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高职教育实践中实施依法治校面临的困难、挑战及基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意见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依法治校;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1-0005-02
1 高职院校实施依法治校面临的挑战
以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为标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依法治校的力度和成效不断加强。但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工作远远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高职教育,依法治校在高职院校的具体实践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1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主体资格和独立地位受到挑战。主要表现在政府对高职教育的管理职能和管理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应该在办学资源的调配和办学方向的把握方面进行宏观控制。其次的表现是高职院校办学的自主权有待加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尚未形成。高职院校的发展,特别是要赶上或达到诸如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高职教育的水平,就需要正确确立大学的法人地位,大学就必须是真正承单责任的法人,而不能仅仅是一个不承担责任的“子公司”或“生产车间”。[1]以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提升其责任能力。
1.2 高职院校自身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给依法治校的实施带来了阻力。主要表现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难以顺利实施,政府对学校“国有国办”与高职院校实际上的“国有民营”存在矛盾,这里所说的“民”是指广大辛勤耕耘的教职工。再者,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出现了“官本位”倾向,出现了重当官、重行政级别,轻教书、轻科研倾向,“大学中行政权力的膨胀和学术权力被挤压,教师被排除在大学决策程序之外,已经成为大学的雇员;行政管理者成为大学的雇主和主宰,大学日益成为一个官僚化的机构”。[2]“官本位”化倾向严重阻碍了依法治校的实施。
1.3 社会对高职院校办学实践的认识和态度存在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甚至偏见,给高职院校依法治校带来了困难。主要表现是社会上考生及其家长对高职教育认识不高,信心不足,导致高职院校办学生源难以保证,加之高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与提供生源的中学之间,因利益之争常常引发生生源大战,竞争日益激烈,大大阻碍了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进程。其次,企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信任度不很高。我国的校企合作只是学校这方一头热。[3]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应用型人才,企业的热度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就业率。也就是说,社会的影响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一进一出,即招生与就业。外部环境的影响给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实施带来较大的挑战。
2 高职院校实施依法治校的对策
高职院校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新格局”。[4]鉴于此,高职院校实施依法治校虽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样,实施依法治校有其对策:
2.1 高职院校办学的领导者,实践者需要不断提高对依法办学重要性及意义的认识,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尽快制定完善学校章程,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按章程自主办学,最大限度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最大限度提升其社会责任能力。办学资源的统筹兼顾和利用,办学方向上的坚决把握,由人民政府宏观调控。逐步加强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尽努力使高职院校成为面向社会,特别是企业,自主办学的实体。使高职院校在干部任免、人事调动、经费使用、校园建设等诸多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正确理顺政府与高职院校之间在管理体制上的关系,是实践依法治校的关键。
2.2 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自身管理体制和机制。克服“官本位”思想,树立教师是办学主体的观念。明确高职院校办学职能,真正体现人才培养,科研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民主管理。坚持实施校务公开制度,明确学校重大事务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的议事、决策与监督程序,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院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重要作用。依法规范校内各项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学院、教职工和学生的权益。
2.3 通过壮大自身实力,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在提升高职院校社会形象方面做文章,优化办学的社会环境。高职院校只有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个人是名片,学生走向社会能生存,能就业,能择业,能创业就能影响社会提升自身院校形象,这样高职院校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样办学就不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同样,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认同程度大大提高,校企合作前景也会一片光明。高职院校办学的外部环境改善了,有利于高职院校依法招生,依法推荐毕业就业,依法维护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地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优化建设环境,提升领导能力,提高综合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高职教育模式,整体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凸现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小庆.大学校长—改革就左右为难的背后.北京青年报,2006-01-05
2 王英杰.正视大学中的权力冲突.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1)
3 胡常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不足的原因探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6(6)
4 戴中祥,郑全新.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第45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plementation governs the challenge which and the
countermeasure legally the school faces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ies, challenges and the basic causes which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hina is facing in the course of running the school legally, and gave the related sugg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polytechnic college running the school legally challenge countermeasure
