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史上的“败笔”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mt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普刊物往往把科学发现和成就的取得描绘成顺理成章之事,好像只要想到了,并照所想的去做,就会有所突破,就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其实,科学研究的成功率一般只有10%或者更小。真正的科学家往往是在经历了九次失败之后,仍能以同样的热情投入第十次研究,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同样如此。本文拟通过人类对一系列不存在的“星球”或“卫星”的研究经历,向人们展示宇宙探索史上的几处“败笔”。
  
  沃尔卡诺斯星球
  19世纪一个悬而未决的天文学难题是,人们无法解释水星运行轨道的偏移现象。1860年1月2日,法国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乌尔宾·列威利埃(曾在海王星发现之前就准确计算出了其位置)预言,在太阳和水星之间有可能还存在一颗行星。这一消息刚一传出,苏黎士太阳黑子研究中心的沃尔夫教授就宣布,他发现了几颗“可疑的”太阳黑子。紧接着,其他一些天文学家也相继表示支持列威利埃的猜想。
  在这之前,列威利埃还收到一位天文爱好者列斯卡波的来信。此人谈到,他在1859年3月26日曾发现太阳上有一个大黑斑。在他观察的一个多小时中,这颗黑斑飞越太阳圆面约1/4的距离。列威利埃通过推算认为,这颗“行星”的重量是水星重量的1/17,它绕太阳1周的时间为19天另7个小时。于是,他便为其取名为“沃尔卡诺斯(火神)”星球。
  1860年太阳全食期间,列威利埃动员自己在法国和其他国家的所有同事寻找“沃尔卡诺斯”,但没有成功。
  1875年2月4日,德国天文学家威贝尔告诉列威利埃,他发现了太阳上的一个大黑斑。列威利埃据此推断,“沃尔卡诺斯”应该在2月初飞越太阳圆面,但最后还是无果而终。
  1878年7月29日,又有两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发现,在太阳附近存在“某种飞行物”,美国密歇根州的天文学教授瓦特松甚至发现,在太阳和水星之间存在两颗行星。
  当许多科学家一致证明存在这一行星时,这种发现似乎已成为事实。但在此后的好长时间内,从未有人观察到过这一“行星”。而且,当1916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表后,这一猜想最终不攻自破。
  到1929年5月,美国帕萨迪纳的天文学家艾尔文·弗洛伊德里赫详细记录了太阳全食的过程,并在分析了太阳周围的运动物体后宣布,太阳附近根本不存在什么行星。
  
  水 星 卫 星
  1974年3月27日,美国“海员10”号太空飞船飞越水星上空时,突然发现一股强大的紫外射线。第二天,这股射线消失,但三天之后又重新出现,而且,它似乎不像是来自水星。
  天文学家都知道,如此波长的紫外线绝不可能在宇宙中滞留如此长的时间。那么,它从何而来?莫非水星也有卫星?
  此后科学家还发现,这种射线的运行速度每秒约为4000米,这进一步佐证了有关水星卫星的猜想。美国有关方面就此召集专家小组进行论证,并已做好了向新闻界宣布的准备。此时眼明手快的记者已将这一消息公诸于众。
  正当人们将这一消息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有关专家却突然出面否认了有关“水星卫星”的说法。原来,经过有关专家的详细研究发现,这股射线是星际间未被吸收的紫外线,美国太空飞船发现的射线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通过这一发现,人类学会了利用紫外线观察天体。由此可见,在科学探索中,偶尔的失误也可能产生有益的结果。
  
