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对规划人才需求的提升,各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招生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从地理学视角出发,对2013—2017年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时间上来看,研究期内该专业招生人数整体呈下滑趋势,2013—2015年下降幅度较大,2016年有所回升,但幅度较小。2013—2017年,该专业在外省计划招生人数逐渐上升,但不影响整体趋势。从空间上来看,以地理特征划分,招生人数总体呈现西多东少、中部居中、东北无分布的格局,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总体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影响该专业招生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差异。除上述因素外,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也对该专业招生的时空分布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省属高校;专业招生;时空分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73;TU982;K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20)02-0041-09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设立的专业,其前身为1998年设立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后被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1]。该专业自成立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与规划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快速城市化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问题,在中国,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被作为基本国策提出,是各级政府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的内容就是从地理学视角出发,通过城乡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促进城乡人口和经济可持续發展。随着社会对规划人才需求的提升,高等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招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许多学者对该专业的发展及未来走向进行了相关研究。2013年,陈昆仑等[2]对学科调整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做出了探讨,认为应抓住学科调整的重大机遇,发挥地理学的传统优势,推进新型人才培养。与此同时,许树辉等[3]
也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做了相关研究,力求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接。2014年,赵荣钦等[4]对专业更名背景下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做出了分析,并明确指出未来专业发展应以区域城乡建设和统筹规划为重点,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依托,培养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2015年,谢启姣[5]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用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认为现行培养模式中存在课程体系庞杂、专业认知度低、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目前,国内关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研究主要涉及专业发展方向[6-8]、专业定位[9-10]、课程体系建设[11-15]、人才培养模式[16-18]、课程改革[19-21]、教学实践[22]、就业去向分析[23]等方面,而对该专业招生情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等研究相对较少。
鉴于此,基于地理学视角,以近5年的招生情况(2013—2017年)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和地理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的时空分布特征,一方面帮助认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更名以来湖北省属高校招生格局的演化,另一方面分析影响招生分布和演化的主要因素,以剖析湖北省属高校对城乡规划人才培养的规律。
一、研究说明
(一)研究对象
基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更名时间和省属高校办学层次,将2013—2017年湖北省4所省属高校(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湖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作为研究对象。为科学反映该专业招生的地理空间特征,将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据统计,2013—2017年5年间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计划招生总人数为818人,2013年计划招生人数最多,达到176人(见表1)。5年间该专业招生的空间分布不断变化,主要分布在15个不同的省区。
(二)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包括4个方面:1)全国设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高校数据来源于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和教育部网站;2)在驱动因素分析上所涉及的各省经济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2013—2017年普通高考报名人数的数据来源于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及各大新闻网站;3)2013—2017年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人数及生源地数据是以教育部网站所提供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信息资料为基础,并结合部分高校的招生信息网站所获得;4)为确保所获数据的准确性,弥补部分数据缺失的问题,对省属高校进行了走访调查。
(三)研究方法
(1)统计数据分析法,主要应用Excel和SPSS软件,对2013—2017年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其时间和空间分布及演化特征。
(2)利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与可视化表达。根据所得资料和数据,利用Arcgis10.2软件,制作2013—2017年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各省份招生数量的空间分布图,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分析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化过程。
二、全国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规模
