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是高校工作的龙头,十分重要。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在当前有着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较为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学科建设内涵,学科建设的意义,学科建设中基本环节等基本问题,以便为高校学科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学科建设;内涵;意义;基本环节
学科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是高校建设的核心,它不仅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更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特点和优势。只有把学科建设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抓学科建设,必须理清思路,认识学科建设的意义,把握学科建设的内涵与要求,明确学科建设的基本环节等基本问题。
一、把握学科建设的内涵
学科是一定领域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一定学科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相对稳定的知识组合体。学科的发展是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的需求密切相关的。学科的概念和内涵是随着人们对学科的认识而不断发展和演化的。
高等学校中学科的概念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学科范畴了,它拓展了学科视野中的学科外延,丰富了纯学科意义上的学科内涵,反映在学科上不仅仅是某一知识体系的学科范畴,它还代表着一种专门化组织,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任。
高校学科建设系统由学科内涵建设、学科外延发展和学科建设管理等三个子系统组成。根据系统工程的观点,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和子系统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构成了高校学科建设的体系结构。学科内涵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它主要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梯队建设、物质条件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等内容。其中,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学术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物质条件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重点学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高校学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性的基础工程。
二、认识学科建设的意义
学科水平决定一所大学的水平。近年来,许多高校深刻认识到,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学校,也不可能有一流的人才、成果和服务。学科的水平决定一所大学的水平。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能凝聚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基地,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立足学科前沿,不斷创新。也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能在社会中产生信任感、认同感,因而才有可能承接重大科研项目,产生重大科技成果。由此可见,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就难以有有实力的大学。学科水平已成为大学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社会知名度的主要标志。
学科的水平是吸引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因素。我国许多知名学者就是在高水平学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为一流的学科有顶尖水平大师带头,有高水平的研究基地,有高级别的研究课题和众多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内容学者,在高层次研究中,学者们的学术水平自然提升很快。因此,一流的学科才能吸引更多的一流学者。各高校在引进人才过程中发现,没有一定水平的学科基础,就难以引进高水平的学者,即使引进了也难以留住人。
学科水平也决定着教育质量。高水平学科凝聚的高水平学术队伍、先进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对学生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性格品质等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因素。同时,高水平学科也吸引高质量的生源,从而形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良性循环。
因此,学科建设是高校的一项战略性建设,是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结合点,是高校保证质量,提高水平的关键。同时,学科建设工作难度大,不易见成效,工作复杂,难于考核。要做好学科建设工作,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必须下大力气来抓,要站得高,看得远,不能急功近利,要把学科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三、明确学科建设的基本环节
学科建设工作不仅是上层次、求发展的问题,同样也关系到办学特色的形成、凝聚力的增强、影响力的扩大、质量效益的提高和办学实力的提升。一言敝之,通过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带动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推动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明确并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是学科建设要与学科方向确立相结合,以体现学科建设的自觉性。学科建设中首要的任务是选择、确定学科方向。在选择和确定学科方向时,应把握这样几点:在学科的本体部分,至少要有一个方向;要确立有特色的学科方向,并以此为重点加强建设;要不断寻找新的生长点。这就要求不断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在学科前沿寻找新的生长点,努力创新。
2.是学科建设要与学科梯队建设相结合,以增强学科实力。学科建设,关键靠教师,特别是大师级的学者。因而,在学科梯队建设中应注意着重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要建立合理的学科梯队结构。不同的学科,对其梯队结构的要求不同。一般而言,学科梯队中要确定一位在本学科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每个学科方向,要有一两名学术地位比较高的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每个学术带头人下面,还要配备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合理的梯队。第二,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学科、学术带头人要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相关学科的知识面与很强的研究能力;要有开阔的视野,能够把握和抓住学科前沿,带领本学科始终走在学科建设的前列。并且,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更要有宽阔的胸怀和气度,关心、团结和带领学术梯队的同志共同奋斗。第三,要处理好学科带头人和学科负责人的关系。有的学科,二者可合二为一,既是学科带头人,又是学科建设负责人,在这种情况下,主要的问题是配备好助手,以减轻其负担。另一些学科,因多种因素,需配备学科建设负责人,这样,团结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双方都要互相尊重。特别是学科建设负责人,要多听学科带头人的意见,支持他们的工作。