  金 星 卫 星
  1672年,一位享有盛誉的天文学家约瓦尼·多米尼科·卡西尼发现金星有个“伴侣”。但是,这位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并未立即宣布这一消息,只是在4年后它再次出现后才记录下来。这个“伴侣”的半径是金星的1/4,且具有相似的位置。接着,相继有许多科学家分别在1740年、1759年和1761年发现了这一现象。
  围绕金星是否存在卫星,不同观点的科学家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1766年,维也纳天文台台长海尔发表论文称,所谓的“金星卫星”只不过是一种视错觉,因为金星发出的耀眼的光芒足以在人们的视觉中多反射出一个小型圆面。但“卫星”的目击者立即予以反驳,德国科学家约根·拉姆贝特甚至公布了有关“卫星”轨道的详细数据材料。
  1884年,布鲁塞尔天文台台长胡佐提出另一种假说。他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在他所进行的1080个观察日中,只有3天能看到金星上空有“卫星”。据此,他得出结论称,人们观察到的所谓的“卫星”有可能是一颗独立的行星,每283天绕太阳1周,偶尔会和金星一同出现。
  3年之后,比利时科学院发表专著认为,几乎所有的“发现者”都把金星附近的一颗普通星星误认为是金星的卫星。此后,美国天文学家爱德华·巴尔纳尔德于1892年8月13日再次证明,金星附近的“飞行物”只不过是一颗小行星罢了。
  
  第二颗月亮
  1846年,法国图卢兹天文台台长弗雷德里克·彼蒂宣布,他们于3月21日发现了地球的第二颗卫星,其轨道最远点离地球3670千米,最近点仅11千米。
  这一消息公布后,著名天文学家列威利埃立即发现,卫星在这样低的轨道上运动很容易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但当时由于缺少有关大气压力的具体数据,他提出的意见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彼蒂在此后的15年时间里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但许多天文学家对此都持保留意见。恰在这时,著名作家儒略·凡尔纳的一篇小说帮了他的忙。凡尔纳读了彼蒂的论著后,将其中的有关内容写入他的长篇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引起许多读者的极大兴趣,有关“第二颗月亮”的观念深入读者之心。从此以后,寻找“第二颗月亮”的热潮骤起,甚至许多读者都加入了这一行列。
  1922年,英国天文学家彼凯林发表论文指出,在这样低的轨道上,即便是直径为3米的卫星也应该用肉眼看到,如果看不见,只能说这颗赫赫有名的“月亮”的体积还要小得多。这篇论文发表在当时有名的科普杂志上,受到成千上万天文爱好者的关注。至此,有关寻找“第二颗月亮”的热潮才有所降温。
  实际上,地球极有可能在很短时间内“收养”另一颗“卫星”:个别坠落到大气层的陨石有可能降速后进入地球卫星轨道飞行,但它常常会同大气层发生“磨擦”,最终不可能长久地绕地球飞行。这种现象以前也曾有过记载。而彼蒂观察到的所谓“第二颗月亮”有可能正是诸如此类的飞行物。
  尽管如此,人类寻找“第二颗月亮”至今仍未中止。继彼蒂之后,相继又有几位科学家也发现地球存在第二颗卫星,但都因拿不出科学论据而无法取得人们的认同。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随着人造地球卫星的出现,美国天文学家约翰·巴勒比证实,他在1966年~1969年间共发现了至少十多个地球卫星,其理论依据是:人造卫星报废后,其残骸有可能继续以卫星的形式出现在太空。按照他提出的卫星轨道参数,个别卫星应该能够被人的眼睛观察到,但实际上至今仍未有人看到过其中的任何一颗。
  
  火 星 卫 星
  第一位提出“火星卫星”的人是著名科学家开普勒,他于1610年根据伽利略的“土星火环”之说,推断伽利略已经找到了“火星卫星”。
  1643年,一位卡普勤修士希尔声称,他曾观察到七颗“火星卫星”。现在可以肯定地说,他当初一定是把火星附近的某些星星当成了火星卫星,因为那时的望远镜还远不足以观察到火星卫星。
  1747年,德国一位船长金德尔曼表示,他曾于1744年7月10日观察到一颗“火星卫星”,其绕火星1周的时间为59小时50分6秒,这种精确度即便在观测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也难以达到!
  只有到了1877年,美国人阿萨夫·霍尔才真正发现了“火卫一”和“火卫二”,其运行周期实际上分别为7小时39分和30小时18分。
  
