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建设和运行实践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an_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的分析测试中心作为一个校级公共测试服务平台,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为学校的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保障,同时也为地区的社会服务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内蒙古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以突出服务职能为核心,探索管理和运行模式,不断加强测试队伍建设、质量体系建设、管理信息化建设、开放共享平台建设,致力于建设成为全校乃至自治区公共测试服务品牌。
  [关键词] 测试队伍;质量体系;管理信息化;开放共享
   在建设“双一流”高校发展的背景下,地方省属高校抓住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与部属高校相比,省属高校的办学经费、师资资源等条件等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办学经费较少,大型高端的科研仪器设备相对较少,除此之外,学校内院系发展不平衡,仅有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集中在少数学院或实验室里,各部门间也缺乏有效沟通协调。一些高端大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且利用率极低,开放共享程度不高,导致这些科研仪器资源在使用上出现单位化、个人化的倾向现象[1-3]。成立一个校级分析测试中心(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整合学校设备资源,破除院系间、学科间的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这将是快速提升地方省属高校綜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方式[4]。
   2008年以后,随着我校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硕士点逐步增加,博士点建设也在积极筹建。学科建设和科研教学工作快速发展,为建设与学校内涵式发展规划相适应的基础平台,顺应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的发展趋势,提高公共仪器设备资源的利用率[5,6],2008年12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挂牌成立。作为一个校级公共服务平台,中心的定位是全校大型仪器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和地区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承担服务学校科研教学、重点学科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任务。
   近年来,中心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和地区行业发展特色,以突出服务职能、提高服务产出为核心,借鉴兄弟高校的一些做法,改革运行模式,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开放共享平台建设,逐步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分析检测队伍,在建设和运行实践方面取得一些经验。
   一、测试队伍建设
   高校分析测试的业务来自不同学科和专业,测试工作呈现多元化和高度交叉的特点,因此,分析测试不仅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还对分析检测的从业者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一名合格的测试技术人员不仅要熟悉测试项目所依据的原理、方法和标准,精通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技术、流程和规范,还要有较强的测试结果分析能力,以及一定的仪器维护与测试技术开发能力[7-9]。与其他高校相比,我校中心成立运行时间较晚,基础薄弱,测试人员比较年轻,因此,测试队伍建设是中心建设的基础工作。
   为了做好测试队伍建设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心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加强技术培训,每年组织测试人员参加仪器技术培训、行业学术交流会1~2次/人,不定期邀请行内专家来中心指导工作,定期组织一线测试人员交流测试方法和技术;(2)加强资质培训,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CMA、CNAS培训和学习,确保质量体系运行;
  (3)鼓励测试技术研究,在考核、聘任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激励机制,鼓励测试人员从事测试方法、技术和仪器升级改造等方面的研究,引导测试人员成长为各自领域的专家;(4)以机组为单位,组建仪器及技术团队,实施岗位轮换制度;(5)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提升队伍的学历层次。近三年中心送出培养博士5人,其中3人获得博士学位,另外引进博士5名。
   二、质量体系建设
   中国计量认证(China Metrology Accredidation,简称CMA)、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简称CNAS)实验室认可是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从事分析检测工作进入市场的准入证[ 10 ]。作为分析测试机构,中心较早认识到这些资质的重要性,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和《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18)等资质管理相关文件,对实验室进行规范管理和体系运行,率先在自治区高校建立CMA、CNAS双认证的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因而具备向校内外客户提供公正、权威、准确的测试数据的能力,并能提供相关认证项目的检测报告。
   在构建质量体系的过程中,院校需要遵循诚实客观的原则,依据中心的科研性质和设置形态、检测类别、质量资质和法律效益来完善中心的体系文件,包括中心的质量手册、程序审核手册、作业指导书以及技术记录表格,将中心的检测原始记录、检测委托单、检测报告格式以电子版的方式汇总到一起,并制作成电子文件。对已经编写完成的科研工作,按照文件的编号打印出来,进行保存和分析。测试中心的全体人员需要认真研读质量手册和程序审核手册,通过寻找其中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测试。需要熟悉测试中心的简介以及补充体系的运行记录,包括中心仪器设备的运行时间、运行时长,对其进行质量记录的补充。对于设备的检定而言,各类主要的仪器设备均需要按照学校的规定进行标准化工作,在取得检定证书和校准证书之后才能进入实验室,一般带有CNAS认可标识的设备才可以允许进入测试中心,在确定中心的检测项目和检测计划之外,还需要按照申请书的格式,准备中心的认可申请,其中不确定度评定对申请认可的定量检测项目具有一定的影响,利用测试中心的计量认证比对,形成完善的质量体系。
