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较强,产学合作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此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引进产学合作教育,应注意在此培养模式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以促进产学模式的顺利实施,使学校、学生、企业等各方都能从中受益。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产学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396-01
产学合作教育一般是指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很多实践已经证明,产学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提高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学校以学生的身份进行理论学习,到社会上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具有专业背景的岗位工作,使学生在知识、身心、能力、性格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国内较多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目前都引进了产学合作教育的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际所取得效果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引入产学合作教育的意义
1.产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企业创新、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建筑企业众多,很多建筑企业仍沿用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更没有研发机构。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核心是提高其技术水平,而学校具有学科特色和高新技术优势。产学相结合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适应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企业对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要,适应了企业依靠科技进步,走出困境,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求;促进了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增强建筑企业的实力和市场競争能力。
2.产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坚持走产学合作教育的道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有利于学校为经济建设服务,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增强学校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学校不仅从产学合作中获得了经费支持,更重要的是把学校的科技创新推进到经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应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和区域经济的特点,变封闭为开放、变被动为主动,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不断完善和发展产学合作育人的新模式。
3.产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自身提高的需要。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经过企业实际岗位的磨练,他们往往带着企业的难题来到学校继续为自己“充电”,使自己有了继续成长的后劲,并能利用学校里的资源进行学习,不但能够解决现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而且还能进行技术创新,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转化到生产过程中去。没有产学合作教育与就业挂钩,没有产学合作教育给学生在择业、就业方带来的优势,学生就不可能有如此高涨的参与积极性。实践证明:产学合作教育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所需的雇员,同时,为双方互相了解以便今后的理性选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的内容与应注意的问题
1.把“工读交替,学生定岗”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产学合作教育的主线推进产学合作教育,首先要抓住本质特征,即培养具有实践经验、上手能力强的应用人才。让学生既在学校课堂学习理论,又在企业现场适量参加工作实践。“工读交替,学生定岗”就是产学合作教育的本质特征。“工读交替”的“工”,应着重考虑应用人才所需综合能力及有关伦理修养素质的培养。“学生定岗”则必须是能创造价值的工作岗位,且要与专业相结合。
2.加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建立一批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并与一些大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咨询单位等建立定向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学生在整个学期有一至两个月的时间在基地边学习、边工作。应很好利用这个资源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努力培养“双师型”人才!
3.进一步寻找与把握高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完善产学合作双方的双向互惠功能,建立起互惠互利的长效机制。在产学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双向互惠功能。这种互利的合作内容,要围绕产学合作的主题和各自的定位。企业为产学合作教育提供学工交替场所,为现场教学提供必要的师资,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实践时期内,基地的相关人员和参加实践的学生可以根据现场问题,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决策方案,并与基地实际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学校教师负责对学生在基地的管理和教育,结合学工交替开展必要的现场教学,认真指导并及时掌握动态,协助基地完成产学合作教育任务,按照预定的目标落实现场教学计划,同时可以在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质量。此外,为推动产学结合向深层次发展,学校和企业可以依据自身情况,采取校办产业模式、企业办学模式、校企股份合作模式等来平衡双方的利益,达到双方的共赢。
4.产学合作双方要及时沟通,互相理解。在我国,校企双方往往缺乏沟通,校企双方,尤其是企业尚未形成成熟的产学合作教育的思想。由于企业往往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并不能从人才培养的结果中获取直接利益,对产学合作其出发点只能是责任和义务,其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严重制约,影响了产学结合的效果。企业只是在毕业生中或在社会上“选择人才”,而不参与或较少参与人才的培养,把培养人才的主要责任推给了学校。企业支持是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学校应多方获取企业的支持。
三 结语
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而言,我们就是要大力培养面向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深入工程一线,培养复合式应用型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产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可以加强学校和企业的之间的合作,集学校雄厚的人力资源、先进的设备与企业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一体,达到资源优势互补,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有利于企业的自主创新。
目前,我们学校已经就相关专业和有关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学习期间,有了一定理论基础的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到企业去实习,毕业后,经考核合格后,可以留在企业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及相关岗位的工作。当然,这个过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努力去改善。
参考文献
[1]阮艺华.高职办学体制改革的趋势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1
[2教育部长周济同志在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中国高等教育,2007:15-16
[3袁胜军,黄立平,刘仲英.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6,12
[4吴继文,王娟茹.中国产学研合作的产生、发展过程和趋势[J].科学技术管理,2002,4