  木 星 卫 星
  1975年,帕洛马尔天文台的查尔斯·科瓦里拍摄到一个类似于木星卫星的飞行物,并将其排序为第14号。但这颗“卫星”在出现数次后突然消失,至今再未出现过。
  
  土 星 卫 星
  1905年,英国著名科学家彼凯林声称发现了第10颗“土星卫星”,并命名为“泰米斯”。此后,这颗“卫星”再也未曾出现过。但出于对这位科学家的尊重,这一发现一直记载在天文学历史上,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1966年,德理福斯发现了真正的第10颗土星卫星“雅努斯(门神)”。
  
  第10颗行星
  1846年9月,著名天文学家约翰·阿达姆斯和列威利埃在研究天王星运行轨迹的基础上,发现了太阳系中第8颗行星海王星。1879年~1880年间,科学家弗拉马里奥和福布斯在分析了彗星运行轨道后得出结论,认为还应有一两颗未被人们发现的行星在对彗星的运行轨道产生影响作用。为此,各国科学家掀起了寻找第9颗行星的热潮。1930年,美国堪萨斯年轻的天文学爱好者克莱德·托博终于发现了太阳系中第9颗行星冥王星。
  此后,托博又用15年的时间,继续研究星体,以求找到更加遥远的行星。他发现了一个新星系、5个新星团、一颗新彗星及800多颗小行星,但最终未找到第10颗行星。
  同时,天文学家继续在研究彗星的运行轨道偏移现象,并不断提出第10颗行星的假说。他们努力将注意力集中在太阳系的边缘,但除了发现几颗小行星外,仍未找到所谓的“第10颗行星”。直到现在,科学家仍未放弃孜孜不倦的寻找工作。
  
  太阳的伴侣
  1985年,美国南路易斯安纳大学的丹尼尔·威特米和约翰·马杰兹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太阳还有一个伴侣,并取名为“涅墨西斯(报应女神)”。它不发光,是一颗白矮星,体积相当于地球。“涅墨西斯”运行轨道为椭圆形,运行周期约为3000万年。
  在这之前,从未有过关于这颗恒星的任何观察报告,惟一可供佐证的现象是,大约每隔3000万年,地球上就会发生数次强烈的灾变,其中最具说服力的事实是,约在6500万年前地球恐龙的灭绝。然而,多年以来,有关这颗恒星的其他详细情况仍没有取得新进展,同时科学家也无法确认这颗恒星的存在与否。时至今日,这项探索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其他文献
本文系统阐述了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图书馆需要开展新服务的必要性,并详细论述了图书馆在新环境下新发展的三个阶段;同时,本文讨论了新的服务方式,最后对国内在移动互联环境下
该岛是7百万年前的火山喷发而形成的,面积17平方公里,岛上森林繁茂,鸟语花香,蓝天白云,一尘不染。1982年,该岛被宣布为国家公园,本目的是保护当地珍惜的动植物。但没想到,这一世外小岛立即成7澳大利亚人旅游度假的乐园。    豪勋爵岛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澳大利亚悉尼东北部780公里处的大洋中,从悉尼坐飞机只需两个半小时就可到达从空中鸟瞰那是个南北向延展的狭长岛屿,岛上独特的地貌和绿化,使过去
运用知识管理实施图书馆服务是一种全新的现代管理模式,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知识管理与图书馆服务内容的阐述,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分析基于知识管
说起时间旅行,我们总会觉得那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是科幻小说的专利。然而,科学家们发现,还没有任何已知物理学定律能够完全否定时间旅行。其实,从理论上讲,将物质沿着时间的轨迹来回切换并不如我们想像的那么困难。问题是,一旦试图将其付诸实施,技术上的难题便会接踵而来。  还记得所谓虫洞效应吗?据说利用那些狭小的时空隧道,我们便可从某一时刻游移至另一时刻。倘若我们想回到过去,在理论上,这确实不失为一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