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但由于受到传统行为的影响和个体利益的驱动,当前一些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率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规范化管理构成了威胁,对社会和公众利益带来损害,有必要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有效管控。
关键词 会计 信息 准确率 思考 建设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会计信息不真实现象分析
会计信息不真实、准确率不高,就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会计信息突出表现在:
(一)凭证要素存在缺项和失真,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有些部门和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二)支出状况不真实。
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的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费用失真的表现是该进专项资金的直接进了生产成本;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三)会计报表存在虚假现象。
部分会计人员主动或者在领导授意下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财务的真实状况无法确定。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造成账证之间、账账之间、账表之间、账实之间严重不符。
二、会计信息不真实产生的原因
(一)会计规范不完善。
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有关会计法规的系统目前尚不健全,虽然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都已经颁布并实施,但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建立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日益迫切,会计立法和规范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准则的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另外在政府管理层面,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调节和控制通过市场以间接方式进行,然而目前政府管理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采用直接干预的机率依然较大。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经营者不能够有效进行约束,不能建立合理的激励,视同政府公务人员﹁样采用行政考核的办法,从利税的上交情况来判断政绩,主观故意存在的虚假行为对会计法制建设产生了严重危害。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使会计存在主动造假空间。
在政府和企业事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的基础。由于一些单位没有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会使会计资料发生错误或因两个不相容职位缺乏相互制约,而发生舞弊,还有一些单位,虽然内控制度一应俱全,但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使得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致使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出纳与会计有共同作假的现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企业外部监督软弱无力。
虽然我国国有企业在内部均形成了包括职工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工会委员会等法人治理结构,但在运作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如董事会常常凌驾于股东会之上;经理人是一般由上级政府直接任命的政府官员,这一切往往造成有关人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信息的需求决定了信息的供给,会计不再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正确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系统,而是听命于企业的直接经理人。从社会监督来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其独立性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受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方面的制约,未能充分发挥客观监督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管理的不规范,以及对中介机构的经营方式不能有效制约,造成这些中介机构出于利益的考虑,为企业事业单位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不良现象。
(四)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信息的正确与否,关键在于会计人员主体。部分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有些会计人员由于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为了企业利益而作假账,为了个人利益而编假证、假据,化公为私,有的甚至与单位领导串通一气,合谋作案,这也是会计信息不真实的主要原因。部分会计人员由于对会计核算规范掌握不透,加之会计人员工作量较大,其主要精力放在记账、算账和报账上,对会计理论知识和刚出台的财经法规研究应用较少,往往跟不上经济发展和制度变革的步伐,从而使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准确、不完整。
三、提高会计信息真实率的对策
(一)完善社会审计机构,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
必须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再监督工作。通过建立和健全注册会计师监督管理办法,逐步理顺委托关系,由企业直接委托改变为由信息使用人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委托并支付费用,增强事务所具体工作的透明度。强化内部监督,改革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系,对单位主要会计人员实行委派制,全面负责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监督企业经营成果,而其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分离,解除会计人员秉公执法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顺利实施,铲除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
(二)提高执行力,加快会计法的普及和推广。
首先企业法人和单位领导要懂法和守法,只要他们能遵纪守法并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新《会计法》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各级检查机关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应严格依法行政,改变以往工作中“重查轻罚”的作法,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三)加强外部监督控制体系建设。
在工商、财政、税务、审计等执法机关加强外部审计的同时,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做到齐抓共管,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要坚决依法处理,并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以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的严肃性。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注册会计师作为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应充分体现其职能和作用。应采取如下有效措施:(1)加快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以满足市场经济对信息鉴证的要求;(2)建立注册会计师的再审制度,对出具虚假审计结论的机构应吊销其营业执照,并对有关责任人做出取消其执业资格的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以提高中介机构的社会责任,让失真的会计信息难以过关。(3)会计师事务所按国家要求脱钩改制,要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独立承担审计责任和风险,彻底消除行政干预审计。(4)建立完善的审计法规体系,确保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着重从业务培养、道德约束等多方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从普及会计人员业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和丰富的会计知识入手,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着力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会计人员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以“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您放心”的标准要求和约束每名会计人员,廉洁奉公,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不谋私利,不论遇到何种情况,时刻坚持“守土有责”的办事原则,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过真实、准确、完整、客观的会计信息。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环境保护局宣教中心)
参考文献:
[1]聂桢.简论知识经济与管理会计.上海会计.2000年第3期.
[2]冯巧根.21世纪管理会计发展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年第2期.
