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中,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上。从而教师首先应热爱数学,优化新课导入、设置教学疑点、让学生操作实践、开展学习竞赛,以激发学生想学数学、好学数学、爱学数学、乐学数学.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学,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学。
【关键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教师不在于讲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要使学生爱学习,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抽象性、概括性强,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够直接,就更增加了学生理解的困难。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情感,显得比其他学科更加迫切和必要。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中,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上。
导入新课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成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
新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时,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从已知的内容出发,进行新旧对比,尝试创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顺利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讲授新课之前,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对旧知识加以概括,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这样既促进了旧知识的巩固,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既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又增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老师先出示图像讲述“猴子分桃”的故事,猴妈妈买来一蓝桃子。要分给两只小猴子,但分桃之前要考考猴子们:“四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个得几个;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只小猴很快答出。然后她拿一个桃子问:“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只小猴抢着答:“半个。”那么半个桃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里通过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引向分数,真正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设疑导入
“疑”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有句名言“先怀疑,其次是探索,然后就有了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于一种成就感,那么对所学知识就会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疑”设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从而使学生学习心理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例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我先在黑板上写1/4、3/4两个分数,要学生讨论其大小。大家发表意见的结果,是两种看法同时存在,在这种迷惑不解的情况下,造成了一种悬念和疑难,到底哪种回答对呢?学生们陷入了思考之中。这时,教师把准备好的教具—正方形彩纸拿出来,把它分成4等份,然后取出1份和3份,让学生比较大小。同学们一目了然,悬念和疑难也就解除了。然后教师画龙点睛地加以小结,学生对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也就记得牢固了。
三、游戏导入
小学生天性喜欢做游戏,因此,以做游戏的形式来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都很高兴,静静地等待我的讲述,“不论同学们说出的是几位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它能否被2、5、或3整除,不信,试试看?”同学们一个个举出愈来愈大的数,老师一一回答,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验证老师回答的结果,这时学生定会对老师正确、快速地回答感到十分惊奇和由衷的敬佩,于是,我就因势利导地说:“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一种“求知若渴”急于揭开“谜底”的浓烈学习情趣和极大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此时教学,学生兴趣高,效果好。
四、操作导入
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认识数学、研究数学。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组织学生用小刀切土豆,第一刀切出“面”,第二刀切出“棱”,第三刀切出三条棱相交的“顶点”,让学生从操作中发现数学问题。
五、提问导入
恰当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积极生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课件出示小卖部冰激凌的情景,然后设问:
(一)装冰激凌的容器是什么形状?
(二)你能用什么办法知道圆锥筒内装了多少冰激凌?
(三)你能解释生产厂家为什么用圆锥筒装冰激凌而不用别的容器的原因吗?
新课的导入方法很多,无论用哪一种方式来导入,都应以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使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发展。
【关键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教师不在于讲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要使学生爱学习,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数学这门学科,抽象性、概括性强,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够直接,就更增加了学生理解的困难。因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情感,显得比其他学科更加迫切和必要。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中,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上。
导入新课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成功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新课
新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时,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从已知的内容出发,进行新旧对比,尝试创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顺利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讲授新课之前,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抓住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对旧知识加以概括,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这样既促进了旧知识的巩固,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而且也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既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又增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老师先出示图像讲述“猴子分桃”的故事,猴妈妈买来一蓝桃子。要分给两只小猴子,但分桃之前要考考猴子们:“四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个得几个;两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只小猴很快答出。然后她拿一个桃子问:“一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只小猴抢着答:“半个。”那么半个桃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里通过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引向分数,真正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设疑导入
“疑”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习兴趣。有句名言“先怀疑,其次是探索,然后就有了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于一种成就感,那么对所学知识就会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疑”设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从而使学生学习心理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例如: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我先在黑板上写1/4、3/4两个分数,要学生讨论其大小。大家发表意见的结果,是两种看法同时存在,在这种迷惑不解的情况下,造成了一种悬念和疑难,到底哪种回答对呢?学生们陷入了思考之中。这时,教师把准备好的教具—正方形彩纸拿出来,把它分成4等份,然后取出1份和3份,让学生比较大小。同学们一目了然,悬念和疑难也就解除了。然后教师画龙点睛地加以小结,学生对分数大小比较的知识也就记得牢固了。
三、游戏导入
小学生天性喜欢做游戏,因此,以做游戏的形式来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都很高兴,静静地等待我的讲述,“不论同学们说出的是几位数,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它能否被2、5、或3整除,不信,试试看?”同学们一个个举出愈来愈大的数,老师一一回答,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验证老师回答的结果,这时学生定会对老师正确、快速地回答感到十分惊奇和由衷的敬佩,于是,我就因势利导地说:“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一种“求知若渴”急于揭开“谜底”的浓烈学习情趣和极大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此时教学,学生兴趣高,效果好。
四、操作导入
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认识数学、研究数学。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组织学生用小刀切土豆,第一刀切出“面”,第二刀切出“棱”,第三刀切出三条棱相交的“顶点”,让学生从操作中发现数学问题。
五、提问导入
恰当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积极生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课件出示小卖部冰激凌的情景,然后设问:
(一)装冰激凌的容器是什么形状?
(二)你能用什么办法知道圆锥筒内装了多少冰激凌?
(三)你能解释生产厂家为什么用圆锥筒装冰激凌而不用别的容器的原因吗?
新课的导入方法很多,无论用哪一种方式来导入,都应以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使学生的数学思想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