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触摸的观看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k0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彼得·马洛(Peter Marlow)的摄影职业生涯是从传统的新闻记者开始,以拍摄冲突、示威以及其他新闻事件为主,但彼得并不觉得那是他真正期待的工作。随着职业生涯的推进,他发现了他自己视觉风格所趋向的一面——注重细节并直指人心,他格外注重光线的运用,既体现了他的个性,也是他作品独特的一面。
  当马格南主席彼得·马洛的逝世消息在当地时间2016年2月21日公布于世后,他的马格南同事们在震惊和失落的同时,为他举办了一场赞颂他作品和职业生涯的作品展。
  随着缅怀展筹备的进行,每位马格南摄影师都从马洛的作品中选择了一张他们所喜爱的照片,每张照片都象征着马洛的作品风格和人格。最终展览所呈现的全部照片,都代表着人们对他的尊重,也展示了他在35年摄影职业生涯中所完成的丰富多彩的作品风格。参展的作品包括马洛早期拍摄的黑白新闻照片、名人肖像和长期项目,还包括他在朗布里奇拍摄的汽车工厂项目,以及他的一些个人作品。
  优秀且专业的摄影记者
  彼得·马洛在马格南的同事斯图尔特·富兰克林(Stuart Franklin),从1980年起就和马洛熟识,“我认为彼得是一位典型的职业摄影师,他会尽他全部所能来完成最好的作品。”他说道,“他并不是那种一出生就坐拥金山的人,所以这也让他格外专注于奉献,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机构分配的任务。不仅如此,他对光线颇具天赋——他的天赋在于观察和控制光线。这从他早前在利物浦拍摄的作品里就能看得出,一直到他近些年拍摄的关于英国教堂的作品,都有所体现。他对时间的把控也非常精准,从他的新闻摄影和家庭照片中就能看出他捕捉到了很多精彩的瞬间。”
  马洛自然而然地趋向于摄影项目的创作,这样他便能够用更长的时间对事件进行更深入的发掘。他的第一个项目是《利物浦—向外看海》(Liverpool—Looking Out to Sea),为了这个项目,他进行了长达8年的持续创作,并在1993年出版成册:衰落城市的震撼肖像,马洛关注了生活在“撒切尔时代”的那些普通人为生活而打拼的一面;他还拍摄了利物浦人绝望地在垃圾中寻食,过着贫穷的生活,他同样捕捉到了人们压抑不住的情绪。
  在这段时间里,富兰克林相信马洛一直在寻找他作为摄影师特有的声音。“我觉得对于任何一位拿起相机拍照的人来说,都是将自己当做作者。”他说道,“当他出版了利物浦那本作品后,他便尝试着用卡蒂埃-布列松或飞利浦·琼斯·格里菲斯的方式进行创作,但这些都不是他自己的风格。他花了一段时间从那种感受和思考中释放自己,并反问自己:我在寻找什么,我该如何寻找?”
其他文献
书籍信息  《中国古建筑知识手册》  作者:田永复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殿堂  殿堂,《营造法式》引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述,“堂,殿也”,《仓颉篇》中述,“殿,大堂也”,可见殿与堂互为联体,即我们常说的宫殿和厅堂。一般来说,宫殿是规模雄伟壮观,并具有一定權威性的建筑。厅堂是规模较小平易近人,气氛融合的建筑。殿堂建筑形式一般为庑殿、歇山建筑,只有较少数厅堂为硬山、悬山建筑。多用于作为接待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有一位花白头发的摄影师,手持一台笨重的大画幅相机注视着赛场上的情形,在一众长枪大炮中格外显眼。他就是摄影师大卫·伯耐特(David Burnett),两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轮值主席。从2004年起,大卫开始使用老式的大画幅胶片相机SDeed Graphic记录奥运赛场上的竞技瞬间,“这是缓慢的摄影过程,让我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想象这张照片将会是什么样的。虽然这让拍摄过
风光之旅滤镜必备  这次旅程走的是一个环线,从墨尔本出发,经过大洋路,抵达格兰屏国家公园再回到墨尔本。一路上有很多不同类型的风光,非常值得拍摄,怎么能够错过呢?  为此,出发前我还专门为了此次行程中的风光拍摄,备齐了一套思锐SIRUI的方形插片式玻璃滤镜。让我们看看它们和澳大利亚的风光究竟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城市港口拍摄——ND减光镜  首先在墨尔本拍摄的是这里的城市景观,墨尔本是临海城市,城中
专业律师解读肖像权细节  最新的《民法典》中关于肖像权的解释已经有了新的删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摄影爱好者的拍摄创作。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新版本法案中肖像权传达的信息,在摄影中又有怎样的规避侵权的操作?  Q:原来关于肖像权的界定是不能用于营利商业目的,现在取消了这半句话,这一点的修改是为什么?  擴大对肖像权的保护,同时保护公民隐私权。  Q:很多街拍人文摄影师,拍摄的都是陌生人,发布在网站或者自
成功案例  白夜照相馆  艺术
摄影不只是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之后的后期工作还有很多,直到你将作品输出在纸张上,这才是一个完美的终结。  燕子木  摄影师、易嘉映像数字影像工作室主理人  走进燕子木的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各式打印输出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是客户委托输出装裱的,有的是燕子木自己拍摄的作品。燕子木不仅是易嘉映像数字影像工作室的主理同时也是一位职业的摄影师,他热衷于用胶片记录镜头前的景色,最终通过冲洗、扫描及最后的
升级1新增眼部侦测对焦轻松拍人像  尼康Z7无反相机机身小巧,特别适合旅行随身携带拍摄,而在旅行过程中的对焦抓拍能力备受关注。此次固件2.0版本的升级,最大亮点就是改进了拍摄人像时的对焦能力,拍静止图像时可以使用眼部侦测自动对焦功能,无论是在AF一S模式还是AF-C模式下,均可实现对拍摄人物的清晰对焦。另外使用眼部侦测自动对焦功能,能够检测到多个人物对象的眼睛,同时可以使用多重选择器或副选择器从中
第二届武汉影像艺术博览会  主办:武汉K11艺术村3楼综合展厅  展期:2020.11.27 ~ 2020.11.30  第二届武汉影像艺术博览会以“近景与远观”为主题,立足于江城武汉,辐射整个华中地区。生长于疫情的缝隙之中,拒绝消费疫情,却是对疫情的积极回应。此次第二届武汉影像艺术博览会聚焦于三个话题:“多元的文化”“宽容的接纳”“共同的世界”,让影像发声。在对国内最优秀的影像进行系统梳理的同时
在风光题材的作品创作中,拍摄朝霞或者晚霞大都是在逆光的情境中拍摄,而逆光环境下往往不免是夸张的大光比拍摄状态。在这样的拍摄环境下拍摄出的图片,要不是剪影,要不就是阴影清晰而天空因过曝而一片惨白。不少朋友想通过后期来解决,但往往最终的结果不慎理想,难以彻底解决暗部死黑与高光死白的问题。实际上过高的光比下,单单通过后期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通过一些前期的必要手段来帮助。滤镜,就成为我们拍摄时非常重要的帮
一些趣闻  世界上第一张建筑照片  这张名为《窗外的风景》的照片,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也是第一张关于建筑的照片。当时的制作工艺并没有现在成熟,尼埃普斯是在白蜡板上敷上一层薄沥青,然后利用阳光和原始镜头,拍摄下窗外的景色,曝光时间长达八小时,才获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这张照片中,这座房子的外观清晰可见。  关于中国老北京最早的建筑照片要追溯到由著名战地摄影师Fel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