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的夫人,杨鉴清一直生活在这个共和国伟大名字的后面,以荣夫人的面貌出现在公众场合,家庭才是她的天地,照顾丈夫和孩子则是她的职责。
在所有公开出版的《荣毅仁传记》中,那些写作者们都醉心于荣毅仁和荣家在商界、政界的丰功伟绩,而他的私人生活、情感、纠葛、困扰,全部都打包在几个段落和句子里,只有在那里,才能看到杨鉴清,一位传统中国家庭女性的影子。
2014年1月8日,杨鉴清在香港病逝,享年96岁。
资料显示,杨鉴清1917年12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36年毕业于苏州景海师范学校。同年9月,19岁的杨鉴清和比她年长1岁的荣毅仁结为伴侣。新中国成立后,她积极支持荣毅仁开展工作,1953年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妇联执行委员,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1960年任民建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家属委员会副主任,同年任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1978年杨鉴清任全国妇联执行委员,1979年任民建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任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理事,1982年任全国红十字会常务理事。
事实上,杨鉴清出身的无锡杨家,是当地真正的望族。杨鉴清是无锡邑绅杨干卿的次女,杨干卿是民国初年与同盟会重要人物秦效鲁一样在无锡有影响力的人物。
荣毅仁和杨鉴清的浪漫相识是所有《荣毅仁传记》中必书写的章节。荣家办实业,富甲商界;杨家则是无锡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当年荣毅仁在无锡观前街省立无锡中学操场上偶遇了杨鉴清,那时她刚从上海圣玛利亚女校转到无锡中学读初中。荣毅仁对杨鉴清几乎是一见钟情。
但在那个年代,两个少年是不可能马上就主动约谈起来的。过了些日子,荣宅旁竞化小学的施校长专程来荣家给荣毅仁做媒,拿来了一家小姐的“八字”。对于自己的婚事,荣毅仁有个人主见——“要自己挑喜欢的人”。就当要让女方收回“八字”的时候,荣毅仁偶然打听到了说媒的对象就是之前操场上一见倾心的杨家小姐,不禁喜出望外。接着,“毛脚女婿”上门拜访未来的岳父岳母,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的婚事这才算是定下了。那是1932年,荣毅仁16岁,杨鉴清15岁。
上世纪30年代的无锡,男女交往还不是那么开放,未婚夫妻还是羞于公开接触的,他们就鸿雁传书交流感情。有趣的是,杨鉴清第一封情书并不是她自己写的,而是由她父亲捉刀,用的还是文言文,之乎者也。文言文对荣毅仁来说,自然游刃有余,他就“对等”地也用文言文给她写回信。老丈人本是满腹经纶之士,看了荣毅仁写的信也眉开眼笑,他没想到未来的女婿古文根底这样好,满意得很,“示范”一下以后,就“权力下放”了。于是乎,杨鉴清丢掉“拐棍”,自己动手写情书了。婚礼一直等到1936年,杨鉴清高中毕业,荣毅仁还有一年大学毕业。
荣毅仁、杨鉴清结婚后的10多年里,荣毅仁正值年轻气盛,是荣家的顶梁柱,经营着荣家的商业帝国。女性在这里是被隐去的。1949年,商场上的朋友、敌人大部分都离开了上海,杨鉴清已托人在香港租好房子,准备在“形势紧迫”时,迁居香港,但荣毅仁选择了留下。1956年,荣毅仁将荣家的商业帝国全数捐给国家,被誉为“红色资本家”。次年,荣毅仁被任命为上海市副市长、市工商联副主委。1959年8月,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任命荣毅仁为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一天,荣毅仁在北京饭店遇到周恩来。欢迎之余,周恩来担心他不能适应北方生活,特地关照他可以半年在北京,半年在上海。后来,周恩来还叮嘱赋闲在家的荣夫人“思想也要跟上”,并安排她到全国工商联任家属委员会副主任。
1966年5月“文革”爆发,身为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和全国工商联副主委的荣毅仁很快卷入政治漩涡。6月,“火烧荣毅仁”的大字报就出现在北京街头,大批红卫兵来到荣家“造反”,对荣毅仁夫妇进行批斗。审讯无果,红卫兵用铁棍对夫妇俩进行殴打,荣毅仁右手指被打断,杨鉴清亦未能幸免,还被剃了阴阳头。绝望之余,杨鉴清不免抱怨,“当初要是不留下,也不至于吃那么多苦。”听此,荣毅仁向结婚30年的妻子第一次发火,“我跟你的根本分歧就在这里!我第一是国家,第二是工作,第三才是家庭,你要记牢。”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荣毅仁再次走进商界。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于1979年10月成立了一个直属国务院的投资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其间,杨鉴清做过荣毅仁的私人秘书,她负责将荣毅仁的构想誊写在信纸上。当时,财政部的资金迟迟不到位,荣毅仁只好自筹,他向夫人商量先从家里拿出1000万元来,杨鉴清有嘀咕,但还是照办了。公司没钱的时候,杨鉴清还自掏腰包1000元置办办公用品。
这时期的杨鉴清常被描述为荣毅仁的贤内助,每天,她总是把荣毅仁第二天要穿的衣着安排得妥妥帖帖,亲自提前擦好皮鞋。杨鉴清爱嗔地对人说:“他只有国家,只有公司,家里事都不管,钻到牛角尖里去了。我劝他:你这样拼命做事,要伤身体的。他连睬都不睬我。他真心为国家,对国家爱得不得了。”杨鉴清心疼丈夫,对他体贴入微,“家里人来客往和一切琐事,我都自己安排处置,不让他分心。每样事总是尽可能顺着他,使他回到家里开开心心。”
直到荣毅仁2005年在北京去世,荣毅仁和杨鉴清相濡以沫近70年。
