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下,课堂教学不能再简单的局限于在课堂上机械的传授知识,而是应该在课堂教学当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时代的要求之下,只有创新型的人才才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够在社会的历练中不被淘汰.本文根据多年在高中物理教学方面的经验,对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做一个简要的评析.
一、教师应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在课堂教学当中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科学上所取得的一些重要的成就,虽然说问题解决者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问题提出者所创造的功劳也是不可磨灭的.有效的提问能够让课堂的气氛更加融洽,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友好;有效的提问能够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因此,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实践.
1.创设相应的情境来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够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够融洽课堂教学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高中物理的一些理论知识很多又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因此,我们应该把知识理论和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相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能够发挥出物理知识的生命力,才能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情境.
案例1我们在学习“静摩擦力”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创设相应的情景,比如说可以让学生推桌子或者用手提起课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静摩擦力的存在,然后让学生深入探究一下静摩擦力产生所具备的条件,就是表面粗糙.或者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拔河比赛,在绳子的一端擦上润滑油,一端不擦,让两拨学生拔河.另外,我们在讲解动量与冲量这两个概念时,可以先让同学们观看足球运动员用头把球顶进球门的相关视频,然后向学生提问:如果把视频中的足球换成铅球,足球运动员还敢用头去顶吗?为什么呢?然后就可以慢慢的把冲量和动量的物理概念给引进来了.
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物理实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简单的局限于课本,而是应该运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实践的理念,善于发掘生活中的例子来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2.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来提出问题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不能太过复杂,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就让学生陷入被动的情境,丧失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应该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做到由浅及深、由简到难、层层相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索.
案例2在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先演示以下的内容:用力推一辆正放或者倒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车子一端时间后停止用力.演示完以上的实验之后,向学生提出以下的几个问题.
问题1:刚才同学们都观察到了什么样的实验现象?从这些实验现象中又得到了什么样的感想?并且说明理由.
问题2:在以上的实验现象当中,正放和倒放的车子滑行的距离不一样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说你的想法.
问题3:如果不把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而是放在水平的气垫导轨上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如果把气垫导轨延长一点呢?
问题4:通过对以上实验现象的一些观察,现在你认为“力是维持物理运动的原因”的这个观点对吗?并且简要的谈谈你对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实验并且问题的层层深入,不仅能够让学生迅速的投入到教学中来,并且能够让学生顺藤摸瓜,投入到思考当中,让学生通过提问的深入,慢慢的得出结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升华,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提升创新能力
作为一门在动手能力方面要求很高的学科,物理教学要不断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了解物理这门学科的本质规律,在实验中进行自我总结,锻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同时,通过他们不断自己动手的环节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的意识能力.
以高中物理“测导体电阻”实验为例,教师在上课时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而实验方法则有由各小组自行讨论决定,同时要求学生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后,实验方法多种多样,如,伏安法、伏阻法、安阻法、极端法等,甚至还有学生采用了单表间接的测量方法.通过这一实验方案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挖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创新的培养要求我们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发挥想象力来引导,创新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大的教师只有加强自身能力的锻炼及其经验的总结,才能逐渐的摸索出一种服务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 江苏省大港中学 (212028)]
一、教师应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在课堂教学当中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科学上所取得的一些重要的成就,虽然说问题解决者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问题提出者所创造的功劳也是不可磨灭的.有效的提问能够让课堂的气氛更加融洽,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友好;有效的提问能够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发散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因此,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实践.
1.创设相应的情境来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够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够融洽课堂教学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高中物理的一些理论知识很多又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因此,我们应该把知识理论和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相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能够发挥出物理知识的生命力,才能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情境.
案例1我们在学习“静摩擦力”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创设相应的情景,比如说可以让学生推桌子或者用手提起课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静摩擦力的存在,然后让学生深入探究一下静摩擦力产生所具备的条件,就是表面粗糙.或者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拔河比赛,在绳子的一端擦上润滑油,一端不擦,让两拨学生拔河.另外,我们在讲解动量与冲量这两个概念时,可以先让同学们观看足球运动员用头把球顶进球门的相关视频,然后向学生提问:如果把视频中的足球换成铅球,足球运动员还敢用头去顶吗?为什么呢?然后就可以慢慢的把冲量和动量的物理概念给引进来了.
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物理实践,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简单的局限于课本,而是应该运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实践的理念,善于发掘生活中的例子来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2.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来提出问题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不能太过复杂,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就让学生陷入被动的情境,丧失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应该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做到由浅及深、由简到难、层层相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物理知识的探索.
案例2在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先演示以下的内容:用力推一辆正放或者倒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车子一端时间后停止用力.演示完以上的实验之后,向学生提出以下的几个问题.
问题1:刚才同学们都观察到了什么样的实验现象?从这些实验现象中又得到了什么样的感想?并且说明理由.
问题2:在以上的实验现象当中,正放和倒放的车子滑行的距离不一样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说你的想法.
问题3:如果不把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而是放在水平的气垫导轨上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如果把气垫导轨延长一点呢?
问题4:通过对以上实验现象的一些观察,现在你认为“力是维持物理运动的原因”的这个观点对吗?并且简要的谈谈你对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实验并且问题的层层深入,不仅能够让学生迅速的投入到教学中来,并且能够让学生顺藤摸瓜,投入到思考当中,让学生通过提问的深入,慢慢的得出结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升华,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二、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提升创新能力
作为一门在动手能力方面要求很高的学科,物理教学要不断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了解物理这门学科的本质规律,在实验中进行自我总结,锻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同时,通过他们不断自己动手的环节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的意识能力.
以高中物理“测导体电阻”实验为例,教师在上课时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而实验方法则有由各小组自行讨论决定,同时要求学生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后,实验方法多种多样,如,伏安法、伏阻法、安阻法、极端法等,甚至还有学生采用了单表间接的测量方法.通过这一实验方案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挖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创新的培养要求我们教师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发挥想象力来引导,创新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广大的教师只有加强自身能力的锻炼及其经验的总结,才能逐渐的摸索出一种服务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 江苏省大港中学 (21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