近年来,开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加[24]。2017年共有普通本科院校804所(不包括民办和成人高校,下同),其中,招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的院校达139所,占普通本科院校总量的17.3%。从省域分布情况看,招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的高校覆盖全国30个省份,但省域分布不均衡。前8位的省份分别是江苏(12所)、河南(9所)、湖北和广东(各8所),以及河北、山东、福建、内蒙古(各7所),占已统计设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高校总数的46.8%,西藏最少(0所)。江苏省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主要大省,河南、湖北、广东、河北、山东、福建和内蒙古等省份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省份,其中,湖北省占5.7%,“双一流”高校3所(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普通一本高校3所(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其余共2所(湖北科技学院、湖北民族学院)。 三、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的时空演化格局
(一)时间演化特征
根据2013—2017年招生数据统计,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近5年的招生规模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2013—2015年计划招生人数下降幅度较大,2015—2017年波动下降,但波动幅度较小,不影响整体趋势。总体来讲,2013—2017年该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由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本省和外省计划招生人数变化图(见图2)可以看出,2013—2017年该专业在本省计划招生人数呈平稳下降趋势,平均下降率为7.6%,而在外省计划招生人数则呈上升趋势,2013—2015年上升比较缓慢,平均上升率为3%,2015—2017年上升速度逐渐加快,平均上升率为21.9%。
(二)生源地空间特征
1.总体空间分布特征
中国目前广为认可的两种区域划分系统,一种是“十一五”期间提出的东、中、西和东北4大区域板块,另一种是南北划分系统,以南北分界线为基础按省界进行划分。这两种区域划分从不同侧面构成了描述区域差异水平和变化的系统[25],对于理解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生源分布的区域差异有着重要意义。
(1)东—中—西—东北区域差异。根据地理特征,按照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理格局统计2013—2017年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人数(见表2、表3),以分析该专业生源分布的区域差异(湖北省除外)。总体来看,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2013—2017年该专业招生累计人数在东、中、西和东北部地区分别为9,58,130,0。在西部地区招生人数最多,中部居中,东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少,属于零招生区域。由此可见,该专业招生分布上呈现由西部向东部逐渐递减的趋势。招生分布呈现区域不均衡的同时,部分区域内部呈现出明显的聚集特征,主要集中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几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具体来看,对西部地区的招生主要集中在贵州、甘肃,对中部地区的招生主要集中在河南和山西。
(2)南北区域差异。按照传统的秦岭—淮河分界线将中国划分为南北区域,统计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地域分布数据(见图3)。总体来看,南方地区累计招生数量多于北方地区,除2013年该专业在北方地区的招生数量略多于南方,其他年份在南方招生数量均多于北方。南方地区该专业的招生主要集中在贵州、广西和四川,尤其是贵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一直是高等院校招生的重点扶持对象。北方地区的招生主要集中在甘肃、河南、山西和新疆。
2. 空间格局演化特征
为进一步探讨该专业招生的空间变化关系,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根据招生人数将全国划分为零招生区域(0)、低招生区域(1~2)、中等招生区域(3~4)和高招生区域(≥5)。该专业招生的空间演化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来看,该专业招生呈空间分布不均的态势,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且呈现自中部地区逐渐向东部和西部地区不稳定性扩张的趋势。
(2)从变化趋势来看,东—中—西—东北地区招生人数的演化格局呈现不同特征。东部地区招生人数以2015年为转折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部地区招生人数则以2016年为转折点呈现先平稳上升后大幅上升的趋势,西部地区招生人数总体呈平稳上升的趋势。
(3)从招生人数变化幅度上来看,安徽、贵州一直处于低招生状态,西藏、青海、内蒙古、江苏、福建、广东及东北三省一直处于零招生状态。相反,浙江、云南、湖南、新疆、广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天津、重庆的招生人数变化幅度比较大,其中,浙江、云南、湖南、新疆、广西、河南、山西的招生人数有所增加。浙江由零招生区域转变为低招生区域,云南、湖南由零招生区域转变为中等招生区域,新疆由零招生区域转变为高招生区域,广西由低招生区域转变为中等招生区域,河南由低招生区域转变为高招生区域,山西由中等招生区域转变为高招生区域。而甘肃、河北、天津、重庆的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甘肃省由高招生区域转变为中等区域,河北、天津、重庆由低招生区域转变为零招生区域。
(4)从生源稳定性来看,2013—2017年该专业招生在中部地区较为稳定,东部和西部地区变化较大。以东部地区为例,2013年,该专业面向东部地区招生的地区为天津、河北;2014年,只面向天津市招生;2015年,招生区域又转向山东、浙江、海南三省;2016—2017年,只面向浙江省招生。
四、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时空演化的影响因素
(一)人口因素
据人口统计显示,中国的生育高峰在1991年出现拐点,并且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由此可见,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至少将持续到2018年[26]。纵观高等院校各专业发展进程,影响各专业每年计划招生人数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口因素,即适龄人口数(普通高考报名人数)。总体来看,2013—2017年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但2013—2015年下降幅度比较大,2015—2017年下降幅度趋于平缓。结合图1分析,影响总体趋势的主要原因是近5年该专业在本省计划招生人数的持续下降。从时间演化趋势上来看,该专业在本省招生人数曲线大体与湖北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曲线保持一致(见图4),即湖北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该专业在本省计划招生人数也随之下降,2013—2015年,两者下降幅度都較大,2015—2017年,两者下降幅度都趋于平缓,该专业在本省的计划招生人数与普通高考报名人数呈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
(二)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础,能为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经济支持[27],尤其是高等教育。由表3可以看出,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呈现西多东少、中部居中的格局(湖北省除外),且各省的计划招生人数与对应地区的GDP总量呈较为明显的负相关(见图5)。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尤其是教育发展水平领先于其他地区[28]。湖北省属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对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招生存在一定难度,但为确保招生生源的多样性,对东部地区的部分省份仍有少量计划招生指标,如天津、河北、山东等。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难以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较完备的设施和环境,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上很难与东中部比肩,因此,对西部地区的招生难度要远小于东部和中部。中部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居于东部和西部之间,在计划招生人数上也体现了适中的特点。
