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反复发作的盆腔炎患者用中医学方法治疗后的有效性。方法 对进入我院治疗的患者50例进行随机分组并对不同患者分别采用中医法和西医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反应和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研究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提倡应用中医法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的调理期患者。
【关键词】 盆腔炎;反复发作;中医;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10-02
盆腔炎(PID),是女性的上生殖系统(含子宫、卵巢及输卵管、其结缔组织)盆腔部腹膜的感染性疾病[1],由于该病的诱因、病因复杂、影响因素多等原因,常常在患者急性感染后容易多次复发,困扰着许多女性患者,现就此病进行中医学疗效的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158名进入我院就诊的盆腔炎患者诊断符合《妇产科学》等文献诊断标准[2]。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均为无重大疾病、非极性重型发病的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经宫内活检、超声、核磁共振或腹腔镜等检查支持诊断;均有下腹部的疼痛,有些患者有白带增多、痛经,少数合并不孕,其中湿热淤结、气滞血瘀者类型患者最多。比较各项数据皆未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见表1。
1.2 研究方法 79名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法治疗,另79名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疗法治疗,其中湿热淤结类型患者本研究最多,特点是腹隐痛、低热、白带多且黄、胸闷等症状,应散瘀清热,利湿化结,服用银甲丸;气滞血瘀者症状特点为腹胀刺痛、月经有血块排出、痛经、可有不孕等,应止痛行气,散瘀活血,选择血府逐瘀汤;其他的如寒湿凝滞型选择少腹逐瘀汤以散寒湿,止痛化瘀;气虚血瘀型则以理冲汤治疗来益气健脾化瘀散结;还有肝郁脾虚型选择疏肝理脾,活血止痛的逍遥散加制香附、姜黄、丹参、延胡索、莪术、肾虚血瘀型应补肾活血止痛化瘀,选择六味地黄丸合失笑散加川牛膝、丹参、川芎、赤芍。先仔细根据病人自身症状等作出准确诊断,再施以相应中药治疗,根据病情特点还可加用相应中成药如:金刚藤胶囊、妇科千金胶囊等治疗附件炎性包块等。对于术后的发作者应注意通过中药进行活血化瘀治疗,改善血流动力学相关凝滞状态,此类治疗药物也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同时注意使患者行气止痛。两组患者皆行常规护理和女性生殖卫生常识教育。通过比较疗程后的有效率,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并记录一年后的复发率。
1.3 诊断标准[3] 疗效评价为:显效者为临床体征症状消失,子宫内膜活检或超声或腹腔镜提示正常,无不良反应;有效者:临床体征症状改善,子宫内膜活检或超声或腹腔镜提示改善,无或有轻微不良反应;无效者:各症状检测手段示未有改善或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通过SPSS15.0系统软件分析结果,并把P=0.05设做有意义差异的衡量标准临界,对资料采用X2检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数据。
2 结 果
研究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PID的发病因素复杂,各种相关原因将会导致其反复发作,PID的发作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人体由于精神压力,受寒、经期等原因免疫抵抗力下降的同时受到外部原因的影响将会导致其复发。常见的外因有如下几点:其中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是重要原因,急性期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十分关键,这涉及到感染菌种的鉴定、细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指导药物选择、抗生素用量等,当细菌无法被完全清楚而进入人体和细菌的平衡存在进入慢性期后就会有反复存在的复杂感染;个人生活卫生方面的问题也是主要原因,如清洗外阴频率、清洗用水温度、内裤更换情况等,特别是处于经期时坐浴、经期性交、卫生巾不合标准等习惯是其影响因素;不重视性生活卫生的各种因素如:多个性伴侣、性生活频繁、无安全套性交、性交后清洁、性伴侶有性传播疾病等也是其诱因;下生殖道的感染(阴道炎、宫颈炎等)未治疗将可能导致上行感染。中医学通过对PID的辩证分型,对每位患者进行诊断分型,采取不同的方剂对症治疗。其可分为湿热淤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肝郁脾虚、肾虚血瘀型、气虚血滞这几型,中医注重疾病与个人的辩证关系,因人因病个体化综合施治是中医学治疗的优点和特色,中医治疗注重“内因”的调理。通过活血化瘀、行气化湿等提高自身对疾病抵抗力,达到抗感染的作用。而西医法的治疗核心是抗感染,抗生素的使用不当会引起条件感染及耐药性等不良反应。
本研究中研究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治疗PID在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率(胃肠道反应、皮疹等)、一年的复发率方面都优于西医治疗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要永卿,王研,胡云华,等.盆腔炎反复发作因素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2,25(10):51-53.
[2]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3-125.
[3]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1):246-251.
