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课程也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而不断在改革。为了使小学生更好的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把握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基础。笔者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理解,就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种教学手段和处理方法做出探讨。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讲,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游戏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程(私底下被学生称为“电脑课”)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想玩游戏。我们把信息技术的教学与游戏结合在一块。这样来学知识肯定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比如说《基本指法要掌握》这一课,要求学生掌握指法。在上课一开始,我就打开《金山打字通》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让你们玩一个游戏—警察抓小偷,然后我让学生两两“捉对厮杀”。学生在游戏中会发现,自己要是警察的话,点击字母的速度必须要快才能抓到小偷;同样,如果自己是小偷的话,点击字母的速度要快才能顺利逃脱。这时候就会有学生提出“如何能够又快又准的敲击字母,提高敲击速度”。这样,老师就已成功的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来胡解指法的要点,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去记忆、去练习。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打字水平肯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2.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展现这门课程的长处一一利用信息化设备优化教学环境,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校园舞台展风采》这一课,我们可以使用极域电子教室向学生展示。首先我先向同学们展示一张可爱的小老虎照片,然后我播放一个动画:画面中,刚才向学生展示的小老虎在舞台上随着音乐跳着欢快的舞蹈,舞台下的同学也随着音乐的节奏打起节拍,为小老虎欢呼。这时候学生肯定会发现老师刚才所展示的小老虎的照片居然在动画里活蹦乱跳,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个个都充满了疑问,充满了求知欲。这时候老师适时地讲一句:你们也可以做到让照片中的小老虎动起来!那么学生会迫不及待的等待着老师接下来的教学。老师的演示动画结果创设的这么一个学习情景,成功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和动手操作的欲望。
二、任务驱动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1.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布置任务
小学信息课本的每个单元都是一整块独立的知识模块。根据教材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单元设置一个大的任务,这个大的任务综合性比较强,融合了这一单元的所有知识点。然后把这个大任务细分为几个小任务下发到每单元下的每一课,在每个小任务中掌握一个个小的知识点。
比如说《电脑绘画乐趣多》这一单元。我为学生布置的大任务是:自己以“魅力校园”为主题创作一幅电脑绘画作品。这就需要学生认真学习、熟练操作,对“画图”软件的每个功能都了然于胸。接下来这一单元中的第一课《田园处处景色美》,我给学生布置的小任务是:给缺少色彩的田园风景画涂上颜色,掌握填充工具、保存文件等知识点;第二课《蘑菇圆圆把家住》,小任务是用画图软件把蘑菇房画出来,要掌握椭圆工具、橡皮擦工具、直线工具等知识点;第三课《柳条弯弯随风飘》,用画图软件把柳树画出来,要掌握曲线工具、刷子等知识点;第四课《虫儿慢慢向前爬》,用画图软件来给毛毛虫画张像,要掌握复制、粘贴、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等知识点;第五课《小鸡叽叽把虫啄》,绘制两只小鸡争抢虫子的场景,要掌握文字工具、喷枪工具和翻转命令等知识点。学生在完成这些单个任务的实战操作过程当中,就是对知识的复习及巩固。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学科整合,学有所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内心中感觉到“学有所用”。
比如在教学word时,要他们制作精美的电子板报,或者对一篇作文进行排版;比如在教学电脑绘画时,结合美术课程当中的整体构图以及颜色的搭配,绘制出电脑图画;再比如在学习《初识PowerPoint》时,可以播放其他课程的教学幻灯片,让同学们明白信息技术课程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
三、鼓勵创新,发展学生个性
在历史书上写有这么一句话:“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为了跟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自己独特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解放学生的思维,使这门课程展现其特有的魅力。
教师应在每单元的结束,要求同学们不定主题的创作一个作品。比如学习图文混排的时候要求制作一份电子板报的作品;比如电脑绘画学习结束后要求制作一个电脑绘画作品等等。每份作品最好制定尽量少的要求,尽可能的让学生酣畅淋漓的自由发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展现学生的个性。每年一次的合肥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到了极致。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解“复制”的操作之后,“粘贴”和“剪切”就让学生探索着自己做;比如说学习电脑绘图的时候,在讲解了椭圆工具后,矩形工具、圆形矩形及直线工具等类似的就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解决。在每一节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可以安排2-3人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学生在任务重都有自己明确的分工,学生根据分工来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合成,并加以美化修饰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这种需要互相协调、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最能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必然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都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处理新的教学理念和原有的知识体系的矛盾;如何处理好新理念和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矛盾;如何处理新的教学方式和旧的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前进。
参考文献
[1]董涛.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2).