(三)政策因素
政府的宏观政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良好的政策引导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9]。在高等院校投放各专业的计划招生指标时,政策倾斜不仅有利于促进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教育公平,也能最大限度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教育部从2008年起,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由教育资源丰富、办学条件较好的天津、辽宁、上海、山东等11个省份承担,面向预计录取率较低、高教资源缺乏的内蒙古、安徽、河南、贵州、甘肃5个中西部省份招生,旨在为中西部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缩小区域教育资源差距。截至2017年,教育部规定的招生省份由原来的11个扩大到15个,而招生面向省份也由原来的5个扩大到10个。除此之外,促进教育协调发展的政策还包括国家专项计划[30]、南疆单列计划等。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都对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该专业计划招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贵州、河南、广西等省份,且2013年以来在外省的计划招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显然,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格局很好地响应了国家政策的要求。
(四)其他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也对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的时空分布产生一定影响。社会因素如市场需求、就业前景等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拟定招生计划指标提供了参考,文化因素如学校的招生传统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专业的招生格局。
五、结语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日渐成熟,该专业在获得更多社会认可的同时,其计划招生人数和所针对地区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以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化过程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1)时间上,该专业招生人数在研究期内总体呈下降趋势,2013—2015年下降幅度较大,2016年有所回升,但幅度较小。其中,外省计划招生人数呈上升趋势,但不影响总体趋势。
(2)空间上,总体来看,该专业招生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以地理特征划分呈现西多东少、中部居中、东北无分布的格局,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特点。从变化趋势来看,2013—2017年,东部地区的招生人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总体呈上升趋势;从人数变化幅度来看,2013—2017年,安徽、贵州、西藏等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云南、湖南、新疆等省份的招生人數变化幅度较大;从生源稳定性来看,2013—2017年该专业招生在中部地区较为稳定,东部和西部地区变化较大,尤其是东部地区。
(3)影响因素和机制方面,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的时空分布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2013—2017年,湖北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下降使该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该专业在东部地区的招生人数少于中部和西部;政府的招生政策使该专业对中西部地区的招生有所倾斜。除以上因素以外,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都对该专业招生的时空分布产生了一定影响。
综上,为进一步促进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的科学化、合理化,在尽可能确保生源多样性的基础上,应综合考虑人口、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合理设置招生名额及分配区域。同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促进教育公平、缩减教育差距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晓霞,杨庆媛,邱丽.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4):211-216.
[2]陈昆仑,李丹,王旭.学科调整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机遇与发展[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22-25.
[3]许树辉,左盘石,李航飞.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地理教育,2013(5):59-60.
[4]赵荣钦,丁明磊,徐晨光,等.专业更名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方向及定位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4(5):74-78.
[5]谢启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36-39.
[6]许章华,税伟,罗敏.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福州大学构建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全程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6(9):43-49.
[7]侯光辉,张前进,陈卫.以“小区域”导向改造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天津城建大学的探索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5,24(1):40-44.
[8]张茜凤,薛丽芳,马晓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6(1):96-101.
[9]刘宏燕,周秀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与特色课程体系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2):28-32. [10]吴晓敏,董萍,陆翔,等.地方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9(1):51-55.
[11]张璐,赵荣钦,丁明磊,等.专业更名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2):88-92.
[12]赵映慧,袁兆华,王杜春,等.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13(4):94-98.
[13]王璐.地方本科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4(10):151-152.
[14]刘富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6):165-168.
[15]魏兴琥.基于学生认知调查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17):76-79.
[16]郑艳霞.地方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菏泽学院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5):32-36.
