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育作为人文学科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阅读教育却多应用于语文与英语学科,而在社会等其他学科中则鲜有耳闻。这不仅在于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阅读教育的必要性,也在于其没有认识到阅读教育与社会学科的联系,更在于其没有找到适合社会学科的阅读策略。为此,教师应改变对于阅读教育的固有观念,创造性地认识到阅读教育与社会学科的必要联系,并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與策略,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阅读教育与社会学科的联系
阅读教育不是语文和英语学科的专属教育方法。而从内容资源、教育目的以及契合度来看,阅读教育与社会学科有着必然的联系。而厘清阅读教育与社会学科的联系,恰恰是将阅读教育融入社会学科的首要任务。
社会学科的资源内容可以被阅读教育所使用。阅读教育是指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种教育。目前,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为涵盖历史、地理与法治等内容的综合性课程,有着大量的阅读素材。譬如说,中国历史课本中横贯整个华夏文明史的内容,人文地理课本中诸多人文景观的介绍,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有关宪法的知识等。这些资源内容完全可以被阅读教育所使用,成为培养学生空间感知、历史意识与综合思维的重要素材。此外,阅读这些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其他学科的理解能力,如对于历史素材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学科的知识背景等。
社会学科与阅读教育有着一致的教育目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而阅读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大量间接经验,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意识,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两者在教育目的上都重视思维意识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在社会学科教学中融入阅读教育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发展水平。
社会学科与阅读教育的契合程度较高。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其涵盖了大量的常识性知识。这些知识需要一定程度的整合与理解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受限于考试形式,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知识点往往会被学生所忽视,从而间接地加大了考试的难度。为此,在兼顾学生的精力与学科特点的前提下,阅读教育则从某种程度上为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并从课前、课堂与课后三个阶段有效地使用阅读教育,以提高学生对于社会学科知识点的整合与理解能力。
阅读教育在社会学科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育之所以在社会学科教学中鲜有耳闻,教师不仅没有认识到阅读教育的必要性,还没有厘清阅读教育与社会学科的联系,更无法创新性地将阅读教育应用于社会学科教学中。
无法深刻认识到阅读教育的必要性。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生长。而经验则分为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且蕴含大量间接经验的正是书籍。而学生要想从书籍中获得大量的间接经验,最直接的方式便是阅读。阅读作为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手段,对于需要掌握大量阅读经验的社会学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环节。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后阅读,对于社会学科的增益都是毋庸置疑的。以历史内容为例,要想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就需要在课后阅读其他书籍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社会学科与阅读教育的联系认识不清。阅读教育作为以声韵为基础的教育方法,教师往往会将其运用在语文与英语等需要“张口发声”的学科中,以希望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但在元认知策略中,阅读教育却是“精细化策略”“注意策略”与“复述策略”的综合表现形式。因而对于社会这门有着庞大知识体系的学科来说,教师完全可以运用阅读教育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整合与理解。此外,从内容资源和课程目标来看,社会学科也完全可以用阅读教育来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没有创新性地将阅读教育应用于社会学科。阅读教育之所以在社会学科鲜有耳闻,便在于许多任课教师没有正确地使用阅读教育。针对社会学科来说,教师应该创新性地发挥阅读教育提高学生知识整合与理解的能力,其次才是丰富学生文化内涵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仍不免把阅读教育当成一种拓展知识的途径,多在课后阶段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下来。一旦缺少监管和评价,这不仅会降低阅读教育的作用,还会降低学生对于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阅读教育在社会学科中的应用
从上文可知,历史与社会学科本身含有大量需要理解与记忆的知识点。但受限于考试形式,学生往往会忽略相关知识点的记诵。而阅读教育则为这种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一种更为主动且积极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知识整合与理解能力。为此,教师应在了解阅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其与社会学科的联系后,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与需要,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与阅读策略来提升学生对于社会学科的元认知水平,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发展。
