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个国家发展经济必须放眼世界,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国家的宏观决策必须从全球角度进行考虑。会计信息作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家化是会计发展的内因,国际化是会计发展的外因。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协调是会计发展的保证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具有国家化的一面,各国政治、经济、法律体系﹑文化教育与科学技术等各项因素必然影响和制约其会计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发展;国家;国际
一、国家化:会计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规定了会计发展的基本格局。会计的本质作用不仅仅在于从形式上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运行过程和结果,而且要从本质上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所内含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下,会计的诸多方面都必须能够体现这些制度的基本要求。
改革开放前,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具有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企业实际上是在国家直接领导下的一个部门,会计核算的范围可视为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实质上是以国家的各项要求和指标为尺度来归集会计信息,是对计划经济予以局部的反映。
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吸引外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使得我国会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些外部环境变化使我国的会计主体拥有了相当广泛的自主权,企业经营活跃,业务频繁,会计行为所涉及的范围和利益主体较广,会计的市场作用明显,这些变化推动了我国会计的改革和发展。
美国的情况也是如此。从美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史来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是没有统一的会计制度的。他们只是将不全面的,甚至是零散的、非系统的会计制度、会计规范纳入《公司法》中,并以此来约束公司的会计行为。在发生了1882年、1893年和1907年等数次以金融动荡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尤其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后,会计界做了大量工作,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统一会计制度实现形式——会计准则,并很快促成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建立及国际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进行会计国际协调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实现条件。
二、国际化:会计发展的外在动力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个国家发展经济必须放眼世界,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国家的宏观决策必须从全球角度进行考虑。会计信息作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内部方面: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使其对会计信息国际可比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出于管理的需要,跨国公司要求各国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标准提供会计信息,编制财务报表,而子公司还必须按照子公司所在国的要求编制会计报表,以满足所在国家税收等方面的需要。跨国公司希望通过会计国际化尽可能地避免诸如此类情况的发生,消除会计差异,以实现最大化的利益。
企业外部方面:随着债券和股票发行突破国家界限,国际性的筹资活动日益增多,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平均每年增长29%左右,比世界贸易额的增长幅度高3倍,比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高4倍。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和标准编制的会计报表,一方面可以满足资本供需双方了解财务状况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国际证券监督机构的监管提供方便。
三、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协调:会计发展的保证
会计首先是为本国经济服务的,然后才是国际化的问题。会计的发展应立足于国内,在国家化的前提下,进行国际化发展。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受制于它赖以存在的诸多环境因素,因此会计差异不可避免。这种差异有时是令人吃惊的,如1993年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按德国会计标准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盈利615万德国马克,而按美国会计标准编制则亏损1839万德国马克,相差2454万德国马克。为尽可能地消除会计差异,实现会计国际化,促进会计的健康发展,本文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会计发展必须与特定环境相适应
会计的国际化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标准国际化,它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国家利益,如国家经济增长、税收利益、跨国公司利润变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变化,甚至于国家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差异、传统文化、社会习俗等。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全部实行会计国际化,即便是美国。虽然当前的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上是英美等发达国家制定的,体现英美等国的利益,但是美国在是否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问题上,持相当谨慎的态度。另外,采用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并不意味着会计信息的高透明度。
(二)成本-效益的均衡
会计是一种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在会计的制度变迁过程中,更应该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会计国际化能够降低交易参与各方的交易费用,减少各国重复制定准则所需的费用,降低国际证券市场的监管、协调等费用。但是,会计国际化对于经济不发达、市场基础较差的国家或地区来说,可能就是一种负担,因会计国际化导致巨大的转换成本。因此,会计国际化必须进行权衡,尽量减少会计国际化的负面影响。欧盟之所以要求从2005年起,欧洲所有上市公司都要提供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合并报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所花费的成本比欧盟自己制定一套准则的成本更小,并且欧盟内的不少国家原来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员,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阻力较小。
(三)积极介入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
在会计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借鉴和吸收国际会计准则和一些发达国家会计准则中的有用成分,更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在欧美主导的国际会计标准体系中注入新的力量,使国际会计准则更多地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陈轲,凌飞.试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的辩证关系[J].财会月刊,1997,(9).
[2]龚兴隆,周斌.关于处理会计准则国际化与国家化关系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2,(10).
[3]蒋平,高剑.从当前我国会计环境看会计国际化[J].当代经济,2005,(5).