[17]马瑛,李松,古力先·司马义.专业调整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探——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17):172-174.
[18]吴云清,张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创新立体化模式的思考[J].地理教育,2006(6):73-74.
[19]刘沛,刘洵,王翠红,等.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J].农业教育研究,2014(2):2-4.
[20]吴亚琪,朱恺军,陆张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4-45.
[21]卢海军,邓琳,于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详细规划》课程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13(31):169-170.
[22]麻春晓,毛蒋兴,谢妙.基于本科生认知调查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学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7-8.
[23]王兰霞,赵喜江,王蕾,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社会需求面向探讨——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29(2):88-92.
[24]戴其文,刘澈元.我国高校地理教育现状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43-47.
[25]牛小洪,万蓉,齐漫,等.中国夏季奥运会冠军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7,32(3):196-202.
[26]吴红光,许锦,王林霞.高考人数见拐点后的高职招生环境与对策分析[J].职教论坛,2013(10):81-84.
[27]王淑芬,赵学珍.我国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与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0(2):123-124.
[28]Liu, Ye. Geographical stratification and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15,44:108-117.
[29]Jia Q, Ericson D P. Equity and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Lessons from hunan province for university admissions polic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17,52:97-110.
[30]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EB/OL].(2018-03-06)[2018-10-30].http://www.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201803/t20180306_328864.html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planning talents in the society the major enrollment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in various universities has also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nrollment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majors in Hubei provinci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2013 to 2017 and found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overall enrollment of this major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with a large decline from 2013 to 2015 and a slight recovery in 2016. From 2013 to 2017, the planned enrollment of this major in other provinces was on the rise, but it did not affect the overall tre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the enrollment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rural planning major generally shows a pattern of more students in the west and less in the east, with the middle part in the middle and the northeast not distributed based on geographical features, whereas shows a pattern of more students in the southern region and less students in the northern based on the division of Qinling mountain-Huaihe ri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ange trend the enrollment of eastern regions is on the rise and then on the decline while that of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s on the ris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jor enrollment are population factor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policy differences.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factors, social factors, cultural factors will also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jor enrollment.
Key words: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enrollment;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責任编辑 周 沫)
关键词:省属高校;专业招生;时空分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73;TU982;K9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20)02-0041-09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设立的专业,其前身为1998年设立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后被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1]。该专业自成立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与规划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快速城市化给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问题,在中国,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被作为基本国策提出,是各级政府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的内容就是从地理学视角出发,通过城乡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和环境,促进城乡人口和经济可持续發展。随着社会对规划人才需求的提升,高等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招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许多学者对该专业的发展及未来走向进行了相关研究。2013年,陈昆仑等[2]对学科调整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做出了探讨,认为应抓住学科调整的重大机遇,发挥地理学的传统优势,推进新型人才培养。与此同时,许树辉等[3]
