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社会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对湖南常德社会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当前社会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常德 社会音乐教育 思考
社会音乐教育属于面向大众的一般性的普及音乐教育。与正规的学校音乐教育有着诸多的区别,虽不如学校音乐教育那么规范,但其传播广、影响大。本文将常德地区的社会音乐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一、 湖南常德地区社会音乐教育现状概述
1.社会音乐教育机构
常德地区的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私人个别教学。这种模式出现较早,目前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一些具有音乐专长的个人,利用私人的时间、私人的场所进行个别或是集体的音乐培训,是社会音乐教育的最初模式。主要人群是具有很强专业能力的高校教师,也有艺术团体的专业人士,还有在校音乐专业大学生。高校教师和艺术团体的专业人士课时费普遍比较高,在校学生的收费稍低。
第二类:注册在文化局或教育局的教育培训学校。这类学校又分为几种不同形式。一种是单项的专业的培训学校。这类学校是由私人个别教学慢慢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教师的生源已经远远超过其个人教学极限,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经过本人考核,聘请一些自己认为教学能力不错的老师以专项培训学校的模式开展教学。如xx钢琴学校、xx舞蹈学校等等。这类学校专业化程度较高。还有一种是综合性的培训学校。这类学校满足了大部分家长与学生的需求,开设专业比较齐全,民乐器、西洋乐器、专业素养课都有,但大部分整体教学水平较前者要低。
第三类:注册在工商部门的琴行艺术培训中心。近年来音乐教育的需求增长较快,原本以售卖器乐为主的店铺也开始考虑加入到音乐教育的行列中来,他们聘请专业教师,将出售乐器与学习乐器结合起来,以套餐形式出售,但教师来源不稳定,专业程度也不高。
2.社会音乐教育资源
常德有一所综合性院校——湖南文理学院;两所师范院校——常德师范、桃源师范;这几所学校都设有音乐学院或音乐系,还有各地区文化馆所属的艺术团体,师资资源比较丰富。而常德的音乐教育资源除了本地专业院校的师、生、各文化馆所属艺术团的专职人员、非艺术专业的音乐爱好者外还有一类是从外地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课时费的高低与学历、职业、从业经验、教学成果成正比。
3.社会音乐教育对象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常德的社会音乐教育就已经开始,那时即有各地区文化宫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也有老师自己的私人个别教学模式,90年代文化宫的各种培训班基本停办,取而代之的是由私人个别教学逐步发展起来阶段的主体,20世纪末到2l世纪初社会音乐教育发展迅速,除了之前的形式之外琴行也加入了社会音乐教育的队伍。一直以来,常德社会音乐教育从的对象以5—18岁的青少年儿童为主体,主要以学习为目的,还有一部分是成年人,这一类主要以休闲娱乐为目的。
4.社会音乐教育课程
常德地区社会音乐教育课程种类主要有声乐、器乐、舞蹈三大类。其中声乐包括美声、
民族、流行唱法的教学;器乐包括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教学,(如钢琴、手风琴、小提琴、萨克斯、二胡、扬琴、琵琶等)每一种乐器都有相应的、不同程度、不同受众人群的课程。舞蹈主要包括各种舞蹈考级、基训课、民间舞、剧目以、拉丁舞、瑜伽、肚皮舞等课程。声乐类和器乐类的课程都有大小课之分,以一对一的小课为主,上课时间为45—60分钟不等;小组课(人数不同收费也不等)上课时间一般来说是60分钟至90分钟,课程大都每周1次。舞蹈课程也有大小课之分,但大课居多,通常是1到2个老师带15-20个学生,上课时间为90分钟左右,每周上1到2次课。
二、常德社会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社会音乐教育管理不规范
由于社会音乐教育市场的“准入门槛”低,所以目前常德地区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数量较多,而生源是他们的生存根本,这就决定了机构间存在竞争,有的机构为了扩大生源,采用低价策略,但为了不降低自己的利润空间,只能通过降低教学水平或降低硬件设施的途径,这就导致了教学水平的下降,也有一部分机构在办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中途停办,而这一切都没有相应的管理规则,最终的受害者是消费者。
2.社会音乐教育目的功利化倾向浓厚
许多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并非是因为“喜欢”,也不在于音乐教育本身,是为了日后考试加分做准备,为将来谋取更好的收入或者社会地位做准备,将获得的某种音乐技巧当做英语四六级证书一样,在这种功利化环境下的社会音乐教育,家长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培训机构的方向,最终导致社会音乐教育内容的技艺化,失去音乐教育本身的意义。
3、社会音乐教育评价体制单一
目前,社会音乐教育的评价体制主要就是考级、比赛。各种考级被广大家长和学生认为是最具权威的成绩评定方式之一,可受人们功利性行为的影响,各类考级几乎变成了和语、数、外一样的应试科目,形成了一个规律模式:选择各类考级中的某个标准——授课老师指导学生——学生机械地、无奈地重复练习——参加考级——拿证书。这样的教育背离了其初始目的,失去了价值,要改善这种状态除了要有正确的社会引导外还需在体制上进行调整。
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其发展的方向又要从细微处入手落实具体操作细节,我们坚信未来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一定会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最终回馈社会。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教育出版社,2003.
