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效应; 影响
[中图分类号] F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20-0023-0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就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逆转的主要趋势和最突出的特征,成为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都能感受到的客观现实。它的影响所及,已经关系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和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其冲击力和渗透力是无法阻挡和回避的。它不仅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趋势,而且将成为影响21世纪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根本因素。
一、经济全球化的总体效应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其伴随着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或再配置及技术进步,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单纯从经济效果看,经济全球化的总体效应可以三个方面来衡量:
1.资源配置效应。这种效应属于经济全球化的短期影响。一般来说,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到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建立区域性的经济集团尽管可以缓和这一限制,但却只能局限于地区的范围内。只有全球资源和市场的融合才能使一国经济发展在目前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而经济全球化通过对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国家间的劳动分工,提高市场机制的效率,会促进资本流向能够提供高效益项目的国家,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使世界经济财富得到增加,并且提高全球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对各种发展水平的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机会。可以说,经济全球化能够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生产,在最有利的市场销售”这样一种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态势。
2.产出扩充效应。这种效应属于经济全球化长期影响的结果,即经济全球化通过投资的增加和各种创新等,来提高全球的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从而扩大整个世界产出。比如,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从而避免了资源浪费,实现了社会劳动的节约。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民族国家市场与世界市场的接轨,给各国和地区的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竞争空间,有利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和生产成本降低。经济全球化会促进各国科技的合作与开发,直接提高劳动生产力。由于资本在全球流动,各国吸纳外资的机会增加,有利于解决资金不足的矛盾,增加就业机会。此外,经济全球化使产业结构实现在全球的调整,有利于各国产业的优化升级。这是提高全球经济增长的体制性动力。
3.利益分配效应。这种效应是指前两种效应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所有主体——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即谁从中受益,谁又受损。当然,经济全球化不是一个“零和博弈”的过程,而是一个可以导致全球福利增进的“正和博弈”过程。尽管经济全球化可以导致全球福利的普遍增进,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具体到不同的国家、企业和个人,则利益得失又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能否在各国之间均衡分配,则取决于国际经济制度的安排。由于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市场力量自发地发挥作用的进程,而各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又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并不能保证其产生的收益必定会在所有参与这一进程的国家之间均衡地分配。
二、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虽然代表着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势,但它同纯客观的自然现象不同。经济全球化绝不是某种自然规律或某种不容选择的线性技术进步的结果,而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世纪以来为了国家利益有意识地推行,并至今仍在推行的政府政策的必然结果。因此说,经济全球化既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性的一面,又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扩张的另一面。
在世界上出现社会主义国家之前,世界经济完全处于资本主义统治之下。当世界上出现社会主义国家之后,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被打破了,但是直到今天,在整个世界经济中,资本主义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由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又占有世界上绝大部分资本要素,所以在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的全球化过程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因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必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从而获得经济全球化的绝大部分收益。换句话说,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延伸,是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全球化。即便是经济全球化的三个要素,即经济市场化、经济自由化和经济信息化,也都是由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带来了更大的市场和机遇。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放其经济,这有利于发达国家避免贸易和非贸易壁垒的限制,使发达国家占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以解决其国内过剩生产力问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剩余资本可在全球化过程中从世界市场上找到更为有利的投资机会,以获得高于国内利润率的回报,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而且可以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和物质资源,降低产品成本,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又有消极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正面作用表现在,经济全球化可以使对于发展中国家最稀有的经济资源如资本和技术能够更加自由地流入,并与这些国家最富有的资源即廉价的劳动力相结合,改变或者说会更积极地改善这些国家的经济资源禀赋的结构,从而带来经济的繁荣。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亚洲和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进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的外国资本,并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促进出口。通过对外贸易和引进外国资本,这些国家(地区)提高了资本积累水平,获得了工业化所需的各种先进技术。在差不多10年左右的时间里,它们持续保持了7%—8%的经济高速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向制成品出口国的转变,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所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就有可能发挥“后发效应”,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促使经济出现几个较快的发展阶段,从而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但是,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国际经济旧秩序基础之上并由发达国家主导和推动的,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利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概括起来,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贫富差距上的扩大。有资料显示:1998年全世界生产总值28.86万亿,而占世界人口17%的24个发达国家拥有世界总产值的79%,世界最富的20%人口收入是世界最穷的20%人口收入的60倍。而且这个差距还有拉大的趋势。2.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直接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发展中国家盲目追求经济全球化,放松国家对本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从而引起金融危机的最好实例。3.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受到严重的威胁,导致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加强。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少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这番调整,实际上是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扩张和少数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它虽然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会,但也容易使发展中国家形成同发达国家高层次产业的垂直分工,有可能使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出现低层次、单一性和从属性,从而使产业发展空间趋于狭窄,导致产业失衡,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性加深。4.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全球化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全球分工格局,即发达国家主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他们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及污染严重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成本负担加重,从而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事业。
