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有关教育目标部分,对教育者的要求中多处提出“让幼儿......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由此可见《纲要》突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笔者在工作中观察到,不少幼儿教师在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素质方面认识不够全面,具体教学任务实施难以全面,存在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现象,对教育目标落实有失偏颇。那么,如何根据幼儿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素质呢?
一、拟真游戏,主动学习
游戏对幼儿健康发展是必要的,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天然资源”,尤其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能助幼儿快乐地成长。遵循幼儿学习特点,从幼儿兴趣和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或创设拟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情景,把孩子被制约的欲望与心理转移到对社会有益的、健康的、有创造力的拟真游戏中,愉悦身心,体验快乐,帮助每个孩子积极适应集体生活并主动发展,同时在拟真的游戏中促进幼儿不断接受新知,培养活泼开朗、人见人爱的性格,在愉快的情绪氛围中,诊治个别性格内向胆小,行为异常不守规则约束的孩子得到矫正。
如设计游戏《亲一亲》、《神奇的时钟》、《兔宝宝》等,把孩子各种感官和动作综合在情景中,孩子扮演××等不同的角色,忘我地跟随乐曲以极大热情投入到活动中,特别是平时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孩子也会受到情绪的感染和这种氛围的熏陶开始乐观自信。还可以利用体育、音乐、语言等学科开展的拟真角色游戏,创造性游戏,都有助于幼儿良好心理行为的养成。
二、良好园境,活泼体验
幼儿园良好的硬件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健康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只有适宜的环境,才能启迪儿童的积极纯洁、健康的心灵,对幼儿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应从幼儿园(班)综合环境打造入手,以“美”为景,以“善”为真,以“乐”为趣,以“爱”为魂,处处体现和谐文明、快乐向上的文化氛围,组织幼儿参与环境建设,让他们体验创设过程中的快乐,从幼儿自己或同伴的作品中,从教师尊重的言语赞扬和鼓励的眼神中直接得到愉快的情绪,使他们喜欢自己的幼儿园,喜欢自己生活的空间,进而热爱社会,热爱人生,使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
如创设的《同一片蓝天下》这个主题活动,就是因为我园有一名身体上有缺陷,小朋友都不愿意跟他一起玩,常常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教室里发呆,性格内向,自卑心理较重。为了培养幼儿的爱心,关心身边的弱势群体,关爱残疾人,可以结合本园本班实际,设计这一情感体验活动。让幼儿从小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友好的态度和行为,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分享互助,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构建社会的整体和谐。
三、生活交往,真实反馈
幼儿的心理健康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与外界适应性密切相关。孩子在交往中,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人和事,心理承受脆弱,会毫无遮拦地表现出喜怒哀乐,这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不能仅限于健康课来完成,而应随时置身于孩子中间,根据孩子所流露的问题及心理差异进行及时调整和化解,使孩子多一些阳光心理,必要时,也要培养幼儿的耐挫力,使其承受相应的,必要的社会压力。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及时地还孩子一个健康的心情,形成良好健全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如最令老师头痛和烦心的事,有的孩子霸道、攻击性强,喜欢抢别人的玩具;有的孩子个性孤僻,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活动中从不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在集体活动中不愿和同伴友好合作;有的看到别人玩积木,还搞点小破坏;有的孩子遇到一点小事就哭鼻子,引起孩子间很多不快,这些个性心理行为都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间多合作、多交往、教师多进行健康行为指导和训练,用榜样力量引导孩子交往,感染孩子,愉快交往,天天快乐。
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组成了有机统一的健康教育体系,幼儿园、家庭、社区、自然环境都是孩子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大课堂。教师、家长自身修养的完善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催化剂。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亟需共同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积极健康的情感,以适应未来竞争的、具有挑战性的社会,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适应社会的有用之才。
一、拟真游戏,主动学习
游戏对幼儿健康发展是必要的,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天然资源”,尤其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能助幼儿快乐地成长。遵循幼儿学习特点,从幼儿兴趣和需要出发,充分利用幼儿熟悉的生活情景或创设拟真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情景,把孩子被制约的欲望与心理转移到对社会有益的、健康的、有创造力的拟真游戏中,愉悦身心,体验快乐,帮助每个孩子积极适应集体生活并主动发展,同时在拟真的游戏中促进幼儿不断接受新知,培养活泼开朗、人见人爱的性格,在愉快的情绪氛围中,诊治个别性格内向胆小,行为异常不守规则约束的孩子得到矫正。
如设计游戏《亲一亲》、《神奇的时钟》、《兔宝宝》等,把孩子各种感官和动作综合在情景中,孩子扮演××等不同的角色,忘我地跟随乐曲以极大热情投入到活动中,特别是平时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孩子也会受到情绪的感染和这种氛围的熏陶开始乐观自信。还可以利用体育、音乐、语言等学科开展的拟真角色游戏,创造性游戏,都有助于幼儿良好心理行为的养成。
二、良好园境,活泼体验
幼儿园良好的硬件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健康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只有适宜的环境,才能启迪儿童的积极纯洁、健康的心灵,对幼儿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应从幼儿园(班)综合环境打造入手,以“美”为景,以“善”为真,以“乐”为趣,以“爱”为魂,处处体现和谐文明、快乐向上的文化氛围,组织幼儿参与环境建设,让他们体验创设过程中的快乐,从幼儿自己或同伴的作品中,从教师尊重的言语赞扬和鼓励的眼神中直接得到愉快的情绪,使他们喜欢自己的幼儿园,喜欢自己生活的空间,进而热爱社会,热爱人生,使幼儿形成健康的人格。
如创设的《同一片蓝天下》这个主题活动,就是因为我园有一名身体上有缺陷,小朋友都不愿意跟他一起玩,常常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教室里发呆,性格内向,自卑心理较重。为了培养幼儿的爱心,关心身边的弱势群体,关爱残疾人,可以结合本园本班实际,设计这一情感体验活动。让幼儿从小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友好的态度和行为,学会在集体中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分享互助,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构建社会的整体和谐。
三、生活交往,真实反馈
幼儿的心理健康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与外界适应性密切相关。孩子在交往中,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人和事,心理承受脆弱,会毫无遮拦地表现出喜怒哀乐,这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不能仅限于健康课来完成,而应随时置身于孩子中间,根据孩子所流露的问题及心理差异进行及时调整和化解,使孩子多一些阳光心理,必要时,也要培养幼儿的耐挫力,使其承受相应的,必要的社会压力。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及时地还孩子一个健康的心情,形成良好健全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如最令老师头痛和烦心的事,有的孩子霸道、攻击性强,喜欢抢别人的玩具;有的孩子个性孤僻,很少参加集体活动,活动中从不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在集体活动中不愿和同伴友好合作;有的看到别人玩积木,还搞点小破坏;有的孩子遇到一点小事就哭鼻子,引起孩子间很多不快,这些个性心理行为都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要有意识地让孩子间多合作、多交往、教师多进行健康行为指导和训练,用榜样力量引导孩子交往,感染孩子,愉快交往,天天快乐。
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组成了有机统一的健康教育体系,幼儿园、家庭、社区、自然环境都是孩子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大课堂。教师、家长自身修养的完善是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催化剂。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亟需共同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积极健康的情感,以适应未来竞争的、具有挑战性的社会,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适应社会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