[4] 李健琼,李玲.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辨证施护[J].中国中医急诊,2009,18(4):659-660.
【关键词】 盆腔炎;反复发作;中医;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10-02
盆腔炎(PID),是女性的上生殖系统(含子宫、卵巢及输卵管、其结缔组织)盆腔部腹膜的感染性疾病[1],由于该病的诱因、病因复杂、影响因素多等原因,常常在患者急性感染后容易多次复发,困扰着许多女性患者,现就此病进行中医学疗效的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158名进入我院就诊的盆腔炎患者诊断符合《妇产科学》等文献诊断标准[2]。随机方式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均为无重大疾病、非极性重型发病的盆腔炎反复发作的患者;经宫内活检、超声、核磁共振或腹腔镜等检查支持诊断;均有下腹部的疼痛,有些患者有白带增多、痛经,少数合并不孕,其中湿热淤结、气滞血瘀者类型患者最多。比较各项数据皆未有统计学的差异(P>0.05),见表1。
1.2 研究方法 79名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法治疗,另79名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疗法治疗,其中湿热淤结类型患者本研究最多,特点是腹隐痛、低热、白带多且黄、胸闷等症状,应散瘀清热,利湿化结,服用银甲丸;气滞血瘀者症状特点为腹胀刺痛、月经有血块排出、痛经、可有不孕等,应止痛行气,散瘀活血,选择血府逐瘀汤;其他的如寒湿凝滞型选择少腹逐瘀汤以散寒湿,止痛化瘀;气虚血瘀型则以理冲汤治疗来益气健脾化瘀散结;还有肝郁脾虚型选择疏肝理脾,活血止痛的逍遥散加制香附、姜黄、丹参、延胡索、莪术、肾虚血瘀型应补肾活血止痛化瘀,选择六味地黄丸合失笑散加川牛膝、丹参、川芎、赤芍。先仔细根据病人自身症状等作出准确诊断,再施以相应中药治疗,根据病情特点还可加用相应中成药如:金刚藤胶囊、妇科千金胶囊等治疗附件炎性包块等。对于术后的发作者应注意通过中药进行活血化瘀治疗,改善血流动力学相关凝滞状态,此类治疗药物也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同时注意使患者行气止痛。两组患者皆行常规护理和女性生殖卫生常识教育。通过比较疗程后的有效率,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并记录一年后的复发率。
1.3 诊断标准[3] 疗效评价为:显效者为临床体征症状消失,子宫内膜活检或超声或腹腔镜提示正常,无不良反应;有效者:临床体征症状改善,子宫内膜活检或超声或腹腔镜提示改善,无或有轻微不良反应;无效者:各症状检测手段示未有改善或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通过SPSS15.0系统软件分析结果,并把P=0.05设做有意义差异的衡量标准临界,对资料采用X2检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数据。
2 结 果
研究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PID的发病因素复杂,各种相关原因将会导致其反复发作,PID的发作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人体由于精神压力,受寒、经期等原因免疫抵抗力下降的同时受到外部原因的影响将会导致其复发。常见的外因有如下几点:其中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是重要原因,急性期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十分关键,这涉及到感染菌种的鉴定、细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指导药物选择、抗生素用量等,当细菌无法被完全清楚而进入人体和细菌的平衡存在进入慢性期后就会有反复存在的复杂感染;个人生活卫生方面的问题也是主要原因,如清洗外阴频率、清洗用水温度、内裤更换情况等,特别是处于经期时坐浴、经期性交、卫生巾不合标准等习惯是其影响因素;不重视性生活卫生的各种因素如:多个性伴侣、性生活频繁、无安全套性交、性交后清洁、性伴侶有性传播疾病等也是其诱因;下生殖道的感染(阴道炎、宫颈炎等)未治疗将可能导致上行感染。中医学通过对PID的辩证分型,对每位患者进行诊断分型,采取不同的方剂对症治疗。其可分为湿热淤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肝郁脾虚、肾虚血瘀型、气虚血滞这几型,中医注重疾病与个人的辩证关系,因人因病个体化综合施治是中医学治疗的优点和特色,中医治疗注重“内因”的调理。通过活血化瘀、行气化湿等提高自身对疾病抵抗力,达到抗感染的作用。而西医法的治疗核心是抗感染,抗生素的使用不当会引起条件感染及耐药性等不良反应。
本研究中研究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医治疗PID在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率(胃肠道反应、皮疹等)、一年的复发率方面都优于西医治疗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要永卿,王研,胡云华,等.盆腔炎反复发作因素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2,25(10):51-53.
[2]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3-125.
[3] 乐杰.妇产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1):246-251.
[4] 李健琼,李玲.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辨证施护[J].中国中医急诊,2009,18(4):65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