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柄双刃剑,不管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经济全球化是难以回避的。经济全球化一方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但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遇。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别无选择,只有积极应对,参与其中。如果政策对头,措施得力,就可以趋利避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中图分类号] F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20-0023-0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就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逆转的主要趋势和最突出的特征,成为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都能感受到的客观现实。它的影响所及,已经关系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和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其冲击力和渗透力是无法阻挡和回避的。它不仅代表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趋势,而且将成为影响21世纪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根本因素。
一、经济全球化的总体效应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其伴随着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或再配置及技术进步,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单纯从经济效果看,经济全球化的总体效应可以三个方面来衡量:
1.资源配置效应。这种效应属于经济全球化的短期影响。一般来说,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到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建立区域性的经济集团尽管可以缓和这一限制,但却只能局限于地区的范围内。只有全球资源和市场的融合才能使一国经济发展在目前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而经济全球化通过对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国家间的劳动分工,提高市场机制的效率,会促进资本流向能够提供高效益项目的国家,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使世界经济财富得到增加,并且提高全球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对各种发展水平的国家来说,都是巨大的机会。可以说,经济全球化能够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生产,在最有利的市场销售”这样一种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态势。
2.产出扩充效应。这种效应属于经济全球化长期影响的结果,即经济全球化通过投资的增加和各种创新等,来提高全球的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从而扩大整个世界产出。比如,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从而避免了资源浪费,实现了社会劳动的节约。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民族国家市场与世界市场的接轨,给各国和地区的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竞争空间,有利于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和生产成本降低。经济全球化会促进各国科技的合作与开发,直接提高劳动生产力。由于资本在全球流动,各国吸纳外资的机会增加,有利于解决资金不足的矛盾,增加就业机会。此外,经济全球化使产业结构实现在全球的调整,有利于各国产业的优化升级。这是提高全球经济增长的体制性动力。
3.利益分配效应。这种效应是指前两种效应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所有主体——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即谁从中受益,谁又受损。当然,经济全球化不是一个“零和博弈”的过程,而是一个可以导致全球福利增进的“正和博弈”过程。尽管经济全球化可以导致全球福利的普遍增进,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具体到不同的国家、企业和个人,则利益得失又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能否在各国之间均衡分配,则取决于国际经济制度的安排。由于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市场力量自发地发挥作用的进程,而各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又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并不能保证其产生的收益必定会在所有参与这一进程的国家之间均衡地分配。
二、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国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虽然代表着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势,但它同纯客观的自然现象不同。经济全球化绝不是某种自然规律或某种不容选择的线性技术进步的结果,而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世纪以来为了国家利益有意识地推行,并至今仍在推行的政府政策的必然结果。因此说,经济全球化既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性的一面,又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扩张的另一面。
在世界上出现社会主义国家之前,世界经济完全处于资本主义统治之下。当世界上出现社会主义国家之后,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被打破了,但是直到今天,在整个世界经济中,资本主义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由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又占有世界上绝大部分资本要素,所以在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的全球化过程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因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必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从而获得经济全球化的绝大部分收益。换句话说,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延伸,是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全球化。即便是经济全球化的三个要素,即经济市场化、经济自由化和经济信息化,也都是由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带来了更大的市场和机遇。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放其经济,这有利于发达国家避免贸易和非贸易壁垒的限制,使发达国家占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以解决其国内过剩生产力问题,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剩余资本可在全球化过程中从世界市场上找到更为有利的投资机会,以获得高于国内利润率的回报,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而且可以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和物质资源,降低产品成本,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又有消极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正面作用表现在,经济全球化可以使对于发展中国家最稀有的经济资源如资本和技术能够更加自由地流入,并与这些国家最富有的资源即廉价的劳动力相结合,改变或者说会更积极地改善这些国家的经济资源禀赋的结构,从而带来经济的繁荣。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亚洲和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进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的外国资本,并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促进出口。通过对外贸易和引进外国资本,这些国家(地区)提高了资本积累水平,获得了工业化所需的各种先进技术。在差不多10年左右的时间里,它们持续保持了7%—8%的经济高速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向制成品出口国的转变,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所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就有可能发挥“后发效应”,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促使经济出现几个较快的发展阶段,从而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但是,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国际经济旧秩序基础之上并由发达国家主导和推动的,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利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概括起来,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贫富差距上的扩大。有资料显示:1998年全世界生产总值28.86万亿,而占世界人口17%的24个发达国家拥有世界总产值的79%,世界最富的20%人口收入是世界最穷的20%人口收入的60倍。而且这个差距还有拉大的趋势。2.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直接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发展中国家盲目追求经济全球化,放松国家对本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从而引起金融危机的最好实例。3.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受到严重的威胁,导致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加强。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少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这番调整,实际上是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扩张和少数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它虽然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会,但也容易使发展中国家形成同发达国家高层次产业的垂直分工,有可能使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出现低层次、单一性和从属性,从而使产业发展空间趋于狭窄,导致产业失衡,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性加深。4.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全球化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全球分工格局,即发达国家主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他们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及污染严重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就使得发展中国家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成本负担加重,从而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事业。
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柄双刃剑,不管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经济全球化是难以回避的。经济全球化一方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但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遇。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别无选择,只有积极应对,参与其中。如果政策对头,措施得力,就可以趋利避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