[2]周世斌,宫正.国外音乐教育文献选读与分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郭声健.音乐教育新概念[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4]程建平.音乐与创造性思维[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关键词:常德 社会音乐教育 思考
社会音乐教育属于面向大众的一般性的普及音乐教育。与正规的学校音乐教育有着诸多的区别,虽不如学校音乐教育那么规范,但其传播广、影响大。本文将常德地区的社会音乐教育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一、 湖南常德地区社会音乐教育现状概述
1.社会音乐教育机构
常德地区的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私人个别教学。这种模式出现较早,目前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一些具有音乐专长的个人,利用私人的时间、私人的场所进行个别或是集体的音乐培训,是社会音乐教育的最初模式。主要人群是具有很强专业能力的高校教师,也有艺术团体的专业人士,还有在校音乐专业大学生。高校教师和艺术团体的专业人士课时费普遍比较高,在校学生的收费稍低。
第二类:注册在文化局或教育局的教育培训学校。这类学校又分为几种不同形式。一种是单项的专业的培训学校。这类学校是由私人个别教学慢慢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教师的生源已经远远超过其个人教学极限,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经过本人考核,聘请一些自己认为教学能力不错的老师以专项培训学校的模式开展教学。如xx钢琴学校、xx舞蹈学校等等。这类学校专业化程度较高。还有一种是综合性的培训学校。这类学校满足了大部分家长与学生的需求,开设专业比较齐全,民乐器、西洋乐器、专业素养课都有,但大部分整体教学水平较前者要低。
第三类:注册在工商部门的琴行艺术培训中心。近年来音乐教育的需求增长较快,原本以售卖器乐为主的店铺也开始考虑加入到音乐教育的行列中来,他们聘请专业教师,将出售乐器与学习乐器结合起来,以套餐形式出售,但教师来源不稳定,专业程度也不高。
2.社会音乐教育资源
常德有一所综合性院校——湖南文理学院;两所师范院校——常德师范、桃源师范;这几所学校都设有音乐学院或音乐系,还有各地区文化馆所属的艺术团体,师资资源比较丰富。而常德的音乐教育资源除了本地专业院校的师、生、各文化馆所属艺术团的专职人员、非艺术专业的音乐爱好者外还有一类是从外地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课时费的高低与学历、职业、从业经验、教学成果成正比。
3.社会音乐教育对象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常德的社会音乐教育就已经开始,那时即有各地区文化宫举办的各种培训班,也有老师自己的私人个别教学模式,90年代文化宫的各种培训班基本停办,取而代之的是由私人个别教学逐步发展起来阶段的主体,20世纪末到2l世纪初社会音乐教育发展迅速,除了之前的形式之外琴行也加入了社会音乐教育的队伍。一直以来,常德社会音乐教育从的对象以5—18岁的青少年儿童为主体,主要以学习为目的,还有一部分是成年人,这一类主要以休闲娱乐为目的。
4.社会音乐教育课程
常德地区社会音乐教育课程种类主要有声乐、器乐、舞蹈三大类。其中声乐包括美声、
民族、流行唱法的教学;器乐包括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的教学,(如钢琴、手风琴、小提琴、萨克斯、二胡、扬琴、琵琶等)每一种乐器都有相应的、不同程度、不同受众人群的课程。舞蹈主要包括各种舞蹈考级、基训课、民间舞、剧目以、拉丁舞、瑜伽、肚皮舞等课程。声乐类和器乐类的课程都有大小课之分,以一对一的小课为主,上课时间为45—60分钟不等;小组课(人数不同收费也不等)上课时间一般来说是60分钟至90分钟,课程大都每周1次。舞蹈课程也有大小课之分,但大课居多,通常是1到2个老师带15-20个学生,上课时间为90分钟左右,每周上1到2次课。
二、常德社会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社会音乐教育管理不规范
由于社会音乐教育市场的“准入门槛”低,所以目前常德地区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数量较多,而生源是他们的生存根本,这就决定了机构间存在竞争,有的机构为了扩大生源,采用低价策略,但为了不降低自己的利润空间,只能通过降低教学水平或降低硬件设施的途径,这就导致了教学水平的下降,也有一部分机构在办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中途停办,而这一切都没有相应的管理规则,最终的受害者是消费者。
2.社会音乐教育目的功利化倾向浓厚
许多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并非是因为“喜欢”,也不在于音乐教育本身,是为了日后考试加分做准备,为将来谋取更好的收入或者社会地位做准备,将获得的某种音乐技巧当做英语四六级证书一样,在这种功利化环境下的社会音乐教育,家长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培训机构的方向,最终导致社会音乐教育内容的技艺化,失去音乐教育本身的意义。
3、社会音乐教育评价体制单一
目前,社会音乐教育的评价体制主要就是考级、比赛。各种考级被广大家长和学生认为是最具权威的成绩评定方式之一,可受人们功利性行为的影响,各类考级几乎变成了和语、数、外一样的应试科目,形成了一个规律模式:选择各类考级中的某个标准——授课老师指导学生——学生机械地、无奈地重复练习——参加考级——拿证书。这样的教育背离了其初始目的,失去了价值,要改善这种状态除了要有正确的社会引导外还需在体制上进行调整。
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其发展的方向又要从细微处入手落实具体操作细节,我们坚信未来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社会音乐教育一定会走上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最终回馈社会。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教育出版社,2003.
[2]周世斌,宫正.国外音乐教育文献选读与分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郭声健.音乐教育新概念[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4]程建平.音乐与创造性思维[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