也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做了相关研究,力求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接。2014年,赵荣钦等[4]对专业更名背景下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做出了分析,并明确指出未来专业发展应以区域城乡建设和统筹规划为重点,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依托,培养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2015年,谢启姣[5]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用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并认为现行培养模式中存在课程体系庞杂、专业认知度低、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目前,国内关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研究主要涉及专业发展方向[6-8]、专业定位[9-10]、课程体系建设[11-15]、人才培养模式[16-18]、课程改革[19-21]、教学实践[22]、就业去向分析[23]等方面,而对该专业招生情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等研究相对较少。
鉴于此,基于地理学视角,以近5年的招生情况(2013—2017年)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和地理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的时空分布特征,一方面帮助认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更名以来湖北省属高校招生格局的演化,另一方面分析影响招生分布和演化的主要因素,以剖析湖北省属高校对城乡规划人才培养的规律。
一、研究说明
(一)研究对象
基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更名时间和省属高校办学层次,将2013—2017年湖北省4所省属高校(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民族学院、湖北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计划招生人数作为研究对象。为科学反映该专业招生的地理空间特征,将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据统计,2013—2017年5年间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计划招生总人数为818人,2013年计划招生人数最多,达到176人(见表1)。5年间该专业招生的空间分布不断变化,主要分布在15个不同的省区。
(二)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包括4个方面:1)全国设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高校数据来源于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和教育部网站;2)在驱动因素分析上所涉及的各省经济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2013—2017年普通高考报名人数的数据来源于湖北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及各大新闻网站;3)2013—2017年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人数及生源地数据是以教育部网站所提供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信息资料为基础,并结合部分高校的招生信息网站所获得;4)为确保所获数据的准确性,弥补部分数据缺失的问题,对省属高校进行了走访调查。
(三)研究方法
(1)统计数据分析法,主要应用Excel和SPSS软件,对2013—2017年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其时间和空间分布及演化特征。
(2)利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与可视化表达。根据所得资料和数据,利用Arcgis10.2软件,制作2013—2017年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各省份招生数量的空间分布图,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分析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化过程。
二、全国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规模
近年来,开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加[24]。2017年共有普通本科院校804所(不包括民办和成人高校,下同),其中,招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的院校达139所,占普通本科院校总量的17.3%。从省域分布情况看,招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的高校覆盖全国30个省份,但省域分布不均衡。前8位的省份分别是江苏(12所)、河南(9所)、湖北和广东(各8所),以及河北、山东、福建、内蒙古(各7所),占已统计设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高校总数的46.8%,西藏最少(0所)。江苏省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主要大省,河南、湖北、广东、河北、山东、福建和内蒙古等省份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培养的重要省份,其中,湖北省占5.7%,“双一流”高校3所(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普通一本高校3所(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其余共2所(湖北科技学院、湖北民族学院)。 三、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的时空演化格局
(一)时间演化特征
根据2013—2017年招生数据统计,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近5年的招生规模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2013—2015年计划招生人数下降幅度较大,2015—2017年波动下降,但波动幅度较小,不影响整体趋势。总体来讲,2013—2017年该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由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本省和外省计划招生人数变化图(见图2)可以看出,2013—2017年该专业在本省计划招生人数呈平稳下降趋势,平均下降率为7.6%,而在外省计划招生人数则呈上升趋势,2013—2015年上升比较缓慢,平均上升率为3%,2015—2017年上升速度逐渐加快,平均上升率为21.9%。
(二)生源地空间特征
1.总体空间分布特征
中国目前广为认可的两种区域划分系统,一种是“十一五”期间提出的东、中、西和东北4大区域板块,另一种是南北划分系统,以南北分界线为基础按省界进行划分。这两种区域划分从不同侧面构成了描述区域差异水平和变化的系统[25],对于理解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生源分布的区域差异有着重要意义。
(1)东—中—西—东北区域差异。根据地理特征,按照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理格局统计2013—2017年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人数(见表2、表3),以分析该专业生源分布的区域差异(湖北省除外)。总体来看,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2013—2017年该专业招生累计人数在东、中、西和东北部地区分别为9,58,130,0。在西部地区招生人数最多,中部居中,东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最少,属于零招生区域。由此可见,该专业招生分布上呈现由西部向东部逐渐递减的趋势。招生分布呈现区域不均衡的同时,部分区域内部呈现出明显的聚集特征,主要集中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几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具体来看,对西部地区的招生主要集中在贵州、甘肃,对中部地区的招生主要集中在河南和山西。
(2)南北区域差异。按照传统的秦岭—淮河分界线将中国划分为南北区域,统计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地域分布数据(见图3)。总体来看,南方地区累计招生数量多于北方地区,除2013年该专业在北方地区的招生数量略多于南方,其他年份在南方招生数量均多于北方。南方地区该专业的招生主要集中在贵州、广西和四川,尤其是贵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一直是高等院校招生的重点扶持对象。北方地区的招生主要集中在甘肃、河南、山西和新疆。
2. 空间格局演化特征
为进一步探讨该专业招生的空间变化关系,采用自然断点分级法,根据招生人数将全国划分为零招生区域(0)、低招生区域(1~2)、中等招生区域(3~4)和高招生区域(≥5)。该专业招生的空间演化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来看,该专业招生呈空间分布不均的态势,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且呈现自中部地区逐渐向东部和西部地区不稳定性扩张的趋势。
(2)从变化趋势来看,东—中—西—东北地区招生人数的演化格局呈现不同特征。东部地区招生人数以2015年为转折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部地区招生人数则以2016年为转折点呈现先平稳上升后大幅上升的趋势,西部地区招生人数总体呈平稳上升的趋势。