【关键词】高职院校;依法治校;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09)11-0005-02
1 高职院校实施依法治校面临的挑战
以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为标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依法治校的力度和成效不断加强。但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工作远远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高职教育,依法治校在高职院校的具体实践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1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主体资格和独立地位受到挑战。主要表现在政府对高职教育的管理职能和管理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应该在办学资源的调配和办学方向的把握方面进行宏观控制。其次的表现是高职院校办学的自主权有待加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尚未形成。高职院校的发展,特别是要赶上或达到诸如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高职教育的水平,就需要正确确立大学的法人地位,大学就必须是真正承单责任的法人,而不能仅仅是一个不承担责任的“子公司”或“生产车间”。[1]以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提升其责任能力。
1.2 高职院校自身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给依法治校的实施带来了阻力。主要表现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难以顺利实施,政府对学校“国有国办”与高职院校实际上的“国有民营”存在矛盾,这里所说的“民”是指广大辛勤耕耘的教职工。再者,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出现了“官本位”倾向,出现了重当官、重行政级别,轻教书、轻科研倾向,“大学中行政权力的膨胀和学术权力被挤压,教师被排除在大学决策程序之外,已经成为大学的雇员;行政管理者成为大学的雇主和主宰,大学日益成为一个官僚化的机构”。[2]“官本位”化倾向严重阻碍了依法治校的实施。
1.3 社会对高职院校办学实践的认识和态度存在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甚至偏见,给高职院校依法治校带来了困难。主要表现是社会上考生及其家长对高职教育认识不高,信心不足,导致高职院校办学生源难以保证,加之高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与提供生源的中学之间,因利益之争常常引发生生源大战,竞争日益激烈,大大阻碍了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进程。其次,企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信任度不很高。我国的校企合作只是学校这方一头热。[3]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应用型人才,企业的热度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就业率。也就是说,社会的影响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一进一出,即招生与就业。外部环境的影响给高职院校依法治校的实施带来较大的挑战。
2 高职院校实施依法治校的对策
高职院校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顺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政府宏观管理,学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新格局”。[4]鉴于此,高职院校实施依法治校虽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样,实施依法治校有其对策:
2.1 高职院校办学的领导者,实践者需要不断提高对依法办学重要性及意义的认识,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尽快制定完善学校章程,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按章程自主办学,最大限度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最大限度提升其社会责任能力。办学资源的统筹兼顾和利用,办学方向上的坚决把握,由人民政府宏观调控。逐步加强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尽努力使高职院校成为面向社会,特别是企业,自主办学的实体。使高职院校在干部任免、人事调动、经费使用、校园建设等诸多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正确理顺政府与高职院校之间在管理体制上的关系,是实践依法治校的关键。
2.2 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自身管理体制和机制。克服“官本位”思想,树立教师是办学主体的观念。明确高职院校办学职能,真正体现人才培养,科研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民主管理。坚持实施校务公开制度,明确学校重大事务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事项的议事、决策与监督程序,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院民主管理和监督中的重要作用。依法规范校内各项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学院、教职工和学生的权益。
2.3 通过壮大自身实力,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在提升高职院校社会形象方面做文章,优化办学的社会环境。高职院校只有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个人是名片,学生走向社会能生存,能就业,能择业,能创业就能影响社会提升自身院校形象,这样高职院校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样办学就不存在生源不足的问题。同样,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认同程度大大提高,校企合作前景也会一片光明。高职院校办学的外部环境改善了,有利于高职院校依法招生,依法推荐毕业就业,依法维护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地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优化建设环境,提升领导能力,提高综合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高职教育模式,整体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凸现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小庆.大学校长—改革就左右为难的背后.北京青年报,2006-01-05
2 王英杰.正视大学中的权力冲突.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1)
3 胡常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不足的原因探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6(6)
4 戴中祥,郑全新.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第45页.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mplementation governs the challenge which and the
countermeasure legally the school faces
【Abstract】This article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fficulties, challenges and the basic causes which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hina is facing in the course of running the school legally, and gave the related sugg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polytechnic college running the school legally challenge 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