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上的逃荒岁月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lkll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看了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一九四二》,里面的逃荒镜头,使人身临其境般感受了战乱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这让我不禁又想起了祖上的逃荒岁月。
  民国年间,战乱不断,地处湖南芷江一带的族人为了生存,越过漫长的湘黔边界,向崇山峻岭、草莽丛生的贵州高原迁徙。曾祖父一家人,就是在那时随着逃荒大军来到了我现在的家乡——贵州黔东南。
  曾祖父身高七尺有余,是个读书人,而且还有一身好武艺。据我的启蒙老师杨顺江老先生回忆,他曾亲眼见到曾祖父用双手把一副大约二百来斤重的石磨举过头顶挥舞而面不改色,只可惜当时报国无门,空负了一身好行当。
  那时的贵州本地大户人家杨老毛,家境殷实。此人好武艺,性格豪爽,喜结交江湖朋友。当风尘仆仆、饥饿不堪的曾祖父一群逃荒人前来投靠时,受到了杨老毛的热情接待。杨老毛还拜曾祖父为师爷,让他在家中专门教习自己的独子杨大弟,我的祖父也得以在杨家做伴读,闲时兼放牛。曾祖父等逃荒人在杨老毛的帮助下讨来杉木,开屋基,建了房屋。一路逃荒,历尽艰辛,总算在贵州高原有了落脚之地。精明勤劳的祖父也深受杨老毛赏识,不久还娶了杨老毛的二女儿为妻。这片陌生的土地,接纳了曾祖父这群逃荒的难民。
  曾祖父来到贵州之后,还创办了村里的第一所民间私塾,免费为山里的孩子传道授业。因为当时到处兵荒马乱,能生存下来已属不易,村民也没有钱来交学费。虽困难重重,但曾祖父仍然坚持把私塾办了下来,成为当地一名受人尊敬的私塾先生,我的启蒙老师杨顺江就是他的第一批学生之一。纯朴的山里人会时常送来一卷旱烟、一把白菜或一小升米……也能适当地缓解一下当时家人的生活压力。
  民国很快就灭亡了,解放军人关,转眼间全国就是分田地、斗地主的革命热潮。这偏远的高原也吹来了革命风,曾经的大户人家杨老毛被评定为地主,面临着被批斗的命运。当时外来的难民现在大都成了革命者,根正苗红的祖父还被选为大队长。那时,本地的很多大户不是被革了命,就是被抄了家,弄得家破人亡。幸好,杨老毛当时有先见之明,没有嫌貧爱富,还让女儿嫁给了祖父这个贫农,才得以稍微减轻些罪行,虽被分了田地,但家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常听祖母说,做人要常怀感恩之心,本分做人,不能做坏事,否则因果自有报应。
  如今,家族已在黔东南扎根半个多世纪,与湖南老家的族人也开始联系往来。可曾祖父等先人却永远留在了贵州高原,再也不能回到他们的故乡。杜甫的《归雁》中有“春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这或许就是当年逃荒人的惆怅感伤吧。先辈们的遗风,深深影响着一代代族人。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那天,天阴沉沉的,学校操场上空荡荡的,足球场上除了几个奔跑的身影,什么也没有。  是的,那天,我们迎来了最后一场足球比赛。可因为前期表现不好,我们已提前鎖定了被淘汰的命运。  比赛就在这个中度污染的中午开始了。  比赛开始的十分钟里,双方都没有获得太多机会。然而就在十几分钟时,对方发角球后一名球员用背轻轻一蹭球,球直奔球门而去。还好门将王启尧反应快,将球挡了出去,可对方另一位跟上来的队员猛地甩腿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