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电力系统工作中,最重要的核心工作是技术及管理工作,在管理工作中,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问题一直是电力行业的焦点,为了更好的保障安全运行,继电保护系统便成了关键所在,因此对继电保护系统所存在的故障及解决措施是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对策;分析
1导言
新时期,电力系统管理工作成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而继电保护系统则是其中的关键措施之一,因此,加强对继电保护系统故障的分析和处理成为当前提升电力系统安全管理质量的主要工作。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动作中故障的检测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指的就是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或着是发生异常情况的时候进行检测的工作,如果继电保护的系统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发生警报的情况,那么就说明电力系统在进行运行的时候发生了故障,这个时候的继电保护系统就能够把发生故障的位置以及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的位置进行隔离,从而使得整个电力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行。电力系统在运行的时候,继电保护系统就会在一定的范围当中进行相关的检测,在电力设备或线路出现故障时发出警报,并发出跳闸的指令,具有自动检测的功能。继电保护系统就是对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实际的电流电压还有其它的一些运行因素进行检测的过程,如果电压与电流的输入波动异常,则继电保护系统会发出报警指令,发出切断电源的动作,更好的保护电力系统的运行工作,如果继电系统出现了故障,那么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则会造成巨大的阻碍。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措施的重要性
3.1有利于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的运行
电力系统当中的继电保护能够非常好的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的运行,可以在电力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及时的发出警报,并及时的对故障进行判断从而选择性的对相关断电器元件发出断电跳闸的指令,尽量快速与整个电力系统隔断,降低故障对电力系统的破坏程度,然后连接没有出现故障的设备以及软件,第一时间恢复系统的运行。
3.2可以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实时的进行监控
電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对系统的情况实时的进行监控的工作,例如录波设备以及其他的保护设备等方面,从而达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的目的。
4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
4.1设备故障
继电保护装置中设备故障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设备构件质量造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电力系统不同,其工作负荷也不尽相同,因此,继电保护设备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负荷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安装继电保护装置的过程中,应解决实际工作强度,对继电保护设施进行选择,使得每个元器件都能与电力系统实际标准相符。一旦某个部位的构件出现问题,极易对继电保护装置检测数据的精准性产生严重影响,如果继电保护系统设备出现问题会导致相应保护动作时空,甚至出现误动或者拒动的情况,对整个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构成巨大威胁。
4.2开关设备故障
继电保护系统的开关故障主要是由于电力系统与继电保护系统不匹配导致。虽然选择继电保护装置有科学规定,但是随着继电保护系统使用时间的增多和工作强度的加大,继电保护装置也需要及时更新,否则一旦出现继电保护装置超负荷或者老化情况,会导致继电保护系统的开关设备出现负荷密集的现象,从而对其整体稳定性与准确性产生影响,最终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影响,如果不及时排除故障严重者极易诱发发生电力事故。
4.3电流互感饱和故障
因继电保护设备的终端负荷不断增大,使得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因短路情况的出现导致电流增大,这样一来继电保护装置遭受电流互感器饱和的影响也会随之增强,当短路现象出现在电力系统终端设备附近时,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则与短路电流倍数呈正相关,那么此时继电保护系统的灵敏度就会大大降低,这就意味着在即便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继电保护系统也无法及时发现并且做阻断工作,大大增加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危险性。
5继电保护故障的处理措施
5.1替换处理措施
替换处理措施,是目前电力系统中,处理继电保护故障措施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措施之一,其处理原理是使用可以正常运行的零件替换设备中可能存在问题的零件,通过此种方法判断元件的质量,以此来不断缩小引发故障元件的查找范围。若是出现微机保护问题,或者是内部单元继电器存在问题时,此时,设备维修人员可以将检修状态中,亦或是备用间隔的设备插件,与可能存在的问题插件进行替换,若是在替换过后,设备可以正常运转,则可以证明被替换的插件,是导致故障发展的原因,若是故障依然存在,则要使用替换措施继续检测其他元件,直至找到存在问题的元件。
5.2参照处理措施
所谓参照处理措施,其原理就是将正常的设备与存在问题的设备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从不同位置找出非正常设备的故障点。此种处理措施的适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接线故障查找,也可以用于定检过程中,检测值与期待值差距较大,同时,又无法准确找出故障点的情况。在处理故障过程中,若是更换设备以后,仍然无法解决故障,二次系统无法正常的工作,此时,故障检修人员,则可以依据同类设备展开二次接线的排查工作,一般情况下,在二次接线系统的恢复过程中,若是接线发生错误,则会导致开关无法正常分合的问题。故障检修人员,可以通过参照相邻线路的接线方法,然后,依据线路标号信息,对线路进行逐一的对照和检查的发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故障点。