在所有公开出版的《荣毅仁传记》中,那些写作者们都醉心于荣毅仁和荣家在商界、政界的丰功伟绩,而他的私人生活、情感、纠葛、困扰,全部都打包在几个段落和句子里,只有在那里,才能看到杨鉴清,一位传统中国家庭女性的影子。
2014年1月8日,杨鉴清在香港病逝,享年96岁。
资料显示,杨鉴清1917年12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36年毕业于苏州景海师范学校。同年9月,19岁的杨鉴清和比她年长1岁的荣毅仁结为伴侣。新中国成立后,她积极支持荣毅仁开展工作,1953年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妇联执行委员,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1960年任民建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家属委员会副主任,同年任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1978年杨鉴清任全国妇联执行委员,1979年任民建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妇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任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理事,1982年任全国红十字会常务理事。
事实上,杨鉴清出身的无锡杨家,是当地真正的望族。杨鉴清是无锡邑绅杨干卿的次女,杨干卿是民国初年与同盟会重要人物秦效鲁一样在无锡有影响力的人物。
荣毅仁和杨鉴清的浪漫相识是所有《荣毅仁传记》中必书写的章节。荣家办实业,富甲商界;杨家则是无锡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当年荣毅仁在无锡观前街省立无锡中学操场上偶遇了杨鉴清,那时她刚从上海圣玛利亚女校转到无锡中学读初中。荣毅仁对杨鉴清几乎是一见钟情。
但在那个年代,两个少年是不可能马上就主动约谈起来的。过了些日子,荣宅旁竞化小学的施校长专程来荣家给荣毅仁做媒,拿来了一家小姐的“八字”。对于自己的婚事,荣毅仁有个人主见——“要自己挑喜欢的人”。就当要让女方收回“八字”的时候,荣毅仁偶然打听到了说媒的对象就是之前操场上一见倾心的杨家小姐,不禁喜出望外。接着,“毛脚女婿”上门拜访未来的岳父岳母,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的婚事这才算是定下了。那是1932年,荣毅仁16岁,杨鉴清15岁。
上世纪30年代的无锡,男女交往还不是那么开放,未婚夫妻还是羞于公开接触的,他们就鸿雁传书交流感情。有趣的是,杨鉴清第一封情书并不是她自己写的,而是由她父亲捉刀,用的还是文言文,之乎者也。文言文对荣毅仁来说,自然游刃有余,他就“对等”地也用文言文给她写回信。老丈人本是满腹经纶之士,看了荣毅仁写的信也眉开眼笑,他没想到未来的女婿古文根底这样好,满意得很,“示范”一下以后,就“权力下放”了。于是乎,杨鉴清丢掉“拐棍”,自己动手写情书了。婚礼一直等到1936年,杨鉴清高中毕业,荣毅仁还有一年大学毕业。
荣毅仁、杨鉴清结婚后的10多年里,荣毅仁正值年轻气盛,是荣家的顶梁柱,经营着荣家的商业帝国。女性在这里是被隐去的。1949年,商场上的朋友、敌人大部分都离开了上海,杨鉴清已托人在香港租好房子,准备在“形势紧迫”时,迁居香港,但荣毅仁选择了留下。1956年,荣毅仁将荣家的商业帝国全数捐给国家,被誉为“红色资本家”。次年,荣毅仁被任命为上海市副市长、市工商联副主委。1959年8月,国务院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任命荣毅仁为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一天,荣毅仁在北京饭店遇到周恩来。欢迎之余,周恩来担心他不能适应北方生活,特地关照他可以半年在北京,半年在上海。后来,周恩来还叮嘱赋闲在家的荣夫人“思想也要跟上”,并安排她到全国工商联任家属委员会副主任。
1966年5月“文革”爆发,身为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和全国工商联副主委的荣毅仁很快卷入政治漩涡。6月,“火烧荣毅仁”的大字报就出现在北京街头,大批红卫兵来到荣家“造反”,对荣毅仁夫妇进行批斗。审讯无果,红卫兵用铁棍对夫妇俩进行殴打,荣毅仁右手指被打断,杨鉴清亦未能幸免,还被剃了阴阳头。绝望之余,杨鉴清不免抱怨,“当初要是不留下,也不至于吃那么多苦。”听此,荣毅仁向结婚30年的妻子第一次发火,“我跟你的根本分歧就在这里!我第一是国家,第二是工作,第三才是家庭,你要记牢。”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荣毅仁再次走进商界。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于1979年10月成立了一个直属国务院的投资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其间,杨鉴清做过荣毅仁的私人秘书,她负责将荣毅仁的构想誊写在信纸上。当时,财政部的资金迟迟不到位,荣毅仁只好自筹,他向夫人商量先从家里拿出1000万元来,杨鉴清有嘀咕,但还是照办了。公司没钱的时候,杨鉴清还自掏腰包1000元置办办公用品。
这时期的杨鉴清常被描述为荣毅仁的贤内助,每天,她总是把荣毅仁第二天要穿的衣着安排得妥妥帖帖,亲自提前擦好皮鞋。杨鉴清爱嗔地对人说:“他只有国家,只有公司,家里事都不管,钻到牛角尖里去了。我劝他:你这样拼命做事,要伤身体的。他连睬都不睬我。他真心为国家,对国家爱得不得了。”杨鉴清心疼丈夫,对他体贴入微,“家里人来客往和一切琐事,我都自己安排处置,不让他分心。每样事总是尽可能顺着他,使他回到家里开开心心。”
直到荣毅仁2005年在北京去世,荣毅仁和杨鉴清相濡以沫近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