[2]周建平游戏教学观论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讲,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教学体会。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游戏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程(私底下被学生称为“电脑课”)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想玩游戏。我们把信息技术的教学与游戏结合在一块。这样来学知识肯定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比如说《基本指法要掌握》这一课,要求学生掌握指法。在上课一开始,我就打开《金山打字通》对学生说:今天老师让你们玩一个游戏—警察抓小偷,然后我让学生两两“捉对厮杀”。学生在游戏中会发现,自己要是警察的话,点击字母的速度必须要快才能抓到小偷;同样,如果自己是小偷的话,点击字母的速度要快才能顺利逃脱。这时候就会有学生提出“如何能够又快又准的敲击字母,提高敲击速度”。这样,老师就已成功的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来胡解指法的要点,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去记忆、去练习。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打字水平肯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2.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展现这门课程的长处一一利用信息化设备优化教学环境,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说《校园舞台展风采》这一课,我们可以使用极域电子教室向学生展示。首先我先向同学们展示一张可爱的小老虎照片,然后我播放一个动画:画面中,刚才向学生展示的小老虎在舞台上随着音乐跳着欢快的舞蹈,舞台下的同学也随着音乐的节奏打起节拍,为小老虎欢呼。这时候学生肯定会发现老师刚才所展示的小老虎的照片居然在动画里活蹦乱跳,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个个都充满了疑问,充满了求知欲。这时候老师适时地讲一句:你们也可以做到让照片中的小老虎动起来!那么学生会迫不及待的等待着老师接下来的教学。老师的演示动画结果创设的这么一个学习情景,成功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和动手操作的欲望。
二、任务驱动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1.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布置任务
小学信息课本的每个单元都是一整块独立的知识模块。根据教材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单元设置一个大的任务,这个大的任务综合性比较强,融合了这一单元的所有知识点。然后把这个大任务细分为几个小任务下发到每单元下的每一课,在每个小任务中掌握一个个小的知识点。
比如说《电脑绘画乐趣多》这一单元。我为学生布置的大任务是:自己以“魅力校园”为主题创作一幅电脑绘画作品。这就需要学生认真学习、熟练操作,对“画图”软件的每个功能都了然于胸。接下来这一单元中的第一课《田园处处景色美》,我给学生布置的小任务是:给缺少色彩的田园风景画涂上颜色,掌握填充工具、保存文件等知识点;第二课《蘑菇圆圆把家住》,小任务是用画图软件把蘑菇房画出来,要掌握椭圆工具、橡皮擦工具、直线工具等知识点;第三课《柳条弯弯随风飘》,用画图软件把柳树画出来,要掌握曲线工具、刷子等知识点;第四课《虫儿慢慢向前爬》,用画图软件来给毛毛虫画张像,要掌握复制、粘贴、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等知识点;第五课《小鸡叽叽把虫啄》,绘制两只小鸡争抢虫子的场景,要掌握文字工具、喷枪工具和翻转命令等知识点。学生在完成这些单个任务的实战操作过程当中,就是对知识的复习及巩固。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学科整合,学有所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内心中感觉到“学有所用”。
比如在教学word时,要他们制作精美的电子板报,或者对一篇作文进行排版;比如在教学电脑绘画时,结合美术课程当中的整体构图以及颜色的搭配,绘制出电脑图画;再比如在学习《初识PowerPoint》时,可以播放其他课程的教学幻灯片,让同学们明白信息技术课程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起到很大的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
三、鼓勵创新,发展学生个性
在历史书上写有这么一句话:“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为了跟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就必须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自己独特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解放学生的思维,使这门课程展现其特有的魅力。
教师应在每单元的结束,要求同学们不定主题的创作一个作品。比如学习图文混排的时候要求制作一份电子板报的作品;比如电脑绘画学习结束后要求制作一个电脑绘画作品等等。每份作品最好制定尽量少的要求,尽可能的让学生酣畅淋漓的自由发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展现学生的个性。每年一次的合肥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到了极致。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解“复制”的操作之后,“粘贴”和“剪切”就让学生探索着自己做;比如说学习电脑绘图的时候,在讲解了椭圆工具后,矩形工具、圆形矩形及直线工具等类似的就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解决。在每一节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可以安排2-3人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学生在任务重都有自己明确的分工,学生根据分工来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合成,并加以美化修饰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这种需要互相协调、一起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最能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必然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都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处理新的教学理念和原有的知识体系的矛盾;如何处理好新理念和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矛盾;如何处理新的教学方式和旧的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前进。
参考文献
[1]董涛.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反思[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2).
[2]周建平游戏教学观论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