5.3技术改造措施
电力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新技术给电力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很多新的技术都是在系统中发现的问题而有针对性而发展来的。对于相对严重并且难以处理的故障,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能一次性的处理大部分问题。对于困扰了很久的电流互感器饱和问题,在使用新型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后,因为电子式互感器与常规电流互感器原理上的不同,已经从根本上解除了电流互感器的饱和问题。还有对于比较老旧的设备,在到达年限评估运行情况后进行系统改造升级,也可以解决很多因为设备老化,回路老化引起的故障,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4优化安全制度
对于处理继电保护故障而言,最为关键的是优化安全制度,因此,电力企业要切实做好安全制度的优化工作,从变电运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所有涉及到设备运行、设备检修等工作的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与此同时,还应该以电力系统的现实情况作为基础,结合新的技术应用,不断的增添新制度,形成完善的制度,从制度层面保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稳定、安全运行。
6结论
以目前的分析情况来看,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当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面前,继电保护还是会发生故障,而这些故障的产生会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继电保护工作在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加速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文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动作故障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7(18):44-45.
[2]陈国平,王德林,裘愉涛,王松,戚宣威.继电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41(16):1-11+26.
[3]南天琦,鲁文芳.基于LabVIEW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系统设计[J].山东电力技术,2017,44(08):39-44.
[4]王业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J].通讯世界,2017(13):204-205.
[5]张烈,王德林,刘亚东,周泽昕,吕鹏飞,王志洁,李妍霏,刘宇,申华,杨国生.国家电网220 kV及以上交流保护十年运行分析[J].电网技术,2017,41(05):1654-1659.
[6]付俊明.刍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故障检测新方法[J].低碳世界,2017(04):62-63.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故障;对策;分析
1导言
新时期,电力系统管理工作成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而继电保护系统则是其中的关键措施之一,因此,加强对继电保护系统故障的分析和处理成为当前提升电力系统安全管理质量的主要工作。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动作中故障的检测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指的就是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或着是发生异常情况的时候进行检测的工作,如果继电保护的系统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发生警报的情况,那么就说明电力系统在进行运行的时候发生了故障,这个时候的继电保护系统就能够把发生故障的位置以及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的位置进行隔离,从而使得整个电力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行。电力系统在运行的时候,继电保护系统就会在一定的范围当中进行相关的检测,在电力设备或线路出现故障时发出警报,并发出跳闸的指令,具有自动检测的功能。继电保护系统就是对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实际的电流电压还有其它的一些运行因素进行检测的过程,如果电压与电流的输入波动异常,则继电保护系统会发出报警指令,发出切断电源的动作,更好的保护电力系统的运行工作,如果继电系统出现了故障,那么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则会造成巨大的阻碍。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措施的重要性
3.1有利于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的运行
电力系统当中的继电保护能够非常好的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的运行,可以在电力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及时的发出警报,并及时的对故障进行判断从而选择性的对相关断电器元件发出断电跳闸的指令,尽量快速与整个电力系统隔断,降低故障对电力系统的破坏程度,然后连接没有出现故障的设备以及软件,第一时间恢复系统的运行。
3.2可以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实时的进行监控
電力系统的继电保护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对系统的情况实时的进行监控的工作,例如录波设备以及其他的保护设备等方面,从而达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的目的。
4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常见故障
4.1设备故障