关键词 会计 信息 准确率 思考 建设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一、当前会计信息不真实现象分析
会计信息不真实、准确率不高,就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会计信息突出表现在:
(一)凭证要素存在缺项和失真,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有些部门和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二)支出状况不真实。
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的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费用失真的表现是该进专项资金的直接进了生产成本;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三)会计报表存在虚假现象。
部分会计人员主动或者在领导授意下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财务的真实状况无法确定。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造成账证之间、账账之间、账表之间、账实之间严重不符。
二、会计信息不真实产生的原因
(一)会计规范不完善。
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有关会计法规的系统目前尚不健全,虽然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都已经颁布并实施,但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建立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日益迫切,会计立法和规范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准则的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另外在政府管理层面,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调节和控制通过市场以间接方式进行,然而目前政府管理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采用直接干预的机率依然较大。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经营者不能够有效进行约束,不能建立合理的激励,视同政府公务人员﹁样采用行政考核的办法,从利税的上交情况来判断政绩,主观故意存在的虚假行为对会计法制建设产生了严重危害。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使会计存在主动造假空间。
在政府和企业事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的基础。由于一些单位没有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会使会计资料发生错误或因两个不相容职位缺乏相互制约,而发生舞弊,还有一些单位,虽然内控制度一应俱全,但在实际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执行,使得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致使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出纳与会计有共同作假的现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企业外部监督软弱无力。
虽然我国国有企业在内部均形成了包括职工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工会委员会等法人治理结构,但在运作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如董事会常常凌驾于股东会之上;经理人是一般由上级政府直接任命的政府官员,这一切往往造成有关人员利用职权牟取私利,信息的需求决定了信息的供给,会计不再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正确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系统,而是听命于企业的直接经理人。从社会监督来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其独立性远未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受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方面的制约,未能充分发挥客观监督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管理的不规范,以及对中介机构的经营方式不能有效制约,造成这些中介机构出于利益的考虑,为企业事业单位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不良现象。
(四)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信息的正确与否,关键在于会计人员主体。部分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有些会计人员由于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为了企业利益而作假账,为了个人利益而编假证、假据,化公为私,有的甚至与单位领导串通一气,合谋作案,这也是会计信息不真实的主要原因。部分会计人员由于对会计核算规范掌握不透,加之会计人员工作量较大,其主要精力放在记账、算账和报账上,对会计理论知识和刚出台的财经法规研究应用较少,往往跟不上经济发展和制度变革的步伐,从而使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准确、不完整。
三、提高会计信息真实率的对策
(一)完善社会审计机构,发挥第三方的监督作用。
必须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再监督工作。通过建立和健全注册会计师监督管理办法,逐步理顺委托关系,由企业直接委托改变为由信息使用人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委托并支付费用,增强事务所具体工作的透明度。强化内部监督,改革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系,对单位主要会计人员实行委派制,全面负责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监督企业经营成果,而其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分离,解除会计人员秉公执法的后顾之忧,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顺利实施,铲除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
(二)提高执行力,加快会计法的普及和推广。
首先企业法人和单位领导要懂法和守法,只要他们能遵纪守法并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新《会计法》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各级检查机关在实施监督过程中,应严格依法行政,改变以往工作中“重查轻罚”的作法,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促进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三)加强外部监督控制体系建设。
在工商、财政、税务、审计等执法机关加强外部审计的同时,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做到齐抓共管,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要坚决依法处理,并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以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的严肃性。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注册会计师作为市场经济的“经济警察”,应充分体现其职能和作用。应采取如下有效措施:(1)加快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以满足市场经济对信息鉴证的要求;(2)建立注册会计师的再审制度,对出具虚假审计结论的机构应吊销其营业执照,并对有关责任人做出取消其执业资格的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以提高中介机构的社会责任,让失真的会计信息难以过关。(3)会计师事务所按国家要求脱钩改制,要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独立承担审计责任和风险,彻底消除行政干预审计。(4)建立完善的审计法规体系,确保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四)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着重从业务培养、道德约束等多方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从普及会计人员业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和丰富的会计知识入手,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着力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会计人员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以“我的岗位我负责、我在岗位您放心”的标准要求和约束每名会计人员,廉洁奉公,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不谋私利,不论遇到何种情况,时刻坚持“守土有责”的办事原则,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过真实、准确、完整、客观的会计信息。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环境保护局宣教中心)
参考文献:
[1]聂桢.简论知识经济与管理会计.上海会计.2000年第3期.
[2]冯巧根.21世纪管理会计发展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