   内蒙古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是一所拥有CMA、CNAS资质的校级分析测试中心。自成立以来,着力于加强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和质量体系建设。中心于2014年9月通过内蒙古计量技术监督局CMA认证,2017年12月顺利通过换证复评审;于2015年1月通过CNAS认可,2018年1月和2020年4月份顺利通过复评审。目前,CMA认证范围涵盖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化工产品三大类,共29子项。CNAS认可范围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两大类,共22子项。中心根据地方特色资源(煤炭、稀土、石墨等)和环保行业需求,在2020年10月,中心又完成了CMA认证的13个子项目的扩项,CNAS相关项目的扩项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分析测试中心已成为我校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典范和学校优势学科建设重要支撑力量。    三、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校大型仪器平台面向的用户既有校内用户,也有校外用户,但以校内用户为主。校内用户中,预约的课题组及学生比较多,特别是毕业季,预约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因此,建立网上预约系统是大型仪器平台运行管理的必然趋势[ 11 ],不但能够对高校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进行在线信息化管理,而且也可以建立仪器设备与用户(校内外)联系的快速通道,从而提升仪器设备使用率,扩大仪器服务范围,提高仪器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心根据实际业务管理的需求,调研了国内多所高校在大型科研仪器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运行模式,以信息化预约系统为核心,设计和定制了有自身特色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整合学校各院系和实验室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50万元以上),搭建了一个在线网络管理服务和预约测试平台,设置该系统仪器在线预约、设备运行状态、费用结算、业务统计、耗材管理等人性化功能,提高了业务管理效率。该信息化管理系统有以下特点:(1)预约功能突出方便、界面友好,及时反映仪器设备当前的工作运行状态;(2)结算方式灵活,支持多种网上费用统计和财务支付手段,簡化线下财务的报销流程;(3)消息推送便捷,支持自适应终端和多种移动操作系统,检测数据和报告可及时线上传送,实现无纸化功能;(4)具有耗材管理功能,能够处理耗材采购和使用相关事宜,规范实验室的耗材管理;(5)具有丰富的业务统计功能,可按年/月/人统计入网仪器的测试样品、服务机时、有效机时、利用率、服务收入、维护成本等,生成各种报表和图形,提供准确的仪器平台运行效益的基本数据。
   在对测试中心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取得学校的支持,本院校可以设立测试中心专用资金,用于保护测试中心的大型仪器,定期更新仪器的维护与维修,保证仪器设备能够紧跟科研的发展。另外,仪器设备需要专门定期看护,在使用仪器设备之前,需要对测试人员开展培训活动。测试中心需要通过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对大型仪器的使用方式、维修方式进行明确规定,通过专管专用、资源共享来保障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学校的仪器设备需要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特色来购置,尤其是测试领域的先进性设备,需要选用通用类、标准化的仪器,虽然测试中心内有部分技术人员可以解决仪器的日常故障问题,但仍然需要专业人员的维护和保养来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从长远来看,专业人员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可以帮助学校节约部分资金。此外,测试中心的岗位设定可以由专职和兼职人员混合组成,专职人员是测试中心的中坚力量,兼职人员可以定期进行换岗学习,通过在每一个岗位中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提高业务知识,逐步成为专职人员。高校需要设置具体的考核形式,结合兼职人员的日常工作表现、工作态度,满足人员的发展和晋升需求。这种人员设置模式也有利于高校测试中心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测试中心可以根据具体的流程实施轮班制和排班制,根据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适当安排测试中心的工作时间,帮助大型仪器长期开放。
   四、推进平台开放共享
   分析测试中心是高校整合仪器设备资源、提供公共测试服务的主要载体和有效运行模式[ 12 ]。作为公共测试平台,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不仅要校内共享,服务广大师生,还要向社会开放共享,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13 ]。以2014年《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2014〕70号文件)出台为标志,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已经成为行业发展潮流[ 14,15 ]。
   为了推进大型仪器平台开放共享,中心做了如下工作:(1)加强校内共享平台建设,基于互惠原则将二级学院部分通用大型科研仪器纳入中心平台共管,构筑系统化、功能化的仪器平台;持续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推动科技创新服务高校的政策落地,实现高校协同发展,稳步推进分析测试共享中心的改革和创新试验,在中心内配备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根据校内的科技发展实时动态,构建开放资源共享平台的成果转化机制,并将该成果在地区内进行推广和复制,更新高科技软件。(2)针对预约需求较大的大型仪器,如SEM、XRD、DSC、FTIR、热力模拟机等,开展校内用户培训,非工作时间,针对校内开放仪器自主测试,满足校内师生用户测试服务需求。(3)加强与周边检测平台的合作,比如与包钢集团技术中心、包头稀土研究院进行技术合作,与周边高校、企业进行业务合作,与同类型高校展开科技资源改革合作,通过在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方面进行创新合作,共同研发新的成果,提高科技资源的共享性。在科技招商方面,本院校通过与社会企业的商业项目合作,吸引校友回归,共同建设高校的分析测试共享系统,助力区域性科技的发展。(4)改进预约和服务模式,在满足学校的实际需求的同时,努力为社会用户提供快捷、优质的检测服务;为提高本院校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中心在成立分析测试共享系统的基础上展开即时、无差别的服务。也就是说,分析测试共享系统是24小时开放的,高校师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科研教学的探索,中心会提供公平、准确的科研报告,根据科研项目进度和高校教育教学的进度及时更新数据服务。(5)加入内蒙古自治区大型仪器共享网,促进大型仪器区域共享。近三年,中心服务产出以35%速度递增,其中校外业务增长尤其明显。2016年,中心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优秀单位”。
   五、结语
   内蒙古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是一所年轻的校级分析测试中心,中心自成立以来不断探索管理和运行模式。过去几年,中心在平台建设、队伍建设、质量体系建设、信息化管理和搭建开放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如何进行科学定位、创造支撑条件、提高运行效益等。尽管如此,中心将激励全体员工,继续推进管理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全校和地区公共测试服务的品牌,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教学和地区的社会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冯雪松,周晓东,童华,等.发挥分析测试中心优势建设校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9):246-248.
