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面淬火装置设计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5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端面淬火法是测定钢淬透性的一种常用试验方法。端面淬火装置是用于测定钢淬透性的专用设备。
  [关键词]淬透性;端面淬火法
  中图分类号:G6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0-0051-01
  1 端面淬火概述
  钢的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能够获得马氏体的能力,是钢材本身固有的一个属性。[1]钢的淬透性在生产中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拉、压、弯曲或剪切应力的作用下工作的尺寸较大的零件,例如各类齿轮、轴类零件希望整个截面都能被淬透,从而保证零件在整个截面上的力学性能均匀一致。选用淬透性较高的钢即能满足这一要求。如果钢的淬透性低,零件整个截面不能全部淬透,则表面到心部的组织不一样,力学性能也不相同,心部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韧性很低。对于形状复杂、要求淬火变形小的工件,如果选用淬透性高的钢,便可以在较缓和的介质中淬火,因而工件变形较小。[2]
  端面淬火试验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淬透性试验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方法简便,使用范围广,可用于测定优质碳素钢、合金结构钢、弹簧钢、轴承钢及合金工具钢等许多钢种的淬透性。[2]端面淬火装置是用于测定钢淬透性的专用设备。《钢淬透性的末端淬火试验方法》(GB/T225-2006)已于2007年2月1日开始实施。目前许多单位使用的是自制试验设备装置。我校现在使用的端面淬火装置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自制的,做实验时端面喷水需要人工倒水,试验过程不能达到国家标准GB/T225-2006。我们通过广泛调研国内一些单位自制试验装置的基础上,取人之长,自己独创,设计出符合《钢淬透性的末端淬火试验方法》(GB/T225-2006)要求的端面淬火试验装置,满足我校冶金、材控、金材专业学生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实验及毕业设计。
  2 端面淬火裝置设计
  2.1 端面淬火试验
  端面淬火试验所用的试样取样按GB/T225-2006中的规定进行。试样为25mm100mm的圆柱形试样,试样的不淬火端有凸缘或凹槽,以便能够快速将试样放置在装置的支架上并准确地对中。将试样加热到Ac3+30℃,保温30min,然后在5s内迅速放在端面淬火装置试验台上喷水冷却,如图1所示。喷水管口距试样顶端为12.5mm,喷水柱自由高度为65mm,水温20~30℃,待喷水到试样全部淬透后,进行硬度试验。在硬度测定之前,在平行于试样轴线方向上磨出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深度为0.2~0.5mm,然后从距顶端1.5mm处沿轴线自下而上测定洛氏硬度值。当硬度下降缓慢时可以每隔3mm测一次硬度,将测定结果画成距端面距离与硬度分布曲线,获得淬透性曲线。
  2.2 端面淬火装置结构
  按照国标(GB/T225-2006)中要求的条件设计的端面淬火装置如图2所示。本装置采用恒温循环可调节的水路装置,通过设置进水口、顶部水槽、变频自吸式水泵、恒温加热装置和内置水箱,水流通过进水口进入装置内部,储存在顶部水槽中,当装置开始运行,水流由顶部水槽进入恒温加热装置,完成加热后进入内置水箱,变频自吸式水泵在恒温加热装置的带动下开始运行,将水流反向运输回顶部水槽,使水流进行循环使用,节约用水省时省力,通过设置过滤水嘴、流量调节阀和电气旋钮开关,水流由过滤水嘴流向变频自吸式水泵时,将电气旋钮打开,使流量调节阀开始自行进行水流量的控制,使水流速控制在国际标准范围内(65±5)mm(未放置试样以前)。喷水管口至试样下端面的距离为(12.5±0.5)mm。喷水管口内径为12.5mm,并且将水喷出标准高度,与试样末端接触进行端面淬火试验。试样放置在支架以后,可保证试样的轴线与喷水口的中心线处于同一直线上,且在端面淬火过程中其位置保持不变。本装置降低水流速和水温对端面淬火的影响,通过设置电气旋钮开关和温度显示计,随着电气旋钮开关的打开,温度计开始自行运行,实时监测水箱内水的温度,避免因水的温度影响端面淬火的结果。
  2.3 淬透性曲线
  使用设计并制作的端面淬火装置测得的淬透性曲线如图3所示。
  3 结论
  (1)设计并制作的端面淬火装置的试验条件可达到国家标准。
  (2)省水,节能环保;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可用于学校实验教学仪器。
  参考文献
  [1] 刘天佑.金属学与热处理 [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2] 王顺兴.金属学热处理原理与工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于洋(1995-),男,辽宁省本溪市人,辽宁科技学院冶金工程学院学生。
  项目来源
  2017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1430000005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气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继电器作为电气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对继电器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低压电器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讨论。  [关键词]继电器;电气工程;自动化;低压电器  中图分类号:TM58;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1-0390-01  引言:继电器在电气系统中相当于开关的作
期刊