课前准备阶段阅读教育的应用。社会学科作为一门天然需要大量阅读的课程,自然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应的阅读材料,且这些材料应与课堂内容相呼应。譬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阶段设置好教学所需的导学案,将有关知识点的补充内容在导学案中列举出来,以供学生通过课前阅读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又如教师可以利用好“课前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或是让学生阅读整理好的重难点,以帮助学生梳理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课前准备阶段的阅读应设置好阅读顺序与阅读要求,在集体朗读过程中发挥出阅读教育营造“韵语”的氛围,以更好地开展课堂内容,并维持课堂纪律。
课堂实施阶段阅读教育的应用。在课堂实施阶段,阅读教育也可以和社会学科进行融合。譬如说,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还原具体情境,以更好地引出关键词;在新课讲授环节,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阅读课本对应知识点来回答问题,以更好地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辅导阶段阅读教育的应用。社会学科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大量课外书籍的阅读来补充与印证课本内容。以历史为例,在新学期开始之前,教师就应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布置与课本知识有关的课外读本,以供学生在假期内进行阅读。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框架,也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甚至能对语文等学科起到加成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时,不能没有监管与评价策略。一方面,教师可以参考“道尔顿制”中表格打卡的形式,以天数为单位有序地对阅读内容进行分配。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成绩,如制作手账与手抄报、书写读后感、录制视频等。只要坚持适度与开放性原则,阅读教育就可以更好地在初中社会学科中应用。
结语
社会学科作为涵盖历史、地理与法治的综合性课程,其知识体系是初中其他科目所不能比拟的。但受限于考试形式,许多学生反而会忽视社会学科的知识框架的构建。这不仅不利于社会学科的教学,也会对学生整体的发展产生阻碍效果。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现象,阅读教育给了我们一种较为合适的解决思路。任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教学环节中适时地融入阅读教育,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整合与理解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教育也应与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教师更应在实施阅读教育后,注意监管与评价方式,以在显性与隐性环境中发挥出更大的阅读效果。
作者单位: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牛学文.从学科核心素养到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参考),2016(4):13-15.
[2]朱海春.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思考与分析[J].新课程,2020(36):116-117.
[3]胡峻.中小学宪法教育不可“跑题”[J].中国德育,2019(11):10-11.
阅读教育与社会学科的联系
阅读教育不是语文和英语学科的专属教育方法。而从内容资源、教育目的以及契合度来看,阅读教育与社会学科有着必然的联系。而厘清阅读教育与社会学科的联系,恰恰是将阅读教育融入社会学科的首要任务。
社会学科的资源内容可以被阅读教育所使用。阅读教育是指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种教育。目前,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为涵盖历史、地理与法治等内容的综合性课程,有着大量的阅读素材。譬如说,中国历史课本中横贯整个华夏文明史的内容,人文地理课本中诸多人文景观的介绍,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有关宪法的知识等。这些资源内容完全可以被阅读教育所使用,成为培养学生空间感知、历史意识与综合思维的重要素材。此外,阅读这些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其他学科的理解能力,如对于历史素材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学科的知识背景等。
社会学科与阅读教育有着一致的教育目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而阅读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大量间接经验,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意识,从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两者在教育目的上都重视思维意识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在社会学科教学中融入阅读教育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发展水平。
社会学科与阅读教育的契合程度较高。历史与社会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其涵盖了大量的常识性知识。这些知识需要一定程度的整合与理解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受限于考试形式,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知识点往往会被学生所忽视,从而间接地加大了考试的难度。为此,在兼顾学生的精力与学科特点的前提下,阅读教育则从某种程度上为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并从课前、课堂与课后三个阶段有效地使用阅读教育,以提高学生对于社会学科知识点的整合与理解能力。
阅读教育在社会学科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教育之所以在社会学科教学中鲜有耳闻,教师不仅没有认识到阅读教育的必要性,还没有厘清阅读教育与社会学科的联系,更无法创新性地将阅读教育应用于社会学科教学中。