  [2]宋巍,许燕滨,吴其光,等.地方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重建”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2):252-255.
  [3]于博,余海忠,王海燕,等.“双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发展对策[J].大学教育,2018(9):235-237.
  [4]曹春香.高校分析测试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94-96.
  [5]温慧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9(4):6-7.
  [6]王华,雷建兰,陆琴雯,等.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大型仪器的全社会共享[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5):271-273.
  [7]马双龙,李仪,李凯,等.建设大型仪器平台对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20(6):300-301.
  [8]俞琛捷.高校分析测试中心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2):185-187.
  [9]张雪梅,汪徐春,郭亮,等.建设分析测试平台,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201-203.
  [10]欧燕飞,贲毅,施芝元.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在第三方检测市场中的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5):260-264.
  [11]花蕾,蓝闽波.分析测试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2):244-246.
  [12]朱媛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现存问题和改进措施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45):11-12.
  [13]杜云翔.高校分析测试中心运行模式及中心内大型仪器管理方式的探索[J].中小企業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8):45-46.
  [14]冯雪松,周晓东,童华,等.发挥分析测试中心优势 建设校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9):246-248.
  [15]张明明.新时期高校分析测试中心发展的时代意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7):242-245.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组织路线,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为遵循,以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指导,促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提质增效”,对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尤为重要。基于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从充分认识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特点规律、科学化制定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目标和打造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基层
提高教师职业适合度是培养“乐教、适教、善教”的教师队伍的关键。通过对东部某省51156名来自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进行调查发现,低学段、低职称、短教龄、高学历的教师中,认为自己不适合教师职业的比例更高;知识与能力和岗位不匹配是教师认为自己不适合教师职业的最主要原因;适合程度高的教师拥有明显更好的工作投入、个人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以及明显更低的离职倾向;适合程度高的教师所获得的学校支持均明显多于适合程度低的教师。但是,离职倾向最强的不是“非常不适合”的教师,而是“比较不适合”的教师,同时,“比较不适合”的教师所获
[摘 要] 基于探讨翻转课堂联合OSCE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级护理学专业78名本科学生,采用翻转课堂联合OSCE模式进行教学。与未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2017级护理学专业76名本科学生进行对比。对实施翻转课堂前后的两组学生自我学习能力问卷情况进行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
[摘 要] “双一流”战略和“双万计划”的推进给各高校提出了挑战,要求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团队建设密切相关,教学团队建设将对高校的师资和人才培养产生直接影響。新文科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趋势日渐明晰,学生知识和能力重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要求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全面融入跨学科理念。通过教学团队教师能力提升机制、混合式教学体系重构、营销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资源库建设四个方面,结合课
[摘 要] 为了满足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需求,着力培养学生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教育的大势所趋。团队在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融入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以产出为导向调整课程考核方法,并探索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机制,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以“汽车构造”为例,对该课程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专
[摘 要] 在中国的教育改革工作中,创新创业教育是重点,也是难点。对研究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使其与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相适应,这也是中国走创新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联网 ”作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在对高校研究生进行创业教育中,需要构建“互联网 ”思维,对于当前研究生创业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构建“互联网 ”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体系是
[摘 要] 民族预科生的中华文化认同内生动力,是指民族预科生因自我成长、发展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学习、认同中华文化的内在力量。这种自发的学习、认同中华文化的内在力量,是推动民族预科生积极主动融入中华文化、热爱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的源动力。激发民族预科生中华文化认同的内生动力,不断增进民族预科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是凝铸民族预科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预科生大学毕业后全心全意投入中国特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