[5王希平,方光礼.产学一结合 职教就红火[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6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产学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396-01
产学合作教育一般是指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学与直接获取实践经验和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很多实践已经证明,产学合作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有效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提高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学校以学生的身份进行理论学习,到社会上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具有专业背景的岗位工作,使学生在知识、身心、能力、性格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国内较多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目前都引进了产学合作教育的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际所取得效果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引入产学合作教育的意义
1.产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企业创新、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建筑企业众多,很多建筑企业仍沿用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更没有研发机构。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核心是提高其技术水平,而学校具有学科特色和高新技术优势。产学相结合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人员适应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企业对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要,适应了企业依靠科技进步,走出困境,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求;促进了科技、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增强建筑企业的实力和市场競争能力。
2.产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坚持走产学合作教育的道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有利于学校为经济建设服务,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增强学校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学校不仅从产学合作中获得了经费支持,更重要的是把学校的科技创新推进到经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应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和区域经济的特点,变封闭为开放、变被动为主动,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不断完善和发展产学合作育人的新模式。
3.产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是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自身提高的需要。 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经过企业实际岗位的磨练,他们往往带着企业的难题来到学校继续为自己“充电”,使自己有了继续成长的后劲,并能利用学校里的资源进行学习,不但能够解决现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而且还能进行技术创新,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转化到生产过程中去。没有产学合作教育与就业挂钩,没有产学合作教育给学生在择业、就业方带来的优势,学生就不可能有如此高涨的参与积极性。实践证明:产学合作教育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所需的雇员,同时,为双方互相了解以便今后的理性选择,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的内容与应注意的问题
1.把“工读交替,学生定岗”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产学合作教育的主线推进产学合作教育,首先要抓住本质特征,即培养具有实践经验、上手能力强的应用人才。让学生既在学校课堂学习理论,又在企业现场适量参加工作实践。“工读交替,学生定岗”就是产学合作教育的本质特征。“工读交替”的“工”,应着重考虑应用人才所需综合能力及有关伦理修养素质的培养。“学生定岗”则必须是能创造价值的工作岗位,且要与专业相结合。
2.加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建立一批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并与一些大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咨询单位等建立定向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学生在整个学期有一至两个月的时间在基地边学习、边工作。应很好利用这个资源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努力培养“双师型”人才!
3.进一步寻找与把握高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完善产学合作双方的双向互惠功能,建立起互惠互利的长效机制。在产学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双向互惠功能。这种互利的合作内容,要围绕产学合作的主题和各自的定位。企业为产学合作教育提供学工交替场所,为现场教学提供必要的师资,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实践时期内,基地的相关人员和参加实践的学生可以根据现场问题,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决策方案,并与基地实际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学校教师负责对学生在基地的管理和教育,结合学工交替开展必要的现场教学,认真指导并及时掌握动态,协助基地完成产学合作教育任务,按照预定的目标落实现场教学计划,同时可以在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质量。此外,为推动产学结合向深层次发展,学校和企业可以依据自身情况,采取校办产业模式、企业办学模式、校企股份合作模式等来平衡双方的利益,达到双方的共赢。
4.产学合作双方要及时沟通,互相理解。在我国,校企双方往往缺乏沟通,校企双方,尤其是企业尚未形成成熟的产学合作教育的思想。由于企业往往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并不能从人才培养的结果中获取直接利益,对产学合作其出发点只能是责任和义务,其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严重制约,影响了产学结合的效果。企业只是在毕业生中或在社会上“选择人才”,而不参与或较少参与人才的培养,把培养人才的主要责任推给了学校。企业支持是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学校应多方获取企业的支持。
三 结语
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而言,我们就是要大力培养面向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深入工程一线,培养复合式应用型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产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可以加强学校和企业的之间的合作,集学校雄厚的人力资源、先进的设备与企业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一体,达到资源优势互补,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有利于企业的自主创新。
目前,我们学校已经就相关专业和有关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学习期间,有了一定理论基础的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到企业去实习,毕业后,经考核合格后,可以留在企业从事建筑工程技术及相关岗位的工作。当然,这个过程,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努力去改善。
参考文献
[1]阮艺华.高职办学体制改革的趋势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1
[2教育部长周济同志在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产学研结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中国高等教育,2007:15-16
[3袁胜军,黄立平,刘仲英.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6,12
[4吴继文,王娟茹.中国产学研合作的产生、发展过程和趋势[J].科学技术管理,2002,4
[5王希平,方光礼.产学一结合 职教就红火[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