继电保护装置中设备故障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设备构件质量造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电力系统不同,其工作负荷也不尽相同,因此,继电保护设备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电压电流负荷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安装继电保护装置的过程中,应解决实际工作强度,对继电保护设施进行选择,使得每个元器件都能与电力系统实际标准相符。一旦某个部位的构件出现问题,极易对继电保护装置检测数据的精准性产生严重影响,如果继电保护系统设备出现问题会导致相应保护动作时空,甚至出现误动或者拒动的情况,对整个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构成巨大威胁。
4.2开关设备故障
继电保护系统的开关故障主要是由于电力系统与继电保护系统不匹配导致。虽然选择继电保护装置有科学规定,但是随着继电保护系统使用时间的增多和工作强度的加大,继电保护装置也需要及时更新,否则一旦出现继电保护装置超负荷或者老化情况,会导致继电保护系统的开关设备出现负荷密集的现象,从而对其整体稳定性与准确性产生影响,最终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影响,如果不及时排除故障严重者极易诱发发生电力事故。
4.3电流互感饱和故障
因继电保护设备的终端负荷不断增大,使得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因短路情况的出现导致电流增大,这样一来继电保护装置遭受电流互感器饱和的影响也会随之增强,当短路现象出现在电力系统终端设备附近时,电流互感器的误差则与短路电流倍数呈正相关,那么此时继电保护系统的灵敏度就会大大降低,这就意味着在即便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继电保护系统也无法及时发现并且做阻断工作,大大增加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危险性。
5继电保护故障的处理措施
5.1替换处理措施
替换处理措施,是目前电力系统中,处理继电保护故障措施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措施之一,其处理原理是使用可以正常运行的零件替换设备中可能存在问题的零件,通过此种方法判断元件的质量,以此来不断缩小引发故障元件的查找范围。若是出现微机保护问题,或者是内部单元继电器存在问题时,此时,设备维修人员可以将检修状态中,亦或是备用间隔的设备插件,与可能存在的问题插件进行替换,若是在替换过后,设备可以正常运转,则可以证明被替换的插件,是导致故障发展的原因,若是故障依然存在,则要使用替换措施继续检测其他元件,直至找到存在问题的元件。
5.2参照处理措施
所谓参照处理措施,其原理就是将正常的设备与存在问题的设备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从不同位置找出非正常设备的故障点。此种处理措施的适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接线故障查找,也可以用于定检过程中,检测值与期待值差距较大,同时,又无法准确找出故障点的情况。在处理故障过程中,若是更换设备以后,仍然无法解决故障,二次系统无法正常的工作,此时,故障检修人员,则可以依据同类设备展开二次接线的排查工作,一般情况下,在二次接线系统的恢复过程中,若是接线发生错误,则会导致开关无法正常分合的问题。故障检修人员,可以通过参照相邻线路的接线方法,然后,依据线路标号信息,对线路进行逐一的对照和检查的发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故障点。
5.3技术改造措施
电力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新技术给电力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很多新的技术都是在系统中发现的问题而有针对性而发展来的。对于相对严重并且难以处理的故障,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能一次性的处理大部分问题。对于困扰了很久的电流互感器饱和问题,在使用新型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后,因为电子式互感器与常规电流互感器原理上的不同,已经从根本上解除了电流互感器的饱和问题。还有对于比较老旧的设备,在到达年限评估运行情况后进行系统改造升级,也可以解决很多因为设备老化,回路老化引起的故障,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4优化安全制度
对于处理继电保护故障而言,最为关键的是优化安全制度,因此,电力企业要切实做好安全制度的优化工作,从变电运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所有涉及到设备运行、设备检修等工作的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与此同时,还应该以电力系统的现实情况作为基础,结合新的技术应用,不断的增添新制度,形成完善的制度,从制度层面保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稳定、安全运行。
6结论
以目前的分析情况来看,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当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面前,继电保护还是会发生故障,而这些故障的产生会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继电保护工作在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加速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文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动作故障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7(18):44-45.
[2]陈国平,王德林,裘愉涛,王松,戚宣威.继电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41(16):1-11+26.
[3]南天琦,鲁文芳.基于LabVIEW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系统设计[J].山东电力技术,2017,44(08):39-44.
[4]王业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J].通讯世界,2017(13):204-205.
[5]张烈,王德林,刘亚东,周泽昕,吕鹏飞,王志洁,李妍霏,刘宇,申华,杨国生.国家电网220 kV及以上交流保护十年运行分析[J].电网技术,2017,41(05):1654-1659.
[6]付俊明.刍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故障检测新方法[J].低碳世界,2017(0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