那个是传统的解释,没有新意。”我说:“我们就各自保留自己的意见吧!我不想和你争论,因为我主张‘和而不同’。”她说:“我赞成庄子说的‘物之不齐,物之性也’。我们两个做学问的风格不同,这是由于我们的性格不同呀!”我和乐黛云从来不合作写文章,但人们会发现我们的文章中往往体现着互补性,这就是因为儒、道在我国历史上本来就是互补的嘛!
  记得,我们70年代在鲤鱼洲“五七干校”时,我在八连,她在七连。当时七连的连长请我去讲课。在我讲之前,连长先说个没完。乐黛云就急了,大声说:“你请人家来讲课,怎么你老没完没了地讲。”当我讲完后,我就向那位连长说:“乐黛云是急脾气,你讲的那些很重要嘛!”因为我怕他对乐黛云产生误解。从我说,表现着儒家主张的“和为贵”的态度,从乐黛云说,她确实有些道家庄子的豪爽。
  最近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我和乐黛云的随笔《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其中一半是我的文章,一半是她的文章,都是各写各的。但是这本书的“序”是我写的,她只是改了几个字。在这“序”中有这样一段:“他们今天刚把《同行在未名湖畔的两只小鸟》编好,又计划着为青年们写一本总结自己人生经验的肺腑之作。他们中的一个正在为顺利开展的《儒藏》编纂工作不必要地忧心忡忡,另外一个对屡次催稿,仍不能按期交出的《比较文学一百年》书稿而‘处之泰然’。这出自他们不同的性格,但他们就这样同行了半个世纪,这是他们的过去,他们的现在,也是他们的未来。”
  我们的性格那么不同,可是为什么可以和谐相处地在一起生活了53年,而且一定会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呢?这就是我们家的儒道互补。
其他文献
在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我十分推崇离钱近,离事远,离是非更远。反对离钱远、离事近,离是非更近。  所谓离钱近,倡导的就是要保持一种积极的赚钱态度。要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又是万万不能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揭示的也是这个道理。而在现时的环境和条件下,要离钱近则必须要有一份稳定的事业,方才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如果这份事业技术含量高、能走在别人和市场的前面,
期刊
许多年以前,我经常对着镜子问道:“我是个帅哥吗?”随着岁月迁移,这个问题被替换了,现在我常常对着镜子忧郁地问自己:“我会完全秃顶吗?”  一天,妻子给我买了个假发。我大叫:“无论我秃的程度如何,我都拒绝戴假发!”她苦苦相逼,并摆出假发的种种好处:“假发极其耐用,没有自然老化的问题,经得起极端恶劣的环境,而且永远乌黑亮丽!”听她如此语气,似乎这个“极其耐用”的假发将来还可传给我的儿子!但我认为,只有
期刊
一    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  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  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  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我们在少年时原来都有着单纯与宽厚的灵魂啊!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在成长的过程里让它逐渐变得复杂与锐利?在种种牵绊里不断伤害着自己和别人?还得要
期刊
美国国家档案管理总局保存着一批最新解密的档案资料,其中包括近二十封不同时期的小孩写给当时美国总统的信件。通过这些内容各异充满童趣的书信,我们可以看到,即使面对总统,孩子们也可以直呼其名畅抒己见,毫无因地位的不同而产生的尊卑之感。这种平等的交流方式,不仅表现了美国总统平易近人的领袖风范,更表现了普通人自尊自信的品格。  给总统写信的孩子也成了总统  1940年,罗斯福总统收到古巴一个12岁男孩的来信
期刊
低调不等于卑微。只有那些真正卑微的人,才会用高调来粉饰自己,以掩盖不足,填平那个自觉低人一等的鸿沟。  要使自己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风顺,少遇挫折,弯腰、低头是最好的人世方式。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这所佛学院之所以著名,除了它的建院历史悠久,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其他佛学院所没有的。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但是所有进入过这里的人,当他再出来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承
期刊
世界银行最近出版了一部有关中国终身学习的报告,这是继世行发表的有关中国知识经济报告后的另一部重要报告,也可称为上一篇报告的姊妹篇。  上世纪末,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发达国家保证经济的长期增长,提出了终身学习的建议。这是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而提出的一种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保证使劳动力的素质能不断提高,从而使劳动生产率也能一直有所增长,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世界银行报告的作者达尔曼、王水林、曾志华等
期刊
1 一个人的改变,源自于自我的一种积极进取,而不是等待什么天赐良机。   2 在最艰难的时刻,更要相信自己手中握有最好的猎枪。   3 任何一次对自己的原谅,都会导致下一次更大的错误。   4 当你开始学会把说话变成一种成功的资本时,你一定能发现其实成功并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艰难。   5 从早晨到傍晚,你反问自己一天究竟做了什么?或许对第二天有更多的触动。   6 相信别人,放弃自己,这是许多人失
期刊
普桑(1594—1665)法国画家,古典主义艺术的代表。他的艺术特点是:其一,讴歌大自然和完美的人性,主要取材于神话、历史、宗教和文学故事;其二,他把理性看作最高原则,思考着人类的命运;其三,他不想描绘现实,他认为现实是丑恶的。普桑把古典的形式美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给人一种庄严典雅之感。他创造了一种极富诗意的新古典主义,其艺术创作为法国的绘画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圣母也是母,圣婴也是婴。  所
期刊
那天,看到妻面对衣柜上的镜子微笑。无意中我感到妻的笑是那么妩媚那么动人。其实,我对妻的笑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今天看来却觉得有些陌生的美好。想来想去顿有所悟:原来,这一笑是妻子为她自己而笑的,是她自己给自己一个笑脸。于是,我也尝试着给自己一个笑脸,于是自己的笑便也灿烂起来。  是啊。当我们面对困惑面对无奈,是否该悄悄地给自己一个笑脸呢? 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拥有一份坦然;给自己一个笑脸,让自己勇敢
期刊
自我认知    穷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 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来不是要做穷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已经是他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致富。    休闲    穷人:在家看电视,为肥皂剧的剧情感动的痛哭流涕,还要模仿电视里的时尚打扮自己。  富人:在外跑市场,即使打高尔夫也不忘带着项目合同。    交际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