3.是学科建设要与学科基地建设相结合,以创造发展条件。现代学科建设离不开基地,在抓好学科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实验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中,要统一规划,集中有限资金,建设若干开放式的高水平基地,并制定相应的规定,作到资源共享。
4.是学科建设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以形成学科特色。现代科学研究首先要立项。通过立项,明确研究的目的、内容和创新价值。争取重大项目,首先要组织起来,联合作战。要发动教师特别是有学术思想的教授、教师,经常进行思想“碰撞”,寻找新的生长点,构想新的课题。
5.是学科建设要与学位点的建设相结合,以提高学科层次。前面已提及,学科标志性建设之一就是学位点建设。只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毕业生才能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学校才能有更好的生源,教育才有特色,发展才更有后劲。但学科建设决不仅仅是学位点相关学科的任务,它应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因为培养多层次人才最终靠的是高水平学科,提高质量最终靠的是对学科持续不断的建设。
6.是学科建设要与学术交流、学术合作相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学科建设离不开交流与合作,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将能很快地吸收、消化学术前沿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信息,能够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思维模式的变革,对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将有极大的启发作用。同时,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教师通过介绍自己的学术成果,不仅能扩大影响,赢得声誉,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并且也有机会获得更多支持,争取到更多的帮助。
7.是学科建设必须与学科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相结合,以发挥学科效益。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科技和信息优势,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学校办学之路愈走愈宽。尤其是结合地方经济建设所提出的问题,有计划地选择若干领域的课题进行研究,做好产、学、研结合工作,促进相关学科建设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宁生.论学科建设[J].石油教育,2002,(1).
[2]刘诚芳.试析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1).
[3]谢桂华.关于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2,(5).
[4]马涛,邓鹏图.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内涵略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1).
[5]周祖德.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学校全面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6,(1).
[6]张振刚.中国研究型大学分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4).
[7]马建.关于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1,(7).
[8]余国扬.高校学科建设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
作者简介:魏燕(1979-),女,西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学科建设管理工作。
关键词:学科建设;内涵;意义;基本环节
学科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是高校建设的核心,它不仅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更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特点和优势。只有把学科建设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抓学科建设,必须理清思路,认识学科建设的意义,把握学科建设的内涵与要求,明确学科建设的基本环节等基本问题。
一、把握学科建设的内涵
学科是一定领域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一定学科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相对稳定的知识组合体。学科的发展是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的需求密切相关的。学科的概念和内涵是随着人们对学科的认识而不断发展和演化的。
高等学校中学科的概念已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学科范畴了,它拓展了学科视野中的学科外延,丰富了纯学科意义上的学科内涵,反映在学科上不仅仅是某一知识体系的学科范畴,它还代表着一种专门化组织,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任。
高校学科建设系统由学科内涵建设、学科外延发展和学科建设管理等三个子系统组成。根据系统工程的观点,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和子系统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构成了高校学科建设的体系结构。学科内涵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它主要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梯队建设、物质条件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等内容。其中,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学术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物质条件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保障;重点学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高校学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性的基础工程。
二、认识学科建设的意义
学科水平决定一所大学的水平。近年来,许多高校深刻认识到,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学校,也不可能有一流的人才、成果和服务。学科的水平决定一所大学的水平。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能凝聚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基地,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立足学科前沿,不斷创新。也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能在社会中产生信任感、认同感,因而才有可能承接重大科研项目,产生重大科技成果。由此可见,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就难以有有实力的大学。学科水平已成为大学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社会知名度的主要标志。