[摘 要]MF-TDMA的全称为多频时分多址,在不同规模卫星通信网络中,都可以采用MF-TDMA技术,而且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的优势,即综合业务传输、卫星通信灵活组网等,但是MF-TDMA技术主要应用在突发模式中,这样对时隙资源分配造成不利影响,所以还应加强MF-TDMA工作模式的探讨,合理的设计网络工作方式以及系统参数。  [关键词]MF-TDMA;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27
期刊
[摘 要]机械设计制造行业作为一个国家工业的支撑行业,为工业的运行与发展提供着大量的设备支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计算机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相结合,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水平成为了目前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出发,来对未来机械设计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计算机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针对水电站电气设备运行的维护中常见的问题加以分析,突出表现在过于依赖自动化管理程序,难以适应自动化控制要求及设备性能的掌握效果不佳等方面,且基于水电站电气设备运行维护与故障检修的方式实施探究,提出相关管理建议,进而不断提升水电站电气设备运行维护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水电站;电气设备运行;设备维护;故障检修  中图分类号:TV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
期刊
[摘 要]空分装置是煤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于我国空分技术与设备的发展现状实施解读,简要概述了空分技术与设备,指出了当前国内空分技术与设备的发展现状,并对其日后的进展趋势进行了描述,希望探究能够为国内空分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空分技术;设备;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G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0-0047-01  1 导
期刊
[摘 要]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对不同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是我国科学研究中极其重要的学科。因此,充分了解自动化技术的设计组成和方式,对电气工程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也将成为促进其改革和完善的动力。因此本文重点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为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电气工
期刊
[摘 要]换热器是社会各行业中广泛应用的一项设备,其传热性能的优劣对能源利用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换热器中的场协同原则及其应用进行分析,首先就换热器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的概述,然后就场协同原则的概念、换热器中场协同关系式和换热器强化的场协同原则进行分析,最后就叉流换热器和多股流换热器对场协同原则的应用进行探究,从而提升换热器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换热器;场协同原则;多股流换热器 
期刊
[摘 要]现在机械加工企业的管理中,现场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对生产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机械的加工生产都是在车间现场进行,车间在企业的发展和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提高机械加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对车间加工的产品质量、加工的安全性都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重视机械加工生产现场质量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机械加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好提高机械加工产品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
期刊
[摘 要]博物馆展览诞生以来发展至今,静态参观式展览和动手操作式展览占据着展览的主要类型。尽管后者在满足参观者新的诉求方面被认为是比前者更先进,两者其实都未给参观者留下对展品的自我诠释的空间,而一种新型的动脑思考式展览可以填补这一空白。综合运用三种理念设计的“蛟龙号”展品,可以给参观者带来更好的参观体验。  [关键词]启发式学习 高新技术类展品 蛟龙号  中图分类号:TP312.1-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数控机床设备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其所带来的功效也越来越明显。但是提高其应用效率依然是机械加工所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文对提高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的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期望可以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控机床;机械加工;效率提高;措施优化  中图分类号:G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0-0030-01  前言  机械加工是近些年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