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是一个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综合体系。班级作为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的集体场所,应当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摇篮;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责任人,肩负着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文章探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中班级管理的具体路径,以期实现班级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型,让班级发展走向未来,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班级管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01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这较为简明地概括了学生学习的基本范围,既规定了学校课程的领域,也指明了学生通过教育要实现的目标。就当前中生学习情况来看,其普遍存在着诸如上课走神、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后作业敷衍应付等问题。基于此,班主任在日常活动中,就需从各学科入手,认真做好对学生的指导,不断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打好文化基础。一方面,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就目前来说,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好各科文化知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可将各科学业成绩作为班级干部选拔、荣誉等级评选的重要参照标准,从而在班级中营造出学生“重学好学”的氛围。另一方面,做好各门学科学习情况的常规检查。班主任不仅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还要做好学生各门学科学习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把握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情况,进而共同商讨出提高学科教学效果的办法,同各科教师“形成有和谐一致的价值取向、相通相融的教育行为、系统协调的教育功能的团队”一起治理好班级,切实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素养。
中学阶段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自我管理,确保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创建班级组织管理架构。在班级中设置管理和服务的岗位,便于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职务并从中获得积极体验,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管理自己。其次,引导学生自我设计。积极引导学生设计班级奋斗目标、班训、班徽、班歌、班服等,形成公认度高的规章制度。只有公认度高,执行力才会强,让班级从无序到有序,从“人治”到“制治”,使学生明确自己是班级的管理者、维护者和受益者,他们才会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其自主管理意识就会慢慢形成。最后,鼓勵学生自我评价。即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之前制订的计划进行调整,同时把评价的结果作为学生考核的一部分,关注学生的成长感悟,彰显班集体特色。
从人的成长角度来看,一个人发展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社会化。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它有三个组成部分:社会正义的原则和价值、扬善抑恶的情感支持和利他的社会实践能力。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国家认同的素养,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人从小就树立起国家观念、团体意识和利他的观念,将直接影响到他一生中在处置家庭及社会事务时的价值取向,进而影响他的社会行为。其次,要重视学生道德情感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责任感教育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责任心”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一点一滴地陶冶学生情操,帮助他们体会不同社会行为的情感基础。最后,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敢于把社会问题引进学生生活中来。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讨论会、辩论会,经常性地把社会关心的公共话题拿到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度观察、思考重大社会问题,了解相关的公共政策,逐步提升公民意识。事实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打开了所有壁垒,与其回避不如正面进入,增强学生道德辨别力和践行力,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总之,核心素养的培育事关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大战略。班主任是影响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因素,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孙鼎臣.班级管理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教书育人,2016(11).
[2]方小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班级管理路径[J].教书育人,2017(23).
关键词:核心素养;班级管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01
一、创建优良的班级学风,提升文化基础素养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这较为简明地概括了学生学习的基本范围,既规定了学校课程的领域,也指明了学生通过教育要实现的目标。就当前中生学习情况来看,其普遍存在着诸如上课走神、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后作业敷衍应付等问题。基于此,班主任在日常活动中,就需从各学科入手,认真做好对学生的指导,不断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打好文化基础。一方面,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就目前来说,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好各科文化知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可将各科学业成绩作为班级干部选拔、荣誉等级评选的重要参照标准,从而在班级中营造出学生“重学好学”的氛围。另一方面,做好各门学科学习情况的常规检查。班主任不仅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还要做好学生各门学科学习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交流,把握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情况,进而共同商讨出提高学科教学效果的办法,同各科教师“形成有和谐一致的价值取向、相通相融的教育行为、系统协调的教育功能的团队”一起治理好班级,切实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素养。
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培养自我发展素养
中学阶段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自我管理,确保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创建班级组织管理架构。在班级中设置管理和服务的岗位,便于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职务并从中获得积极体验,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管理自己。其次,引导学生自我设计。积极引导学生设计班级奋斗目标、班训、班徽、班歌、班服等,形成公认度高的规章制度。只有公认度高,执行力才会强,让班级从无序到有序,从“人治”到“制治”,使学生明确自己是班级的管理者、维护者和受益者,他们才会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其自主管理意识就会慢慢形成。最后,鼓勵学生自我评价。即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之前制订的计划进行调整,同时把评价的结果作为学生考核的一部分,关注学生的成长感悟,彰显班集体特色。
三、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参与素养
从人的成长角度来看,一个人发展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社会化。社会责任感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它有三个组成部分:社会正义的原则和价值、扬善抑恶的情感支持和利他的社会实践能力。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和国家认同的素养,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人从小就树立起国家观念、团体意识和利他的观念,将直接影响到他一生中在处置家庭及社会事务时的价值取向,进而影响他的社会行为。其次,要重视学生道德情感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责任感教育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责任心”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一点一滴地陶冶学生情操,帮助他们体会不同社会行为的情感基础。最后,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敢于把社会问题引进学生生活中来。例如,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讨论会、辩论会,经常性地把社会关心的公共话题拿到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度观察、思考重大社会问题,了解相关的公共政策,逐步提升公民意识。事实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打开了所有壁垒,与其回避不如正面进入,增强学生道德辨别力和践行力,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总之,核心素养的培育事关我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大战略。班主任是影响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因素,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孙鼎臣.班级管理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教书育人,2016(11).
[2]方小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班级管理路径[J].教书育人,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