无法深刻认识到阅读教育的必要性。杜威认为,教育是经验的生长。而经验则分为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且蕴含大量间接经验的正是书籍。而学生要想从书籍中获得大量的间接经验,最直接的方式便是阅读。阅读作为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手段,对于需要掌握大量阅读经验的社会学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环节。无论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后阅读,对于社会学科的增益都是毋庸置疑的。以历史内容为例,要想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就需要在课后阅读其他书籍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对社会学科与阅读教育的联系认识不清。阅读教育作为以声韵为基础的教育方法,教师往往会将其运用在语文与英语等需要“张口发声”的学科中,以希望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但在元认知策略中,阅读教育却是“精细化策略”“注意策略”与“复述策略”的综合表现形式。因而对于社会这门有着庞大知识体系的学科来说,教师完全可以运用阅读教育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整合与理解。此外,从内容资源和课程目标来看,社会学科也完全可以用阅读教育来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没有创新性地将阅读教育应用于社会学科。阅读教育之所以在社会学科鲜有耳闻,便在于许多任课教师没有正确地使用阅读教育。针对社会学科来说,教师应该创新性地发挥阅读教育提高学生知识整合与理解的能力,其次才是丰富学生文化内涵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仍不免把阅读教育当成一种拓展知识的途径,多在课后阶段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下来。一旦缺少监管和评价,这不仅会降低阅读教育的作用,还会降低学生对于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阅读教育在社会学科中的应用
从上文可知,历史与社会学科本身含有大量需要理解与记忆的知识点。但受限于考试形式,学生往往会忽略相关知识点的记诵。而阅读教育则为这种现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一种更为主动且积极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知识整合与理解能力。为此,教师应在了解阅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其与社会学科的联系后,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与需要,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与阅读策略来提升学生对于社会学科的元认知水平,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发展。
课前准备阶段阅读教育的应用。社会学科作为一门天然需要大量阅读的课程,自然需要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应的阅读材料,且这些材料应与课堂内容相呼应。譬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阶段设置好教学所需的导学案,将有关知识点的补充内容在导学案中列举出来,以供学生通过课前阅读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又如教师可以利用好“课前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或是让学生阅读整理好的重难点,以帮助学生梳理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课前准备阶段的阅读应设置好阅读顺序与阅读要求,在集体朗读过程中发挥出阅读教育营造“韵语”的氛围,以更好地开展课堂内容,并维持课堂纪律。
课堂实施阶段阅读教育的应用。在课堂实施阶段,阅读教育也可以和社会学科进行融合。譬如说,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还原具体情境,以更好地引出关键词;在新课讲授环节,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阅读课本对应知识点来回答问题,以更好地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辅导阶段阅读教育的应用。社会学科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大量课外书籍的阅读来补充与印证课本内容。以历史为例,在新学期开始之前,教师就应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布置与课本知识有关的课外读本,以供学生在假期内进行阅读。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框架,也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甚至能对语文等学科起到加成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时,不能没有监管与评价策略。一方面,教师可以参考“道尔顿制”中表格打卡的形式,以天数为单位有序地对阅读内容进行分配。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阅读成绩,如制作手账与手抄报、书写读后感、录制视频等。只要坚持适度与开放性原则,阅读教育就可以更好地在初中社会学科中应用。
结语
社会学科作为涵盖历史、地理与法治的综合性课程,其知识体系是初中其他科目所不能比拟的。但受限于考试形式,许多学生反而会忽视社会学科的知识框架的构建。这不仅不利于社会学科的教学,也会对学生整体的发展产生阻碍效果。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现象,阅读教育给了我们一种较为合适的解决思路。任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教学环节中适时地融入阅读教育,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整合与理解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教育也应与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水平相适应。教师更应在实施阅读教育后,注意监管与评价方式,以在显性与隐性环境中发挥出更大的阅读效果。
作者单位:杭州市丁兰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牛学文.从学科核心素养到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参考),2016(4):13-15.
[2]朱海春.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思考与分析[J].新课程,2020(36):116-117.
[3]胡峻.中小学宪法教育不可“跑题”[J].中国德育,2019(11):10-11.