(3)从招生人数变化幅度上来看,安徽、贵州一直处于低招生状态,西藏、青海、内蒙古、江苏、福建、广东及东北三省一直处于零招生状态。相反,浙江、云南、湖南、新疆、广西、河南、山西、甘肃、河北、天津、重庆的招生人数变化幅度比较大,其中,浙江、云南、湖南、新疆、广西、河南、山西的招生人数有所增加。浙江由零招生区域转变为低招生区域,云南、湖南由零招生区域转变为中等招生区域,新疆由零招生区域转变为高招生区域,广西由低招生区域转变为中等招生区域,河南由低招生区域转变为高招生区域,山西由中等招生区域转变为高招生区域。而甘肃、河北、天津、重庆的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甘肃省由高招生区域转变为中等区域,河北、天津、重庆由低招生区域转变为零招生区域。
(4)从生源稳定性来看,2013—2017年该专业招生在中部地区较为稳定,东部和西部地区变化较大。以东部地区为例,2013年,该专业面向东部地区招生的地区为天津、河北;2014年,只面向天津市招生;2015年,招生区域又转向山东、浙江、海南三省;2016—2017年,只面向浙江省招生。
四、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时空演化的影响因素
(一)人口因素
据人口统计显示,中国的生育高峰在1991年出现拐点,并且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由此可见,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至少将持续到2018年[26]。纵观高等院校各专业发展进程,影响各专业每年计划招生人数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口因素,即适龄人口数(普通高考报名人数)。总体来看,2013—2017年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但2013—2015年下降幅度比较大,2015—2017年下降幅度趋于平缓。结合图1分析,影响总体趋势的主要原因是近5年该专业在本省计划招生人数的持续下降。从时间演化趋势上来看,该专业在本省招生人数曲线大体与湖北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曲线保持一致(见图4),即湖北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下降,该专业在本省计划招生人数也随之下降,2013—2015年,两者下降幅度都較大,2015—2017年,两者下降幅度都趋于平缓,该专业在本省的计划招生人数与普通高考报名人数呈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
(二)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基础,能为教育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经济支持[27],尤其是高等教育。由表3可以看出,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呈现西多东少、中部居中的格局(湖北省除外),且各省的计划招生人数与对应地区的GDP总量呈较为明显的负相关(见图5)。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科教文卫事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尤其是教育发展水平领先于其他地区[28]。湖北省属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对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招生存在一定难度,但为确保招生生源的多样性,对东部地区的部分省份仍有少量计划招生指标,如天津、河北、山东等。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难以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较完备的设施和环境,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上很难与东中部比肩,因此,对西部地区的招生难度要远小于东部和中部。中部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居于东部和西部之间,在计划招生人数上也体现了适中的特点。
(三)政策因素
政府的宏观政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良好的政策引导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9]。在高等院校投放各专业的计划招生指标时,政策倾斜不仅有利于促进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教育公平,也能最大限度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教育部从2008年起,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由教育资源丰富、办学条件较好的天津、辽宁、上海、山东等11个省份承担,面向预计录取率较低、高教资源缺乏的内蒙古、安徽、河南、贵州、甘肃5个中西部省份招生,旨在为中西部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缩小区域教育资源差距。截至2017年,教育部规定的招生省份由原来的11个扩大到15个,而招生面向省份也由原来的5个扩大到10个。除此之外,促进教育协调发展的政策还包括国家专项计划[30]、南疆单列计划等。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都对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该专业计划招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贵州、河南、广西等省份,且2013年以来在外省的计划招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显然,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格局很好地响应了国家政策的要求。
(四)其他因素
除上述因素外,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也对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的时空分布产生一定影响。社会因素如市场需求、就业前景等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拟定招生计划指标提供了参考,文化因素如学校的招生传统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专业的招生格局。
五、结语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日渐成熟,该专业在获得更多社会认可的同时,其计划招生人数和所针对地区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以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化过程为例进行研究,分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1)时间上,该专业招生人数在研究期内总体呈下降趋势,2013—2015年下降幅度较大,2016年有所回升,但幅度较小。其中,外省计划招生人数呈上升趋势,但不影响总体趋势。
(2)空间上,总体来看,该专业招生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以地理特征划分呈现西多东少、中部居中、东北无分布的格局,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呈现南多北少的分布格局,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特点。从变化趋势来看,2013—2017年,东部地区的招生人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中部和西部地区总体呈上升趋势;从人数变化幅度来看,2013—2017年,安徽、贵州、西藏等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云南、湖南、新疆等省份的招生人數变化幅度较大;从生源稳定性来看,2013—2017年该专业招生在中部地区较为稳定,东部和西部地区变化较大,尤其是东部地区。
(3)影响因素和机制方面,湖北省属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的时空分布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2013—2017年,湖北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下降使该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该专业在东部地区的招生人数少于中部和西部;政府的招生政策使该专业对中西部地区的招生有所倾斜。除以上因素以外,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都对该专业招生的时空分布产生了一定影响。
综上,为进一步促进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招生的科学化、合理化,在尽可能确保生源多样性的基础上,应综合考虑人口、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合理设置招生名额及分配区域。同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促进教育公平、缩减教育差距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杨晓霞,杨庆媛,邱丽.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西南大学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4):211-216.
