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学良的对日思想及其实践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a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学良的对日思想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曾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方向。本文通过论述张学良对日思想形成的原因和其反抗日本侵华的政策,分析了张对日思想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张学良;对日思想;西安事变
  中图分类号:K8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061 -01
  一、张学良对日思想的形成
  (一)少年时期的经历。
  少年张学良看到国家遭受外族欺辱,曾经一度绝望悲伤。1916年,在奉天(今沈阳)的基督教青年会里,南开中学的校长张伯苓先生作了一篇主题名为“中国不亡有我”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强调:中国现在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中国之希望“在每一个中国人之奋发图强,努力救国”。这段话对于处在迷茫之中的张学良的启发很大。
  1921年秋在日本顾问本庄繁陪同下,张学良与张作相等人一起去日本参观日本军队的军事演习,张学良回忆时说:“日本人对我很好,很客气,还给了我一个勋章,可是我回来后很不满,不满什么呢,就是日本人总是想对中国人用势力,把你压住,叫你看看他有多大的势力,要显出来。我到处都看了,可是我这个人不是这种人,你多凶我也不在乎,更使我要抵抗日本。”“我当时到日本看演习,回来后对日本印象很不好”。
  (二)受张作霖和郭松龄影响。
  张作霖对张学良影响最大的一件事莫过于皇姑屯事件了。张作霖之死外,另一个对张学良影响比较大的就是郭松龄了。张学良与郭松龄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就打算教导和辅佐张学良来实现自己改造东北的愿望。张学良也很敬佩这位博学多才的教官,在他的教导下,张对日本的看法有了新的改观,更激起了他抗日的决心。
  (三)主政东北后张学良对日本侵略的认识。
  第一,张认为日本侵略东北的野心由来已久,这是他们的既定政策。张学良曾经考察过日本的传统国策,即“大陆政策”。
  第二,张认为日本侵略东北的方式是武力威胁和经济掠夺并举。张认为日本首先利用军事力量去占领“未开辟的边疆,来控制已经疲惫的内地”,占领国防要地,隔绝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是中国陷入孤立的地位,从而不得不依附于日本。
  第三,张认识到和平解决中日问题已经绝不可能了。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张学良曾一度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中日问题,但是未曾有效,这使得张学良认识到“中日问题绝没有和平解决的希望”。
  二、张学良反抗日本侵略的措施
  随着日本侵略东北及中国的步伐不断推进和张学良对日本侵略认识的逐渐加深,为了积极应对日本人日益疯狂的侵略行为,张学良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第一,主张中国统一,反对日本干涉中国内政。皇姑屯事件中,张作霖被炸死,张学良继承父帅遗志主政东北。张怀着国恨家仇希望中国统一。张学良闻言当即回应说:“我之所以愿与国民征服妥协,是要完成中国统一,实行分治合作,以实现东三省人民所渴望的事。我的决心,是以东三省人民的意志为依归,我不能违背东三省民心而有所作为。”
  第二,对日外交听命于国民政府,力求对外政令统一。对于张学良改旗易帜后,对日外交思想听从国民政府,最重大的事件就是对待“九一八”事变的处理问题上,他执行了蒋的不抵抗命令。
  第三,倡导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救国。“1934年,他在对世界电讯社记者的谈话中说:“凡属中国人,无论其为共产党、国民党、第三党,或其它任何党派,果系自命为救国者,均应在拯救中国之唯一动机中摈除一切歧见,联合一致,共救危亡。此乃救国之唯一途径。若仍萎靡不振,由命听天;政争不息,则中国前途必无希望矣”。张的这一思想转变为后来其停止内战,逼蒋联共抗日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第四,抛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逼蒋抗日,一致对外。起初张也认为“肃清共匪实不啻图存救亡的先决问题”,但在其剿共屡屡失利后,他逐渐认识到了“攘外必先安内”思想是错误的。此后张屡屡找机会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可是没有得到蒋的重视。最终,张学良在被逼无奈之下,于1936年12月12日和杨虎城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三、对张学良对日思想的评价
  张学良在1936年12月12日和杨虎城联合发动了西安事变。张学良拥有的爱国热情、雄厚的军事势力和处事果断成为了这一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他用实际行动揭开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序幕。在1946年西安事变十周年的时候,周恩来同志高度评价了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他还明确地提出:张、杨两位将军是“大有功于抗战事业的”。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联蒋。张学良是最先提出联蒋抗日的主张的,他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然要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参加,那么,蒋介石也应当包括在内。他是中国现在的实际统治者,我们发动抗日战争,如不把他争取过来,困难是很大的。”