[4]杨照华.会计法治与市场经济[J].会计研究,2000,(7).
关键词:会计;发展;国家;国际
一、国家化:会计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规定了会计发展的基本格局。会计的本质作用不仅仅在于从形式上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运行过程和结果,而且要从本质上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所内含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下,会计的诸多方面都必须能够体现这些制度的基本要求。
改革开放前,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具有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企业实际上是在国家直接领导下的一个部门,会计核算的范围可视为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实质上是以国家的各项要求和指标为尺度来归集会计信息,是对计划经济予以局部的反映。
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吸引外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使得我国会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些外部环境变化使我国的会计主体拥有了相当广泛的自主权,企业经营活跃,业务频繁,会计行为所涉及的范围和利益主体较广,会计的市场作用明显,这些变化推动了我国会计的改革和发展。
美国的情况也是如此。从美国会计制度的发展史来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美国是没有统一的会计制度的。他们只是将不全面的,甚至是零散的、非系统的会计制度、会计规范纳入《公司法》中,并以此来约束公司的会计行为。在发生了1882年、1893年和1907年等数次以金融动荡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尤其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后,会计界做了大量工作,创立了一种崭新的、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统一会计制度实现形式——会计准则,并很快促成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建立及国际会计准则的产生与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进行会计国际协调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实现条件。
二、国际化:会计发展的外在动力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个国家发展经济必须放眼世界,积极参与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国家的宏观决策必须从全球角度进行考虑。会计信息作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企业内部方面: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使其对会计信息国际可比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出于管理的需要,跨国公司要求各国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标准提供会计信息,编制财务报表,而子公司还必须按照子公司所在国的要求编制会计报表,以满足所在国家税收等方面的需要。跨国公司希望通过会计国际化尽可能地避免诸如此类情况的发生,消除会计差异,以实现最大化的利益。
企业外部方面:随着债券和股票发行突破国家界限,国际性的筹资活动日益增多,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平均每年增长29%左右,比世界贸易额的增长幅度高3倍,比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高4倍。按照统一的会计准则和标准编制的会计报表,一方面可以满足资本供需双方了解财务状况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国际证券监督机构的监管提供方便。
三、国家化与国际化的协调:会计发展的保证
会计首先是为本国经济服务的,然后才是国际化的问题。会计的发展应立足于国内,在国家化的前提下,进行国际化发展。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受制于它赖以存在的诸多环境因素,因此会计差异不可避免。这种差异有时是令人吃惊的,如1993年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按德国会计标准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盈利615万德国马克,而按美国会计标准编制则亏损1839万德国马克,相差2454万德国马克。为尽可能地消除会计差异,实现会计国际化,促进会计的健康发展,本文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会计发展必须与特定环境相适应
会计的国际化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标准国际化,它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国家利益,如国家经济增长、税收利益、跨国公司利润变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变化,甚至于国家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差异、传统文化、社会习俗等。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全部实行会计国际化,即便是美国。虽然当前的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上是英美等发达国家制定的,体现英美等国的利益,但是美国在是否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问题上,持相当谨慎的态度。另外,采用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并不意味着会计信息的高透明度。
(二)成本-效益的均衡
会计是一种降低交易费用的制度安排,在会计的制度变迁过程中,更应该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会计国际化能够降低交易参与各方的交易费用,减少各国重复制定准则所需的费用,降低国际证券市场的监管、协调等费用。但是,会计国际化对于经济不发达、市场基础较差的国家或地区来说,可能就是一种负担,因会计国际化导致巨大的转换成本。因此,会计国际化必须进行权衡,尽量减少会计国际化的负面影响。欧盟之所以要求从2005年起,欧洲所有上市公司都要提供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合并报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所花费的成本比欧盟自己制定一套准则的成本更小,并且欧盟内的不少国家原来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成员,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阻力较小。
(三)积极介入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
在会计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借鉴和吸收国际会计准则和一些发达国家会计准则中的有用成分,更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在欧美主导的国际会计标准体系中注入新的力量,使国际会计准则更多地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陈轲,凌飞.试论会计国际化与国家化的辩证关系[J].财会月刊,1997,(9).
[2]龚兴隆,周斌.关于处理会计准则国际化与国家化关系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2,(10).
[3]蒋平,高剑.从当前我国会计环境看会计国际化[J].当代经济,2005,(5).
[4]杨照华.会计法治与市场经济[J].会计研究,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