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笃行 救诸病者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lkjqw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桂材先生是一位默默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全科中医师,行医之路多遇阻碍,可是他以不断学习、持续进修的精神,不断提升自我,以获得业界和社会的认可。他朴实无华,却有一颗长怀慈善的心,用仁心仁术救助病者;他不善言辞,但以数十年不变的实际行动,为患者和中医界服务。
  
  行医之路多曲折
  
  中华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而千百年来正是中医维护了人民的健康体魄,给了他们创造历史的力量。所以,中医是中国漫漫五千年悠久而辉煌历史背后的功臣,是炎黄子孙繁衍不息的守护神。邓桂材先生也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多年来,他以低调而务实的态度,悬壶济世,行善天下。
  听邓桂材先生谈中医,言辞朴实无华,可语气颇有些沉重,究其原因,不过是为中医之前途、中医之地位而担忧,在香港,中医处境的艰难,身为中医的他,可谓是感同身受。1971年便于香港学习中医的邓桂材先生,直到2003年才创办了自己的中医诊所,国医馆中医药复康治疗所。
  邓桂材先生祖籍广东,因其父身在香港,十余岁便来到香港读书,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接触中医,经过四年多专业系统的学习,他积累了一定的中医知识,为日后考取注册中医师合法行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然而,邓桂材先生深知,中华医学博大精深,四年的学习不过知之甚少,所以,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不断进修。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等,都是他藉以提高自己职业技术能力的平台,今年邓桂材先生还将去广州中医药大学进修,攻读中医全科硕士学位。
  自古以来就难免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遗憾,邓桂材先生学医是为行善救人,却苦于香港的中医制度,拥有救死扶伤本领的他不得不暂时从事其它工作。邓桂材先生不紧不慢地细细道来,“2003年之前,我一边从事网络方面的工作,一边在太太娘家的医馆里行医,直到考取中医执照后,才开办国医馆中医药复康治疗所,一心一意治病救人。”
  学医,行医,匆匆数十年已经过去,邓桂材先生不断学习、研究深奥广博的中医理论,更在实践中累积经验。长于内科,尤擅骨伤治疗和针灸的他,在行医的过程中,用其高超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为病患者解除身体的病痛和心里的顾虑,传承中医之仁心仁术。
  
  传承之路多阻碍
  
  中医以天人合一的阴阳学说为基础,创立了一套独特的经络学说及诊断用药方法,对许多疾病有着其它医学种类所不可比拟的疗效。邓桂材先生肯定地说:“中医治疗可能见效比较慢,但是中医治本,其效果应该予以肯定。可是,中医在香港的发展却面临着诸多困难,缺乏人才、资源匮乏、限制因素多、就业困难等等,总之,争取中医之独立,进一步传承与弘扬中医之前途堪忧。”
  中医学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充分发掘这个宝库,系统地总结和继承祖国医学遗产,使之发扬光大,是时代的呼唤,人类健康的需要,也是广大中医工作者和有识之士梦寐以求的愿望。然而,由于清末国运衰弱和现代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的持续发展,尤其是香港遭受了百余年的英殖民政府统治,中医学更是受到了严峻挑战。
  尽管在香港回归以后,中国传统医学越来越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开办了中医药学位课程、立法监管中医药以及提出兴建中医药发展区等,希望进一步提供中医药的国际地位。但是,香港中医地位和发展前景,中医界人士仍然表示举步维艰。邓桂材先生说:“中医界要加强团结,凝聚力量,还要传帮带。而中医在清代以后除了小针刀的发明,几乎就停滞不前,难以取得新的突破和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亦十分有必要。”
  传承与弘扬中华医学,纵然有困难,但是势在必行。而在此过程之中,如邓桂材先生所言:人才是关键。“年青一代想在中医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和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是存在相当大的困难的。对中医,一直以来都有一种错误观念,即认为年轻中医是不可信的。”邓桂材先生如是说。“实际上,并非如此,年轻中医也接受过专业系统的中医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培养,在经验方面他们可能比不上‘老中医’,但是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是不可否认的,社会应当给他们机会去锻炼、提高。”
  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一代是中医传承的对象,是中医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社会和人民应该相信他们,给他们机会历练、成长。
  