  第二,逼蒋和捉蒋。在多次劝谏未果后,与杨虎城一起准备利用兵谏的形式来逼蒋抗日。
  第三,放蒋和送蒋,张学良于12 月12 日上午向全国公布,说明他们发动西安事变的动机完全是为了抗日救国,对蒋介石个人是让他反省过失,联合抗日,对国共第二次合作也起到了有利的促进作用。张主张放蒋回宁,并表示“如果委员长采纳了我们的意见,我便送他回南京”。此后张立断决定亲自送蒋回宁,才使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也为国共第二次和谈合作,提供了可能,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迎来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
  参考文献:
  [1]《口述实录:张学良世纪传奇》(上下卷)访问者 美 唐德刚 著述者 美 王书君 山东友谊出版社
  [2]《缄默50余年 张学良开口说话——日本NHK记者专访录》 管宁 张友坤 译注 辽宁人民出版社
  [3]《张学良文集》毕万闻 主编 新华出版社
  [4]《张学良遗稿:幽禁期间自述、日记和信函》窦应泰 编著 作家出版社
  [5]《张学良与西安事变》应德田著 中华书局
  [6]《西安事变史实》 李云峰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7]《张学良的政治生涯》傅红霖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
  [8]《从张学良口述看“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时的张学良》 李蓉
  作者简介:王旭辰(1991—),汉族,新疆克拉玛依人,硕士研究生,新疆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其他文献
随着族际间交流的扩大,学术界对族群关系研究日渐关注,相关研究从不同的视界审视族群关系。二十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民族关系研究更多地采用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其中被较为广泛借鉴的就是美国学者戈登1964年提出的七个变量,国内关于民族关系的变量研究成果也日渐丰富。马戎教授认为:“当两个民族集团间的通婚率达到10%以上,他们的民族关系大致可以说是较好的。”①通婚作为诸多影响民族关系的变量之一,在民族交
广西人才网联系统2011年第四季度人才供求数据统计分析完毕,现予以发布。    一、总体概况  2011年第四季度通过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招聘的用人单位共8067家,需求人才数124037人,求职人才数160762人,人才供求比为1.30(即人才需求人数或职位数为1时,人才供给或求职人才数为1.30,下同)。2011年第四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总体人才供需矛盾相比第三季度有所反弹,人才竞争压力回升,用
期刊
IBM公司总裁小沃森用人的特点是“用人才不用奴才”。一天,一位中年人间进小沃森的办公室,大声嚷嚷道:“我还有什么盼头!销售总经理的差事丢了,现在干着因人设岗的闲差,有什么意思
疥疮结节为患疥疮的病人在外生殖器等部位产生的硬结.多数病人经灭疥疗法后,结节不见消退.我们采用康宁克通一A局部注射治疗疥疮给节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观察对象为
摘要:民国时期的中国刚刚从旧社会进入新时代,百业待兴,需要大量人才。此时民间涌现一批热心慈善教育的企业家,凭借自己的优势为祖国尽一份力,秦润卿便是其中代表之一。秦润卿是民国时期上海钱业领袖人物,投资办学是其事业有成之后的热衷之事。其中,普迪学校、慈溪县立中学、云华堂孤儿院、效实中学、抹云楼以及修能学社是其一生对教育业无悔付出的见证。  关键词:秦润卿;慈善教育;普迪学校  中图分类号:G529文献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循环经济理念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不断有学者对其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运用提出见解,但当前学界对循环经济内涵的认识尚不深入,将循环经济宽泛地类
电工技能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技能,其课程载体是电工技能实训,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电工实训效果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本文分析了电工技能实训的现状,并根据
针对政府绩效管理科学化的理论研究基础进行简单阐述,分析当前政府绩效管理科学化的现实困境,突出表现在政绩竞争压力下政绩观念发生扭曲,政府本位思维下难以反映公民意志,制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精英文化的主导地位渐失,大众文化开始进入观众视野,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反映到电视领域,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女生》,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非常6+1》,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等,吸引着人们的眼球。然而,看到此类电视“收视率”上升的同时,也应重新思考此类娱乐节目的文化作用到底何在?本文就以该类电视节目——“真实电视”娱乐节目为分析对象,重新思考电视文化的作用。  一、现象
玫瑰糠疹是一种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皮疹特点为椭圆形玫瑰红色斑疹,表面覆有糠状鳞屑.笔者近年来用内外兼治的方法治疗玫瑰糠疹25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