学科的水平是吸引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因素。我国许多知名学者就是在高水平学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为一流的学科有顶尖水平大师带头,有高水平的研究基地,有高级别的研究课题和众多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内容学者,在高层次研究中,学者们的学术水平自然提升很快。因此,一流的学科才能吸引更多的一流学者。各高校在引进人才过程中发现,没有一定水平的学科基础,就难以引进高水平的学者,即使引进了也难以留住人。
学科水平也决定着教育质量。高水平学科凝聚的高水平学术队伍、先进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对学生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性格品质等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因素。同时,高水平学科也吸引高质量的生源,从而形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良性循环。
因此,学科建设是高校的一项战略性建设,是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结合点,是高校保证质量,提高水平的关键。同时,学科建设工作难度大,不易见成效,工作复杂,难于考核。要做好学科建设工作,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必须下大力气来抓,要站得高,看得远,不能急功近利,要把学科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三、明确学科建设的基本环节
学科建设工作不仅是上层次、求发展的问题,同样也关系到办学特色的形成、凝聚力的增强、影响力的扩大、质量效益的提高和办学实力的提升。一言敝之,通过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带动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推动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明确并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1.是学科建设要与学科方向确立相结合,以体现学科建设的自觉性。学科建设中首要的任务是选择、确定学科方向。在选择和确定学科方向时,应把握这样几点:在学科的本体部分,至少要有一个方向;要确立有特色的学科方向,并以此为重点加强建设;要不断寻找新的生长点。这就要求不断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在学科前沿寻找新的生长点,努力创新。
2.是学科建设要与学科梯队建设相结合,以增强学科实力。学科建设,关键靠教师,特别是大师级的学者。因而,在学科梯队建设中应注意着重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要建立合理的学科梯队结构。不同的学科,对其梯队结构的要求不同。一般而言,学科梯队中要确定一位在本学科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每个学科方向,要有一两名学术地位比较高的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每个学术带头人下面,还要配备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合理的梯队。第二,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学科、学术带头人要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相关学科的知识面与很强的研究能力;要有开阔的视野,能够把握和抓住学科前沿,带领本学科始终走在学科建设的前列。并且,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更要有宽阔的胸怀和气度,关心、团结和带领学术梯队的同志共同奋斗。第三,要处理好学科带头人和学科负责人的关系。有的学科,二者可合二为一,既是学科带头人,又是学科建设负责人,在这种情况下,主要的问题是配备好助手,以减轻其负担。另一些学科,因多种因素,需配备学科建设负责人,这样,团结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双方都要互相尊重。特别是学科建设负责人,要多听学科带头人的意见,支持他们的工作。
3.是学科建设要与学科基地建设相结合,以创造发展条件。现代学科建设离不开基地,在抓好学科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实验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中,要统一规划,集中有限资金,建设若干开放式的高水平基地,并制定相应的规定,作到资源共享。
4.是学科建设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以形成学科特色。现代科学研究首先要立项。通过立项,明确研究的目的、内容和创新价值。争取重大项目,首先要组织起来,联合作战。要发动教师特别是有学术思想的教授、教师,经常进行思想“碰撞”,寻找新的生长点,构想新的课题。
5.是学科建设要与学位点的建设相结合,以提高学科层次。前面已提及,学科标志性建设之一就是学位点建设。只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毕业生才能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学校才能有更好的生源,教育才有特色,发展才更有后劲。但学科建设决不仅仅是学位点相关学科的任务,它应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因为培养多层次人才最终靠的是高水平学科,提高质量最终靠的是对学科持续不断的建设。
6.是学科建设要与学术交流、学术合作相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学科建设离不开交流与合作,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将能很快地吸收、消化学术前沿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信息,能够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思维模式的变革,对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将有极大的启发作用。同时,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教师通过介绍自己的学术成果,不仅能扩大影响,赢得声誉,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并且也有机会获得更多支持,争取到更多的帮助。
7.是学科建设必须与学科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相结合,以发挥学科效益。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科技和信息优势,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学校办学之路愈走愈宽。尤其是结合地方经济建设所提出的问题,有计划地选择若干领域的课题进行研究,做好产、学、研结合工作,促进相关学科建设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宁生.论学科建设[J].石油教育,2002,(1).
[2]刘诚芳.试析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1).
[3]谢桂华.关于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2,(5).
[4]马涛,邓鹏图.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内涵略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4,(1).
[5]周祖德.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学校全面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6,(1).
[6]张振刚.中国研究型大学分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4).
[7]马建.关于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1,(7).
[8]余国扬.高校学科建设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
作者简介:魏燕(1979-),女,西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学科建设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