  以会为桥低调行
  
  学习永远都是必要的,不仅仅只是年轻一代要不断进步,提升自我,争取社会的认可,有经验的老中医,同样要与时俱进。邓桂材先生从选择中医开始,就没有停止过进修,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专业的中医培训机构,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是他不变的追求。
  香港华夏医药学会,就是邓桂材先生持续进修和服务业界的一个平台,2000年他加入该会,现担任该会常务会长。香港华夏医药学会以“三互”为基础,积极与各学术团体友好交流往来;以促进海内外华裔医药学人士相互合作,交流学术经验和信息为宗旨;致力于谋求会员福利,开发医药资源,开拓医药市场,为共同繁荣医药科技事业而努力;更悬壶济世,为广大贫病患者和老弱病者提供优质而价廉的医疗服务。
  这是邓桂材先生第一个加入的中医学会,也是他投入时间、精力最多的一个中医学会。“有幸加入香港华夏医药学会,这是他们对我的认同,很欣慰;它还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确认的中医培训机构,它所举办的中医进修课程,从未间断,我也时常去听课,很有用;此外,还可以参与学会的各项交流活动,去不同的地方考察学习,加强与同行的沟通和联系,很值得。”处事低调,不善言辞的邓桂材先生娓娓道来,欣慰,有用,值得,这是他的切身感受,肺腑之言。
  邓桂材先生身为中医界专业人士,救死扶伤他责无旁贷,为华夏医药的发扬光大贡献一份力量亦是他的责任。在香港华夏医药学会的平台上,他和众同仁携手创新,除提升医师的专业,还面向市民,通过参加该会举办的中医课程,使市民加深对中医药的认识和认同,以惠泽社群。
  如今,邓桂材先生虽然已年过六旬,但是预约上门就诊的病患者依旧不在少数,每天坚持为七八个患者看病治疗,他不辞辛劳,更自得其乐,因为病人的健康亦是他生命的延续。
  邓桂材先生处事简单而低调,也许,在他内心深处,医者之言不必惊天动地,医者之行不必轰轰烈烈,默默地为病患消除痛苦折磨,让他们重获健康,快乐地生活在阳光之下,才是医者最神圣的使命!
  
  【邓桂材先生,全科注册中医师,国医馆中医药复康治疗所主治医师,香港华夏医药学会常务会长,香港中医骨伤学会会员,香港中医学会会员,国际中医中药总会会员。他自然纯朴,长怀着一颗仁慈之心,悬壶济世;他不在乎名与利,仅以中医之技能,默默奉献。】
  