[2]陈昆仑,李丹,王旭.学科调整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机遇与发展[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22-25.
[3]许树辉,左盘石,李航飞.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地理教育,2013(5):59-60.
[4]赵荣钦,丁明磊,徐晨光,等.专业更名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方向及定位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4(5):74-78.
[5]谢启姣.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1):36-39.
[6]许章华,税伟,罗敏.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福州大学构建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全程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6(9):43-49.
[7]侯光辉,张前进,陈卫.以“小区域”导向改造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天津城建大学的探索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5,24(1):40-44.
[8]张茜凤,薛丽芳,马晓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6(1):96-101.
[9]刘宏燕,周秀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与特色课程体系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2):28-32. [10]吴晓敏,董萍,陆翔,等.地方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定位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9(1):51-55.
[11]张璐,赵荣钦,丁明磊,等.专业更名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2):88-92.
[12]赵映慧,袁兆华,王杜春,等.东北农业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高等理科教育,2013(4):94-98.
[13]王璐.地方本科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4(10):151-152.
[14]刘富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6):165-168.
[15]魏兴琥.基于学生认知调查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7(17):76-79.
[16]郑艳霞.地方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菏泽学院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5):32-36.
[17]马瑛,李松,古力先·司马义.专业调整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探——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17):172-174.
[18]吴云清,张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创新立体化模式的思考[J].地理教育,2006(6):73-74.
[19]刘沛,刘洵,王翠红,等.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构与实施——以“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J].农业教育研究,2014(2):2-4.
[20]吴亚琪,朱恺军,陆张维.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4-45.
[21]卢海军,邓琳,于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详细规划》课程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13(31):169-170.
[22]麻春晓,毛蒋兴,谢妙.基于本科生认知调查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学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7-8.
[23]王兰霞,赵喜江,王蕾,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社会需求面向探讨——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29(2):88-92.
[24]戴其文,刘澈元.我国高校地理教育现状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43-47.
[25]牛小洪,万蓉,齐漫,等.中国夏季奥运会冠军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7,32(3):196-202.
[26]吴红光,许锦,王林霞.高考人数见拐点后的高职招生环境与对策分析[J].职教论坛,2013(10):81-84.
[27]王淑芬,赵学珍.我国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分析与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0(2):123-124.
[28]Liu, Ye. Geographical stratification and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15,44:108-117.
[29]Jia Q, Ericson D P. Equity and access to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Lessons from hunan province for university admissions polic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017,52:97-110.
[30]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EB/OL].(2018-03-06)[2018-10-30].http://www.moe.edu.cn/jyb_xwfb/gzdt_gzdt/201803/t20180306_328864.html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planning talents in the society the major enrollment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in various universities has also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ograph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nrollment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majors in Hubei provinci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2013 to 2017 and found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im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overall enrollment of this major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with a large decline from 2013 to 2015 and a slight recovery in 2016. From 2013 to 2017, the planned enrollment of this major in other provinces was on the rise, but it did not affect the overall tre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ce, the enrollment of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 -rural planning major generally shows a pattern of more students in the west and less in the east, with the middle part in the middle and the northeast not distributed based on geographical features, whereas shows a pattern of more students in the southern region and less students in the northern based on the division of Qinling mountain-Huaihe ri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ange trend the enrollment of eastern regions is on the rise and then on the decline while that of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s on the ris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jor enrollment are population factor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policy differences.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 factors, social factors, cultural factors will also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jor enrollment.
Key words: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enrollment;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human geography and urban-rural planning
(責任编辑 周 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