其他文献
叶惠民教授 作为香港茶道总会创会会长,他以茶为伴,坚持推广“茶文化”,传播“茶文明”,以茶道总会为平台“弘扬茶艺、服务社会、以茶为本、多元发展”,已把香港茶道总会整合成为 “文化、艺术教育为主的慈善机构”,为社会培育了一大批传播中华文化,为人类送去关爱的慈善人群。  满心虔诚 情满一路  “四百人背着包,踩着单车,浩浩荡荡地,迎着朝霞,向梅州进发。不知过了多久,才抵达历史悠久的客家土楼。虽然素不
期刊
胡启发先生 是一位信念坚定的执著之士。投身建筑行业的他,白手起家,在数十载的沐风沥雨中,勤力拼搏,扬帆商海。他与拍档合作无间,对客户衷心服务,与员工同心同德,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带领企业稳步发展。而在个人事业取得收穫时,他亦不忘回馈社会,凝聚同业,服务社群。他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在善心耕耘中,守望着那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白手立业 执著坚定  胡启发先生的创业历程演绎的是一个白手兴业的成功故事。
期刊
邱浩波先生称自己只是一名资深社工,对於荣获的“铜紫荆星章”、“太平绅士”称号,以及“香港巴哈伊人群服务奖”, 他心存感激,感激社会各界对於他所做工作的认可与信任。他说,三十八年来,自己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让儿童、个人、家庭及跨地域移居的人士能有尊严及和谐地生活。三十八年来,邱浩波先生从台前走到幕後,从香港到内地,声名远播至世界各地;三十八年来,他与同仁们帮助过的人早已不计其数。受惠、受助的人们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北京时间6月29日10时许,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位於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预定区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平安回家,3名航天员身体状况良好。本次神舟九号发射升空,3名航天员在太空停留了13天,创神舟系列飞船停留时间最长记录。  精 彩 回 顾  6月16日傍晚18时37分许,中国“长征二号F”遥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期刊
周世耀先生是一名资深教育工作者,是培侨教育机构的付出者。年少时代,为接受较好的教育他考入培侨中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加入培侨教育机构;今日,他担任培侨教育机构行政总监、培侨小学校监。在过往数十年的光阴里,他对教育事业专心致志,与培侨共同成长,历经曲折发展的风雨期,爭取公平待遇的斗爭期,最终迎来了开拓创新的发展期。怀着对教育的崇高理想,他一路品嘗苦与乐,一路收获内心的富足。  情繫培侨 共同成长 
期刊
【本刊讯】3月15至16日,2012年全国新闻出版单位数字出版部主任工作交流会在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近200家新闻出版机构数字出版负责人及数字技术商、销售渠道商、阅读终端厂商的代表,参加了这一专业会议。  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处长王强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2012年国家数字出版重点工作及国家数字出版工程》的讲话。他指出了新闻出版总署2012年的数字出版举措包括: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政策引导;
期刊
黎锦文先生是一位颇为低调、平实的人,不喜欢显山露水,但熟悉他的人,却知道这些是他为人谦虚的态度。真正的他,是一个富有浓郁色彩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个在律师行业颇有地位的专业律师,也是一个在社会服务上尽心尽力的奉献者。他拥有足够多的荣誉和头衔,不管是在政界,还是在社会活动中,或者是在专业领域,都能够听到他的声音。他名誉香江,但却低调、洒脱、豁达;慈在他心中,善在他脚下。他的多重身份下面,沉淀的是一段段精
期刊
朱立夫先生是香港纺织界的翘楚,自1975年入行,继承父业已有37年。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开阔的思维和出众的才略令他决胜商战之秋,带领企业以强劲之势,迅速于国内外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席位,品牌打响,荣光尽享。不过,光阴易消逝,世事多起伏,如今纺织业面临生存窘境,一向行事缜密的他又将如何率先突出重围,探索转型之路?    危机四伏:认清形势 究其症结    朱立夫博士所带领的香港中大实业有限公司成立
期刊
林赛兰女士是一个乐天向上的人,跻身风起云涌的地产行业,经受二十年风雨洗礼,依然做得有声有色。投身社团,她同样以饱满的热情服务业界,更参与香港新界地产代理商联会的创办,积极为业界争取合法权益,提升竞争力。她更以独立女性的身份参与妇女工作,展现新时代女性的自立自强和精神风貌。    因为自强而赢得掌声    香港房地产行业素有香港经济“晴雨表”之称,虽然几经起伏,但仍然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之一。在这样的大
期刊
吴锡奎医生是一位名扬海内外的中医,怀着一颗仁爱且博爱之心,他在医师这个圣洁的岗位上,履行着厚重而神圣的职责——治病救人,杏林春暖。他在医学的道路上潜心钻研,对脊椎病的防治有很深的造诣,并精心研制出羓鸡丸、颈适安两种药物,为广大脊椎病患者带来福音。他着书立说,教书育人,把中医这一传统文化世代承传。沿着医学这条道路,他执着行走了四十余载,虽历经崎岖,却始终不离不弃,无怨无悔,用仁心妙术,惠泽四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